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目

作者&投稿:慈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题目?~

改革措施
政治
整顿吏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变革税制
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颁俸禄制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
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2]
改革官制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
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迁都洛阳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

北魏迁都洛阳
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恼火说:
“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
拓跋澄反驳说:
“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
“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
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
“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
“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
“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
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
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
“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
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3]
经济
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
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
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4]
创三长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2]
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新租调规定:
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文化
禁胡语
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
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改汉姓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独孤刘姓
丘穆棱穆姓
步六孤陆姓
贺赖贺姓
贺楼楼姓[5]
尊孔子
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美国大选是间接选举,由选民先产生选举人团,选举人团再选出总统及副总统。另一方面候选人需要得到大多数选举人票才可当选为总统或副总统。
  总统候选人需要经过三个投票程序才可以正式当选,它们分别是初选、党代表大会及全民投票。每个总统候选人都需要胜出初选及党代表大会的投票,得到党内人士的支持才可以继续竞选。两党之后便会确认代表党的总统及副总统候选人,并同过竞选政纲,总统竞选便会正式开始.
  初选(亦称为“预选”)通常于该年的二月至六月举行。这个最初阶段对各总统候选人来说都非常关键,因为在初选期间候选人可以反映自己的普遍实力,并对以后的投票造成不少的影响。

  党代表大会投票 (亦称“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多会在该年的七月至八月举行。两党分别会召开党代表大会,选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及副总统候选人,并开始定立正式的竞选政纲。

  全国选民投票会在该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次日举行,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大选日。为避免当日投票时投票地点过于拥挤,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允许选民在大选日前45天内提前投票。
  值得一提的是,选民于这个选举并非选出总统候选人,而是选出承诺会支持某候选人的选举人。

  各州的选举人会于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星期一在所属州份的议会集合,并选出总统及副总统候选人。每州所得的选举人票相等于该州的联邦参众两院的人数,因此每州最少会有三张选举人票。现时美国除缅因州及内布拉斯加州外,获得最多票数的候选人可全数取得该州的选举人票。而缅因州及内布拉斯加州方面,获最多票的候选人会取得两张选举人票,而其余的选举人票会分配给胜出各个联邦众议院选区的总统候选人。其后,各州会将写上结果的确认证书邮寄到美国国会,并会由副总统(以参议院议长的身份)点算各州的选举人票。
  另外,根据美国宪法第23条修正案,哥伦比亚区被赋予3张选举人票。因此,现时选举人团为538(100名参议员、435名众议员及哥伦比亚3票),而候选人需要得到最少270张选举人票才可当选。

  受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土地价值观、宗法制观念、沉重的封建剥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小农经济具有个体分散式经营、封闭性强、自给自足等特点.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小农生产组织形式评价偏低,有的持否定态度。但通过宏观的历史考察,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而且是简单手工劳动基础上的正常组织形式,即便是佃耕小农经济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个体小农生产组织形式确立于战国时期,延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直至近现代。这种以一夫一妻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组织形式,作为封建农业经济的载体,对中国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这种小农生产组织形式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起了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呢?探讨这个问题,对宏观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揭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以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生产组织形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史学界对建立于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小农经济”普遍持否定态度。在寻找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增长缓慢的原因时,大都把小农经济作为阻碍因素,如说:明清时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像汪洋大海一样包围着资本主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相对的稳定性, 这种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社会经济组织的细胞,顽强地抵制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阻碍着商品交换市场的发育,使得旧经济结构解体缓慢,新的经济结构也难以破土滋生,郁郁成长”〔2〕。 上述论点仅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看待这个问题,不难发现,该论忽视了小农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相对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定的劳动组织形式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中国上古时代,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生产工具没有发生质变,从而使“公田共耕”的集体劳动组织形式一直保持到夏商时期。当时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仍然是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父系大家族公社。商代后期,父系大家族公社可能解体,由于史料缺乏,无法证明当时生产已进入“公田私耕”阶段。但商王继承制由前期的兄终弟及变为父死子继,当视为父系大家族公社的解体、父子之间继承关系加强的重要标志。从西周开始至春秋中期,中原地区处于农村公社阶段。这一时期,父、子、孙三代父系大家庭成为社会基本生产单位。生产组织规模缩小,但还不是一夫一妻制小家庭〔3〕。

