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医专家解释一下这几个词

作者&投稿:莱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医名词解释~

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外袭就是外感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五志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内经》认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有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你好,专家团队竭诚为你服务。
  发汗解表药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和主治差异,一般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多属辛温,故又名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代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发散风热药多属辛凉,故又名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代表药物有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

  发散风寒药 味辛性温,发散作用较强,常用于外感风寒出现的恶寒,发热,身痛、颈项不舒、无汗、鼻塞、脉浮紧或浮缓、舌苔薄白等表寒症状者。表实者选用解表发汗较强的药物,并配之宣达肺气与调和营卫的药物;表虚者选解肌发表,亦配合些调和营卫的药物,二者都应酌情选配调和胃气之品,使谷气内充,外邪不得复留。部分药物对具有风寒表症水肿、咳喘、麻疹、风湿痹痛及疮疡等视具体情况亦可应用。本类药物发汗力较强,因而阴餐阳亢、下虚上实者应慎用。部分药物还可用于痹证、咳喘、水肿、麻疹、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次类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胡荽、柽柳.

  发散风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


  攻下药 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逐水药 指苦寒有毒,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随从大便排出,主要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的药物。

  健胃化湿药 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多入膀胱、脾、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内湿症,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调所致的脘腹痞满、口淡多涎、呕吐泛酸、大便溏泄、食少体倦、口腻发甜、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于湿痰壅滞,以及湿温、暑温、霍乱、痧胀等症,亦可适当选用,以化除湿浊。

  利水渗湿药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


  温化寒痰药 适用于痰寒症。症见咳吐白痰、胸闷脘痞、气喘哮鸣、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玄滑或弦紧。

  清化热痰药 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瘰历等症。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化痰软坚药 在中医上痰除了我们日常所说的含义外,还指一种病理产物,中医上有怪病多痰的说法,在我们常见的慢性淋巴结肿大、一些皮肤肿瘤等均归为痰,在治疗上可以用一些化痰的药物治疗,是硬结肿物变软或消退,这种治疗方案就叫化痰软坚。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是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此类药物多为咸寒之品,主入厥阴肝经,有平肝潜阳、缓和或制止肝阳上亢,及熄风止痉、制止或缓解痉挛抽搐的作用。部分药兼有清泄肝火和明目退翳的作用。


  芳香开窍药 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方剂,叫开窍剂。本类方药主要用于由邪气壅盛、蒙蔽心窍所致的窍闭证,亦称闭证,闭证因其病因不同,又有寒闭,热闭之异,治疗亦有凉开,温开之别,故本类方药也有凉热之分,用时尤当注意。使用本类方药时,因其多为芳香辛散走窜之品,故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久服易伤人之元气,临床上只做急救治标之用。

  收涩药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治疗各种滑脱症候的药物,称为收敛药。又叫收涩药。 性味:味多酸、涩;性多温或平。 归经: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可因分类不同而异),它分为三大类:
  1.固表止汗药:收敛止汗——治自汗、盗汗等。   2.敛肺涩肠药:   敛肺止咳——治肺虚或肺肾两虚之咳喘。   涩肠止泻——治久痢久泻。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固精——治肾虚遗精、早泄   缩尿——治肾虚遗尿、尿频   止带——治肾虚或脾肾虚之带下

阳气盛,心火有点旺就是指阳气足,其中心火更旺.
火旺把脾制虚考虑,还就考虑其他情况.你的描述只能这么考虑
健脾就是常指的易消化的,
滋阴就是滋养阴,火旺伤阴罢了

1.阳气盛,心火有点旺。
答:一般认为,外向的,炎热的,向上的属于阳.所以,阳气盛就是指的热盛.
心火有点旺,就是说心中有热,从而影响到心的功能,出现烦燥,失眠,口舌生疮等.
2.略有脾虚失调。
脾主运化.其中是运化水谷.也就是说主消化.脾虚会出现消化不好,腹泄等症状.
3.需要健脾、滋阴。
答:健脾就是用于促进运化,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脾虚.
滋阴就是用于滋补人体阴液的药物来补充人体阴液不足而产生的虚热,口渴,盗汗等症状的药物.
4.饮食上略偏向滋阴食品,饮食宜忌气虚阴虚类。
答:偏向滋阴食品就是说不要吃辛辣温燥之品,因它们伤阴.多食象山药也或是水果之类的养阴物.
后面这句不知是宜啊还是忌啊.
供参考.


