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的身心特征有哪些?

作者&投稿:泣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听觉障碍学生思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你好,听觉障碍时间久了就会言语分辨率下降,表现为会打岔.再发展下去还会导致言语中枢退化,表现为反应迟钝;一般听觉障碍的人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容易急躁,自闭,不太爱跟他人交往等等特征.

一、听障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
  我国的医务工作者、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听力残疾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做了测查和对比分析。通过与当地以及全国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指标对照,呈现出以下特点:
  1、相当数量的听力残疾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主要指标上不及同龄正常学生,听力残疾学生体质的总体状况与正常学生有差异。
  2、肩宽均数,许多年龄组听力残疾学生大于正常学生。通俗地说,许多年龄组的听残学生的胳膊比同龄正常学生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听残学生每日打手语,上臂活动多肌肉相对发达有关。(见《京、津、沪三市特殊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调查》)
  二、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听力损伤后会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发生某些变化,了解和掌握听残学生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可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
  1、听力残疾学生的感知觉特点。
感知觉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其中,听觉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听力损伤可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这是听残学生感知觉的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听残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发挥着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听残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越是听力损失重的,越要以目代耳。我们会看到听残学生不停地盯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口型和面部表情变化,以此将听不清或者听不到的话语看懂。长期的锻炼使他们视知觉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事物比较敏锐细致。
  2、听力残疾学生的注意特点。
  听残使得一般声响刺激不易引起听残学生的注意,而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他们对彩色挂图、活动的教具有兴趣,能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而播放教学录音带,普通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听残学生则因听不清会很快分神。再者,由于听残学生主要通过视觉观察事物,而视觉不能同时注意多个刺激物,注意不同的事物一定有先有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看清了这个再看那个,这是注意的转移。而普通学生可以凭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注意多个刺激物,这是注意的分配。譬如,普通学校的老师经常面朝黑板边板书边讲解,有时边走动边读课文。对此,普通学生既又看,还可同时记笔记,听觉注意、视觉注意、动觉注意同时注意着不同的对象。同样面对这些教学场面,听残学生就难以做到这样。他们看见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却看不到老师说话的口形,也没听清老师讲的话。因此,有耳聋学生随班就读的老师要照顾到他们这种注意的特点。
  3、听力残疾学生的记忆特点。
听残学生感知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直观形象的东西,他们记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回忆出来,对语言材料则不太容易记,再现也不完整。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表象往往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特别是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人对语言韵律、声调的感受。而语言的韵律、声调美对记忆语言材料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体会语言的韵律和声调美,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材料,这是视觉识记方式难以替代的。因此,缺乏听觉帮助的听残学生在记语言材料时常常感到枯燥无味,机械识记多,意义识记少。
   4、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不掌握有声语言就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听力残疾造成的语言形成和发展上的滞后,是听残学生心理发展最主要的缺陷之一。
  听残学生语言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听残学生语言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生理的发展,与同龄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距。儿童一般从1岁左右开始学说话,到上学的时候口语已初步形成。而大多数听残学生上学时口语还未形成。即使在听力语言康复班受训后的聋童,他们的语言发展还未完全形成,需要老师、家长的继续训练。这些听残学生口语形成晚,又会影响他们书面语的学习。第二,他们的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之间不同步。听残学生自懂事起每天接触的生活现象并不少,但表达各种生活现象的词语(语言)并没有同时听到、学到,造成他们见到的不少,会说的不多。直观刺激的第一信号与表达直观刺激物的第二信号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与普通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形成语言有很大的不同。第三,语言发展水平高低不  一,差异显著。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有的经过康复中心或康复班的训练,话说得比较清楚,词语也比较丰富,与普通学生差距不明显;有的说话不清楚,词语也比较单调;有的甚至不会说话,就靠一些比比划划的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
  5、听力残疾学生的思维特点。
  听残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学生是一样的,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但是,听力残疾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也给听残学生思维发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首先反映在听残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带有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如,他们在运用量词时将飞机写为“一空飞机”,将冰棍写为“一条冰棍”。其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同龄普通学生缓慢。受语言水平不高的制约,在思维过程中语言参与的成分和作用相应要少。譬如,听残学生对给课文分意义段和概括中心思想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有的听残学生即使分出了意义段,却不能充分表达理由,因为他们掌握的语言还不足以指导和概括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
