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是什么?

作者&投稿:尾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历史是什么?~

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严格控制民众的言论。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使儒学成为后世中国的主流思想。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严密监视和控制官员、百姓,并以八股取士作为科举考试的形式,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这些措施的出台,恰恰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清朝统治者则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恶劣局面。 秦取纳了法家的统治理念,主要内容是以严刑峻法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诸如焚书坑儒的悲惨事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秦之所以以法家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指导,主要原因是:"1、客观历史背景。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各国崇尚武力,以武治天下成为战国时期统治者的主要理念,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正好迎合了当时的客观环境。2、统治者的意向主导。秦统治者秦始皇深受法家大师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所影响,秦国丞相李斯的严法理念的灌输也使秦始皇的理念付诸实施。严刑峻法和腐败直接导致了秦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多年的反秦斗争和楚汉争霸,国家国库空虚,人民流离失所,十室九空,生产资源破坏严重,生产力严重减退。为了发展国家,安定民心,稳定社会,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制定予民“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复产和释放奴婢,鼓励耕作等措施使得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后的吕后专权和“文景之治”也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使得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裕,国力强盛! 西汉中期,由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专儒术”的思想独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皇帝的地位“神化”,而后以根据统治需要的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来钳制人民的反抗思想,给皇帝的专权统治正名。这样的专权思想统治致使汉朝慢慢走向衰落。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丞相,权分六部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从而使皇权空前提高;地方:三司分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 这一系列的措施,确实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宦官专权。最终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就在农民起义轰轰烈烈发展的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也蓬勃发展起来,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入关,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清朝封建地主阶级,在加强暴力统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清朝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主义,其范围之广和禁锢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其中最严酷的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所谓文字狱是我国封建统治者因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冤狱。大的像一本专著、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甚至一字半句,不管是自己做的还是抄别人的,都可以作为文字狱的罪证。明代朱元璋曾兴过文字狱,但文字狱之大,祸害之烈,以清代为最。那么,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呢? 1.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2、原因: 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3.表现。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余次。清代前期的文字狱愈演愈烈。 关于文字狱的具体情况除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内容,教师还可举几例加以说明。如:康熙二年(1663)发生的庄氏史案,康熙五十年(1711)的《南山集》案。 雍乾时除从文人论著中寻找借口,制造罪名外,往往只言片语,也望风捕影、望文生义地滥施淫威。雍正四年(1726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乡试,以《诗经》“维民所止”四字为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头,以“大不敬”罪,下狱论死。族人被杀,或被流放。 4.影响:残酷的思想禁锢与文化专制政策,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专制集权、稳固封建统治的作用。但望文生义的曲解与杀戮,使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天下国家”,遭到杀身灭族之祸,于是远离社会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繁琐的考据学兴盛起来,而思想、文化的发展却濒于窒息。清朝的文字狱严重地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这万马齐喑、沉闷窒息的无声之处,正酝酿着思想反抗的惊雷。 提问: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清朝,我国的封建统治者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答:秦: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

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历史 周平王迁都: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周室衰微: 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

