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和汉书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申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下《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区别主要是图书分类法从“六分法”演变为“四分法”。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中的一篇,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上古到西汉末年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隋书·经籍志》则是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图书目录,它是唐初魏征等人奉敕编撰的《隋书》中的一篇,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东汉到隋代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中间经过了五、六百年,而这两部目录,就恰好反映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在这五、六百年中的一个巨大变化。 这一巨大变化,主要指的是图书分类法从“六分法”演变为“四分法”。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中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例如《七略》,它以六略三十八类的分类法,条分缕析先秦到西汉的各种文化学术流派;以辑略的形式,在整体上评述了各种文化学术的兴衰分合;以各书叙录,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各种学术文化著作的优劣真伪是非,不啻是一部先秦至西汉的学术文化史。《别录》、《七略》在唐末就佚失了。 但《别录》,尤其是《七略》的概貌,基本上保存在《汉书·艺文志》里了。 班固是根据《七略》来编写《汉书·艺文志》的。首先,他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把天下图书分为:(一)、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学术上的指导作用;(二)、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象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三)、诗赋略,著录了辞、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四)、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五)、数术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这里既有天文历法数学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有荒诞不经的迷信,如占卜吉凶、相宅看风水之类的名堂;(六)、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它就象一组分类陈列的大“橱窗”,各种文化、学术著作都按照它的性质分别开来,象陈列品一样有条不紊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其次,班固将《七略》的《辑略》,也就是《七略》对各家学说著作及流派的论述按其内容分开,作为各略各类的大、小序散入各略各类之后,使论述和分类著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班固的一个创新,因为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免省反复检寻之劳,在看到各家著作的著录同时,就能读到总论式的大小序。这就象每个大“橱窗”的总说明书。 再次,班固为了使目录符合史志的要求,便对刘歆《七略》的叙录再次进行简化,择取那些最主要的部分作为小注,附于各书之下,它就象大“橱窗”中每个陈列品上的简介。比如六艺略论语类中有“《论语》古二十一篇”,小注便说:“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又“《齐(论语)》二十二篇”,小注便说:“多《问王》、《知道》。”这一来,这两种《论语》篇目与今本篇目的不同就很明白了。 《汉书·艺文志》就这样,用分类、大小序、小注的形式,保存了《七略》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大概面貌,同样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在这个学术大“橱窗”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秦到西汉琳瑯满目、灿烂辉煌的学术文化的成就与发展。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班固只是凭借一部《七略》,稍加改头换面,称作《艺文志》的。其实,班固也花了许多心血。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分解辑略,散入各类之外,他还补入了西汉末年杜林、扬雄、刘向等数家,使《汉书·艺文志》真正成为记录上古到西汉的图书的完整目录;他还对《七略》中归类不当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如《司马法》原入兵书略兵权谋类,班固则改归六艺略礼类,《伊尹》、《太公》、《管子》、《蒯通》、《孙卿子》等原既入诸子略,又入兵书略,班固则全部移入诸子类,这就使图书归类更准确更科学了。 