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上一名作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理?

作者&投稿:符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家都是怎样当上作家的?~

主要是走的四条路:
一、努力创作,辛勤劳动,视写作为他们的全部生命,这方面突出的作家有路遥,他的早逝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劳累过度。
二、有天赋、个性,想象力丰富,有大胆的创新精神,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这方面突出的作家有张爱玲、王小波,以及最被国外关注的中国作家残雪。
三、有后门,靠关系,成为作家很大一方面是他的另外的头衔、身份,这方面的作家太多了,就不举例了,这一类作家的突出特征就是他们不仅仅只有作家一个头衔。
四、重心不在写作,而在炒作,娱乐,喜欢在文字中故作惊人之举,说到底即是“媚俗”,这方面突出的代表是中国的那一大批“美女作家”。

  我是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
  谭剑宗
  
  【提 要】中学时期,我热爱语文,以当作家为理想,并尝试模仿着写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多年的业余写作实践,给了我清晰的思路:要提升了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就应当努力培养写作兴趣,并且多读、多练,持之以恒。文品即人品。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就应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深入社会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思想能力。这就是我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体会。
  
  【关键词】写作 能力 兴趣 修养 生活
  
  一
  
  中学时期,我非常热爱语文课程,喜欢鲁迅、茅盾、冰心、沈从文等作家作品,并且被作家的故事所吸引。他们的伟大成就激励着我。于是我有了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
  于是,我发奋练习作文。那时候,国内有一份学生杂志很有名气,叫《作文通讯》。它是由全国十三所重点中学轮流编辑的,登载了许许多多中学生的优秀作文。因此也就成了我最喜爱的精神粮食之一。我开始模仿作家的某些短作品,练习写文章。渐渐地,我迷上了作文。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宣读,强烈的表现欲促使我热爱作文,这充分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于是我便更加喜欢作文课。把每次作文,都看作是自我表现的最好时机。尤其是上了高中后,我的作文成绩更加突出了。学校成立了一个《窗外》文学社,这个名字还是我起的,是从全校数百个应征的名字中挑选出来的。学校还让我担任文学社的副社长,负责组稿、写稿、印刷、装订等工作,带动了一大批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中学时代还写了一篇小说,叫做《新狂人日记》,完全是模仿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写的,写了当时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篇小说后来被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春笋报》发表了,还获得了一个小奖。这在我就读学校的校园里引起了轰动。对文学的爱好大大促进了我学习的积极性,有两次考试,我的语文成绩分别为105分、106分,居全年级第一名,这令老师们刮目相看。后来我又成了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从那时开始,我当作家的理想更加坚定了。
  八十年代末期,我当了兵,远离故土湖南,来到了离家千里的广东,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当兵期间,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坚持不懈地写作,起初是给县人民广播电台写一些小通讯,都被采用了。有一篇稿子还是被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的,这令我欣喜若狂。后来我被调到支队政治处,在宣传部门当电影放映员,也写稿。我接触的人群中有军旅作家、记者,他们的为人与写作深深地影响我,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写作,也就有了更多的习作发表。我的作品先后在《法制日报》、《广东公安报》、《西江文学》、《人民武警报》等报刊发表。
  后来我考上警校(武警广州指挥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基层警官。再后来,也就是2003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基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的写作水平仍然能得到适度的发挥,领导的决策、策划,离不开我用文字作的辛勤劳动。近年来,我写作的一些应用文,先后被省、市、区有关部门和单位采纳。我觉得自己的写作价值得到了体现。
  
