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

作者&投稿:申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诗词格律的几个问题~

关于格律诗词,我自幼修习,可以解答您的疑问。——首先,由于您对诗词的体裁很迷糊,所以先介绍体裁,你才知道你要学习的方向。所谓格律诗词,与非格律诗词对比,这样就可以可以把中国所有的古诗分为两大类,因此在诗歌分类中,就有古体诗(不讲格律)、近体诗(讲究格律)两大类。但是纵观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诗歌体裁,分别有如下几种:
1.二言古谣:最原始的诗歌,来自于上古(一般指公元四世纪以前)。目前只记录了一首,即“砍竹,续竹,弹土,逐肉”。

2.四言《诗经》:以《诗经》为代表,初次采用了赋、比、兴三大手法,并作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奉为儒教经典,使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我们最常见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这一类的。
3.骚体楚辞:楚辞是楚国一代的歌谣,诗经中虽有记载,但还是屈原老先生将它发扬光大,代表作当然就是《离骚》,特点就是以七言为主,中间一般都有个“兮”啊“兮”啊的。
4.五言诗及杂言古体诗(乐府):汉代在楚辞基础上形成了赋以后,也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五言为主,兼有杂言,其中一类是由当时的乐府机构收集采编的乐府民歌(歌诗、声诗),一类是文人作品(徒诗),但都不讲究声律的,一律都归为古体诗。我们熟知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来自这里。
5.七言古体诗:七言古体尽管在楚辞中就有出现,但发展缓慢,汉朝、南北朝均有出现,但并未成为主流,而常以句句都押韵的“柏梁体”为代表。七言古体直到唐朝才蓬勃发展,一支仍保留古体,专走长篇、换韵、掺杂律句的风格;一支律化,成为格律诗词的主要形式。
例一:柏梁体七言古诗。传说是我们亲爱的汉武大帝修筑了一座豪华建筑——柏梁台,与群臣在上面宴饮,联句赋诗,句句都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不过传说归传说,其实当时的七言古诗,多半都句句押韵,代表一种流行的趋势了。详如曹丕(就是曹操老大哥的儿子)的《燕歌行》:
例二:唐代的七言古体诗,李白大哥的《梦游天姆吟留别》,这首诗学校里都学过,不用多解释了吧。
6.前格律诗“永明体”:南北朝开始对诗歌的平仄开始讲究,一般认为最早研究声调并在实践中运用的是沈约(浙江人)等人,提出了“四声学说”(开始注意声调的变化)、“八病学说”(写诗必须避免的八种毛病),并运用到具体写作当中去,开创了“永明体”,但由于整体不够系统,不够完善,仍然属于古体诗,或称之为“前格律诗”。
7.格律诗:从永明体到格律诗,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实践和不断补充的过程,到初唐逐渐趋于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可以操作的规范,因此格律诗自唐代起,得到了巨大的飞跃。所以说,判断格律诗有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基本上唐代以前是没有格律诗的,如果有,那就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凑巧的。
格律诗常规的就押平声韵,五种体裁如下:
例一:五绝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例二:七绝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三:五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例四:七律
梅花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例五:五言排律

上韦左相二十韵
唐•杜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亿旧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搢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例六:七言排律。古人的七言排律太长,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代表作,只有匆匆从网上摘录了一首网友的作品充数。因为比较短,呵呵

毛泽东
网友•我潜水中
自信人生浪遏舟,岂因汹涌惧中流。
井冈路辟昆仑伏,遵义帷谋赤县收。
壮气萧萧天地动,红旗猎猎斧镰遒。
雷霆跃进热风鼓,造物飘零冷雨秋。
回望烟云横九派,邈思稻菽没千丘。
更驱虎豹彰豪迈,惟抚江山欠婉柔。
字作龙飞性超俗,诗成海阔势吞牛。
一生功过非关利,百世研评将系猷。
候物匀泥融马列,改天换地傲曹刘。
当时不是神龛奉,何致人情老病休
8.词:词就是古代的歌词,前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而是为音乐所配的文字,最初产生于唐,盛兴于宋,这是被那些写格律诗的诗人拿着入律的诗句到处乱套的结果,套在汉赋上,就产生了律赋;套在歌词上,就产生了律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词,被律化了的歌词。歌词律化以后,就脱离了音乐,形成了与诗歌等同的新型的格律诗,由于它特定的格式,与格律诗并为一个形态,统称为格律诗词。也就是只有属于7、8两项里对应的诗词,才统称为格律诗词。

