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钢筋标注在实际施工图纸上是不是不标注支座负筋。只标注梁的贯通筋?

作者&投稿:始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梁上部筋为2φ14的贯通筋,支座负筋为4φ25(2/2)把2φ25的在支座的3分之1处截断按架立筋搭接150mm是否正确~

  梁上部筋为2φ14的贯通筋,支座负筋为4φ25(2/2)把2φ25的在支座的3分之1处截断按架立筋搭接150mm是否正确
   答:按架立筋搭接150mm是不正确的。为什么?
因为:
  一、平法中常用“通长筋”;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才把“通长筋”称为“贯通筋”;就是在原位标注中,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4.4.1中,从柱(梁)边伸出至Ln/3、Ln/4位置。也称“非通长筋”。
二、没有出现11G101-1第4.2.3条第4款中的:加号“+”和括号。
三、原位标注11G101-1中4.2.4原位标注的内容规定如下:
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而你的题却是:
支座负筋为425(2/2),没按平法制作成规则注写,成不伦不类的(2/2);用斜线“/”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部纵筋是二排了。是二排,应把第二排225从柱(梁)边伸出至Ln/4位置。
四、这样分析下来,支座负筋为425 2/2,是二排钢筋,架立筋就不成立。
所以说:按架立筋搭接150mm是不正确的,应搭接LlE处理。
我猜你的题:
集中标注中是:214。 原位标注是: 梁支座上部纵筋,425 2/2(即225 是通长筋,但其长度是从柱(梁)边伸出至Ln/3位置与214搭接LlE,第二排225长度是从柱(梁)边伸出至Ln/4位置。)
这也符合了4.2平法注写方式
4.2.1 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4.2.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其第4款: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通长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须注值。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需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通长筋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
‍再截两张图片,证明我答之‍依据(用于梁上部贯通钢筋筋由不同直径采用搭接时)