  三、听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
  听力残疾学生的听觉障碍及其心理活动诸方面的特点,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予以适应。普通学校不同于聋校,在随班就读环境中应该如何因地制宜、恰当地照顾听残学生的特殊需要。
  1、教学活动中需要将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作用于人的多种多样的条件刺激物分为两种系统:一种是一切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事物和它们所引起的暂时联系,这是第一信号系统;另一种是词以及在词的基础上发生的联系,这是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信号系统。
  前面提到听残学生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同步。也就是说,当听残学生接受着一个又一个现实具体刺激物时,反映这些具体刺激物的词语却没有同时作用于他们。那么,当词语作为刺激物作用于听残儿童时,他们又不能将词语与词语反映的具体事物相联系,不懂得词语的含义。听残造成两种信号系统的脱节现象在听残学生身上经常表现出来。例如,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了一道简单加法应用题后,一位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本来计算不存在问题。可是,他迟迟不肯动手计算,并指着题中的“筐”字看老师(什么意思)。老师这才明白该学生不知道“筐”字的意思。作为普通学生可能也没有学过“筐”这个字,但这个字的音听过,生活中也见过筐,因此,读题时听到“筐”的字音就能立即与筐的形象相联系,明白该字义。可见对普通学生不成问题的字词,对听残学生却构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象这类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形成听残学生应用题教学的障碍,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步下降。
  为了帮助听残学生逐步克服两种信号系统脱节的问题,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要注意了解听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知道他们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可在预习和复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在讲课前领着他们去认识各种筐的实物,或者准备筐的实物或图片在课上出示。还要通过复述、作业等实践环节检查听残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个听残学生如果真正理解教材内容,他就可以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所学知识,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所以,教师不仅要检查听残学生的书面作业,还应当注意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布置和检查口头作业。
  2、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听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听残学生耳聋问题要依靠医学去解决,而他们的语言缺陷要靠教师来补偿。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必须尽快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倘若听残学生听不懂课,看不懂书,不会说不会写,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听残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培养听残学生语言能力相结合,是强调听残学生所在的普通学校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负有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补偿其语言缺陷的责任,各科教师都要结合所教的课程内容,训练听残学生的听力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而不能把补偿语言缺陷仅看作是班主任老师的事,语文、数学等老师的事。听残学生常与任课教师接触,这是锻炼他们听觉能力、丰富他们语言的极好机会,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例如,图画课老师可让听残学生认识和说出各种颜色、图形的名称,体育课老师可以教他们说出各种运动器械、游戏和体育项目的名称等。教师切不可认为操作性的学习内容一看就懂,可以多动手少动嘴。如果这样,会造成听残学生仍然只会模仿,不会用完整准确的词语表达所学内容的结果。
  培养听残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配合。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接触到各种现象,有许多是听残学生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也不会用语言表述。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随时教给听残学生词语,不断丰富其语言。
  3、为听残学生配备合适的助听器。
  助听器通过增强声音的强度来改善听残者的听力状况。对残疾儿童来说,都应配戴合适的助听器。这样通过听觉来学习发音说话,获得各种各样的声音信息,无疑有助于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心理的正常发展,有助于在普通学校环境中的随班就读。
  现代的助听器种类式样越来越多,功能的选择也越来越全。例如:供个人配戴的助听器有盒式的、耳背式的、耳内式的、人工耳蜗等;还有师生共用的无线调频式助听器,它的话筒(传声器)别在老师的衣服上,耳机(受话器)戴在听残学生头上,老师不管在教师的任何地方,不管面向还是背向听残学生讲话,听残学生都能听到,这就减少了教师教学的局限性。
  选配助听器一定要到医院的耳科或助听器专卖店、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由耳科医生和听力学专业人员做听力检查和指导选购,千万不能在一般的医疗器械用品商店,未经听力检查就随意选购。
  对戴助听器上学的听残学生,教师应指导其正确使用和爱护助听器,并帮助学生定期检查助听器是否有电,性能是否正常。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外耳道会变长变大,原有助听器的耳塞和耳模已不适应,应该定期重新配置。
  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使用手语。
  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不可能都是耳聋程度相对轻的,都经过了学前阶段康复训练,一些重度耳聋乃至全聋的学生、未经过康复训练的学生也会就近随班就读。即使重听儿童戴上助听器和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刚入学时也不能马上适应普通学校口语教学的环境。因此,普校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课堂常用的手语,使用生活中的自然手语,来帮助听残学生理解字词和教学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手语,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师生语言沟通受到障碍时使用手语。也就是说,当使用口语,书面语讲解都不能让听残学生明白,而通过手语的演示有可能使其明白时,及时使用手语。第二,将手语作为辅助手段,手语形象,理解起来比有声语言容易。所以,使用手语能够帮助听残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让手语起“拐棍”、“桥梁”的作用。第三,有可能的最好实行双语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口语和聋人手语同步进行。即使运用手语,教师仍要注意与口形、书面语,以及相关的图片、实物结合,使听残学生真正理解手语动作的含义。
希望能帮助你。

