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科学发展观?

作者&投稿:辕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科学发展观?~

科学是生产的第一动力

  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有:
  1、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体现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当中的基础作用。
  3、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髙。

帮楼主找了两篇,最好自己再组织一下:

一.提供者:Wikinghuang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用以指导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因此,坚持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要正确处理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全局发展是由局部发展组成的。因此,既要在分析综合局部发展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的全面发展,又要把局部发展纳入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使之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的。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从宏观看,协调就是要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城乡联动发展配套措施,改变农村发展缓慢状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劳动群众知识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防止三大差别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速后进地区的发展,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防止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防止片面发展而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性的破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改善自然环境,防止只向自然索取、不治理和保护环境而遭到自然的严重报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把我国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注意趋利避害,既要充分发挥扩大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对外开放失度,使我国发展过分依赖外国而严重削弱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五个统筹”,推进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协调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防等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发展要周密策划,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谋求当前利益的同时,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和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坚持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发展,首要是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并在稳定的前提下谋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劳动条件,使劳动从作为谋生的手段逐步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显然,这里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要达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个目标虽然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向这一伟大目标迈进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就这样提出问题,对于把握前进方向,对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经济制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一切发展的政策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消除分配不公,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人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参与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在谋取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大多数人作为依靠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强调全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二.提供者:everleon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它的科学性,二是它的实践性,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从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上,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以务实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们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为此就必须形成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当这些关系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变革的时代就到来了。这就是社会发展运动的机理。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历史中最革命、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人。一部人类社会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时代主题逐步发生了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根本转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的各种矛盾,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改良,为生产力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阶级关系、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劳资双方的关系呈现出协商合作的发展态势。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克服传统“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或先或后、不同程度地开始了改革的实践。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加剧。所谓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科学发展观适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主题,把以人为本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找到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本身也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使社会成员具有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发现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但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摆在这些国家执政党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在探索和回答这个问题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49年,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受国情的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存在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存在着日趋加剧的综合国力竞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压力和挑战。以往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到了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上,使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严重地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反过来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题,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是,仅有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推进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尤其在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之后,科学技术、人的素质、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民主法制等各种因素对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日益突出地体现出来。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好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使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实现了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到执政党的根本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又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外部封锁条件下执政到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条件下执政的转变。为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党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领导人民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新任务摆在了党的面前。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完成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是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正是在科学认识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在新形势下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位网友提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标题的有两个理论前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另一个是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前提。这位网友应当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种哲学的立场有两个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先于意识)是正确的,而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先于物质)是错误的。哲学的两种立场观,是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前提。那么这两个思想前提,它能是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前提吗?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前提是以创新的方式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形式上的说教,而科学发展观是在行动上的实现。两者的前提就不是同一个前提,这是如何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科学发展观呢?难道说,科学发展观也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是解释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先于意识是正确的,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先于物质是错误的?用这样的哲学立场,还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来展开实现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难道说,科学发展观也是在形式上的说教能建成小康社会吗?决不是的。实际上,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在行动上来实现的这一前提而展开。因此,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决不是仍旧坚持苏联化的时代化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实现的,而是重建现代中国哲学才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经济领域的变革。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变革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着重分析资本...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想认识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目的和归宿,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级冲突的分析来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是基础,意识是上层建筑。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矛盾着、发展着,不断运动变化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二、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在实践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实践的基本观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称。它的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指导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一、研究对象上,都研究世界观的内容。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_?简要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 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2、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原理.且试举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是决定因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这一原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人们的意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们需要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实现...

武川县19416914423: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原理 -
甫隶安胃:[答案] 1 辩证唯物论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使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 对物质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规律是客观的 科学发展观的措施的提出是基于当前经济...

武川县19416914423: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
甫隶安胃:[答案] 答案要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用的关系.事物普遍联系性原理是指:第一,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 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

武川县19416914423: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
甫隶安胃: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2.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实际因势利导,不要盲目发展;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

武川县19416914423: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道理
甫隶安胃: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解决我国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武川县19416914423: 用马克思义哲学原理说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甫隶安胃: 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出于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是这个历史背景下的推动历史进程向前面发展的动力,所以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武川县19416914423: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协调、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甫隶安胃: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所以要以人为本. 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的观点.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及问题. 事物是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题目,答案不好拟,因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武川县19416914423: 请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
甫隶安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同唯物辩证法基本要求相符的

武川县194169144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
甫隶安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 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实事求是、与...

武川县19416914423: 试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甫隶安胃: 辩证法:事物是发展的! 认识论:实践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唯物史观: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在历史的地位!就从这几个方面突破吧!!

武川县19416914423: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内在联系? -
甫隶安胃:[答案]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发展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发展问题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关注和解答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