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最先修长城的国家是哪个?

作者&投稿:虫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早修建长城的国家是?~

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


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修筑了长数百千米的非封闭性城墙,叫作方城。战国时,燕、赵、魏、韩、秦等都在边界筑起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燕、赵、秦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长万余里。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6�1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楚国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修筑了长数百千米的非封闭性城墙,叫作方城。战国时,燕、赵、魏、韩、秦等都在边界筑起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燕、赵、秦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长万余里。

长城开始修筑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七胜纪前后。这时正当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互相兼并的结果,出现了楚、秦、燕、齐、韩.赵、魏等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它们彼此之间为了互相防御,便在自己的领土上修筑起一道或数道高大的城墙。由于这种城墙筑得很长,不是几里几十里而是数百里或上千里,而且与一般城市的城墙不同,是一长条形而不是周围封闭的。所以把它们称之为长城,或是长垣等。
根据防御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推断,长城是由烽火台和列城等单体建筑发展而成的。起初先建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续不断的防御城堡,然后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诗经》上的一首诗中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的诗句,“城彼朔方”就是公元前九世纪周宣王时为了防御猃狁的进攻而修建的小城,这种小城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防御城堡,并配合着烽火台传递军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正反映了用烽火来传递军情的情况。
春秋各诸侯国家,为了相互防御,自修筑烽火台、列城开始,逐步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了长城这一完备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叫做“方城”。修筑的时间约在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公元前五、六世纪,齐国(在今山东境内)又修筑了长城。到公元前四世纪前后,燕、赵、秦,魏、韩各国相继修筑了互防长城。连个别很小的诸侯国家,如中山国(在今河北境内石家庄地区)也修筑了长城以为防御。
公元前四世纪前后,在一些地处我国北部地区的诸侯,燕、赵、秦等国,因和我国境内北方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等毗邻。那时匈奴正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掠扰燕、赵、秦三国的领土,抢夺牲畜和人口,严重妨碍那里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所以这三国又在他们的北方修筑了防止东胡、匈奴南掠的长城。这三国的长城便成了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基础。
以上这些诸侯国家的互防长城,规模较小,东西南北各自据守,互不连贯,较之秦始皇长城,在规模上相差很远。故长城史家有将其区别,称之为先秦长城,也有称之为战国长城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是并灭了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机制约建国家。为了保卫这一统一国家的安全,有利于中原地区比较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防止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掠扰,立即派大将军蒙恬并以太子扶苏为监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御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南部地区),大规模修筑长城。以从前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又增筑扩充了许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延袤一万余里。自此,这一世界上古代最为宏大的建筑工程便巍然雄峙在我国北部土地上了。
自秦始皇以后,经西汉、东汉、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代,都大规模地修筑或增建长城。其中尤以汉代和明代的长城规模最大。汉代的长城、亭障、烽燧长达两万里。明长城则在建筑工程技术和防御设备方面都有了许多的改进和发展,是长城修筑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也是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清朝灭明以后,对修不修长城曾经进行过长久的争辩。
起初有不少大臣提出过修长城的事,清朝统治者也曾加以考虑过。但是随着清王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统治策略的改变,到了清康熙的时候,才决定不再修长城了。我们看康熙帝玄烨到东海巡视时写的一首诗:
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
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
康熙批评了秦始皇修长城,虽然工程浩大,费尽了民力,但是仍然没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变了统治的策略,采取了所谓的“怀柔”政策,以拉拢蒙、藏各族的上层王公贵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了浩大的长城工程。这从康熙、乾隆时候在承德修建的避暑山庄和规模巨大的喇嘛庙宇以及在承德进行的各种“怀柔”性的政治活动中得到证明。这种性质的喇嘛庙和政治活动在北京、内蒙古各地也比比皆是。施行这样的政策,在当时曾起到了一定的安定团结作用,也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拥护。我们从康熙。乾隆过古北口长城的时候,臣子们的奉和诗中可以看出,如像“奉使蒙恬工力拙,过秦贾传论言该。当时北客难游牧,今日南人任往来”。“即论胜国何能守,说到秦人更可嗤。毕竟成城需众志,皇图巩固在于斯”等等。虽是臣子们盛饰华辞,奉承旨意。但从实践证明,清王朝所采取的这一罢修长城、“政治”统治的政策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的。
清王朝虽然曾经在东北地区修筑这所谓的“柳条边”来限制牧民的活动,在个别地点利用或修缮过一些古长城来镇压过人民的反抗。但这些情况已与长城原来的作用与意义迥然不同了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不,是楚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修筑长城的国家有多个,但是最先开始修筑长城的国家无从考证。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外来侵略,都有修建城墙的习惯,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边境地区的长城。秦国是最著名的修建长城的国家,但并不是最先开始修建长城的国家。至于最先修建长城的国家,由于史料不详,无法确定。


长城是谁修筑的?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

长城怎么建成的?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

谁知道问: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①春秋早期齐系文字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到战国中晚期,用笔趋于简率。 ②春秋...