  二
  多年的工作和写作生活,使我对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把自己的这些体会写下来,这也许对爱好写作的青少年会有些启示的。
  (一)培养兴趣是起点。
  按理说,写作实在是一种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为什么我还能够坚持从事这项劳动呢?我感受最深的理由就是:因为爱好,因为兴趣,因为能够在不断的写作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礼记·乐学》上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因此,要快乐地学,学有所成。“兴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2。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学习写作和学习所有技艺一样,必须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如前所述,我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兴趣,一是源于我读中学时大量阅读了鲁迅、茅盾、冰心、沈从文等一系列作家的作品;二是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从而调动和培养起我的写作兴趣。
  参加工作之后,我主要干的是文字工作。为此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领导不满意还挨批评。每当这个时候,我转念想想,一个单位的活动主要通过文字材料来加以体现,加以宣传。如果自己撰写的材料能够推动工作,得到上级肯定或媒体转载,就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
  因此,我在从事文字工作中,即使遇到困难、挫折,受到不少批评,也始终对这项工作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满腔热情。
  (二)博览群书长见识。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广泛阅读是继承前人精神遗产,增长学识,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5。这些经验之谈,我的体会特别深刻。小时候,我随父亲居住在一座政府机关大院里。院子里有一个阅览室。机关许多干部都喜欢在休息时间到那里阅读报刊。作为一名中学走读生,我天天在这里出入,也就加入了这个读报队伍。我常常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我最喜欢就是读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湖南日报》的《湘江》,等等。报纸副刊登载的许多最新作品,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就这样,我不仅养成了看书读报、博览群书的习惯,还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学会了思考社会问题,学会了怎样写新闻报道和散文。
  在阅读中,我很讲究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广泛涉猎,不但要读本专业的书,还要广为浏览各种各样的书籍,特别是要多读有关新兴科学的书刊资料,以扩大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精读是指精心的研读,它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创造性的阅读。培根在《论学问》中作过形象的比喻:“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6对一些经典作品,我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学习它的开头和结尾,学习它的承上启下,学习它的深刻内涵,学习它是如何结合社会实践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提高了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我写作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开头,开了头之后又不知道如何转折过度,文章写完之后又不知道如何结尾。通过这样大量细心的阅读和研究,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后来时间久了,老师随便出一个题,我就能信手写出文章来,不受文字、体裁等框架的制约。后来自己总结时,把这种信手拈来的文章,叫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我长期阅读得出的一点体会。泛读求量,精读求质;泛读开阔思路,精读得出妙悟。只有正确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才有益于加强自身的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勤写多练入佳境。
  写作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写作实践来实现。契诃夫认为:“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7刘勰认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8……这些妙论,都给我很大启发。
  清人唐彪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9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初学写作时,我摸索着,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即人们所说的标题或“中心”,练习时,搜集有关的资料,述写的文字都围绕着这个中心,为突出和实现这个中心服务。接下来,反复研究,看看表现中心的材料和语言安排得是否合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遣词造句和咬文嚼字,反复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要真正做到勤学苦练,我的体会是: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要有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决心,要有善于思考和领悟的性情。具体来说:
  一是循序渐进地练。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从不会写到会写,到写得很成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较长的。因此,学习写作只能循序渐进。期望速成、立竿见影,是一种幼稚的空想。华罗庚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学习好比爬格子,要一步一步地来,你要想快些,一脚跨四五步,非摔下来不可。这段话极形象地说明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我初学写作,就是“邯郸学步”10。从模仿开始,不厌其烦地模仿别人的笔法、技巧,模仿别人的框架,模仿别人揭示主题的方法,等等。模仿不等于机械的抄袭。我是模仿别人作品的框架、格局,文章的内容、语言是自己的。这样模仿,有助于我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律。在反复模仿反复训练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我就摆脱模仿而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了。比如,我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很受他的文法影响,他那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记得我读鲁迅的《一件小事》,给我以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虽然有些造作的痕迹,但情感是朴素而真实的,从人性的角度给予了下层劳动人民以同情和尊敬。行文劲健、情调苍老的鲁迅的文章给人的是深刻的思想与深沉的意境,他的对世界和人类情感的认识会促使任何一个有正常感情的人积极地去面对世界。后来,老师就此出了一个作文,标题也叫《一件小事》。我就模仿鲁迅先生的写法,写了自己在上学路上目睹的一件小事,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挂伤,肇事者跑了,另一名路人经过时,好心扶起老人,结果被老人的家属冤枉,被当作肇事者追究的故事。作文写成后,被老师在班上当众阅读,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此后,我每次拟写文章,都要查找相关的资料作参考,能利用的就利用,能借鉴的就借鉴。这样,久而久之,我有了自己的写作诀窍,写起文章来也不觉得困难了。
  二是练笔持之以恒。提高写作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还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白居易谈自己的写作说:“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11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12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都是一代文学巨匠,他们在写出了为世人瞩目的文学巨著之后,仍然勤奋练笔,不断耕耘,向着更高的创作目标奋进。这些事迹都给我启示,催我勤奋。我从中学时期开始,就坚持不懈进行练笔,至今已近二十年。虽然我有点惰性,不象别人那样,天天坚持写日记,但我每次遇到重要的事情,都能及时地将它记录在案,久而久之,我积累起来的生活笔记已经有二十来本。如今,每当我闲来无事时,常常将它们翻出来看看,既有回忆,也有思考和总结,确实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是勤于思考。写作不仅仅是实际操作,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所以,勤写,不仅要勤动手,勤练笔,而且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14契诃夫这样讲过:“艺术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15只有边写作,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逐渐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和无技巧的最高境界。读小学时,我只会看书,喜欢书里的图画,喜欢书中的故事,但不懂得思考。到了中学,老师在语文课上,给我们讲文章的中心思想,讲段落大意,讲主题,结合课本进行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时候开始,我渐渐地学会了思考。比如,看一篇文章,我会看文章的要点,会看文章的主题,也会研究和分析文章的不足。这大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一篇文章到手,我通常会在第一时间浏览了它的大小标题和主要内容,再看它的结构布局,再看它的材料,看它的语言风格,然后就有了自己的心得。这样的心得,是由深入的思考得来的;这样深入地思考,较好地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并在我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为我理清工作思路,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多修多改除弊病。
