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这个“杨朱”是一个?

作者&投稿:诗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要的词语,这个“杨朱”是什么人?~

杨朱 战国时思想家。魏国人,又称杨子、阳生、阳子居。生卒年月不详。他的“为我”学说,风行一时。《孟子·滕文公下》说: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他影响之大。


“不拔一毛而利天下”,把杨朱的利己思想刻画得淋演尽致。



杨朱没有专门著作流传后世,只在孟子、列子等人的著作中有零星记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倒是《列子·杨朱第七》说得全面,把杨朱的思想归纳为:“伯成·子高侥时诸侯,禹去访间他,他不顾而耕)不以一毫利物,舍(同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扭一班,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见《诸子集成》卷三列子篇)这几句说得很明白,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不报一毫以利天下,又能够做到天下奉献给自己,也不去取,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杨朱这种主张,有人说近似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反映在财政思想上,尽可能减少国家的财政干预,压缩收入,减少支出,接近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哲学家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反对儒墨,尤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上非常自由繁盛的时期,百家争鸣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学术上呈葱茏盎然气象的写照,众多圣人贤士或创独立之见解,或阐前人之余音,难能可贵的是,俱言行合一且当作信仰遵从。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我们实在是耳熟能详了,孔孟老庄韩墨之学说在如今也是广为流传,广被接受。而有些人则似乎不如他们那么出名,也没有流传下来著作好供后人参考,可是仅凭他们的只言片语,却足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杨朱正是如此。
杨朱这个人很有意思,看他的行事不像个思想家,倒像个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这样看来。杨朱有些诗人的多情善感,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提出了哲学上著名的“为我”,“利己”等观点,让孟子这一“好辩”之人拿他做了论敌。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处,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约定俗成是语言特有的形态,不过我今此想提出些看法:
先肯定一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的这句话应该是消极、贬义的,不过此间包含的大智慧且问世间有几人能理解。无为而治、逍遥游,都存在于理论上,而杨朱却有其实践,只是被世人不屑而已。早先杨朱盛极一时,却也无人质疑。证明当时大多数人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拔一毛?为何不拔?无意义的事情,拔来何用?这句话没有什么辨证关系,如果可以辨证得了,又何必让世间人烦恼,一切只有在生活中理解,有些人机缘巧合中明白了、大彻大悟了,而大智慧是没办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不想,而是表达不出。我想杨朱其人也存在着表达不出的痛苦。
墨子的“兼爱”,“非攻”与杨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问:达到‘为我’又何必‘为他’,简直多此一举!
‘为我’之大境界岂是那么好达到的,为此,一代大智者杨朱没落于群雄中...消弭、没落,在此等心境中说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再想想禽滑厘问杨朱,杨朱答,以杨的心境再体会一次他说出的话,是何等苦楚!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些攻击,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

哲学家

杨朱(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成语寓言故事
以卵击石 以邻为壑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以貌取人 羽毛未丰 有名无实 一诺千金 一暴十寒 一窍不通 一钱不值 予取予求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丝不拘 一身是胆 以身试法 一事无成 一网打尽 义无反顾 一误再误 月下老人 忧心如焚 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 一叶障目 有志竟...

有哪些成语小故事?急需!!!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

弄几个寓言故事的来源,像 战国策··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

有哪些趣味语文?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二、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

谁能告诉我一些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列表 夫妻打赌 一毛不拔难为人 终身不遇 活到老学到老 詹何钓鱼 乐羊子求学 呕心沥血谱华章 射箭和倒油 狙公失猴 宓子贱与巫马期 守株待兔 蒙鸠筑巢 心不在马 两个青年学棋 楚人学齐语 师文学琴 纪昌学射箭 薛谭学唱歌 不同的“偷”之道 愚公移山 驼背翁捕蝉 臧和谷亡羊 鲲鹏与蓬雀 游泳学...

刻舟求剑是寓言故事吗
是。是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比喻...

【急】求中国古代山精鬼怪的名册
据说饕餮天性贪婪,一毛不拔,喜好抢夺他人种植的谷物,而且抢来的东西绝对不分给他人。饕餮欺软怕硬,不敢袭击群居的人,只抢夺落单者的财物。古人用于祭祀和驱鬼时使用的鼎上常铸有形似饕餮头部的花纹,称为“饕餮纹”。之所以只铸上头部,是由于古人迷信饕餮纹会吞食人,如果不铸身体,被咬住的人就不会被吞下去,方便...

"刻舟求剑"的故事如今已经概括成为一个成语,在讲出三个这样的成语故事...
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 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 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 够听到铃铛的响...

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悬殊的区别:天渊之别。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最长的脚:一步登天。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快的流水...

给我两个先秦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 『文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

凤城市19550001135: 醉西游答题活动,题目: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这个杨朱是一个正确答案是什么? -
德勇蝎毒:[答案] 是的一毛不拔原来是指战国思想家杨朱所倡导的“为我”、“贵己”、“贵生”学说.他反对墨子兼爱及儒家伦理主张,认为治国的大前提是既不损己为人,亦不损人为己.但这套思想在历史上屡受非议,没有受到重视.孟子说“杨子...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对战国时谁用的词语 -
德勇蝎毒: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杨朱: 战国初哲学家.又称杨子、阳子居、阳韩生.魏国人.相传其反对墨子“兼 爱”说及儒家伦理思想,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犯,也反对侵犯别人.孟子谓其“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极力抨击其“为我”思想.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您知道这个杨朱?
德勇蝎毒: 杨朱,战国时思想家.魏国人,又称杨子、阳生、阳子居.名朱,他阐发了一种人生... 孟子在批驳杨朱时,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的典故
德勇蝎毒: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杨朱,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魏国人,又称杨子、阳生、阳子居.名朱,他阐发了一 种人生哲学,其核心观念便是"为我".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做评判是非善 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生.孟子在批驳杨朱时 ,认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这个“杨朱”是: -
德勇蝎毒: 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是哲学家.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这个“杨朱”是一个:
德勇蝎毒: 战国初哲学家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
德勇蝎毒: 一毛不拔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的由来是什么?
德勇蝎毒: “一毛不拔”是比喻一个人非常吝啬自私的意思.例如:“你早 知道他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还让他请客?” 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

凤城市19550001135: 一毛不拔一词有着怎样的故事?
德勇蝎毒: 一毛不拔典出《孟子•尽心》.战国初期,魏国的哲学家杨朱主张“贵生”、“重己”,也就是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 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思想家墨...

凤城市19550001135: 谁能告诉我 一毛不拔来自哪个典故 -
德勇蝎毒: (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