2003年3月的版本上,图中框架梁上部纵筋的引注是“贯通筋”,然而2003年11月出版的修订版上修改为“通长筋”。那“通长筋”和“贯通筋”有什么不同?
答: 1、“通长筋”和“贯通筋”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
2、不过,从字面上来说,似乎“贯通筋”有点儿“一根钢筋通到头”的意思;而“通长筋”在一根梁的各跨中,有可能不是同一个直径的钢筋一直通到头,而可能是几根不同直径的钢筋通过连接,形成一种通长的、连续的力学作用。
这样,才有了图集28页第4.4.1条中“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位置”的说法。
有的同志对第4.4.1条的这句话不理解,要求解释一下。现在举例如下。
例如,一个框架梁KL1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为2φ22;支座原位标注为4φ25。
在梁支座“左右两侧”的2φ25支座负筋就是第4.4.1条中的“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如何去理解这句话呢?首先,“跨中”的上部通长钢筋就是集中标注的“2φ22”,这两根“上部通长钢筋”,到了支座附近,就不是2φ22,而变成了“2φ2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上部通长钢筋”并不一定是一根筋通到头,而可以是几根筋的“连续作用”——在本例来说,这个“连续作用”的每一处都保证了大于等于“2φ22”——这就没有违背集中标注“上部通长钢筋2φ22”的规定。
3、在04G101-3(筏形基础)图集中,只使用了“贯通筋”的说法,——例如,“顶部贯通纵筋”、“底部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等——而没有使用“通长筋”的说法。问:如何识别“第一排非通长筋”?
举一个工程例子:某框架梁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为4φ25,而左右支座的原位标注为9φ25 4/3/2 —— 显然,第一排的4根25直径的钢筋全部为上部通长筋,问题是第二排的3φ25 的延伸长度是Ln/3还是Ln/4 ?
有人说:当第一排全部为上部通长筋时,此时位于第二排的非通长筋3φ25就成为“第一排非通长筋”了(因为它是非通长筋中的“第一排”),其延伸长度是Ln/3;同样,此时位于第三排的非通长筋2φ25就成为“第二排非通长筋”了,其延伸长度是Ln/4 。这种意见对吗?
答: 1、提出这种意见的同志,其目的是为了落实各排“非通长筋”的截断点位置是在Ln/3还是在Ln/4的问题。他们意见的实质是,“非通长筋截断点的位置”与非通长筋在梁内的实际高度(第几排)无关,而只与非通长筋在梁内“第几次出现”有关。根据这种推理,那怕非通长筋是在梁上部第三排的位置,但只要它是第一次出现(即前两排都是上部通长筋),则这个第三排的非通长筋也只能是在Ln/3的位置截断。
出现这种认识的同志,只是从“字面上”考虑“第一排”非通长筋的概念问题,从而把一个工程力学上的问题,演化为一种文字逻辑之类的游戏。
我们认为这种意见是错误的。
2、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非通长筋”截断点的由来。学习过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同志都知道,梁的上部纵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负弯矩,它们的长度与“弯矩包络图”相关:在弯矩包络图之内的上部纵筋不能截断,伸出弯矩包络图之后的上部纵筋就可以截断。——由此可见,梁上部非通长筋的延伸长度只与它在梁内的物理位置(高度)有关。
3、在03G101-1图集中,为了简化设计与施工,根据大量的工程统计数据,考虑了安全因素,统一把“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4位置”(见图集28页第4.4.1条)。
这里所说的“第一排”和“第二排”,根据上条的道理,只能理解为非通长筋在梁内的物理位置(高度):你处在第一排的高度,你的延伸长度(即截断点)就是Ln/3;你处在第二排的高度,你的延伸长度(即截断点)就是Ln/4 。—— 如果在第一排的高度上为通长筋,不需要截断,这个“Ln/3”也只能是“没有使用到”,断没有“转让”给下一排钢筋的道理。
所以,就上述工程例子来说,“3φ25”只能是“第二排非通长筋”,其延伸长度是Ln/4 。而“2φ25”则应该是“第三排非通长筋”。关于“第三排非通长筋延伸长度”的问题,我们过去已有论述,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4、当然,任何规定都有其局限性,上面的讨论是对于框架梁和非框架梁来说的,对于03G101-1图集的某些规定,也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在“框支梁”中,详见03G101-1图集第67页的构造,其中第一排上部纵筋全部是“上部通长筋”,第二排的非通长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 不过,这已经不在前面讨论的局限范围之内了。问:无论什么梁,支座负筋延伸长度都是“Ln/3”和“Ln/4”?