总而言之,《汉书·艺文志》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因此,价值是很高的。 东汉以后,学术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经学巩固了它在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哪怕是在“异说”最兴盛、思想最开放的魏晋南北朝,经学的地位也不曾动摇。这一点,从玄学家不得不依附六经论语来发挥玄理,佛教徒不得不同样尊崇孔子,努力使儒佛合流上便可看出。其次,正如《隋书·经籍志》所说,史学有了极大的发展,“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史学从六艺略春秋类的“附庸”一下子“蔚为“大国”,它迅速膨胀,逐渐独立。再次,由于经学成了仕进的敲门砖,文化成了士族的专利品,诸子学说衰落了,作为实用技术的军事、天文、数学、机械、医学等也统统受到鄙视,因此,这几类著作日益减少。再次,魏、晋以来,个人文集及总集、选集的编纂日益兴盛,这些选集,尤其是别集,虽然主要是文学作品,但决非仅有诗赋,也有政论、奏表、杂文等搀杂在里边。由于这一系列的变化,作为学术文化的陈列橱窗的目录,特别是由学术文化性质决定的分类法,就不得不改弦更张,以适应文化学术的发展变化了。 首先站出来对分类法进行改革的,是西晋的荀勗。荀勗根据三国魏郑默所编的《中经》更撰《中经新簿》时,把图书分成了四个部类:甲部六艺、小学;乙部诸子、兵书、兵家、数术;丙部史书、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这就基本构成了后世的“四分法”。东晋李充作《晋元帝书目》,又对荀勗的乙、丙两部位置进行了对调,这样,就大体确定了后世经、史、子、集四部顺序。由于这种分类法与当时学术发展状况与趋势相一致,所以它迅速得到了官、私两方面目录学家的承认,“自时厥后,世相祖述”(《七录序》),如殷淳的《四部书目》、谢灵运的《秘阁四部目录》、王亮、谢朏的《秘阁四部目录》都采用了四分法。当时如阮孝绪《七录》及刘孝标《文德殿五部目录》虽以“七”、“五”命名,但实际上也与四分法相通,如前者除佛、道另出为外篇外,内篇五部,只是把子部分为社会科学的“子兵录”和应用科学的“术技录”,其他三部与四分法并没有什么大区别。 但是,真正完全奠定四分法的,还应当是《隋书·经籍志》。 有人会问,前面不是说,荀勗、李充已基本构成四分法了吗,为什么这里又说《隋书·经籍志》才真正完全奠定四分法呢?这是因为:第一,《隋书·经籍志》之前,四分法并没有彻底占统治地位,象王俭《七志》、许善心《七林》仍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采用已不合时宜的七分法,而《七录》、《文德殿五部目录》虽与四部分类法相通,但毕竟还是五分法而不是四分法。目录学界中,各种分类法还在交锋,到了《隋书·经籍志》问世之后,才天下靡然向风,确立了四分法的权威,沿用千余年之久。第二,《隋书·经籍志》以前的四分法目录比较粗糙,在小类上不如过去六分法的《汉书·艺文志》、五分法的《七录》那么精密,到了《隋书·经籍志》,才吸收了《七录》的这一优点,严密地分了小类,仅史部就分了十三类,这样才使四分法目录具备了一个完整详密的体系。所以我们说真正完全奠定四分法的,应当是《隋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另附见佛、道两类图书,共著录了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万六千七百零八卷书。它在体制上与《汉书·艺文志》相仿,有总序小序,也有小注。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它的小注,把梁代所藏而隋代已经散佚或已经残缺的图书情况附注在本书条目之下,使人们得以考见梁代的藏书及梁代以来书籍的离散存亡,起到了“存今书,考佚亡”的双重作用,这是《隋书·经籍志》的一个创新,也是它胜过《汉书·艺文志》的地方。 我们知道,梁代是南朝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公私收藏图书极为丰富。但由于侯景之乱的战火和梁灭于北周时元帝的焚烧,这些图书遭到了惨重的损失。隋代由于天下的统一,又出现了一个文化的繁荣时期,公私藏书也十分丰富。那么,这两个高峰时期所藏的图书有些什么不同呢?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低潮时期里,又有哪些书出现,哪些书散亡残缺呢?《隋书·经籍志》如果简单地著录现存图书,势必不能反映这两个问题。于是《隋书》的编纂者们采取了用小注著录残缺、亡佚之书的方法,例如:“《后汉记》六十五卷。”注:“本一百卷,梁有,今残缺,晋散骑常侍薛莹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此书梁代以后残缺了三十五卷。又如:“《周易》八卷。”注:“汉曲台长孟喜章句,残缺,梁十卷。又有汉单父长费直注《周易》四卷,亡。”这样,我们就知道,在梁代孟氏《易》十卷、费氏《易》四卷都尚完好无缺,而到隋代,费氏《易》亡佚,孟氏《易》也只剩了八卷。有人根据每类之末“通计亡书,合若干部若干卷”的数字统计,《隋书·经籍志》在注文中附注的残亡书籍达一千零六十四部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九卷。这样一来,梁代与隋代的藏书情况和梁、陈之间书籍的聚散情况不都清清楚楚了吗?因此,有人称赞《隋书·经籍志》是一部“具有双重意义的实用目录”。 总之,《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不仅是现存最古的两部图书目录,也是使我国目录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上古、中古的典籍聚散分合、学术发展变化,还可以看到我国目录学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发展过程。