一、听障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
  我国的医务工作者、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听力残疾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做了测查和对比分析。通过与当地以及全国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指标对照,呈现出以下特点:
  1、相当数量的听力残疾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主要指标上不及同龄正常学生,听力残疾学生体质的总体状况与正常学生有差异。
  2、肩宽均数,许多年龄组听力残疾学生大于正常学生。通俗地说,许多年龄组的听残学生的胳膊比同龄正常学生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听残学生每日打手语,上臂活动多肌肉相对发达有关。(见《京、津、沪三市特殊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调查》)
  二、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听力损伤后会使儿童的心理活动发生某些变化,了解和掌握听残学生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可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
  1、听力残疾学生的感知觉特点。
感知觉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其中,听觉是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听力损伤可使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这是听残学生感知觉的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听残学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嗅觉、味觉等健全感觉,发挥着补偿听觉缺陷的作用。其中,视觉起的作用最大。听残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观察,越是听力损失重的,越要以目代耳。我们会看到听残学生不停地盯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口型和面部表情变化,以此将听不清或者听不到的话语看懂。长期的锻炼使他们视知觉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事物比较敏锐细致。
  2、听力残疾学生的注意特点。
  听残使得一般声响刺激不易引起听残学生的注意,而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他们对彩色挂图、活动的教具有兴趣,能较好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而播放教学录音带,普通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听残学生则因听不清会很快分神。再者,由于听残学生主要通过视觉观察事物,而视觉不能同时注意多个刺激物,注意不同的事物一定有先有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看清了这个再看那个,这是注意的转移。而普通学生可以凭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注意多个刺激物,这是注意的分配。譬如,普通学校的老师经常面朝黑板边板书边讲解,有时边走动边读课文。对此,普通学生既又看,还可同时记笔记,听觉注意、视觉注意、动觉注意同时注意着不同的对象。同样面对这些教学场面,听残学生就难以做到这样。他们看见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却看不到老师说话的口形,也没听清老师讲的话。因此,有耳聋学生随班就读的老师要照顾到他们这种注意的特点。
  3、听力残疾学生的记忆特点。
听残学生感知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运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直观形象的东西,他们记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回忆出来,对语言材料则不太容易记,再现也不完整。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表象往往是断断续续、模糊不清的。特别是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人对语言韵律、声调的感受。而语言的韵律、声调美对记忆语言材料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体会语言的韵律和声调美,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材料,这是视觉识记方式难以替代的。因此,缺乏听觉帮助的听残学生在记语言材料时常常感到枯燥无味,机械识记多,意义识记少。
   4、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不掌握有声语言就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听力残疾造成的语言形成和发展上的滞后,是听残学生心理发展最主要的缺陷之一。
  听残学生语言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听残学生语言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生理的发展,与同龄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距。儿童一般从1岁左右开始学说话,到上学的时候口语已初步形成。而大多数听残学生上学时口语还未形成。即使在听力语言康复班受训后的聋童,他们的语言发展还未完全形成,需要老师、家长的继续训练。这些听残学生口语形成晚,又会影响他们书面语的学习。第二,他们的语言形成与生活经验之间不同步。听残学生自懂事起每天接触的生活现象并不少,但表达各种生活现象的词语(语言)并没有同时听到、学到,造成他们见到的不少,会说的不多。直观刺激的第一信号与表达直观刺激物的第二信号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与普通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形成语言有很大的不同。第三,语言发展水平高低不  一,差异显著。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有的经过康复中心或康复班的训练,话说得比较清楚,词语也比较丰富,与普通学生差距不明显;有的说话不清楚,词语也比较单调;有的甚至不会说话,就靠一些比比划划的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
  5、听力残疾学生的思维特点。
  听残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普通学生是一样的,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但是,听力残疾带来的感知活动的局限性和语言发展上的滞后性也给听残学生思维发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首先反映在听残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长时间地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带有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如,他们在运用量词时将飞机写为“一空飞机”,将冰棍写为“一条冰棍”。其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同龄普通学生缓慢。受语言水平不高的制约,在思维过程中语言参与的成分和作用相应要少。譬如,听残学生对给课文分意义段和概括中心思想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有的听残学生即使分出了意义段,却不能充分表达理由,因为他们掌握的语言还不足以指导和概括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