答: 03G101-1图集第54页是“平法梁”的一个最重要的图(页),里面包含很多的信息,一定要完全、彻底地掌握它。现在就从“Ln/3”和“Ln/4”说起。
一、框架梁(KL)“支座负筋延伸长度”来说,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同的。
(1) 端支座负弯矩筋的水平长度:
第一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1/3位置;
第二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1/4位置。
(Ln1 是边跨的净跨长度)
(2) 中间支座负弯矩筋的水平长度:
第一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位置;
第二排负弯矩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4位置。
(Ln是支座两边的净跨长度Ln1和Ln2的最大值)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第一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从字面上说,似乎都是“三分之一净跨”,但要注意,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一样的,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二、关于“支座负筋延伸长度”,03G101-1标准图集只给出了第一排钢筋和第二排钢筋的情况,如果发生“第三排”支座负筋,其延伸长度应该由设计师给出。如果施工图上没有任何关于第三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的说明,则按“第二排”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处理。
三、03G101-1图集第54页关于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的规定,不但对“框架梁”(KL)适用,对“非框架梁”(L)的中间支座同样适用。关于这一点,看看图集28页第4.4.1条的文字说明就清楚了:
为了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4位置。Ln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上面那段话中的“(梁)”就是专门针对非框架梁(即次梁)说的,因为非框架梁(次梁)以框架梁(主梁)为支座。
四、现在04G101-3(筏形基础)图集已经出版发行了,所以我们把基础主梁(JZL)和基础次梁(JCL)也放在这里一块讨论一下。
对于基础梁(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来说,如果不考虑水平地震力作用的话,它的受力方向和楼层梁刚好是上下相反,这样,基础梁的“底部贯通纵筋”与楼层梁的“上部贯通纵筋”的受力作用是相同的;基础梁的“底部非贯通纵筋”与楼层梁的“上部非通长筋”是相同的。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延伸长度也是用“L0/3”这种形式表达的。但是,要注意它与楼层梁“Ln/3”的不同:
首先,楼层梁的“Ln”是净跨长度,而基础梁的“L0”为中心跨度值(即从支座中心线算起)。
其次,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延伸长度除了要满足“L0/3”以外,还要满足“≥a”,这个“a”对于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来说是不相同的,详见04G101-3图集第28页和第36页。
问:同一根柱在不同楼层能编成“不同的编号”吗?我见过这样的图纸,同一个(水平)位置上的框架柱,却在不同的楼层被编成不同的柱编号:在一层时叫KZ1,在二层时叫KZ2,在三层时叫KZ3……
同样的现象在剪力墙结构中也有出现:同一个(水平)位置上的暗柱,却在不同的楼层被编成不同的柱编号:在一层时叫AZ1,在二层时叫AZ2,在三层时叫AZ3……
所以我要问:同一根柱在不同楼层能编成“不同的编号”吗?
答:1、同一根柱在不同楼层不能编成“不同的编号”。
2、从03G101-1图集第10页的工程例子可以看出,KZ1从“一层”到“顶层”都采用同一个编号,只有这样才能表现KZ1不同楼层段的“变截面”情况:
在“一层”至“五层”时为 750*700
在“六层”至“十层”时为 650*600
在“十一层”至“顶层”时为 550*500