  勤练笔固然重要,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检阅和修改。毛泽东曾经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16可见,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同志,匆匆地写完一篇文章之后,就算完成任务了,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复读一遍就交功课了。有的同事将文章写好之后,交给我看,发现漏洞百出,错误连篇;甚至连错别字都有,这是不应该的。还有些人信奉所谓“一挥而就,文不加点”17,写完后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请教别人。有的人怕麻烦,写完了事,至于写得如何,他就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凡此种种,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拦路虎、绊脚石。
  我的体会,一是一边写文章,一边就修改文字中的错误,写完一句,复读一句,写完一段,复查一段,这样在第一时间就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的修改;二是写完文章之后,自己通读几篇,看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遗漏,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修改完后,再让同事或家人看看,挑挑毛病。如此,经过几次修改,文章中的毛病就越来越少,文章中的主题就越来越经得起推敲,我的写作能力也由此得以提高。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好或不好,才能有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来说,人们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多年的写作实践,也提高了我修改文章的能力。修改文章时,我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斟酌。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修改文章时,我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否相符,如果主题与材料相符,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二是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研究。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此外,还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三是对文章的段落、句子、标点符号等进行修改。段落、句子和标点符号,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我也很重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理;还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句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等等。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修改后,文章中许多毛病都得到了改进,明显的错误一般都不存在了。
  (五)人情练达出华章。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18。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毛泽东曾经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19巴金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20学习写作,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得写作的源泉。
  还记得高中时期,我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之后,有感于中学生活的压力,应试教育制度的不足,即写作了《新狂人日记》,将高中生的繁重负担和心理压力表达得淋漓尽致。该文虽是模仿鲁迅先生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但却将我们那一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地揭露了出来。如前所述,该文后来被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春笋报》发表,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这正是我对当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诠释。
  后来我当了兵,热爱武警部队的军旅生活,从士兵到军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对生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热爱军旅生活,我的人生价值也在这样的生活中得到了体现。期间,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作了许许多多新闻稿和散文稿,都是反应部队官兵现实生活的。在军内和省市各级报刊,均有习作发表。其中有几篇还获了奖。如论文《点·线·面----社区治安之我见》在广州市政法委主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散文诗《永远的影子》参加广东省“星湖之春”征文比赛获三等奖……
  人品即文品,为人与为文是相通的。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才能将自己的思想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多写出文章写出好文章,才能真实地在文章中表达出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才能将自己的人品与文品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文如其人、文如泉涌。
  我正是朝着这样的方法来实践的。虽然我还有许多不足,仍需不断地努力。我坚信自己会继续加油的。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
  2、 兴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出自新浪网《苏铁的博客》,网址: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摘自《写作》,王光祖、杨荫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2版,第4页。)
  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
  5、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出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摘自《写作》,王光祖、杨荫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2版,第4页。
  6、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培根:《随笔》,初版于159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7、 “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契诃夫语,《外国写作名言妙语》,《写作世界》网:
  8、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9、 清人唐彪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摘自《写作》,王光祖、杨荫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2版,第5页。
  10、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
  11、 “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白居易:《与元九书》。
  12、 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摘自:《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富锦教育论坛》
  13、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14、 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15、 “艺术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契诃夫语。
  16、 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于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17、 一挥而就,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出自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又: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摘自《写作》,王光祖、杨荫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2版,第6页。)
  1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曹雪芹把它装裱在了王熙凤的“办公室”里,细细品味真乃是至理名言。 这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她管理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凌厉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务的。
  19、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817页。)
  20、 “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0页。)
  