  三、听力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
  听力残疾学生的听觉障碍及其心理活动诸方面的特点,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予以适应。普通学校不同于聋校,在随班就读环境中应该如何因地制宜、恰当地照顾听残学生的特殊需要。
  1、教学活动中需要将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作用于人的多种多样的条件刺激物分为两种系统:一种是一切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事物和它们所引起的暂时联系,这是第一信号系统;另一种是词以及在词的基础上发生的联系,这是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信号系统。
  前面提到听残学生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同步。也就是说,当听残学生接受着一个又一个现实具体刺激物时,反映这些具体刺激物的词语却没有同时作用于他们。那么,当词语作为刺激物作用于听残儿童时,他们又不能将词语与词语反映的具体事物相联系,不懂得词语的含义。听残造成两种信号系统的脱节现象在听残学生身上经常表现出来。例如,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了一道简单加法应用题后,一位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本来计算不存在问题。可是,他迟迟不肯动手计算,并指着题中的“筐”字看老师(什么意思)。老师这才明白该学生不知道“筐”字的意思。作为普通学生可能也没有学过“筐”这个字,但这个字的音听过,生活中也见过筐,因此,读题时听到“筐”的字音就能立即与筐的形象相联系,明白该字义。可见对普通学生不成问题的字词,对听残学生却构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象这类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形成听残学生应用题教学的障碍,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步下降。
  为了帮助听残学生逐步克服两种信号系统脱节的问题,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要注意了解听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知道他们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可在预习和复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在讲课前领着他们去认识各种筐的实物,或者准备筐的实物或图片在课上出示。还要通过复述、作业等实践环节检查听残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个听残学生如果真正理解教材内容,他就可以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所学知识,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所以,教师不仅要检查听残学生的书面作业,还应当注意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布置和检查口头作业。
  2、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听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听残学生耳聋问题要依靠医学去解决,而他们的语言缺陷要靠教师来补偿。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必须尽快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倘若听残学生听不懂课,看不懂书,不会说不会写,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听残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
  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培养听残学生语言能力相结合,是强调听残学生所在的普通学校每位教师、每门课程都负有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补偿其语言缺陷的责任,各科教师都要结合所教的课程内容,训练听残学生的听力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而不能把补偿语言缺陷仅看作是班主任老师的事,语文、数学等老师的事。听残学生常与任课教师接触,这是锻炼他们听觉能力、丰富他们语言的极好机会,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例如,图画课老师可让听残学生认识和说出各种颜色、图形的名称,体育课老师可以教他们说出各种运动器械、游戏和体育项目的名称等。教师切不可认为操作性的学习内容一看就懂,可以多动手少动嘴。如果这样,会造成听残学生仍然只会模仿,不会用完整准确的词语表达所学内容的结果。
  培养听残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配合。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接触到各种现象,有许多是听残学生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也不会用语言表述。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随时教给听残学生词语,不断丰富其语言。
  3、为听残学生配备合适的助听器。
  助听器通过增强声音的强度来改善听残者的听力状况。对残疾儿童来说,都应配戴合适的助听器。这样通过听觉来学习发音说话,获得各种各样的声音信息,无疑有助于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心理的正常发展,有助于在普通学校环境中的随班就读。
  现代的助听器种类式样越来越多,功能的选择也越来越全。例如:供个人配戴的助听器有盒式的、耳背式的、耳内式的、人工耳蜗等;还有师生共用的无线调频式助听器,它的话筒(传声器)别在老师的衣服上,耳机(受话器)戴在听残学生头上,老师不管在教师的任何地方,不管面向还是背向听残学生讲话,听残学生都能听到,这就减少了教师教学的局限性。
  选配助听器一定要到医院的耳科或助听器专卖店、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由耳科医生和听力学专业人员做听力检查和指导选购,千万不能在一般的医疗器械用品商店,未经听力检查就随意选购。
  对戴助听器上学的听残学生,教师应指导其正确使用和爱护助听器,并帮助学生定期检查助听器是否有电,性能是否正常。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外耳道会变长变大,原有助听器的耳塞和耳模已不适应,应该定期重新配置。
  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使用手语。
  随班就读的听残学生不可能都是耳聋程度相对轻的,都经过了学前阶段康复训练,一些重度耳聋乃至全聋的学生、未经过康复训练的学生也会就近随班就读。即使重听儿童戴上助听器和受过康复训练的学生,刚入学时也不能马上适应普通学校口语教学的环境。因此,普校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课堂常用的手语,使用生活中的自然手语,来帮助听残学生理解字词和教学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手语,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师生语言沟通受到障碍时使用手语。也就是说,当使用口语,书面语讲解都不能让听残学生明白,而通过手语的演示有可能使其明白时,及时使用手语。第二,将手语作为辅助手段,手语形象,理解起来比有声语言容易。所以,使用手语能够帮助听残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让手语起“拐棍”、“桥梁”的作用。第三,有可能的最好实行双语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口语和聋人手语同步进行。即使运用手语,教师仍要注意与口形、书面语,以及相关的图片、实物结合,使听残学生真正理解手语动作的含义。
希望能帮助你。