要是把KZ1按“不同的楼层编不同的柱编号”,怎么能看出KZ1的“变截面”情况呢?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暗柱”。
3、在我们“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柱变截面表》中,就是应用了同一个柱编号在不同楼层段中截面变化情况的描述,来实现钢筋计算以及模板面积、混凝土体积的计算的。
问:我看过一份图纸,两个编号为KL1的框架梁,虽然都是四跨梁,但其中一个KL1的第二、三跨的跨度与另一个KL1不一样,这样的两个梁不应该都称为“KL1”,因为按其中一个KL1所下料的钢筋,不能放到另一个KL1上去绑扎。到底两根梁编成“同一编号”的条件是什么?
答:你所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如果把不相同的两个梁编成同一编号,首先会造成工程预算不准确;如果把两个不同的梁按同一标准制作钢筋,则会在工程施工中带来麻烦、甚至造成质量事故。所以,设计师必须认真对待“构件编号”问题。对于施工部门来说,哪怕施工图的梁编号搞错了,施工员和预算员也应该按正确的标准来更正梁的编号。
两个梁编成同一编号的条件是:
1、两个梁的跨数相同,而且对应跨的跨度和支座情况相同;
2、两个梁在各跨的截面尺寸对应相同;
3、两个梁的配筋相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相同)。
相同尺寸和配筋的梁,在平面图上布置的位置(轴线正中或轴线偏中)不同,不影响梁的编号。
问:如果梁纵筋分三排设计,第三排纵筋的长度如何确定?
例如:梁的上部纵筋设计为
9φ25 4/3/2
第三排纵筋“2φ25”的长度如何确定?
还有一个说法:第三排纵筋的长度在图集上未说明,但根据第一排纵筋在Ln/3处截断、第二排纵筋在Ln/4处截断,这样推断下去,第三排纵筋可在Ln/5处截断。此种看法在钢筋工中很普遍。请问是否正确?
答: 03G101-1图集中,框架梁没有给出“第三排”负弯矩筋长度的规定。
陈青来教授说过,标准图集不能包打天下。如果“梁的上部纵筋”实际工程设计为三排配筋,则应该由设计师给出负筋伸出支座的长度。
提问的“说法”——第一排纵筋在Ln/3处截断、第二排纵筋在Ln/4处截断,第三排纵筋在Ln/5处截断——显然是不对的,这种“想当然”的推论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若设计师没有给出“第三排”负弯矩筋长度,可按第一排伸出Ln /3,第二排和第三排都是伸出Ln /4来计算。
在运行“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时候,遇到梁上部纵筋标注“9φ25 4/3/2”时,可按“9φ25 4/5”进行钢筋标注。(即把第二排钢筋根数和第三排钢筋根数加起来。)
同样,遇到梁下部纵筋标注“9φ25 2/3/4”时,可按“9φ25 5/4”进行钢筋标注。(即把第二排钢筋根数和第三排钢筋根数加起来。)问:在施工图中经常遇到下列的钢筋标注形式:
2φ18+4φ20 4/2 (梁上部纵筋标注)
4φ25+2φ22 2/4 (梁下部纵筋标注)
这显然是不规范的标注方式。运行软件时也不接受这种标注方式。该如何处理?
答:1、在03G101-1图集中规定,当梁的上部纵筋或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多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如:
上部纵筋标注 6φ25 4/2 (表示第一排上部纵筋为4φ25,第二排为2φ25)
下部纵筋标注 6φ25 2/4 (表示第一排下部纵筋为4φ25,第二排为2φ25)
但是上述“4/2”或“2/4”的表示方式只适用于单一规格钢筋的“分排”。对于两种以上规格的钢筋的“分排”,则要在斜线“/”的前后写清楚具体钢筋的规格和根数。例如:
2φ25+3φ22/5φ25 (例子参见图集第26页)
2、但是,不少搞设计的同志对“平法”的规定有点“随心所欲”,经常另立一些自己的“标准”。例如:把梁上部纵筋标注为
2φ18+4φ20 4/2
这样的标注显然不对,因为它会产生“多义性”,例如,上例可以解释为下列的几种形式:
4φ20/2φ18
2φ18+2φ20/2φ20
3φ20+1φ18/1φ20+1φ18
3、如果梁的上部钢筋标注成“2φ18+4φ20 4/2”的形式,就应该结合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来考虑。如果上部通长筋为“2φ18”,则应该作为“2φ18+2φ20/2φ20”来处理。
4、对于梁的下部纵筋,当遇到“4φ25+2φ22 2/4”,作为“2φ22/4φ25”的处理是比较恰当的。因为,把粗钢筋放在下面的第一排,有利于加强梁截面的承载力。
5、话又说回来,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设计院首先做好“平法”的推广工作。我曾经说过,推广“平法”要抓源头,这个源头就是设计院,要加强“平法”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