“小说”一词 ,始见于《庄子》,但对小说文体进行界定和总结的首推汉代刘向、刘歆。浓缩刘氏父子校出成果、删《七略》之要的《汉书·艺文志》不仅首次确定了小说文体术语 ,著录了小说作品 ,也说出了小说出自民间 ,具有故事性、虚构性的特征 ,标志着中国小说文体在理论上正式确立并开始步入自我发展的正史时代。那种主张将自《汉书·艺文志》开始的目录学“小说”概念与自唐传奇开始的所谓文学小说概念区别开来 ,将唐传奇以前的小说视为中国小说的前史状态的观点 ,值得商榷。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是《汉书》十志之一。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前者是一种图书书目,后者是史书。


汉书,艺文志指哪一局面的出现原因是什么
因“ 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局面的出现。原因是“ 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故而“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汉书.艺文志》成书于西汉时期对吗?
错。《汉书.艺文志》是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

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今古文问题
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 今古文问题 据《汉书·艺文志》,汉代的《仪礼》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种。古文经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今文经是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汉书·艺文志》目录:“《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前者为古文,后者为今文。所谓《礼古经》,出于鲁淹中...

正史中的艺文志或者什么,记载了各朝各代的书目?
宋代王应麟作《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对三百八十多种图书进行了详细考订,“所考证者,汉书著记即起居注,家语非今家语,邓析子非子产所杀、庄忽奇严助之驳文,逢门即逄蒙之类,不过三五条而止”,又收未录之书二十七种,“《易》类增《连山》、《归藏》、《子夏易传》;《诗》类增《元王...

史籀篇的代表作品
史籀篇的代表作品《汉书·艺文志》。作品简介:见于著录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四字一句,编成韵语,是教学童识字的课本,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注谓“周宣王太史作”。《说文解字·叙》也以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国维则认为“...

艺文志是什么意思
艺文志是什么意思如下:1.艺文志,是中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艺文”。2.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在刘向《别录》、...

谁知道《汉书·艺文志》的内容以及它在中国目录学史的地位和作用?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 《汉书》十志之一,《汉书·艺文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中国第一本志怪书籍是什么?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作为中国最早的志怪书籍...

有说记史: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而汉书艺文志里又说:左史记言...
《汉书·艺 文志》的记载有误,应当以《礼记·玉藻篇》“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为准。这一点在《春秋公羊传注疏·隐公》卷一的疏解中的记载可以为佐证:问曰:《春秋》据史书而为之,史有左右,据何史乎?答曰:《六艺论》云:“《春秋》者,国史所记人君动作之事,左史所记为《春秋》,右史...

汉书·艺文志简介
中国最早的史志目录,《汉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汉书·艺文志》。这部作品由东汉学者班固编撰,旨在记录西汉时期的藏书盛况,其基础源自于《七略》。《汉书·艺文志》按照六艺(包括儒家经典)、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六个类别,收录了38种书籍,涉及596家作者,总共有13269卷的内容。班固...

湖北省17753947246: 《汉志》是不是《汉书`艺文志》的缩写? -
冻飘天仲: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是《汉书》十志之一.

湖北省17753947246: 史记和汉书的比较 -
冻飘天仲: 体例内容比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并入“列传”,体例较《史记》...2.思想比较 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史记》的撰述重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班固的《汉书》则重在“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

湖北省17753947246: 如何认识《汉书 艺文志》 -
冻飘天仲: 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周代以来,官修私著,书籍繁多,内容宏富,故需校理群书,以为目录.刘向受命校书...

湖北省17753947246: 《汉书》的《艺文志诸子略》是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写成的? -
冻飘天仲: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汉书•艺文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

湖北省17753947246: 《隋书经籍志》中关于《汉书》的目录 -
冻飘天仲: 《汉书》一百一十五卷 汉护军班固撰,太山太守应劭集解. 《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 应劭撰. 《汉书音训》一卷 服虔撰. 《汉书音义》七卷 韦昭撰. 《汉书音》二卷 梁寻阳太守刘显撰. 《汉书音》二卷 夏侯咏撰. 《汉书音义》十...

湖北省17753947246: 汉书简介 -
冻飘天仲: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

湖北省17753947246: 隋书经籍志怎么借鉴的汉书艺文志 -
冻飘天仲: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中的一篇,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我们了解上古到西汉末年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隋...

湖北省17753947246: 汉书艺文志原文 -
冻飘天仲:[答案]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

湖北省17753947246: 《汉书艺文志考证》是什么分类 -
冻飘天仲: 《汉书艺文志》六分法确立的意义: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 《汉书·艺文志》是汉代时期出版的图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书籍已大多被毁或失散.

湖北省17753947246: 史记与汉书有何不同? -
冻飘天仲: 《汉书》体例上基本沿袭史记,只不过是改“书”为“志”,将“士家”并入“列传”,增补了汉武帝之后的历史,还增加了《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比《史记》体例更详备严整.第二,《汉》立足儒家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出发,但缺乏《史》学术思想的兼容性.第三,《史》风格疏荡爽朗,奇崛变化,《汉》则典雅温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