有谁能帮我
再者,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全,认知领悟水平低下,控制力差,心理辅导效果欠佳,有时也需要借助一定药物来辅助治疗。 自信心又称自我效能信念,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动力,能推动学生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要...

什么叫身心健康
以上就是身心健康的两个部分,而心理健康又具备五个明显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什么是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五个显著特点:①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对人对事具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予以处理,处处表现出积极...

“一撮草”模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心理浅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内容上,也容易陷入这种“一撮草”的模式,往往过于关注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以使生命失去平衡。在生涯咨询中,有一个基本概念:生涯九宫格。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九个重要方面。它们包括:1、学习进修  2、职业发展  3、人际交往 4、个人情感   5、身心健康 ...

跪求!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患了神经衰弱…眼看着一模考试就要来了,自己...
要多运动。我以前记性很好的,背英语单词什么的很快就记住了。近两年不知道怎么回事,记东西很吃力。不过最近在吃一种叫做“忆渐清”的中药来调理,效果很好。是在淘宝买的,那店卖的中药貌似都很有效。o_Uo

福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招考的考试里面要考语文数学知识么?有谁考过...
6.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分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7.特殊教育的教学评价。8. 特殊教育与社会、家庭、医学的合作。9.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二)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及实践 考查考生应具备的特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教学实践技能。视障专业方面内容:1.视觉障碍的定义及分类...

手机网络安全常识教育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二: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

青春时期心理的特点是什么
青春时期心理的特点是什么 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人生青春的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这一时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心理发展及其的不稳定,呈现出青春时期独立而又显著的特点。1、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身体会进入生长...

心理学上气质有哪些种类?什么意思\/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典型的心理特点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际活动中。据N.B.斯特拉霍夫的研究,在39名作为研究对象的小学生中,有33名明显地表现出所述的气质类型。其中多血质的有9名,胆汁质的10名,粘液质的9名,抑郁质的6名。 气质类型的很早表露,说明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

...在坚持看医生和服药。不过病还没恢复。最近诊断是双相情感障...
只要你敢于迈出第一步并坚持下去,我相信会有一个崭新的自己呈现在你心中。我以前也因为读书和家庭因素变的自闭、抑郁,但是情况没你这么严重。要相信Nobody can do it better than yourself(没人能比你自己做的更好),关键看自己,加上药物辅助和他人的一些心理指导,我想治愈并不是多么艰难的事。

智障儿童如何教育和生存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拟招收8岁以上至18岁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发育迟缓以及心理行为异常的身心障碍青少年。我们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为:全寄宿、日间照料、临时托管、短期训练、家长培训、就业前的技能培训等模式。我们以中残联和北京市残联提供的有关教材为基础,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安排适合的...

和田市18996631020: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是怎样,如何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开展教学请举例说明 -
荀伯头孢: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

和田市18996631020: 听障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 -
荀伯头孢: 一、不同年龄听力障碍者的心理问题1.听障儿童的心理听障儿童在两三岁前,由于还不知道自己的生理缺陷,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但当长大稍懂事后,因为交流困难,就容易在心中留下阴影,使其健康的心理发展埋下潜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

和田市18996631020: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
荀伯头孢: 1. 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学习不能集中,常...

和田市18996631020: 听力障碍儿童会自卑吗?
荀伯头孢: 自卑心理是聋儿心理最基本的特征.心理学认为自卑性格形成 于儿童时代. 聋儿在个体注意认识形成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生理缺陷 而产生遮断, 从而无法形成正常的意识...

和田市18996631020: 重视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 -
荀伯头孢: 听障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显而易见就是他们的听力损伤或残障;心理方面: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这些因素就使得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胆怯自卑的心理. 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

和田市18996631020: 简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 上学吧找答案
荀伯头孢: 言语是感知和发音运动并行的过程,需要呼吸、发音、构音等系统协调动作,需要通过听觉、运动觉、触觉等内部反馈机制进行控制.听障儿童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自身言语,因此,很难评价自己的发音并准确模仿他人的发音.听障儿童的言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