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如何减少区域差异?

作者&投稿:蒲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如何减少区域差异?~

主要因为交通的原因,加之开放时间差异所以造成差异较大
减少方法:西部大开发,

东部沿海地带 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沿海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面积占全国13.6%,人口占全国42%。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中南部、京津唐、沪宁杭地区都集中于此,重要的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这一带。从全国看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的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与海外有传统的经济联系,信息灵通,对外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大连、 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广西沿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等经济开放区都在这一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
中部地带 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29%,人口占全国35.6%。这一地带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内蒙古有广阔的天然牧场,大部分省的农业比较发达,是中国粮、油、棉、糖的重要产区。今后中部地带应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磷矿、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促进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增长,逐步把中部地带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若干重要机电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能够提供大量商品粮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中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能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黄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潜力的同时,加强由西向东的运输通道建设,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滥,并大力发展同东部沿海、西部地带的横向联系,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担负起承东启西的作用。同时生产更多面向全国和可供出口的产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西部地带 包括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共9个省区。面积占全国57.4%,人口占全国22.4%。初步调查,各种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能源、各种矿产资源前景可观。但目前勘探不够,开发利用更少。这一地带除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甘肃兰州附近等少数地区以外,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够发达。今后应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工业。由于西部地带,特别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在不适宜开垦和耕种的地区因滥垦滥牧,使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困难。这一地带目前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点,扩大绿洲农业,逐年减少粮食调入量;加强草原牧区建设,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加快对现有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建设与中部、东部沿海地带联系的铁路干线,努力搞好公路建设,在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地方民航事业;在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新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等地建设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建设川滇黔交界地区,使之逐步成为一个主要能源、原材料的生产基地;建设新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地区,使之逐步成为新疆重要的工业枢纽地带;进一步开放西部边境的某些市镇,发展边境贸易。从长远来看,西部地带资源丰富,有发展工农业的广阔空间,是全国的战略后备地带。
全国按照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带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各自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安排开发的重点,作出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规划,采取东西结合、沿海与内地互相支援、互相促进的发展战略,使各个地区都借助自己的优势得到发展。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必须加强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在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发展技术水平较高、资源消耗较少的产业及出口产品,资源富集地区要加速资源开发,并适当发展加工工业,同时加快建设东西走向的交通干线,扩大沿海与内地的交流,缩小沿海与内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一、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

1、地形原因: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地理环境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开发的难易,进而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大小、高低,久而久之又影响着区域整体开发水平,开发条件的差异。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从宏观上与我国三大地形梯度有某种联系。我们不难看出,东部沿海属一级地形,中部则在一、二级地形阶梯之间,西部则完全属二、三级地形阶梯范围。

2、历史原因: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无疑与我国工业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的侵略,首先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商埠的开辟,土地的割让或租借,主要都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现代工业可以说也是从东部沿海登陆的。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的入侵,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始在我国发展有工业社会生产性质的工矿业。

3、政策原因:从投资政策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选择了优先开发东部沿海地区并逐步向西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投资的主要重点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然后再不断向中部和西部延伸,这就决定了我国东、中、西部在经济上的发展差异,也就逐步演化成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基础。

4、 外资原因: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增大,沿海和内陆的差异进一步扩大。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接近或易于与经济发达区(太平洋经济发达圈)的辐射源联结,因而吸引外资多,产业较易与国际接轨,投资效益较高;对发展新产业、高技术产业、金融、商贸、信息等产业较有利。

二、减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

1、加强国家关于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立法和实施工作。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经验,不难发现,他们所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各地区则必须按照法规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区域的实情来进行调整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法规,在近两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有效利用中央财政拨款、外资和自筹资金。要发展西部地区,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应该主要集中精力抓有效的利用资金上,集中在教育、电力、道路和通讯等大而且重要的基本硬件设施上,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

3、注重人才资本的储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以及贫富差距的决定因素”。在西部地区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也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这些都使得人才向东部和沿海城市转移,给本来就需要大量人才的西部雪上加霜。

4、除对大型项目的资助外,应注意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从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GDP中非农业比重这个指标来看,西部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如道路、通讯、水利等这些所必须由政府牵头投资的重大项目之外,还可以利用政府资金来依据本地区的优势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从宏观上带动地区的发展。但面对西部地区的实情,其大型企业是少之又少,而且拉动力很有限。

5、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西部地区引资困难的原因除了基础设施落后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也是其经济体制的制约。具体来讲就是,东部和沿海地区能吸引大量外资,除了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之外,还得益于其良好的市场机制,就是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当地就可以进行直接销售获得利益。