作为施工部门和中介部门,也要多学习一些“平法”知识,知道哪些格式是规范的、哪些格式是不规范的。
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因为它以“平法”技术作为软件设计的基本依据,所以软件只支持规范化的钢筋标注形式。问:当梁上部或下部的原位标注“缺省”的时候,如何配筋?
答: 有好几种“缺省标注”的情况,下面分别讲述:
1、梁当前跨“左支座”标注缺省,但其左邻跨的“右支座”有标注时:
当前缺省标注的“左支座”的配筋值与其左邻跨的“右支座”相同。
同理:梁当前跨“右支座”标注缺省,但其右邻跨的“左支座”有标注时:当前缺省标注的“右支座”的配筋值与其右邻跨的“左支座”相同。——这与上述情况相比,属于“对称”的情况。
2、梁当前跨“左支座”标注缺省,同时其左邻跨的“右支座”也没有原位标注,但左邻跨的“上部跨中”有原位标注时:
当前跨缺省标注的“左支座”的配筋值与其左邻跨的“上部跨中”的标注值相同。
举例:03G101-1图集第31页的例子工程中:KL1的第一跨“上部跨中”原位标注“8φ25 4/4”,其邻跨——第二跨左支座的原位标注“8φ25 4/4”可以缺省。
同页的例子:KL5的第二跨“上部跨中”原位标注“6φ22 4/2”,其左右邻跨——第一跨右支座以及第三跨左支座的原位标注“6φ22 4/2”可以缺省。
——附带说明一下: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已经具有这种自动判断功能。
3、当整跨梁的上部没有任何原位标注,而且邻跨支座也没有原位标注可供参考的情况下:
当前跨的上部纵筋按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配筋。
4、当某跨梁的下部没有原位标注时:
该跨梁的下部纵筋按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筋”配筋。——其前提条件时,该梁已经把下部通长筋进行了集中标注。——当该梁在集中标注中没有“下部通长筋”的话,则任何一跨的下部纵筋原位标注都不能缺省。
5、当梁的“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缺省标注时:
如果该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不需要布置“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必须配置“侧面纵向构造钢筋”。但是根据03G101-1图集的精神,施工方不能擅自决定“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配筋值,——此时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是不应该缺省的,属于设计失误,应该向设计师索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配筋值。问:原位标注在梁上部跨中,与同时标注左右支座等效吗?
例如,某跨梁原位标注6φ25 4/2在梁上部跨中,与同时标注左支座6φ25 4/2、右支座6φ25 4/2等效吗?
答:回答是:原位标注在梁上部跨中,与同时标注左右支座是截然不同的。
某跨梁原位标注6φ25 4/2在梁上部跨中,表示“6φ25 4/2”在该跨梁的上部“全跨贯通”:第一排上部纵筋4φ25全跨贯通,第二排上部纵筋2φ25也全跨贯通。
某跨梁同时标注左支座6φ25 4/2、右支座6φ25 4/2,表示该跨梁的左、右“支座附近”的上部纵筋按“6φ25 4/2”布置,而该跨“跨中”没有这种钢筋配置。——具体设置是:该跨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4φ25从支座边沿向跨中伸至“1/3跨度”的位置,而第二排上部纵筋2φ25从支座边沿向跨中伸至“1/4跨度”的位置。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手中的03G101-1图集却找不到有关梁“上部跨中”原位标注的文字说明。为此,我在03G101-1图集出版发行后不久,就在网上论坛向陈青来教授发帖提问:
CDF提问:
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
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陈青来教授回答:
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以上是2003年中进行的讨论,遗憾的是在2003年11月及以后图集的修订版中再也没有“还原”这条规定。
然而,“上部跨中”的原位标注仍然在03G101-1图集中、而且在许多施工图纸中大量地出现,可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附带说明一下: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支持“上部跨中”原位标注的这种功能。问:从KL1第4跨原位标注“N”钢筋看“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03G101-1第31页例子工程中,KL1的集中标注为“G4φ10”,而在第4跨的原位标注为“N4φ16”,现在的问题是KL1的第4跨执行了抗扭钢筋“N4φ16”以后,在该跨还有没有构造钢筋“G4φ10”了?
