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关于古代人谦虚学艺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尘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谦虚礼让的故事成语3个~

故事 | 铁杵磨针A芝兰之室
成语故事 | 铁杵磨针。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婆,你在做什么啊?”“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回答到。李白说:“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李白又说:“可是您的年纪那么大”,老婆婆说:“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铁杵成针的故事孤山子阅览室...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绘本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1),别错过,记得要...wyk1014
绘本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1),别错过,记得要收藏。1.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出自哪里?3.李白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他出于好奇,就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让孩子明白:对于孩子目前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自己的未来,我们要用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来振奋自己,刻苦钻研,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持之以恒,长期以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达成所愿。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康岭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作文素材,坚持本心,取得成功一人饮酒醉d...
评论 | 给力0不给力0 2014-09-27 23:09 夜醉美″迷醉心扉 | 来自:作业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顺德一中高中部2013届高三(6)班 阮锦碧 有人从《华严经》曾多次被提及的“初心”一词凝练了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此可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然,并不是每个政府职员都受不住诱惑,忘记初心,绝大部分的他们依然不忘初心,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最终为官清廉,受人民拥护。谨记,唯不忘初心,方得初心。
唐宋诗词趣话(173)老刘tdrhg
唐宋诗词趣话(173)李白与铁杵磨针的故事。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婆婆,在一块大石头上磨着一根铁杵。老婆婆告诉他要做一根针,李白说:“这么粗的一根铁杵,什么时候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受感动,受到很大启发,决心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流的伟大诗人。
历史上有哪些历史人物因为一句话而受到启发而...尤里蒙提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家。他来到山下小溪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瞎磨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么?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已修改)成语故事 | 铁杵成针icanner
成语故事 | 铁杵成针成语故事 | 铁杵成针 2016-11-21 蛙趣儿童视频。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跟着学365成语故事24:铁杵磨针赚他一大把
跟着学365成语故事24:铁杵磨针。
磨杵成针沵沵
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干部应该承受压力和打磨西部小城2
干部应该承受压力和打磨。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大诗人。
【读书故事】李白铁杵磨针江山携手
【读书故事】李白铁杵磨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③,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④。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呀?”老婆婆看了他一眼,说:“磨针。”李白听了很惊奇,脱口而出地说:“这么粗粗的铁棒做针,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婆婆十分自信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完仍低下头磨她的铁棒。《蜀中名胜记》记,李白年少时曾此读书,“铁杵针”一典即出于此(见《四川通志》)。
铁杵磨成针 点化的不仅是李白谁不让见
铁杵磨成针 点化的不仅是李白。小学时,老师给我们讲李白关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最近又发现玄天上帝也有铁杵磨成针的经历,现在我把两个典故列出,请大家参阅。李白遇磨铁杵婆婆(资料图 图源网络)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成语中的心理学之七·“一树百获”和“磨杵成...风声书馆
成语中的心理学之七·“一树百获”和“磨杵成针”因此说人的培养是一树百获毫不过分。明代曹学佺《蜀中广纪·上川南道·彭山杲》引《杲志》云:“杲东北二十五里有磨针溪,在象耳山下,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适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何为?曰:‘欲磨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杵,是捣物的棒槌,要把铁杵磨成针谈何容易,李白因此收到启发教育,发愤读书,终有所成。这种成才的锻炼,也就如铁杵磨针的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自强不息500...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铁杵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6月...知行合一6oa...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铁杵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2106年5月...知行合一6oa...
中文名:铁杵磨针。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弟子规:第九单元xgj123456
【白话解说】长辈叫人,要立刻代替长辈叫唤;隔天一早天快亮的时候,张良就依约前来,老人已经在那里了,老人说:“我们约定好了,你却比我晚到,不能把道传给你。”如此跑了三次,第三回张良先赶到了,且毫无倦怠之意,老人很高兴,拿书给他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如果要再求教于我,就到山东省谷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张良读这本书后,能随机应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人称这本书为“黄石公书”。司马光教子。
铁杵磨成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未必知道木头1018
李白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说:“这怎么可能呢?”老婆婆就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惭愧,回去好好学习,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大诗人。老太太说“铁杵磨绣针,功久自然成”。没准过些年就会出现李天飞同学铁杵磨针的故事,然后李天飞同学把铁杵卖了换羊肉串了。但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许多内容:
铁杵磨针的主角到底是谁?真的是李白吗?快乐老年435...
铁杵磨针的主角到底是谁?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真武大帝问她:“你磨针做什么”老太太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真武大帝很惭愧,回山继续修道。铁杵磨针,其实就是一个道教故事!
《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成语考悟。成语《铁杵磨针》典出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译文:“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路上他遇到一位老妇人在磨一根铁棒,李白就问那个老妇人要做甚么?老妇人说:要做针,李白觉得她很愚蠢,老妇人说:功夫到家了,自然就会成功。结论:“铁杵磨针”是唐代社会武姓太婆业余消遣活动的一种!