9.散曲:曲是在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格式更加灵活,风格更加通俗明了,尤其是许多曲目可以大量使用衬字,从这个角度上看其实已经背叛了宋词,形成独有的风格,一种律化或半律化的唱词,在元代尤为盛行,故称为“元曲”。
10.新诗或自由体白话诗:这是在“五四”时期新兴的诗歌形式,除了押韵之外,已经不讲究任何体裁,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所谓的朦胧诗也好,后现代主义诗也好,都可以归纳为新诗一类,甚至连韵都可以不押了。
例一:押韵,且模仿古体诗的新诗。这首诗是现代诗人流沙河写的,如果你懂得六十年代发生的一些过去的事情,就能看得很明白,这是诗人被关在牛棚里面批斗的时候,关上门来逗儿子的真实写照,苦中作乐,却让人心酸无比。

哄小儿

现代•流沙河
爸爸变了棚中牛,
今日又变家中马。
笑跪床上四蹄爬,
乖乖儿,快来骑马马!

爸爸驮你打游击,
你说好耍不好耍?
小小屋中有自由,
门一关,就是家天下。

莫要跑到门外去,
去到门外有人骂。
只怪爸爸连累你,
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例二:押韵,用白话文写的新诗
梦与诗
当代•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例三:不押韵的新诗。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上述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全部诗歌体裁。至于你问到的平仄,就稍有麻烦,简而言之,古代的汉语和现代的发音有变化,我们平时发音的”āáǎà“,分别称为第一声(古代称为”阴平“)、第二声(古代称为”阳平“)、第三声(古代称为”上声“)、第四声(古代称为”去声“),其中,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统称为”仄声“。用在写诗的词语里面就要区别平仄;如果放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不同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那里,读来朗朗上口,称为”押韵“),就叫做平声韵、仄声韵。但是区别最大的,也就是让人最容易晕菜的有两个地方:1、古代的语言和现代的语言有变音,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原“的韵母是uan,”昏“的韵母是”un“,读起来不顺口,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古代的汉语发音中的,其实原的发音是”yun“,而不是”yuan“,所以还是押韵的。——幸好此类的情况不多,也就是几十个字而已。2、古代的仄声里面还有一类奇怪的发音,很短促逼仄,称为”入声“,纳入仄声一类,现代普通话都演变了,没有了,不过你是广东人,太好了,你读”一“的发音yi,白话是念做”ya讶“,这个音就是古音了,是入声字,属于仄声,而现代则作为平声字看待了。这一类的字有七百个,要死记硬背的,想偷懒,就得随身携带一本韵书。——因此,符合格律的就叫”入律“,或”合辙合韵“,不符合格律的就叫做”出律“

所以你若是为了入门,不妨在网上查询我写的快速入门教材,潜川诗词学堂的《七天学会格律诗词》,能够帮助你快速入门的,那是我自小学习的教材,源于学习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入门》,你若不信任我,我也把王力教授的教材附在后面的,都可以帮助你的。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例如:

  (一) 送魏大将军(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 咏煤炭(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同意楼上的,个人推荐先读王力,启功。这两个大家作为启蒙是相当不错的。
我是先学了词,才学的诗。因为诗要更难。其实二者也无所谓先后,都是相通的,要看你更倾向于哪个。
白香词谱是参照书,即填词时需要参照词格的书,无所谓学不学,和参考书的效果是一样的。
入股想学诗,先从诗的几种律句看起。推荐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律诗是律句的重复排列,和排列组合异曲同工,先弄懂了基本的诗律,就可以学习联对。拿七律来讲,句句必须对黏得当,对就是联队,黏则更有讲究,在此不细谈。然后要熟悉诗的几种对体,例如,七律的首联对,颔联不对,是偷春格;仅颈链对则是蜂腰体。
弄懂了这些,对律诗整体便有了了解,当然,我没有提到音律,这是一定要自己研究的,例如什么是入声字等等。
然后才是学习用拗。孤平拗救该怎么救,几种救法,大拗如何,小拗又如何,这些细细研究完了,律诗也就初窥门径了。
再往深了学,我就没有水平引导了。
词的话,其实学会了诗律,词自然也就会了。若你偏爱词,律诗可以不学的太细,因为词用的是宽韵,没有诗那样严格。