答: 当年我和陈青来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
“G”筋是侧面构造纵筋,“N”筋是侧面受扭钢筋,两者的性质不同,但都布置在侧面,即都是“腰筋”,因此有不可重复设置的问题。为此,制图规则中把它们归为同一项注写内容(见24页右栏第五款)。由于属于同一项注写内容,因此“原位标注取值优先”(见第22页左栏最下边一行和第26页第四款),所以,第四跨原位标注的“N4φ16”取代集中标注的“G4φ10”。
有人会问:上述例子的“G”与“N”钢筋都是4根,所以好说话。如果“G”钢筋变成6根或8根了,而“N”钢筋还是4根,那又该怎样处理呢?
“G”筋的根数,取决于梁腹板的高度,因此,当某跨有扭矩需要设置“N”筋时,要注意保持根数一致。如果“N”筋根数少于“G”筋,应属设计不细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能用同“G”筋直径相同的钢筋补上“N”筋比“G”筋所少的钢筋根数。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设计人员在考虑受扭钢筋根数时,应该同时考虑满足侧面筋的间距要求。问:“大箍套小箍”中的“小箍”宽度如何计算?
答:一、“偶数肢箍”的情形
1、箍筋的标注尺寸是“净内尺寸”,因为梁柱的保护层是指“主筋”的保护层。
2、设置多肢箍的作用是固定梁的上下纵筋,其基本原则是使各纵筋的间距均匀分布。
以“4肢箍”为例,说明“大箍套小箍”(偶数肢箍)的小箍如何计算。你如果在纸上画一个草图就更明白了。(草图的画法:4根纵筋均匀净距。)
设大箍的净宽度为B,小箍的净宽度为b,纵筋(有4根)直径为d,纵筋之间净距为a ,
则 3a+4d = B
a = (B-4d)/3
所以, b = a+2d
有时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把d用25来代替。
其他“(偶数肢)多肢箍”的计算原理一样,自己去琢磨吧。
3、计算出箍筋的净内周长,再加上弯钩长度,就得到箍筋的“每根长度”。
我们在计算弯钩长度时,是这样取值的:抗震26d,抗扭36d (从软件的“系统参数”取值)
二、“奇数肢箍”的情形
以“5肢箍”为例,说明“大箍套小箍”(奇数肢箍)的小箍如何计算。你如果在纸上画一个草图就更明白了。(草图的画法:5根纵筋均匀净距。注意“单肢箍”在“小箍”的外边)
设大箍的净宽度为B,小箍的净宽度为b,纵筋(有5根)直径为d,纵筋之间净距为a ,
则 4a+5d = B
a = (B-5d)/4
所以, b = a+2d
有时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把d用25来代替。
其他“(奇数肢)多肢箍”的计算原理一样,自己去琢磨吧。
(注:对于“3肢箍”,其“内箍”仅有一根单肢箍,因而不需要上述的计算过程。)问:1、有的人提出六肢箍的组合方式是“大箍套中箍、中箍再套小箍”。
2、也有人说五肢箍的两种组合方式“内箍中间加拉勾”与“小箍的外边加一个拉勾”都是可以的。
到底“大箍套小箍”中的“内箍”采用哪种形式才合理?
答:让我们先分析这两个具体的问题,再得出“大箍套小箍”中“小箍”的构造原则。
1、六肢箍采用“大箍套中箍、中箍再套小箍”(即三层嵌套)是错误的。
因为采用“大箍套中箍、中箍再套小箍”时,在箍筋的上、下水平边有一段长度上发生三根箍筋并排拧在一起,这对于浇筑混凝土是不利的。因为“钢筋混凝土”的最佳状态是每根钢筋周边360度都被混凝土所包围。
由于推出“大箍套小箍”中的“内箍”的构造原则是不允许超过两根的箍筋上下边拧在一起。
2、五肢箍的两种组合方式“内箍中间加拉勾”与“小箍的外边加一个拉勾”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上述称呼的“拉勾”应该是“单肢箍”。五肢箍的“内箍”——三肢箍,如果采用“小箍”中间加单肢箍的形式不好,因为这时“小箍”的上下水平边与外箍的重叠部分太长,对混凝土的结合不利;而采用在“小箍”的外边加一个单肢箍的形式较好。
由于推出“大箍套小箍”中的“内箍”的构造原则,是使“小箍”的上下水平边与外箍的重叠部分尽可能的短。
3、综上所述,“大箍套小箍”中的“内箍”的构造原则如下:
对于“偶数肢”的多肢箍来说,是一个“大箍”并列套若干个“小箍”。对于六肢箍或八肢箍来说,其中“小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
对于“奇数肢”的多肢箍来说,是一个“大箍”并列套若干个“小箍”另加一个单肢箍。同样,对于七肢箍或九肢箍来说,其中“小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
上述这些“大箍套小箍”的构造形式,大家可以参看03G101-1图集第46页“复合箍筋”的构造方式,该页图虽然说的是柱箍筋的构造,但对于梁箍筋也有参考作用。