1、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3、屠龙之技
有一个叫朱泙(píng)漫的青年,想学会一门一般人都不会的特殊本领,便卖光了所有的家产,凑足了一千两银子,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后来,他拜支离益做老师,学习杀龙的技术。朱泙漫学习肯下苦功夫,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把杀龙的技术学到手。


学成后,他高兴地回到家乡,人们关心地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兴致勃勃地讲开了自己杀龙的本事:杀龙应该用什么刀,怎样按住龙头,踩住龙尾,如何开膛剖肚……
可是,当人们问他龙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时,他却回答不上来。于是,人们忍不住笑了起来,告诉他说:“学本领是为了有用处,如果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学得再精通,也是一文不值。”
朱泙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东西,他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学的本领都是白学了,根本没有地方使用。


4、程门立雪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5、韦编三绝
孔子的一生都在学习,到了子晚年后,更是喜欢上了易经。但由于易经非常难懂,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但孔子却并不怕吃苦,一直反反复复的诵读,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而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出纸张,所以书都是使用竹简或者木简写成的,不仅笨而且非常重。
将许多竹简使用皮条一同穿起后,便做成了一册书。而因为孔子过于勤奋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多了,竟弄断了三次皮条。于是,后入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此来赞颂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程门立雪: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阎立本千里学画:有一次,阎立本听说在荆州的一座古庙里有好些壁画,这些壁画是大画家张僧繇画的,
技巧非常高明。于是阎立本就决定到荆州去观摩学习。

阎立本家住在长安,从长安到荆州,少说也有上千里地。那时候,这么远的路程,走一
趟可不容易啊。可是阎立本为了把前人画画的技巧学到手,不怕路途遥远,跋山涉水,
终于来到了荆州。

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百步穿杨??


谦虚好学的古代名言名句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代虚心学习的事例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

古代关于谦虚的诗句
后来,毛主席在文章里古为今用,即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 关于谦虚的诗句有什么 有关于关于谦虚的诗句,的文章,希望这篇与关于谦虚的诗句相关的文章,能帮助到您★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谦受益,满招损。★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知之为知之,不...

孔子关于“谦虚的名言”有哪些?
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解读: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要在意别人的地位高低。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

关于谦虚的名人事例, 急~~~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

古代谦虚的人物有哪些
冒 雪 访 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

名人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

有关谦虚的名人故事
谦虚的名人故事篇三:爱因斯坦当总统 爱因斯坦,是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当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在一次专为爱因斯坦举办的宴会上,有人向他说了一大堆赞美的话,但是他却说:“如果我相信你们说的好话都是真话,那我就是一个大疯子...

古人谦虚的充实自己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

求几个关于谦虚学习的正反例或故事,写议论文有用到,希望例子、故事能详...
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 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

鸡冠区13221855330: 两个关于古代人谦虚学艺的成语故事急! 像响遏行云一样的 -
文叔复方:[答案] 程门立雪: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

鸡冠区13221855330: 两个关于古代人谦虚学艺的成语故事 -
文叔复方: 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

鸡冠区13221855330: 两个写古人勤学好问的成语故事每个150字左右 -
文叔复方:[答案] 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 释 比喻尊师. 出 处 《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比喻尊师重教 近义词 尊师重教、程门度雪 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

鸡冠区13221855330: 有关于人物谦虚好学的态度成语 -
文叔复方: 1.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悬梁刺骨 闻鸡起舞 <br>匡衡,西汉东海甬人.小时侯好读书,单家里穷得没钱买灯烛,匡衡就把与邻居家之间的墙壁凿穿,借着邻居家的烛光,夜夜如饥似渴地读书. <br> <br>匡衡所在的乡里有一家大户人家,匡衡在这...

鸡冠区13221855330: 请你写出三个关于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除了囊萤映雪 还有吗 这个已经有了~ -
文叔复方:[答案]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

鸡冠区13221855330: 古人虚心好学的故事有哪些? -
文叔复方: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

鸡冠区13221855330: 古代学艺的成语故事 -
文叔复方: 程门立雪 闻鸡起舞

鸡冠区13221855330: 古代勤奋好学的30个成语典故 -
文叔复方: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鸡冠区13221855330: 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
文叔复方: 1、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2、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3、唐代孟郊的《劝学》: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4、宋代陆游的《读书》: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鸡冠区13221855330: 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请写出两则 -
文叔复方: 凿壁借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