团结小故事
”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做城的任务。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国,蔺相...

万里长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

神器的兵器:剑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一把长94厘米的青铜剑,表面作过防腐蚀处理,是制作水平最高的青铜剑。自西周晚期出现铁剑后,铁剑的制造和使用便逐渐增多。湖南省长沙市春秋楚墓曾出土过一把铁剑,经化验,系采用含碳0.5%的中碳钢,经七一九次锻打后制成,剑身比青铜剑长。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传说中的...

春秋战国时期六国文字,你有哪些了解?
春秋战国有七大枭雄,其中的文字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两种六国文字和秦朝文字),春秋时期主要使用的是金文,金文不是指一个字而是一整个文章,它的文字严谨、字体修长。战国时期的文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态,这主要因为在春秋之后,各个国家之间互不干预,各自发展自己的文化以及经济。春秋战国时期是每个...

有关团结的小故事 或小节目
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做城的任务。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国,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壁归赵,得到赵...

近代战争观念与国防思想是什么?
另一方面,由于中原王朝在大多数情况下面临的是北方边疆游牧民族的袭扰,而对于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政权来说,构筑长墙、城邑是防止边疆游牧民族袭扰的最重要手段。所以从战国时代开始,历代王朝大都很注意修长墙,筑城邑。秦统一六国后,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从临挑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在中原北部竖起了一道人工的国防屏障...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字的载体及其主要内容? 2:新中国建立以后地下出 ...
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 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长城是谁最先建造的? -
愚尤中诺: 提起长城,人们都知道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实际上,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是齐长城,它比秦长城早三四百年. 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加强国防,各国都修筑了防御工事——长城.地处我国东方的齐国,南近鲁楚,西...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那位知道长城的历史:是谁,何时开始修建,何时结束....
愚尤中诺: 长城开始修筑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七胜纪前后.这时正当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互相兼并的结果,出现了楚、秦、燕、齐、韩.赵、魏等较为强大的诸侯...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下列哪国最早修建长城 -
愚尤中诺: E 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修筑了长数百千米的非封闭性城墙,叫作方城.战国时,燕、赵、魏、韩、秦等都在边界筑起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燕、赵、秦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长万余里.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最早的长城是什么时间修建的?是谁修建的?那个时候已经七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吗?
愚尤中诺: 长城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期的齐国长城修筑最早;另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期的楚国长城修筑最早.关于齐长城的最早记载,见于《管子·轻重篇》. 文中仅有一句话:“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根据齐桓公在位时间和管子生平,推断齐桓公所筑长城当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前645年之间.楚国有长城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书中记载楚成王十六年齐桓公率诸侯国伐楚,楚使屈完对齐桓公说:“楚国方城(即长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成王十六年,即公元前656年.由此可知至少在公元前656年楚国就已经修筑了长城.建立起来了、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长城最早是谁修建的? -
愚尤中诺: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 -
愚尤中诺:[答案] 嗯.在战国时期出于防范北方外族的以及各国之间防御的需要,战国时期的主要各国都建有长城.一般认为楚国修建的楚方城是最早的长城(楚国是为了防秦国而建). 而举世瞩目的秦长城,则只是将原来的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连起来而已,并没有...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万里长城的由来 -
愚尤中诺: 1.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2.长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华夏分裂,必然,北方游牧势力就强盛,向南袭扰理所当然.于是齐、燕、魏、赵、 秦等各国各修各的长城以御北方来犯.这是长城的雏...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长城是什么朝代建造的 -
愚尤中诺: 中华民族最早的长城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姜太公奉周天子之命,到东方(现在的山东)筑一条长城,是历史记载最早的长城,但找不到其实物证据,稍后由齐桓公/齐宣王等组织修建的齐长城是迄今有实物可查最早的长城,大约从公元前663年开...

日喀则地区18564707320: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是不是在青山?
愚尤中诺: 史籍、传说、遗址都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修筑的防御设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长城,开了我国长城建筑的先河.春秋时,以泰山为界,泰山 以北为 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