以上。希望有帮助

白香词谱、人间词话先丢一边;
学格律王力跟龙榆生两个就够你消化了。

普遍认为是先学诗后学词,
我觉得这两个之前你应该先搞清中古音韵,至少分清楚平仄,不懂入声的还要先辨清楚入声;
然后是学对仗,不学写什么诗词?背背声律启蒙也不错
近体诗一旦让你懂了,王力那本就可以少去翻它;接下来你大概就很快懂得照谱填词,其实应该更早,因为我就是从词学起,后来绕回去学诗,两个几乎一起学的。词谱多,所以唐宋词格律是要经常翻出来,以及后边的词林正韵。
剩下的像什么诗话词话、诗词集,大概就是用来充实思想语言等。
顺序应该是这样:
近体诗正经律句、部分易懂的拗句→词的中短篇→近体诗拗救→词的长调

首先作为入门,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是《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看完这个后,再去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而《白香词谱》和《唐宋诗词格律》最好最为工具书。因为如果也一本看下来,个人感觉比较头晕。

然后人间词话,这些词论说,尤其要看。但最好是学完诗词历史后再看,这样对整体有个把握。

然后学做诗词,不要一入门就马上过分纠结,平仄,会使你失去对诗词的兴趣。因为诗词的美不在于规律,往往那些过分规律的诗词都是毫无艺术价值的。如果时间有余,不妨先听听叶嘉莹的诗词讲座,对诗词有个大概认识,她讲词讲的特别好。个人非常喜欢她。

再来,在学的过程,多看诗词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在看的过程把握每个诗人的特点。持之以恒。诗词是中国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保持你充足的兴趣,慢慢攻克它。

你不用看那么多,近体诗之所以被搁浅是因为一些问题不够完善,你看那些国学大师白白乎乎的都差不多。


诗和词的格律有何不同
这只是一个格式上的划分问题,与诗歌质量关系不大。近体诗因为有格律的保障,基本上通顺清朗,语音没有语病。而古体诗则需要注意保障句子的吟诵性,同时在意境上要更加抓人,因为格式自由,自然也就更加浪漫、奔放。词 如上所述,其实“词”也是大概念“诗”的一种。词首先出现在唐初的敦煌文卷中,当时...

关于诗词格律的两个问题?
一、律诗中的可平可仄只针对一句有效,并不影响对句,例如:1 2 3 4 5 6 7 上句: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下句:仄(平)仄平 平仄仄平 上句中第1。3字是可平可仄的,那么这两个字就无所谓了,用平或仄都可以,下句中第1字也是用平或仄都可以,(即使出现了“平对平”...

写诗的时候,需要注意平仄韵律的规矩吗?
押韵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韵母)要相近、朗朗上口。格律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比如我写个简单五绝,格式为:平仄交替出现,这是“平平”开头的,所以叫“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然后奇偶相反。仄仄仄平平。马上下一句,偶奇相同。...

如何写格律诗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问题三:怎样写七言律诗 七律诗是所有古典诗词里最独特,最完美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 结构严谨, 压韵对仗有序;格律严格, 字数适中,表达内容完整; 读起来...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吗?必须得讲究平仄吗?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格,古诗词中的律诗、绝句等必须讲究平仄,古体诗可以不讲究平仄。一、讲究平仄的原因 ①节奏感 所谓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不仅仅是中国诗,西方诗也有这种东西,莎翁十四行诗,有一种叫“音步”的东西,是符合英语的固有特点的。而汉语要有节奏感,自然...

诗词格律——平仄
词的基石在于律句,二字句如律句般有平仄之分,三至九字句则与律句结构一一对应,如五字句相当于五言律句,七字句对应七言律句。这便是诗词世界中平仄规则的精妙之处。总结:诗词的韵律之美,律诗的严谨对仗,古风的自由挥洒,词牌的精致规范,无不展现了平仄在诗词中的魔力。通过实例解析,我们得以...

