“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字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缪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是什么意思?~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读:shěng 省:略微.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释义:略,粗略,大概。

  2. “画图省识春风面” 翻译: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



2003年12月份的《语文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杜甫律诗五首>注释辨误》的文章,作者岳泽和指出,对杜甫《咏怀古迹》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教材注释为“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欠妥。他认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它注为“‘省,察。省识,等于说辨认。……大意是说,由于元帝只凭借画像辨认美人的容貌,因而使王昭君远嫁匈奴,只有死后的魂灵在月夜归来”才算正确。
而我认为,这种解释仍然不完全符合诗的原意。笔者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找到了有力的佐证。先从语言词汇的社会发展来看,“省”应是杜甫生活时代的通用口语,《文史》第二十五辑第294页这样写道:
未省是六朝以迄唐宋时期的俗语词,意思是未曾,没有,《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言之详矣。有时又作“不醒”,如唐人传奇《裴航》:“女曰:‘裴郎不相识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有时又作“不醒”,如张文成《游仙窟》:“未曾饮炭,肠热如烧;不忆吞刃,腹穿似割。”不忆与未曾对举,不忆即不曾也。有时又作“未记”,如敦煌《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下至寸草不曾偷,未记黄昏偷他物。”未记与不曾对举,未记犹未曾也。其在朗读,则如高适《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自从嫁与君,不省一日乐。”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杜甫《秋雨叹》:“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乾。”仇兆鳌《杜诗详注》于曾字下注云:“陈浩然本作省。”则未曾即未省也。又元稹《代九九》:“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白居易《放言五首》:“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不省、未省,犹言不曾、未曾也。
上述引文所举例子说明,在唐代,“未省”是常用的词语,当时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作家均有以“未省、不省”代替 “未曾、不曾”的用法。张相先生所著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在第572页也明确提到对这首诗的理解。
省,犹言曾也。兹以唐诗为例,先举省与曾对举者。除上文所举几例后,还有贾岛《寄贺兰朋吉》诗:“会宿曾论道,登高省议文。”再如元稹《有鸟》诗:“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曾无泥滓。”……复次,杜甫《咏怀古迹》诗,其《明妃村》云:“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此省识字,解者多从省之本义而作略识解,然上句云省识,下句云空归,句法开合相应,故此省识字以作曾识解为对劲。且证之周邦彦《拜星月慢》词云:“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周词脱胎杜诗,旧识正曾识也。
张相先生先举唐诗中的许多例子,说明在唐代“省”字的意思经常等同于“曾”,再将杜甫的诗句与周邦彦的词相比较,指出两者意思相近,“省识”的意思相当于“旧识”,即曾经认得。
以上两处引文充分说明,“画图省识东风面”中“省识”的含义既不是课文下面所注的“不识”,也不是岳泽和老师理解的“辨认”,它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曾经认得”。
再从杜诗的风格来看,诗圣杜甫的作品称为“诗史”,一贯注重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并在诗歌中寄托自身的肝胆情志。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传说汉元帝只凭借画像辨认美人的容貌,于是画师大为吃香,许多宫女为了博得皇帝的青睐,纷纷贿赂画师,让他将自己画得美丽一些。王嫱艳冠群芳,画师毛延寿用画笔真实地再现她的美丽,随后向昭君索贿,遭到痛斥后恼羞成怒,将画好的美人图加以丑化,以至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君主一面。而后昭君主动请求远嫁匈奴,汉元帝在朝廷上见到风华绝代的昭君,惊为天人,大为不舍,意欲留之,但不能失信他人,遂成千古憾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就是讽喻此事。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身怀安邦定国之才,胸负兼济天下之志,照理应该得以一展抱负,然而却郁郁不得志,流离失所,贫病交加,只有忧国忧民之心依旧深切。昭君的遭遇正与他类似。因此,“省”字作“曾经”解,应该是最符合诗人原意的。画工曾经描绘过美人的美丽容颜,却由于一己私欲,致使昭君远嫁,只有死后的魂灵在月夜归来。这样更加体现出诗人对昭君的同情和因遭遇相似引起的共鸣。
最后,联系律诗的特点来看。杜诗以七律最佳,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巧。如七律名篇《曲江对酒》的颔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用“自对格”,《登高》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用“流水对”,都经过了细心的锤炼。在《咏怀古迹》中,作为颔联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必然属对工整,即上下句中相同位置的词语不仅意义相对,而且词性相同。若按潘老师的解释,“省,察也”,识,认也,合起来为“辨认”,则上联的第三四字均为动词,是并列关系;而下联的三四字“空”为副词,“归”为动词,是修饰关系,这在词性和意义上都无法做到对仗工整,显然并非杜甫本意。而“省”作“曾”解,既符合杜甫一向的习惯,同时做到对偶工整,音韵和谐。因为下联的“环佩”以妇女戴的佩玉借指王昭君,上联“画图”以所画的美人图指代画工;“省”作“识”的状语,“空”作“归”的状语;“春风面”指年少时的美丽容颜,“夜月魂”指去世后的思乡幽灵,恰成佳对。