求中医专家帮忙看看, 我这是什么类型的胃病?
回答:病情分析: 这个方子的组成适合脾虚湿盛的病人。 指导意见: 这个方子的作用是健脾益气,化湿和中,兼有清热。

请中医专家看下我的药方吃什么好
这些药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为主,长期久服会损伤我们的阳气,导致上述症状加重,初期时看似有好转,但会贻害无穷。当然元气充足的还可以用一下

专家王福重:中医就是扯淡,根本不能治病,他的理由是什么?
2014年的时候,王福重还当过北航国际贸易系主任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访问教授,著有《人人都爱经济学》《金融的解释》等等书目,并且成为各大电视台的特聘经济学专家,出现在了很多节目里。就是这样一位经济学的业内大家,却偏偏批驳医学领域的中医无用,干的完全是狗拿耗子的勾当。因此,当他说出这句...

请教中医专家,帮忙看下这个中药方主要是治疗什么的,有副作用没有?_百...
本方始终围绕补阴血 活气血 渗水湿三方面 可以治疗血虚 血淤 血热 血淋等多方面疾病 无副作用

中医专家提醒你:总是早醒要警惕,多是身体这2处堵了
偶尔失眠,没什么大碍,但长期失眠,会让人苦不堪言,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据调查,4成以上的人因失眠困扰,要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要么半夜惊醒,要么总是做噩梦。有的人睡着以后总在凌晨2、3点醒来,之后再也睡不着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医生提醒大家:不同时间醒来,代表身体不...

中医:太阳穴中医解释一下.作用.用处等相关..
太阳穴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人体学位,中医经络学又将其称之为“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主治病症包括: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今天我们就跟中医经络学专家学习太阳穴的养生作用。太阳穴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太阳...

急!哪位中医专家进来回答下,感激不尽!
病例特点:中年,性别不详,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刻诊:“脚踝和脚背全部肿起,但没有疼痛感好像已经麻木了”。糖尿病是个全身的疾病,主要损伤人体的大小血管以及神经,从没有疼痛感可以看出,糖尿病控制不好,已经有周围神经受损的表现。周围神经受损,那么其他脏器受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个是前提。患者...

“冬季养生先养肾”,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俗话说,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而冬季则要养肾,那么冬季养生为什么要先养肾呢?很多朋友表示,养肾是每个季节都可以做的事情,专家却表示,冬季是最适合养肾的时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中医专家是怎么解释的吧。冬季养生为什么要养肾 1、中医上认为,人体四肢的功能,包括关节、筋骨等...

我女朋友常年手脚冰凉,血压低…求中医专家解释一下原因,最好有良方...
有些人认为这是所谓“虚”的表现,强调要运动,要进补。于是不少有手足发凉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锻炼,进食补品。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冬季养生的原则。中医里讲,冬季是阳气内伏的季节,谓之“阳伏于下,于时为冬”。手足,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末端,中医称其为“四末”。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

请中医专家看这方子是不是补气血益肾阳,补脾胃通大便的方子?用量多少...
这副方子开的没有什么问题。巴戟天,高良姜,肉苁蓉,锁阳是补阳的。当归,芍药,白术,川芎等是四物汤加味是用于补充气血的。山茱萸,枸杞,桑葚是补充肾阴的。香附是芳香药作用于脾胃。火麻仁这是治疗便秘。至于用量应该6到15克之间各种药。主要看症状的严重程度。这副药的效力还是很猛的,但也中规...