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造成的东、中、西部地区差距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区域劳动生产率、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初始资本积累产生不同的影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不靠海、深居内陆,对外贸易十分不便,尽管资源相对丰富,但自然条件先天上的不足是导致了西部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我国的经济布局历史上就集中在东部地区,如其中的工业生产能力60%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有较好的基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旧中国的现代工业几乎都在这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产业投资和吸引外资加快了这一地区现代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东部地区以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岸线长,交通和通讯等产业基础较好,科学文化发达,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人才济济,资金充裕,城市规模和城镇密度大,有利于各产业生产的协作配套,因而产业经济效益比较好。东部地区靠海,产业发展有市场,信息和技术变化得快,吸引资本进行战略性产业投资(如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优越。历史上形成的现代工业几乎都在东部地区。世纪之交,东部地区除了加强能源、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产业发展外,又大力发展了电子、家电、通信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区域战略性产业。此外,靠海的能源开发利用,与国外进行交流的得天独厚条件都给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尽管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是原材料的供给源,但历史上的“三线”建设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和深居内陆的区位劣势,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有许多不利因素。西部地区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慢,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还不够优惠,并且已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倾斜和优惠政策还难以落实,所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现在从事地理科学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吧...从经济区划看中部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资源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异都是非常大的...规划设想了四大经济版块和八个经济区的区域划分方案,用来缓解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结果速度很快


“中医是科学还是哲学
我国的中医一头扎到文化里面不能自拔,至今也没有放弃阴阳五行这种哲学的东西的迹象,还是三根手指一把脉,一堆草药锅里烩,经过不同温度下的谁也说不清的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不知道熬成什么东西,一口喝下去,疾病的好坏只能听天由命了。 有人说,中医已经合西医结合了,所谓中西结合。这实际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是什么?
这种家、政、教、农、经、军合一的组织,甚至又以“公社”的形式重建于现代,其原型则正是中国古代村...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基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条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古代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家谱。它写满了...

中西民主内涵及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中西礼仪的异同
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

明清的经济、文化、军事发展的情况 详细啊!!急急急
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这一地区屡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破坏,经济地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以及其他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由于和封建政治经济的桎梏,使原本处在世界领先的中国文化远远落后于欧洲文化,也为近代中国的悲剧发生埋...

初中历史,地理,生物重点归纳
改革的内容及民族融合、南北朝经济中心南移、贞观之治的措施、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清中国的社会危机及原因分析...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

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文化问题
这种现代化模式在世界上也是有而且获得成功的,那就是东邻日本在“尊王攘夷”、“和魂洋才”的口号下进行的明治维新。中国的维新运动就是学日本的维新...《评中西文化观》出版于1924年初,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卷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二卷评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第三卷评章士钊的《农国辨...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发展模式和实践成果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一般采取“层次推进”的模式。坚持让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这种政策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传统的发展观偏重区域发展,却忽视了区域间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东中西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

方以智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这一时期中,由于方以智对经、史、百家知识基础坚实,“凡天人,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下逮...方以智可视为我国早期汇通思想医家之一,于我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

中西古代建筑特色差异
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

海伦市13743812213: 分析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如何减少区域差异? -
支李吉浩: 自然条件和历史基础造成的东、中、西部地区差距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区域劳动生产率、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初始资本积累产生不同的影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恶劣的...

海伦市13743812213: ...(1)根据表中数据,简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2)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的角度,分析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形成... -
支李吉浩:[答案] (1)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 (2)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经济发展相对...

海伦市13743812213: 中国三大产业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 -
支李吉浩: 先要明白什么是一二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i. 第三产业:除了以上两种产业剩下的所有产业. 第一产业的分布:农业的基本条件是光 热. 土水,而分布主要在平原和丘陵,因为这有利于耕种.如我国长江流域平原和东...

海伦市13743812213: 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带的依据主要是?
支李吉浩: 1、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区位:是否临海、交通区位等 2、社会和经济原因 (1)历史原因:使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2)人的思想观念:东部较开放; (3)产业结构:东部较优; (4)政治原因: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始的.

海伦市1374381221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省份(东部,中部,西部) -
支李吉浩: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其中几个省有如下特点:河南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可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如纺织业;交通便利(郑州京九线上的大站).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产煤.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我国正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连上海西接西部地区(水路)南到广州北达北京(京九线),工业发达.西部:就是西部大开发中划分的14 个省市.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资源丰富,是最几年才开发的.

海伦市13743812213: 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是自然经济技术?造成我国东中西
支李吉浩: 可能自然地理因素是一方面吧,可能东部的沿海经济条件好,那个不是气候条件比较好,平安多一些中部呢,可能平安方面也多一,但是缺少安卓管家,中国的苏夕不能可能是缺水,地理环境恶劣,协和高原那沙漠啊这些多一些

海伦市13743812213: 为什么,中国有区域差异, -
支李吉浩: 1.跨纬度大,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2.跨经度大,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3.受地形影响,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为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4.受海洋.季风.降水影响,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5.受人类活动影响

海伦市13743812213: 经济区是如何形成的?
支李吉浩: 这事一般由政府操作,首先由政府拿出一块地,然后投资建设保证经济区运行的水电、道路交通、污水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并出台一些能吸引投资建厂的优惠政策,然后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公司来投资建厂办公司.当然搞经济区论证很复杂且有风险,因此规划出来的同时就要积极开始招商引资,确定一些符合规划要求的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否则等建好了才去招商引资,谈判会相当被动,且有引不来投资者而空置荒废的风险.更大的经济区如以一个城市或几个城市为区域的经济区主要是依靠国家出台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来促进形成.

海伦市13743812213: 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 -
支李吉浩: 我国东部 自古以来就是港口 所以比内地先进些 产业结构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是我国人力流向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

海伦市13743812213: 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选择其中三项自然 社会 经济 技术 -
支李吉浩:[答案] 自然经济技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