张相先生曾举唐诗中的许多例子,说明在唐代“省”字的意思经常等同于“曾”,“省识”的意思相当于“旧识”,即曾经认得。历史上一个证据是:宋代周邦彦《拜星月慢》词云:“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周词脱胎杜诗,省识换成等价的旧识,意思一样,就是“曾经识得”。


咏怀古迹(其三) 

唐 ·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省(sheng):略,粗略,大概。
补充:
画图省识春风面
翻译: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
出自: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
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指的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指的是王昭君。原文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译文如下: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哪个人的诗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词句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省,读xing(第三声)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⑨环佩:古人...

请教诗词高手:杜甫《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读成什...
杜甫《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读成 xǐng ,意思应是“曾经”。【注】“画图省识东风面”,有人曾将此注为“省,察。省识,等于说辨认”,也有课本注为“不”。而从深入探究发现“省识”的含义既不是“辨认”,也不是课文下面所注的“不识”,而正确解释应该是“曾经...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之「省」字当作何解?
在杜甫的名篇《咏怀古迹·其三》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两句诗中,「省」字的读音为shěng,作为副词,它传达出的是「曾经」之意。这句诗是律诗对仗中的关键,「省」与「空」形成鲜明的对比,杜甫的严谨律格保证了对仗的精确,因此「省」不可能被理解为实意动词。深入理解,「省...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啥意思
“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意思是“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译文:千山万岭好像...

杜甫《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读成什么音?:)_百度...
杜甫《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读成 xǐng ,意思应是“曾经”.【注】“画图省识东风面”,有人曾将此注为“省,察.省识,等于说辨认”,也有课本注为“不”.而从深入探究发现“省识”的含义既不是“辨...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
关于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详细赏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画图省识”句,本于《西京杂记》的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贿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与白居易的《王昭君》在艺术风格与表达情感...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咏怀明妃王昭君。起句“群山万壑”,写群山相连,万壑钟秀,奔赴荆门,山川灵秀钟于此处,才生长出明妃这样...

画图省识春风面 猜什么动物

丰顺县13644169167: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读什么 -
度疤迪青:[答案]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读:shěng 省:略微.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丰顺县13644169167: 画图省识春风面 中的“省”度xing第三声时 课文上说是曾经的意思,可字典没有 -
度疤迪青:[答案] 张相先生曾举唐诗中的许多例子,说明在唐代“省”字的意思经常等同于“曾”,“省识”的意思相当于“旧识”,即曾经认得.历史上一个证据是:宋代周邦彦《拜星月慢》词云:“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周词脱胎杜诗,省识换成...

丰顺县13644169167: 杜甫《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读成什么音?:) -
度疤迪青:[答案] 杜甫《咏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读成 xǐng ,意思应是“曾经”.【注】“画图省识东风面”,有人曾将此注为“省,察.省识,等于说辨认”,也有课本注为“不”.而从深入探究发现“省识”的含义既不是“辨...

丰顺县13644169167: 求《永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的读音,和为什么这样读!关键是为什么! -
度疤迪青:[答案] xing 三声释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

丰顺县13644169167: 画图不省春风面中的“省”字读音 -
度疤迪青: “省”shěng 动词.免掉;减去: “画图不省春风面”的意思是: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

丰顺县13644169167: 画图省时春风面省读音 -
度疤迪青: “画图省时春风面”的“省”读音是 [xǐng],省识,是略识之意.出自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原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

丰顺县13644169167: 求《永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的读音,和为什么这样读! 谢了! -
度疤迪青: xing 三声 释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丰顺县13644169167: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读什么 -
度疤迪青: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读:shěng 省:略微.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丰顺县13644169167: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中“省”的读音是什么?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中的诗句. -
度疤迪青:[答案] 省 拼音:shěng,xǐng,笔划:9 省 shěng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

丰顺县13644169167: 求《永怀古迹》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的读音. -
度疤迪青: xing 三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