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墨竹图题诗》的?

作者&投稿:强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板桥为什么写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xie 同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已被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编辑本段]
简析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编辑本段]
诗意
⑴夜晚在衙门书房内听着外面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的声音,
⑵那声音就像是百姓啼饥号寒的声音。
⑶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吏,
⑷但百姓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像那窗外的竹声,牵动着我的感情。
[编辑本段]
作者介绍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 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 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 1748年,乾隆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1751年,五十九岁,作>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在>和>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这是一首提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以解聊百姓之苦为己任的伟大胸襟,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苍生疾苦而呼,事事关心的品格和“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您好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百姓的疾苦声让郑燮难以放下。郑燮日夜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故上书请示放赈。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因此得罪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
诗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而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的情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祝你学习进步


对于郑板桥的评价
序跋,判断,片剂,横幅数百它可以说,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诗清新流畅,直从心,喜悦和自由,很少代码,描述生活的人患贪官和冷酷丑陋,都少陵,放翁,风格如“逃离饥荒行”,“家”,“想回国线的真实写照魏县灾后的情况下,“官员辩护,”私刑恶“暴露在残酷无情的暴政,和著名的”雅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板桥水库周边村庄分布情况
相邻。根据查询博雅地名网得知,板桥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板桥水与程楼村、白果树村、江林村、夏庄村、英刘村、胡楼村、崔张楼村、张秀庄村、关刘庄村、大路陈村、任张楼村、百秩店村、水田村、林庄村相邻。板桥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汝河源头,坐落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35公里处的驿城区板桥镇的白云山...

在哪些情况下桥梁应做特殊检查
桥梁的分类:1、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舟桥、机耕桥、过水桥。2、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3、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4、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板桥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
有人阻止。郑板桥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这就是你要的结果 ...

桥什么走来一只羊
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悬索桥、斜拉桥)四种基本体系,按用途划分,可以划分为有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城市桥。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板桥口乡基本情况
板桥口乡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西北部区域,与县城相隔5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度至东经107.18度,北纬32.10度至北纬32.18度。乡政府设立在板桥口,四周邻接活跃的乡镇:东边与青峪乡相邻,南边与永安镇接壤,北边与诺水河镇相连,西边则与南江县瓦池乡接界。乡域划分为18个行政村,包括...

郑燮的竹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创作背景:《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题画咏竹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郑板桥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立场,保持气节的人的_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竹石》(原名郑燮,号板桥)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浅析公益林规范化管理论文
2、公益林工作开展情况 2.1抓好护林员选聘,注重业务能力培养 护林员的素质决定着公益林管护的成败。为此,板桥林场专门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委派2名林业技术骨干,专职公益林管理。林场专职护林员实行聘用制,按照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一年一聘。管护公益林的护林员在本场范围内,且有《森林管护》等级的正式职工...

写出邓板桥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立场保持气节的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

木兰县15361883774: 墨竹图题诗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的情况下写的 -
茶荣海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百姓的疾苦声让郑燮难以放下.郑燮日夜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故上书请示放赈.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

木兰县15361883774: 郑板桥是在什么情形下画墨竹图并题诗的? -
茶荣海斯: 他在衙门的书房里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到老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就画了这幅画,写了墨竹图题诗送给上级,请求上级批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结果没等上级批准,他就开仓放粮,因此得罪了上级.(绝对正确,不可能错)

木兰县15361883774: 求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的解释,背景,和写诗的原因 -
茶荣海斯:[答案]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

木兰县15361883774: 郑板桥写的墨竹图题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
茶荣海斯: 这是一首提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

木兰县15361883774: 《墨竹图题诗》写作背景的资料 -
茶荣海斯: 作者介绍 李方膺生于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

木兰县15361883774: 郑燮的竹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茶荣海斯: 在他不得志之时,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诗《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不但是丹青大师,而且填词作赋方面颇有造诣.短短的四句诗,同样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帧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扩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

木兰县15361883774: 《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清朝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他是当时著名的诗词书画.这篇《墨竹图题诗》是他在山东任上是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境... -
茶荣海斯:[答案] 李方膺,金农,郑燮,李膳,汪士慎,高翔,黄慎,罗聘

木兰县15361883774: 请问,有谁知道郑板桥《墨竹图》的有关资料 -
茶荣海斯: 《墨竹图》是体现郑板桥墨竹艺术创作理论的典范.此图在造型布局上高度概括提炼,仅绘廖廖数竹,便使人如入一片青郁葱翠的竹林.而在局部,用笔墨描绘每一竹竿、竹叶、竹节,却笔笔得势、得神、得法,显露出生气.每棵竹先立竿留节...

木兰县15361883774: 清朝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
茶荣海斯:[选项]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木兰县15361883774: 《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谁,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在什么坛上也非常有名?
茶荣海斯: 郑板桥,画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