[<作家之路——兼谈文学创作>是许攸在母校平桥中学上的口头报告整理]
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平桥中学毕业的学子,很高兴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我本来还是教师,曾在天台中学教了十二年书;后来改行做行政工作,先是在天台广播电视局(天台电视台)呆了六七年,03年回到教育。回想起来,这些经历已恍若隔世,担心自己水平有限,浪费大家的时间。现在大家学习很紧张,时间和精力很宝贵,所以我一定尽自己所能把课讲好。不当之处,请同学们提出批评。
今天所讲的题目是《作家之路》,顺便也谈一些创作方面的东西。作家之路是个很大的题目,全国有许多作家,就拿大家公认的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来说,全国就有八千多(平均每省200多,主要集中在各省会城市,我们整个台州共10来名;我们天台比较差,全县省作协会员只有4人,中国作协解放以来一直是空白,我还是建国以来天台第一个中国作协会员,算是填补了天台的一项空白)。在八千多名中国作协会员,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作家中,我只是其中的一员;而且各人所走的路也不尽相同,很难以偏概全。因此我只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再简单地结合自己所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谈一些体会。所以与其说是《作家之路》,还不如说是《我的创作之路》更妥贴一些。
总的来说,我觉得要真正成为一名作家并不容易,一般地讲都要经过一番艰难不平的跋涉,甚至要跌几个跟斗;作为自身主观上,还得狠下一番苦功,俗话说“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腊梅扑鼻香。”孟子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而不是泛泛所指的那些自封的所谓作家,即一般的“写匠”。
下面,我就谈一些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要从小或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培养兴趣(或者说是从小立志)
说起做作家梦,我还是从小学三四年级时开始的,这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年一个春末夏初的早晨,太阳刚从东山巅升上来,柔和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过来。早饭后我端了一只小板凳来到屋外,坐在自家围墙脚下,膝盖上放着一本大部头小说在看。记得很清楚,那部书是《一代风流》三部曲中的《苦斗》,是欧阳山的作品。在一代风流三部曲中以《三家巷》和《苦斗》最为出色,当时在全国影响很大。我看的是《苦斗》。当时有个邻居路过,大为惊奇,说了句:你人这么小,就看这么大的书啦。
这话她是无心说的,但对我却影响很大,心里有点不服气,人小又怎么啦,人小就不能看大的书啦。后来发现书中讲周炳和区桃的故事很好看,于是就萌发了长大后也写小说的念头。这个念头真的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而且它一直紧紧地萦回在我脑海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上山下乡,到大学,直到以后正式参加工作,一时一刻也没有间断过。也许正是这个念头支持着我,鼓舞着我,才使我一直走到如今。
这中间,还有一个更鲜明的观点支撑着我:就是我希望大家都知道我,知道我来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我的存在。英国哲学家洛克有个白蜡理论,意思是人的思维就好象在一块光洁的白蜡上刻了一条痕迹,思想大一点,深度深一点的,在白蜡上留下痕迹就长一点,深一点(洛克的原意是描述人的思维形式和过程,我在这里对他的话作了为我所用的引申,这就是胡适的实用主义或鲁迅的拿来主义吧)。我这里说的白蜡理论,指光洁的白蜡就像历史,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雕刻痕迹,这与中国传统提倡的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几乎是相同的意思。
所谓名利名利,名在利前面,想成名成家并不是坏事,如果举国上下人人都成名成家了,那我们中国恐怕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道理很简单,不管是谁要想成名成家,都得拼命奋斗,而奋斗,往往就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社会就是在大家的不断奋斗和贡献中获得前进和发展的(这就是过去所批判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也是黑格尔讲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它虽不全面,但也是有点道理的,至少不能像过那样全盘否定)。所以我的观点不但不反对大家成名成家,反而要支持、鼓励和扶持,这是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自己负责。
我在想,今后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成名成家了,那我们平桥中学也就更红火了;为什么上虞的春晖中学名气很大,因为那里出了个大导演谢晋,三味书屋这个小小的私塾到现在大家还念念不忘,因为鲁迅在那里念过书,招牌很硬。总之,一所学校真正成名的原因或基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学生成名成家者人数众多。
刚才讲了一些题外话,但这是我对在座同学的期望和祝愿。我就是希望在座的同学都成才,成大才。但要成才,特别是成大才,那么现在就要立志,打好基础,这就回到了我讲的这个小标题上来:即从小培养兴趣,或从小立志的问题。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是:
二、作家必须是博学家和杂家,必须尽量懂得多一些知识,至少要掌握数门以上学科的知识
确实,作家同时必须是博学家,是杂家,必须尽量懂得多一些知识,至少要掌握数门学科以上的知识,当你去从事创作活动时,就会深切地体会到:知识越多,对你的创作就越有帮助,写起来就越能得心应手。
这就有了一个抓紧时间打好基础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也有自己的体会。
前面说过,小学时我就有了当作家的念头,但那时还仅停留在想法上,没有办法付诸实施;小学,连字也不认几个,能当什么作家?再加上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学校搞开门办学,学军、学工、学农,一日到晚都搞这些东西,想读书也无书可读。
尽管如此,我还是时刻想着当作家。
初中时我由于自己脑子里有这念头在支撑,喜欢写作,可是由于基础所限,只能是几下“狗刨刨”而已,根本不成个样子。真正对我有至关作用和影响的是高中,也即是在这里——平中。在平中这段时间,我确实是化了很大的一番苦功。所以我常说:平中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这里我读了好多书。这是我的由衷之言。那时的平中特厉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全县学科带头人都在这里,全县教育界的精英在这里,像语文的黄云生、英语的刘新民、化学的朱文彬等都是大学教授级人物(黄云生——中国作协会员、浙师大教授,全国幼儿文学的领军人物,我的文学创作最初就是跟他学的。刘新民——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文彬——全省首批特级教师,听说杭大聘请其当教授,他以年高而婉拒);数学的王月治,那时就参加浙江省中学数学教材编写。还有物理的陈定志,他们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我们同学暗中称他们为“五虎上将”。