压韵、格律、平仄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写格律诗词,有个继承问题。学习旧韵,对更好地理解、把握前人的作品及其作品的音律、节奏等变化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不至于闹出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韵”的笑话来。 最早的《平水韵》韵书,现在已经难见到了。清代以后人们写诗时所用的韵书主要是依据《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

是不是每首诗词都要讲究平仄?现在诗歌还讲究么?
但它的出现恰好是古典诗词衰落的时期,此时人们逐渐放弃了平仄压抑的古诗词而选择了不拘泥格律和韵律的现代诗,使其迅速发展并占据主流。目前现代诗的派系风格很多,也有部分格律和韵脚诗,但总体形式自由,意涵丰富,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词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

理解诗词的格律:七言律诗平仄脚的例子(平水韵)| 寒原
诗词的艺术魅力,往往藏于格律之中。其中,七言律诗以其独特的韵脚规则引人入胜。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如何通过平仄脚来把握这一韵律精华——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平仄脚的奥秘 七言律诗中的平起仄收,指的是首句不押韵,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结束。换句话说,首句第二字...

【转】格律诗基础入门常识讲解
关于格律诗基础入门常识的讲解,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格律诗是一种有着固定韵律和格律模式的诗歌形式。在这种诗歌形式中,每个句子都按照特定的韵律模式进行押韵和节奏处理,以达到一定的音韵美感效果。格律诗的基本要素包括格律、韵律、字数、词序和平仄等。格律指的是诗歌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排布,韵律则是指每个...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入声用现代汉语该怎样区分? -
运狄加衡:[答案]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b),-t(-d),-k(-g,-h)构成,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也是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在现代一些南方方言,如粤语、吴语、闽南语中仍完整的保存着,但已经在普通话中消亡了...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关于诗词写作的一些问题关于格律中的平仄与押韵第一点:我只想弄明白现在写近体诗应该不必要按照旧韵来写了吧.就是平常所说的平水韵与词林正韵来押韵... -
运狄加衡:[答案] 首先我忍不住想告诉你你太严肃了. 如果你看过我写的诗,可能觉得我,也是所谓的“老师”吧?晕,找了下,还是不发给... 那很多都是对我很珍贵的感情,不想这样.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4115713247037099.html?oldq=1 我就是觉得...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关于唐诗宋词的问题~~~~急求!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近体诗的对仗有哪些类型词是如何产生的词的格律有哪些要求词调的来源主要有哪... -
运狄加衡:[答案]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一、声律:指讲求平仄.(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1.句内平...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关于格律诗的问题(1)格律是也称近体诗.他的句数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 ).四句的称为( ).又按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 )和( ).(2)律诗一般讲究... -
运狄加衡:[答案] (1)格律是也称近体诗.他的句数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律诗 ).四句的称为(绝句 ).又按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七言诗 )和(五言诗 ).(2)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通常情况下要求(偶 )句押韵,( 颔)联和...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诗词格律问题,一五言诗的上句1、3、5字为“平、仄、平”,对句1、3、5字是否必须是“仄、平、仄”? -
运狄加衡:[答案] 简单的说,初学者写诗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相关的孤平,三平三仄尾之类的禁忌和基本规则就行了.但是作为熟练掌握格律的进阶之人,会有许多进一步的要求.比如你说的一五言诗的上句1、3、5字为“平...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关于诗词格律从诗词的格律来看,《龟虽寿》属于()诗;《过故人庄》属于()诗;《夜雨寄北》属于()诗;《浣溪沙》属于()诗 -
运狄加衡:[答案] 《龟虽寿》属于(乐府)诗;《过故人庄》属于(近体)诗;《夜雨寄北》属于(近体)诗;《浣溪沙》属于(词).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诗词格律问题 -
运狄加衡: 格律,分开来,格,律.格是指格式,就是说它有一定的格式限定,如五绝的格式就是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七律的格式是,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中间两联要对仗.而律,就是指的规律性的东西了:以四声为基础,将汉字分为平声字和仄...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关于格律诗的“孤仄”问题 -
运狄加衡: “孤仄”从来就不是古诗词联的忌讳,直到一些现代高人将“两仄夹一平”视为孤平.由于律诗的常规做法是一三五不论,孤仄对合律没有任何妨碍.从仄起的基本句式的变通句式来看,(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现代诗词对韵律有什么要求?(最好详细点)现代诗词 对格律 以及首位的衔接如何?现代诗词的 单句 或者单个词语 的单独使用规定 如何更加精准的写现代... -
运狄加衡:[答案] 看你写什么类型的诗,一般来说,中国的现代诗对格律没什么要求,形式很灵活,只要言之有物就是好诗.当然,如果个人注意格律和长短参差(每句长不要超过十字),效果会更理想.如果想写十四行诗,就要注意格律,格律要求可以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357194367: 诗词格律具体指什么?? -
运狄加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