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哪位提出可持续发展观

作者&投稿:包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可持续发展观」是谁提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其后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该概念从理论上明确了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和资源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观点。


荀子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因而历史上很多人将他视为儒家异端。朱熹认为“荀卿全是申韩”,现代学者有人将荀子看作是从儒到法的过渡型人物,有的则干脆把他视为法家。

宏观地说,荀子发展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他对中国天人哲学的重要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天人明分”的观念。但他的“天人明分”绝不是说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完全对立的两极,他用“制天命而用之”来暗含其深层意蕴的天与人的联系即“天人之合”。实际上,以“分”为基础的“合”是荀子最终目标的体现。荀子在关注自然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思想理念和实践操作系统。在自然界中,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人只有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对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到“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思想对于解决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大论》篇中,荀子在提出“不与天争职”的同时,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土张;在提山“不求知大”之后,荀子紧接着提山了“知天”的主张。显然,荀子的天人相分绝不意味着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完全对立的两极,他用“制天命而用之”来暗含其深层意蕴的天与人的联系——天人之合。实际上,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不矛盾,以“分”为基础的“合”是荀子最终目标的体现。
天人之合的含义体现在: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共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荀子·王制》)圣贤君王的职责在于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群,只有这两类关系协调得当,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关系紧密相联。他说:“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荀子·致士》)这里就充分揭示了山川河泽与龙鱼鸟兽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亦如此。“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荀子·致士》)可见,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拥有土地就能生存下去,否则将无以为生。“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荀子·致士》),这里一方面指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关系,人们要爱护自然;另一方面又说明在自然面前只有通过人的能动活动,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既不伤害自然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革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荀子·富国》),只要人类能够善待自然,就能足衣足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存共生的关系。
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把对大自然的爱护视为“圣王之制”。他认为,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做到五谷丰登。各种果实可以硕果累累;荤菜、蔬菜以泽计量:畜禽兽可以满车而载;各种鱼类按时生育,就可以绵延生息,繁殖成群;各种飞鸟昆虫数不胜数。总之,天地生长的万物养育人民绰绰有余。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牙齿和皮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足以供人民穿着。但荀子又强调:虽然天地生养万物“足以食人”、“足以衣人”,但也不能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开发。相反“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也就是说,必须谨慎地适应季节变化,节约开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使财货充裕,百姓富足。

孟子
孟子在 《寡人之于国也》 中写到: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体现了 孟子 主张仁政 实施科学发展的思想。(扩展:《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什么?
种种始料不及的环境问题击破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美好神话,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强大冲击,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历史把人类推到了必须从工业文明走向现代新文明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中逐步形成。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荀子,就有对自然资源休养生息...

可持续发展是谁提出的?
1987年,以挪威首相Gro Harlem Brundt land(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 *** 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要领...

生态系统发展史
1982年,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内罗毕宣言》,强调环境、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相互关系,提出综合和区域统一的环境管理。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旨在保障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进一步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了《里约...

可持续发展的五个标准是什么?
这就是“两循环思想”的主要内容。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是我后来进一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三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增长理论的片面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众多的增长经济学家们都有意无意地遵循了如下假定:(1)...

今天我们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主张最相似 A...
当然是儒家,中国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小乘佛教和道家为辅,所谓三教归一,三家的思想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之道就是生生不息,对应的就是可持续发展。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历史上以老子的无为之道治国基本上国泰民安,对比儒家治国相对要好。

可持续发展的五个标准是什么?
这就是“两循环思想”的主要内容。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是我后来进一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三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增长理论的片面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众多的增长经济学家们都有意无意地遵循了如下假定:(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三)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这类定义也有不少表达方式,不管哪一种表达,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 1989 年巴伯在其著作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还有 1990 年皮尔斯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

生态文明最早哪国哪位提出的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格尔摩召开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87年,我国生态学家叶谦吉首次使用生态文明...

格里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先锋)
格里纳的背景 格里纳是一家专门从事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格里纳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尼克·马克斯韦尔的企业家,他曾在英国政府担任过能源和气候变化部长的职务,对能源和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格里...

题目:(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讲中国当代现代化问题)写一篇论文,咋整?有...
生态经济学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问题相继被提出, 这标志着对以往发展内涵的补充和革命性创新。社会学家提出了发展要从人出发, 以人为中心, 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在于人。甚至有人提出了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传统...

沙河市17355758727: 儒家哪位提出可持续发展观
镇郑乙胺: 荀子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因而历史上很多人将他视为儒家异端.朱熹认为“荀卿全是申韩”,现代...

沙河市17355758727: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战国时期哪家思想 -
镇郑乙胺: 这主要是是儒家的思想,此外墨家和道家提出的一些思想也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关联.1,儒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儒家杰出的代表孟子和荀子,都提出过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孟子与梁惠王论政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沙河市17355758727: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先是谁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
镇郑乙胺: 我感觉是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是他的原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沙河市17355758727: 诸子百家中,持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思想家是() -
镇郑乙胺:[选项]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庄子

沙河市17355758727: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先是谁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镇郑乙胺: 老子(无为)

沙河市17355758727: 当今,全世界都注重保护资源,倡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你知道,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问题提出过具体措施?他主张怎样... -
镇郑乙胺:[答案] 儒家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我们中学生要做到宣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多植树造林,然后在自己加点就ok啦

沙河市1735575872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提出的 -
镇郑乙胺: 应该是孟子吧!!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译文如下:“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就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盼采纳!!

沙河市17355758727: 当时谁还提出了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他属于什么学派?今天我们在资源利用方面应该怎么做? -
镇郑乙胺: 1.孟子, 2.儒家学派 因为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应该 :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沙河市17355758727: 我们现在倡导构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国古代社会,那位思想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
镇郑乙胺:[答案] 庄子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貌似没有太接近的,毕竟是不同的时代,不存在人为破坏生态平衡. 只从和谐来看,就是儒家,和为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