回到我自己的话题上。现在大致总结起来,从平中的高中时代到参加工作初期,我自感有这样几个比较明显的发展和提高阶段或过程:
1、精读几本书
是精读,不是浏览或泛泛而读,要尽量读懂弄通。这话说来容易,但要认真做起来却难,这首先是需要化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相当的恒心和毅力。记得在平中读高中时,对我影响最大的几部作品是三言二拍(那时可读的书很少,几乎找不到小说来看)——这就是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相比之下,凌濛初的二拍质量次一些。那三言是明代大作家冯梦龙的作品,是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精品,也可以说是代表作、典范,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可以说三言不但是文学巨著,而且是一部空前的文学辞典,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的宝库,里面有无数有用的营养可供吸收。细读三言,能极大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品位,使自己的知识和学识达到一个空前的全新境界。
我当时读三言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故事欣赏上,三言中的故事固然很精彩,很好看,看的时候常常使人忘了吃饭和睡觉。但是我看的时候,特别注重的是每篇小说后面的注释,努力记熟记牢其中的注释,尤其是那些典故。三言里面有大量的典故引用,弄懂弄通了,对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和古籍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当时这几部书精读熟记后,我还摘抄了许多典故,自己的感觉很明显,觉得在文学和历史、古典等方面,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尽管是小说,但你通过认真阅读,对那个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也就有了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感觉自己与古人靠得很近,有时甚至有与古人对话的感觉。
2、尽量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后来我高中毕业,遇到上山下乡插队务农。不过我的运气不算很坏,生产队对我很照顾,记得那年参加修建里石门水库北干渠,队里安排我掌秤称岩石,不忙也不吃力,有时还感到有点无事可做。于是我就利用间隙背《新华字典》,反正那时书少,十天半月也找不到一本小说看。闲着也是闲着,我每次从字典上抄摘下一个声母属下的内容,有时一页,有时三页五页甚至十几页,不管多少,我规定自己必须把它们背下来。这样前后大约化了二三个月时间,新华字典基本上背下来了。
这看似傻里傻气的背字典,却意外地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好处:发现此后读各类书籍,生字很少,一个字的多重意思也大致能了解,尤其是读古汉语,比原来省力了不知多少,那些原来容易误读和误解的字,现在基本上都能正确对待了。这时我才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在知识上,又有了一个重大的飞跃,这是我感觉明显的第二次飞跃。
3、要成为中国的作家,就应该在古汉语上下苦功
既然要搞文学创作,既然你要成为中国作家,就应该在古汉语上狠下苦功,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成为作家而非写匠的必经之路。不懂古汉语,不懂古典文学,算什么作家?这是每个中国作家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高考时,我运气比较好,得了个全县文科第一名(记得当时平中确实很辉煌,全县参加高考文科有800多人,第一批上线的仅8人,而平中毕业的就占了5人,而且前四名都是平中毕业生);可是录取时我的运气比较坏,由于省招生办同志在录取时工作失误(那时是手工操作,容易出差错),原来应该上复旦的我,却被省里的一所普通师范院校录取,而且还属于高分遗留考生扩招的;所录取的专业也非我志愿的中文,是政治专业。那时同现在不一样,讲究服从国家分配,无条件服从,没有个性可言。这样原来我所醉心的文学,反而成了业余爱好。
不过现在看来,读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也不见得是坏事,甚至我有这么一种感觉,它比纯粹学中文更好一些。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学哲学和经济学的人,对事物的认知一般要比纯粹学中文的人要快、也更深刻一些,对各类价值的判断,可能也要比纯粹学中文的准确些。在我以后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尽管原本全力以赴的文学活动,从此变成了业余,但既然你有兴趣,就应该把它搞好,争取出成绩。前面我说过洛克的白蜡理论和中国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如果这项业余爱好正是你的强项,正好足已让你今后青史留名,你又为何不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呢,你又为什么不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呢?你想在历史上留下一页半面,甚至一行字,你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主观上为自己,可客观上对社会有利。完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角度上看,这是反人性的。甚至有人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与每个人的自私自利有一定的关系,这话不能说全对,但也不见得全错,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它道理的地方。
好啦,话离题扯远啦,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上来,你想成为中国的作家,就必须在古汉语上下苦功,上大学时,由于历史的误差,我走错了房间,变成了政治系学生,文学创作从原来专注的变成为业余爱好。但我觉得既然有爱好,就应该把它爱好好,爱好出名堂来,才不会对不起自己。大学毕业后,我到天中教书,教的是政治课;可业余和晚上时间,仍然从事自己的爱好——文学创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经常写一些短篇,有小说、散文、诗词、各类随笔等,还有教学论文,陆续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那时整个天中,就我一人在国家级报刊上连续发表了7篇教学论文)。