钦南区15032325304: 中医术语(现场翻译) -
银雷常态: 注意了,你说的这些都是西医的术语.“主治” “成分”“服用方法”这些不难理解,就是字面意思.药理就是药物在机体内引起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已经其防治疾病的原理.君子的作为??有意思.知母,牵牛子,百合,益母草........

钦南区15032325304: 有些关于中医的术语,有老中医给我解释一下吗?谢谢 -
银雷常态: 学中医的定义不用再说了吧? 主要说说字面意思吧湿浊极重--极重,就是说极度的重,重的很厉害; 瘟疫浊重--这个话在哪里看到的?瘟疫之邪本身多为(或者多伴)湿浊,湿浊性质又是重着. 食滞挟湿浊郁状(应该是伏,不是状)--饮食积滞,同时伴有湿浊之邪郁滞潜伏在内; 邪初传里----邪气刚刚传入到里.

钦南区15032325304: 中医里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
银雷常态: 痘疮黑陷、痘不落痂、痘疮不发、痘后痈毒、痘疮目翳、痘后目翳......这些痘都不是你要查的'青春痘'.你不要自己查书籍了,容易用错药.况且这些词语要解释都要用到中医知识,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明白的.

钦南区15032325304: 请解释一下名词:脾瘅、休明、雀目、但欲寐、心肾不交、鸭溏
银雷常态: 中医的,休明不明其意 好似羞明吧,意指怕光脾瘅,病名.是过食肥甘,以口中发甜为主症的疾病,往往能发展为消渴病.《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

钦南区15032325304: 中医药学中的“证”的概念…“症”的概念…“病”的概念… -
银雷常态: “证”,原意即证据,凭证,是医生识病用药的依据,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现代将症候简称为“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一般有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

钦南区15032325304: 谁来解释几个中医名词转换成西医名词,有:积聚.痈疽.癞风.瘰疬
银雷常态: 积聚: 根据积聚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 痈疽: 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癞风: 麻风病.瘰疬: 结核类疾病.

钦南区15032325304: 请问:中医是如何理解“气血两虚”这个词的!谢谢. -
银雷常态: 气和血的关系极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故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而致气血同病.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故气的虚衰和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另一方面,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作用,在血液虚亏和血行失常时,也必然影响及气.如,血虚则气亦随之而衰.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变化,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的生化无源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短乏力,体虚多汗,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女子的月经不调,等气血不足之证.

钦南区15032325304: 从中医角度解释一下上实下虚呢?
银雷常态: 中医的“上实下虚”,意思是邪气实于上、正气虚于下的证候.其中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通常“上”往往指的是上焦肺,“下”往往指中下焦脾胃或者肾脏.“上实”常由于上焦感受风、寒等邪气,或者由于脾胃虚弱、肝肾不足而引起的阴不能制约阳气,出现阳气亢于上,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寒、头痛、喘咳、恶心、呕吐、烦躁易怒、失眠”等上实的症候,下虚往往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清且长、大便不成形.临床上很多中老年可见“上实下虚”的症候

钦南区15032325304: 请和养堂的专家帮忙解释一下“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
银雷常态: 这可以运用五行学说解释: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酸苦甘辛咸,一一对应.酸入肝,苦入心....以此类推,以五行相克解释.

钦南区15032325304: 中医名词解释,不懂的请不要乱回答,谢谢! -
银雷常态: 憎寒:是一种外有寒战,内有烦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热邪内伏,阳气被阻,不能透达所致.壮热:是一种外有寒战,内有烦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热邪内伏,阳气被阻,不能透达所致.赤白痢疾:病机为湿热之邪侵入肠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郁滞于大肠,经络受损,故下痢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治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三阳必热:太阳、阳明、少阳同时受热.书夜无度:晚上看书时间太长.寒瘴:瘴病之属寒者.一名寒瘴.《瘴疟指南·冷瘴》:“其证恶寒,发震,发热,头或痛或不痛,或呕吐,或不呕吐,胸膈痞闷,身重腰痛,脚软,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寒时虽厚衣被不能温,热时虽卧冷地不能凉,或大渴饮水,或一日一发,发时多,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