不是的,集中标注能说明配筋的,就不用原位标注,原位标注优先,支座处钢筋与集中标不一样,必须在支座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标注的是梁每个截面通有的信息,需要不同配筋的支座、跨中就原位标注。集中标注中的纵筋:通长筋、(架立筋)、‘;’号后是底筋,最后是腰筋。这里面通长筋可能也同时是支座负筋,如果不是,则行原位标注负筋。

不是,都需要标注的。集中标注:梁贯通筋反应出来;原位标注:梁的弯矩筋反应出来。

支座负筋都是原位标注,贯通钢筋都是集中标准,这是平法的规则。
当集中标注和原位标准冲突时,以原位标注为准,一般来说原位标注的负弯矩钢筋的数量是包括了贯通钢筋在内的 。

标注,不标注你也不知道放多大直径的


承台钢筋标注如下怎么看不懂啊???
CT1三个方向都是箍筋做成的、CT2是梁式的、在钢筋中B代表底筋T表示顶部钢筋。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

结施图纸上这样ΦR8.5@150标注的钢筋是什么意识急求,(注:R在Φ的右上...
是冷轧带勒钢筋 8.5 的还没见过呢 是不是9个的哦,一般都是 板筋 7个的和9个的,,按照你上面的那个 描叙 意思就是 CRB550 冷轧带肋 的 直径是8.5mm的钢筋 每间距150布置一道, 7 @150 就是 冷轧带肋 直径7mm的钢筋 每间距150布置一道 ...

建筑工程合同中的钢筋损耗的规定是多少?
建筑工程合同中钢筋损耗一般规定为2-3%。在实际施工中,钢筋损耗率可用下式计算:钢筋损耗率=(钢筋实际使用量-钢筋下料计算量)\/钢筋下料计算量,这样算下来,一般为3%左右。施工中降低钢筋损耗率的12种方法 钢筋是建筑业用量较大、价值较高的一种原材料,能否合理利用以降低损耗率,已经成为项目是否...

措施钢筋包含哪些内容
问题二:措施钢筋类别有哪些? 笼统的说,凡是结构图中没有标注钢筋信息的都是措施钢筋,详细的说,梁里双层钢筋的中间恭铁,筏板里的马蹬筋,剪力墙的撑筋,框架柱的模板定位筋,都属于措施钢筋 问题三:什么是措施钢筋? 为了保证图纸的钢筋能够在施工后处于正确的位置,由施工人员另外增加的钢筋...

钢筋混凝土主要施工工序
15、施工日记必须认真记录,内容真实、完整,不按时记录或内容空虚,不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经监理指出后仍不及时改正的,乙方应支付违约金200\/次元。 16、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确定的变更内容必须及时标注在相应的图纸上,如不标注,乙方应支付500元违约金。 二、进度管理方面: 1、施工单位必须在每月25日前报送...

施工资料中钢筋安装的绑扎钢筋网的长宽以及网眼尺寸在结施中哪里可以...
绑扎钢筋网长宽正负10是指钢筋在纵横方向的安装间距与设计间距比较不大于10mm,也不小于10mm。一般在板筋的验收中要填这一项,主要用于检验板钢筋网格尺寸,绑扎钢筋网的网眼尺寸检验方法是用尺来量10个网格的总长度,所后平均就是网眼尺寸了

预应力钢筋是什么符号?
预应力钢筋图示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应力钢筋“符号”见表4.2.2-2,表示意思也基本清楚了。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预应力钢筋标注怎么解读 5分 这个意思不是要做预应力,只是附加钢绞线而已。但这里并没有注明白是3股的或7股的。3股的直径有8.6、10.8、12.9,7股的...

钢筋工技术交底
当地下室外墙防水采用内贴法施工时,在绑扎墙体钢筋之前砌完保护墙,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 → 运钢筋到使用部位 → 绑底板及梁钢筋 → 绑墙钢筋 3.2 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

钢筋直径大于多少宜采用机械连接
房屋建筑钢筋直径大于多少必须采用机械连接?是规范要求吗? 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里没有这种规定,留给结构师根据工程情况结合实际在结施总说明中注明。有的要求d≥16mm、有的要求d≥20mm,各设计院之间有待统一。框架柱钢筋直径小变大是否用机械连接 楼主,03G101-1的42页和有你的...