那年暑假,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暑假,共有五十多天时间,我又做了一件对我以后有重要影响的事:整个暑假,我几乎足不出户,天天窝在家里,做什么?就读一本书——《诗经》,是山东大学教授高亨作注的版本。读《诗经》时,案头还放满了各类辞书:《辞海》、《辞源》、《康熙字典》、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好多种。我把《诗经》从头到尾,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查阅下去。一个暑假过去了,《诗经》也读完了,书上写满了各种注解。这时,我感到自己在学问上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飞跃:看古籍基本上已不困难了。
这前后我还陆续读了《古文观止》、郭绍虞的《历代文论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北大王力的《古代汉语》等等,包括初、高中时读的唐诗、宋词、元曲等。可以说,这时我已不是原来的我了。
总之,从《三言》到《新华字典》再到《诗经》,这是我的三大步,每一步一个台阶,共是三个台阶,对自己以后的学业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特别申明一下:我不赞成在座的同学采取我的笨办法,现在与那时情况不同,大家都面临高考的压力,要根据你们老师的安排,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业,争取高考有个好成绩。能考上好的大学,不怕今后成不了才。如果你能从我当年下苦功上得到那么一点点启发,并把这种下苦功用到现在的学习上去,那就够了。
4、作家要尽量多的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可能都精通,但至少要做到粗通
你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作家,不是一个挂着作家招牌,实际混同与街上摆小摊替人写信的书写匠,那你就得努力学习,不断吸收知识,掌握一切你能学到的东西。尽量多尽量广的熟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的精力是个常数,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做到很精通,但你要尽量做到粗通其他一些学科知识,诸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体育、医学、建筑、市场、宗教、历史、设计、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古典、现代、中国、外国、哲学、美学、逻辑、各类心理学、等等。总之,凡人生活所及的东西,你都应努力懂一些,不敢说精通,至少要粗通。作家,同时是博学家,是杂家。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努力做到专业有专长外,还应努力做到有关学科均衡发展,尽量不要有偏废现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决没有无用的知识。尽管有的知识,对于你现在来说不会马上用到,但你不能判断它今后就用不到。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这门知识你现在也许是无用的,但将来你笔下的人物可能正是掌握你现在认为是无用的东西,因此你必须了解这个无用而又有用的知识。
回忆起来,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召开,全国文联主席周扬在会上提出:作家要学者化。尽管这要求很高,但我始终认为是有道理的。你看那些大师,诸如钱仲书、沈从文、郭沫若等,哪一个不是作家又是教授、学者?而细看我们现在的许多所谓作家,一日到晚坐在屋子里,只会写那些不痛不痒的文字,还多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看了让人恶心。这算什么作家?你再去看人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涉及到多少知识,有心理学的,有佛教道教的、有中医中药的、有园林和房屋建筑设计的、有装璜装饰的、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化妆的、服饰设计的、工艺的等等。称《红楼梦》为百科全书,我认为一点都不过分,而像曹雪芹那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作家。
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去做。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桃源梦》(近40万字)出版后,因为内中涉及许多中医中药的知识,当时电视台那些主持人很奇怪:这个许局长怎么懂中医呢?后来有位中医学院毕业的部门领导,就开玩笑专门找我书中的漏洞,可找来找去找不出来,因为四诊八纲(望闻问切、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藏象方剂(君臣佐司、汤头方剂)等,在理论上我都知道一点,有些甚至记得比他还熟,因为他毕竟已多年未行医,许多东西早已淡忘了;后来他要与我比把脉,一用到实践上来,我肯定不行,只好赶快高挂免战牌。嘿嘿,我看到了夹起尾巴的重要性。
长篇小说《大明虎将》,分上下二部,共91万字,描述一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故事,这是一部全景式的古代军事大题材的作品,里面除了古代军事知识外(如行军扎营、阵式、兵器等),还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官僚体制、倭寇的生活习性等。这些都需要化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尽量弄懂它,写出来才不致于出洋相。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六百万字的资料,还到有关的故事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
《大明虎将》曾被台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为震动浙江文坛,书籍被多家单位所收藏,如桃渚抗倭纪念馆、山东蓬莱戚继光故里、省作协资料库、以及多家图书馆、博物馆等,还漂洋过海到了韩国。浙江省作家协会专门召开《大明虎将》研讨会,省作协主席黄亚洲、名誉主席叶文玲、副主席汪浙成、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副秘书长金学种以及浙江文坛各路领军人物二十多人到场参加研讨。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当众宣布:《大明虎将》是浙江文学院研究新的文学体裁的两个范本之一(电视剧小说。另一个是黄亚洲的《日出东方》)。
《再见小城》是一部现代题材的长篇小说,47万字,荣列浙江省现实主义精品工程。主人公是律师,内中大量涉及法律、用地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如城建规划、建筑设计、餐饮服务等。不用说,我自己必须掌握这些相关知识。
《兵家亚圣》分上下二部,60万字,描述战国时代吴起的故事。里面涉及到当时的称谓、生活用具、职务(比如相邦)、饮食等,非常复杂。也涉及许多东西那时是否已经有了,如楼房、锁、秤、钱币等,有些成语那时是否产生,否则让战国的人说唐朝的话,就会闹笑话。
总之,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好越有利,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有人曾问我对韩寒的看法,我的评价很难说,对这类人,说心里话