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严格控制民众的言论。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使儒学成为后世中国的主流思想。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严密监视和控制官员、百姓,并以八股取士作为科举考试的形式,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这些措施的出台,恰恰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清朝统治者则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恶劣局面。 秦取纳了法家的统治理念,主要内容是以严刑峻法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诸如焚书坑儒的悲惨事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秦之所以以法家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指导,主要原因是:"1、客观历史背景。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各国崇尚武力,以武治天下成为战国时期统治者的主要理念,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正好迎合了当时的客观环境。2、统治者的意向主导。秦统治者秦始皇深受法家大师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所影响,秦国丞相李斯的严法理念的灌输也使秦始皇的理念付诸实施。严刑峻法和腐败直接导致了秦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多年的反秦斗争和楚汉争霸,国家国库空虚,人民流离失所,十室九空,生产资源破坏严重,生产力严重减退。为了发展国家,安定民心,稳定社会,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制定予民“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复产和释放奴婢,鼓励耕作等措施使得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后的吕后专权和“文景之治”也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使得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裕,国力强盛! 西汉中期,由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专儒术”的思想独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皇帝的地位“神化”,而后以根据统治需要的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来钳制人民的反抗思想,给皇帝的专权统治正名。这样的专权思想统治致使汉朝慢慢走向衰落。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丞相,权分六部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从而使皇权空前提高;地方:三司分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 这一系列的措施,确实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宦官专权。最终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就在农民起义轰轰烈烈发展的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也蓬勃发展起来,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入关,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清朝封建地主阶级,在加强暴力统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人民的精神统治。清朝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主义,其范围之广和禁锢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其中最严酷的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所谓文字狱是我国封建统治者因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冤狱。大的像一本专著、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甚至一字半句,不管是自己做的还是抄别人的,都可以作为文字狱的罪证。明代朱元璋曾兴过文字狱,但文字狱之大,祸害之烈,以清代为最。那么,清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呢? 1.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 2、原因: 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3.表现。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余次。清代前期的文字狱愈演愈烈。 关于文字狱的具体情况除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小字内容,教师还可举几例加以说明。如:康熙二年(1663)发生的庄氏史案,康熙五十年(1711)的《南山集》案。 雍乾时除从文人论著中寻找借口,制造罪名外,往往只言片语,也望风捕影、望文生义地滥施淫威。雍正四年(1726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乡试,以《诗经》“维民所止”四字为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头,以“大不敬”罪,下狱论死。族人被杀,或被流放。 4.影响:残酷的思想禁锢与文化专制政策,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专制集权、稳固封建统治的作用。但望文生义的曲解与杀戮,使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天下国家”,遭到杀身灭族之祸,于是远离社会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繁琐的考据学兴盛起来,而思想、文化的发展却濒于窒息。清朝的文字狱严重地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这万马齐喑、沉闷窒息的无声之处,正酝酿着思想反抗的惊雷。 提问: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清朝,我国的封建统治者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答:秦: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

春秋Q传: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而改变的一款网游,由金山公司运行


春秋分两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春秋时期各种小国相互争斗,形成的局面对中国历史后期的统一产生了影响。春秋时期的历史纪录《春秋》和《左传》等史书,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的事件和人物,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结 春秋分为春和秋两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有万物复苏的希望和温暖阳光的美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的“春秋”有什么含义??
各位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会去寻找一些书籍来看,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国家或者朝代名字的来源都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就像我们平时所取得人的名字一样,有些都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说名字里面会包含自己的出生地,或者父母的名字之类的。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的“春秋”有什么...

“秋”最早的意义是指什么?
《说文解字》对“秋”解释:“禾谷熟也”。秋天之后就是万物肃杀的冬天,所以它也暗含着“萧瑟”之义,所以“秋”还可表示悲愁。秋(拼音:qiū)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秋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虫,甲骨文中假借为“秋季”。从天文历法上说,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后冬前的季节。秋天是...

春秋时期为何叫春秋?
来源于史书《春秋》《春秋》是鲁国的国史,后来被孔子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作。因为《春秋》记载比较简短,被鲁国史官左丘明注解编修成为《左传》。《左传》记载时间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一共记载269年历史,《左传》首篇为“郑伯克段于鄢”,...

中国文化为什么把历史称为“春秋”,而不是“春夏”或“夏冬”?有何讲究...
春秋时代是段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因为《春秋》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后人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但因为《春秋三传》各自的起讫时间不同,所以对于春秋时期的断代也有争议,大体上有四种说法:以《春秋》的叙事年限,作为春秋时代的年限。上讫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限为前453年晋国赵、魏、...

春秋到战国中间的50年空白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段历史不重要或者说发生的事情很少,实际上这段历史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春秋到战国的一个过渡期,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痛苦过程。这里我们就来看看这段历史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都可以算是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一个...

春秋和战国年份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那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历史 典故 呢?下面是我带来的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1.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

春秋指的什么?
春秋指的是春季和秋季。在历史上《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由此,春秋一词又被用作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1. 在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一年中春秋是重要的两个季节,春种秋收,以春秋做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所以...

秋天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海门市18785126307: 介绍一下春秋时代的历史 -
尔王佐坦: 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
尔王佐坦:[答案]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 前476年,基本上是...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时期是指什么意思 -
尔王佐坦: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时代是什么意思 -
尔王佐坦: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谢谢.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是啥意思? -
尔王佐坦: 春秋是啥意思,就是春天,和秋天的意思,春秋就是春天和秋天的缩写简称.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所指的是什么年代? -
尔王佐坦: 1、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2、...

海门市18785126307: 历史里的春秋时期指的是什么时候 -
尔王佐坦: 春秋时期在中国的历史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战国指的是哪个时期? -
尔王佐坦: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是指什么? -
尔王佐坦: 你好,中国古代认为只有春天和秋天,所以在这时期成为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以前,原创答案,谢谢

海门市18785126307: 春秋战国指的是什么朝代?
尔王佐坦: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