施工图纸中@什么意思?
工程中@代表间隔。如2φ 10@500,代表2个10单位直径的钢筋间间隔500单位距离。在AutoCAD绘图软件中,@表示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的相对坐标,如选定第一点为1,1,则@1,1的绝对坐标则为2,2(1+1,1+1)。单根钢筋之间的距离叫做钢筋间距;不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叫做排距。例如:板受力钢筋的排距指底...

青岛市19775222193: 现在结构施工图钢筋标注的是外皮尺寸还是内皮尺寸啊? -
鱼英回心: 现在结构施工图(平法施工图),集中标注不注写钢筋外包、内包尺寸. 如11G101-1,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只注梁截面尺寸. 4.2.3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

青岛市19775222193: 梁里的拉筋是不是不在图纸上标注? -
鱼英回心: 一般不标注的 按正常箍筋间距的两倍设置 并上下错开马登一般用于双层的筏板或网片之间,支撑上面一层筏板以使两层之间距离达到设计要求

青岛市19775222193: 通常钢筋在图纸上那个部位 有图纸么 -
鱼英回心: 通常筋图纸上标注是在梁跨旁边引出说明,没有具体的图纸说明.

青岛市19775222193: 钢筋图纸上的符号表示什么? -
鱼英回心: 建筑图纸钢筋符号表示方法如下: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

青岛市19775222193: 在梁平面施工图上的是什么意思? -
鱼英回心: 释义: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者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扩充资料:平面注写方式 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数值...

青岛市19775222193: 框架梁扁担筋怎么从图纸上看 -
鱼英回心: 从框架梁图纸上看,一般此类筋位于该梁上部,与梁垂直,一般每边从梁侧伸出板跨的3分之一--6分之一左右,不通长设置.普通板厚(120--180左右)时,一般直径不大,多在6.5--8毫米;间距一般在120--200毫米左右. 其标注方式一般为筋...

青岛市19775222193: 建筑图纸中钢筋几种梁的符号是什么? -
鱼英回心: 建筑框架结构,梁有主梁L和次梁CL.框架梁;拉梁;井字梁.砖混结构中,有连系梁LL,边梁BL指阳台最外侧的梁;挑梁TL指阳台外挑主梁;门过梁MGL;窗过梁CGL;圈梁QL; 屋框梁指屋顶承重梁,起屋顶承重作用.一、箍筋表示方法...

青岛市19775222193: 基础梁底部钢筋应该标注在支座旁,而我们的图纸是标注在跨中,表示该底部钢筋贯通整跨吗? -
鱼英回心: 原位标注,在那一跨标注就表示这一跨的通长筋,至于你说基础梁上下配筋能否一样,这个看设计怎么设计了,按受力来说,下部钢筋是要比上部钢筋配筋要大,还有你说的搭接,基础梁的受力是跟楼层梁相反的,所以它们的搭接就跟楼层梁相反咯!谢谢采纳!

青岛市19775222193: 在梁的原位标注中,标注的文字靠近梁左端支座就表示左端支座处的配筋 -
鱼英回心: 梁跨中间位置上部钢筋已在集中标注里表明.当跨左、右边支座配筋相同时,可只标一边.注意,上部原位标注是通过该截面上部实实在在的全部钢筋,下部原位标注是通过该截面下部实实在在的全部钢筋.

青岛市19775222193: 如何看梁钢筋图(如图)别管钢筋符号 -
鱼英回心: 如何看梁钢筋图(如图)别管钢筋符号 这是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答:下面是梁平法施工图的集中标注 WKL1(1)350*800 أ 8@100/200(4﹚ 2أ16+(2أ16﹚ G4أ14 表示1号屋面框架梁,1跨,宽350mm,高800mm;HRB400级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四肢箍;梁上部配置2أ16的通长筋,2أ16的架立筋;梁的两侧共配置4أ14的纵向构造筋,毎侧各配置2أ14. 梁两端支座2أ16+2أ18是梁平法施工图的原位标注 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2أ16放在角部(即集中标注中的2أ16通长筋),2أ18放在中部(长度取净跨的1/3与集中标注中的2أ16架立筋搭接150m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