我是看不上眼的。我只

太长了给你链接

作文不同于文学作品。而且说实话,优秀作文,更多的是展现的是一个学生语言水平和书面写作能力。但是文学作品所要求的东西远不止于此。

最简单来说,文学作品考察的你的思维和眼界。你是否能看到这个社会有深度,让人有启示的东西。说白了,有思想,再谈文学。这看你的人生阅历。我不知道你的年龄多大,但是我觉得从事写作工作吧,大学毕业以后才是你认真考虑的时候。不接触社会,毕竟眼界还是受局限的。很多丑恶和美好都是校园里看不到的。

此外你还要想明白你到底是想当什么类型的作家。畅销书排行榜和文学类排行榜再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两个榜单。二者虽然有共性,但是专攻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多阅读,尤其阅读一些散文,小说,注意它的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用词造句,平时有感触就写来。多读是培养灵感,培养语言习惯,多写是实践,两者结合,你一定可以。

都是些理论之谈,其实秘诀就只有一个,就是“多写”,坚持写,自然能够在创作中总结经验,锻炼故事的提练窍门,叙事手法,只要你下定决心,并能够锲而不舍,一定能够如你所愿。

那就要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作家。如果是纪实作家你需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敏感的直觉,加上不断累积的知识和素材。相比较天赋而言,我觉得后天的努力更具况味,你需要累积、沉淀,不断前行。


关于画里的诗句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3、明·岳岱《画》疏散元非用世才,日高林户尚慵开。 为怜湖上青山好,行...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 《题画兰》 清代:郑燮

诗歌《四季》作者:胡奕然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四季的古诗。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

赏析郁达夫《故都的秋》的不好
何当放棹江湖去,芦荻花间结净庵。”其实,作者这时才24岁。回国后,他说:“1922年,在日本的大学毕了业,回国来东奔西走,为饥寒所驱使,竟成了一个贩卖知识的商人……1923年的秋天,一般人对我的态度改变了,我的对于艺术的志趣,也大家明白了……就说我是一个颓废者,一个专唱靡靡之音的秋虫...

友谊珍贵的格言,并要有作者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1、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另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赛罗 2、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之声,缭绕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最好是著名作家的)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雨果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 ——莫格利希 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尔泰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伏尼契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

文学作品中的马(多几个,可以短一点!)
一路上,我们谈着马,闻着身后热烘烘的马汗味和四围里新鲜刺鼻的气息,觉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我喜欢看一群马,那是一个马的家族在夏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

关于感人事迹的诗句
90年代的大众娱乐,一件感人肺腑的事儿,全国人民都跟着哭;现在电视上动不动就哭,却一件感人肺腑的事儿都没有。—— 当代作家 王朔 感人名言 也许所有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过,我们听过的那些美好的童话,善良的传说,感人的故事,所有的这些都有一个如出一辙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 中国80后作家,畅销小说家 郭...

