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大纂小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

作者&投稿:豆卢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什么特点~

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
1、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
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2、金文的特点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画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画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西周早期的金文从书体和书法风格来看,总的情势是清秀优美,笔道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严谨,行款章法自如。后期的风格凝重雄放。

3、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4、隶书的特点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5、楷书的特点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6、草书的特点
结体省笔丶变形,删繁就简,使书写趋于便捷爽利。省略点画细节,以概貌约形体,打破平衡,变形夸张其势,使发挥情性更有余地。

7、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1、甲骨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
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2、金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
3、小篆
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4、隶书
从篆书发展而来的,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5、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6、草书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7、行书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扩展资料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在周代成为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以已至末流,所以应算周代为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隶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1. 【甲骨文】特点:1、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2、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3、甲骨文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一字多形的变化美。另外,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2. 【金文】特点:1、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2、文字用铸模刻印在青铜器器皿上。

  3. 【大篆】特点:1、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2、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3、,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典重严整韵致 。

  4. 【小篆】特点:1、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2、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3、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4、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5. 【隶书】特点:1、由篆书圆转婉通的笔演变成为方折的笔画。2、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

  6. 【楷书】特点:1、规矩整齐。2、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7. 【草书】特点:1、结构简省、笔画连绵。2、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3、书写便捷。

  8. 【行书】特点:1、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2、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3、结构特点:(1)大小相兼。(2)收放结合。(3)疏密得体。(4)浓淡相融。



甲骨文,以刀追笔。金文,铸造。大篆,融甲骨文和金文。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趋于简练。隶书,篆书的快写。楷书,隶书的进一步规范。草书,有篆隶的快写--章草,还有楷书的快写--今草。行书,楷书的快写。


新市区18024875361: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不是书法特点哦) -
闵肢厄贝:[答案] 甲骨文:刻在龟甲上、 金文:可在青铜器上 大篆、小篆:圆 隶书:扁 楷书:方正 行书:行云流水 草书:字体很草,如狂草

新市区18024875361: 隶书、楷书、甲骨文、行书、小篆、草书、金文的汉字演变顺序 -
闵肢厄贝:[答案]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章草)—楷书——行书关于草书在楷书前的解释:汉字的顺序,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

新市区18024875361: 楷书 隶书 大篆 小篆 草书 甲骨文 行书 金文 宋体的出现顺序 -
闵肢厄贝: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

新市区18024875361: 如何区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呢? -
闵肢厄贝: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新市区18024875361: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的出现时间和盛行时间 -
闵肢厄贝: 甲骨文:前14~前11世纪. 甲骨文主要盛行于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的王室期间 金文:商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金文主要盛行于两周时期,当时被应用约1200多年. 篆书:西周后期汉字发展为大篆,小篆也叫“秦篆”,秦...

新市区18024875361: 牛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魏碑体 分别怎么写的 -
闵肢厄贝:[答案] 给你提供个参考,详见附图.“牛”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魏碑)、行书、草书写法.注:“魏碑”是“楷书”的一种.图片较大,点击图片查看原图.附图:

新市区18024875361: 楷书、金文、小篆、行书、草书、隶书、甲骨文是怎么来的 -
闵肢厄贝: 甲骨文子商周时期演变成金文,金文在秦朝演变成小篆,小篆在汉朝发展为隶书,同时也出现草书、楷书萌芽,魏晋时期发展出草书、楷书,东晋时期行书最后出现

新市区18024875361: 一些字的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是怎么写 -
闵肢厄贝: 甲骨文是以画的形式,小篆和金文比较圆润,楷书比较大气,草书行书就是连笔字

新市区18024875361: 隶书、楷书、甲骨文、行书、小篆、草书、金文的汉字演变顺序 -
闵肢厄贝: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章草)—楷书——行书 关于草书在楷书前的解释: 汉字的顺序,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

新市区18024875361: 水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要有图记得是“水”字! -
闵肢厄贝:[答案] 大篆,小篆不能区分,统称篆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