语文(北师大版)1册——9册所有古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生。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

有没有2005无锡,苏州中考语文答案!!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标签: 悼亡 目的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赏析 陈师的五言古《妾薄命》共有两首。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要不是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为曾...

临渭区15776902615: 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想成为作家需要做的几点 -
阴饶合比: 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需要想象力丰富,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事物的微妙之处.需要有文字表达感染力,较强的逻辑思维.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收集资料,听取别人的意见,股市要有主题,对柏要有技巧. 多阅读常协作,每天花4-6个小时读...

临渭区15776902615: 如何当上一名作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理? -
阴饶合比: 介于错字你自己纠正了,我就不说了. 关于写作这个东西,真的是无穷无尽滴,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去写,写感想写故事写你想写的一切东西.如果你没有十分扎实的功底就从基础练起,多写是唯一的方法,这个没有是什么捷径可循,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验证你自己作品的方法很简单,匿名发到网络看大家的反应,另外就是写好后不要去翻阅,等到下一篇写好了再去看上一篇的内容,你会有很大的反应,可以试试哦~

临渭区15776902615: 如何成为一个作家?现在看到很多人都在写作我有很多想法,很散看
阴饶合比: 要想成为一个作家,除多练多写外,还必须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例如,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文学作品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工具,要突破真人真事的...

临渭区15776902615: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 有什么途径?? -
阴饶合比: 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的确可以带给人许多愉快和享受,但也需要自己牺牲很多世俗性的乐趣. 想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首先要把功名利禄看的淡泊,崇尚精神、品德、智慧和思想.在人文空气越来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甘于寂寞与孤独. ...

临渭区15776902615: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阴饶合比: 古人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要当作家,除了要加强当作家的基本功以外,还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作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不劳而获的.当作家需要辛勤的耕耘,需要日积月累.古人还说,“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如前面这位网友所说的,需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从中吸取营养.长此以往,只要你肯动笔,想不当作家都难.

临渭区15776902615: 怎样成为作家?
阴饶合比: 首先是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基本功.这包括语言、文学、文字、写作等方面的扎实功底.比如说,语音、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要能掌握运用,词汇量比较大,写作能力要很强.再如,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应该比较多.一些优秀的作品应熟记于心....

临渭区15776902615: 怎么才能成为作家啊? -
阴饶合比: 1、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诗词,以及一些经典语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和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提炼主题的水平2、多写多练.从临摹开始,再自己创作,多用一些成语诗词等句词,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

临渭区15776902615: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 -
阴饶合比: 如果想成为一名作家,自己就会有强烈的写作爱好及愿望,哪怕千夫所指,穷困潦倒也会坚定地写下去,最后终成一代大家.希望你不是因为作家的“自由职业”性质,不用按时上班点卯等“偷懒”的原因而想当作家.再者,所谓成功或平庸的人,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区别不过是这24小时你都在干什么,如此而已.你也应该听过不少先贤大家关于“勤”的重要,相信他们,他们是过来人,不会错.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唯有笔耕不辍.

临渭区15776902615: 如何才能当上作家、文学家? -
阴饶合比: 知道熟能生巧的故事吗,不要特意说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但是还是想要当作家,文学家,那就从模仿开始,一点一点的写,不要嫌弃,不要跟人比较,跟自己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当然持之以恒是必须的,然后多累积素材,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想最著名的金庸老爷子的,写武侠的思想,基本大家都知道了,侠之小者,行侠仗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基本就是珍惜了,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或者说是一个小说迷,我也打算发表我的小说,可能文笔很幼稚,生涩,剧情无聊或者脑残之类的,没关系,坚持就是了,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什么理由,呵呵,说多了,加油吧,坚持吧!!

临渭区15776902615: 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作家?要怎么去努力? -
阴饶合比: 1、给自己定位!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你要先认清自己,喜欢哪类文学作品?历史?现代?都市?2、明确目标!当你人情自己,找准定位的时候,就要有目的的选择目标.比如你要写历史小说,那么,你要先借鉴一下名人作品的经验比如《大秦帝国》《新宋》等历史题材的大作.3、从模仿开始!没有谁天生就是作家,没有谁天生就很老练,这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从模仿开始,找感觉.你可以在“起点”申请驻站作家,尝试开始写作,让读者和你互动,找出不足,慢慢改正.3、寻找真正的自摸!一直模仿最多只是三流作家,当有了经验,就要写一部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间可能很长,但是要发自内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