  西周时期能进入以父、子、孙三代大家庭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公田私耕”阶段,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为父、子、孙三代规模家庭的劳动提供了可能。西周时期青铜农具已使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尤其是新的起土工具耜的使用,促使了耕作方法的改变,出现了“耦耕”制的耕作方法。耜的使用和耦耕制的推行,使西周的劳动组织缩小到三代规模家庭,由父子兄弟之间进行协作。另一方面,又由于传统集体耕作制度的影响,国家赋税征收和贵族对农夫剥削,仍采用劳役地租形式,从而使西周时期的劳动组织形式呈现出集体向个体的过渡,这一转化过程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私田的大量开垦,公田上的集体劳动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于是以齐国为先导,各国都先后进行了赋税改革活动,“均田分力”、“与民分货”,改劳役剥削为实物租税剥削,农村公社也逐渐解体。随着土地的私有和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个体劳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到了战国初期,东方各国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已是李悝、孟子所说的“治田百亩”的“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秦国较为落后,但到商鞅变法时,也“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4 〕。表明当时秦国在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成熟的个体小家庭从父子兄弟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至此,个体小农生产组织形式完全形成,封建地主制社会确立。中国的社会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纵观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一夫一妻制个体生产组织形式的推行,是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虽然个体家庭经营形式的小农业,与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相比较,显示出“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5〕等缺点,但在封建社会, 却有它存在的合理基础。当时生产工具为铁制手工操作工具,农夫有一锄一镰一犁便可进行生产,因此人与工具的结合形式,只能也只需要如此简单。这种简单的个体生产组织形式, 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集体劳动形式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也是生产力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客观要求。

   二、自耕小农的自由小块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农业经济社会的正常形式

  自耕农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农民阶级中采取小农生产组织形式的一个阶层,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由原来的农村公社成员转化而来的。虽然中国的自耕农和西方的自耕农是在“不同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且中国的自耕农由于受到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支配,承受着种种义务,自由程度在明清以前也比较低下,但他们都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理权。

  自耕农的这种自由小块土地所有制形式,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紧密结合,因此使劳动者得以直接支配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由于生产效益与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封建时代的自耕农具有较高的生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曾高度评价了自耕农经济,他说:“自耕农的自由所有权,对小生产来说,显然是土地所有权的最正常的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土地的占有是劳动者对本人的劳动产品拥有所有权的一个条件……”,“在这里,土地的所有权是个人独立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农业本身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6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个时期自耕农占据农民阶级的主体地位、土地向自耕农手中倾斜,哪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就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康乾盛世”,无不是以自耕农经济的增长为基础的。

  欧洲历史上的自耕农存在发展于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极盛时期,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体所产生的各种形式之一”〔7〕。 马克思的这段阐述明确告诉我们:自耕农经济或作为奴隶制极盛的基础,或成为封建领主庄园经济废墟上成长起来的新形式,都同历史的发展方向一致。
  长期以来,在史学界有一些片面认识,总认为资本主义农业是一种规模生产,而规模生产就必须实现土地集中,因此而把土地集中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前因,甚至埋怨“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总是中断土地集中的过程,使土地一次次被重新分散在自耕小农手中”。事实上,资本主义的规模农业经营是以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农具的改良和机器的采用为前提的。前者是外部必要条件,后者是内在本质因素;前者能够为破产自耕农提供谋生的新途径,后者则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根本依据。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城市工商业发展程度低下,生产工具又没有质的突破,因此每个王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的结果,都只能是产生一大批失去土地、但又滞留在农业领域里的租佃农民,或依附性很强的奴婢、佃仆等。在沉重的租税压迫下,最后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因此,不能把新的生产方式寄托于由土地兼并带来的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上。
   三、相对于劳役地租,佃耕小农经济的产品地租剥削形式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个体劳动形式已完全成熟,当战国时期封建地主制经济确立之后,不论由原来贵族庄园里转化而来的依附性很强的“隐民”,还是伴随着土地兼并产生的佃农,大都以实物产品形式交纳地租。就佃农而言,即“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以实物产品为主的地租剥削形式,相对于劳役地租来说,不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上都明显地表现出进步性。

  在劳役地租剥削形式下,农民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被明显地分开,劳动者无权支配剩余劳动成果,因此就根本不会去关心剩余劳动量的增长,其结果,必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众所周知,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助耕公田”方式,其实质就是国家劳役赋税剥削形态。但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被大量开垦出来,其结果出现了“公田不治”的情况,最后迫使各诸侯国“均田分力”、“与民分货”,采取产品地租剥削形式。国家赋税剥削形式的变革,已展示了个体劳动代替集体劳动之后,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的必然性。
  产品地租使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混一于租地产量之中,因此使产品地租形式下的劳动者更多关心提高租地产量,力求扩大和除一定份额地租后余下的产品量。这就有可能诱发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春秋时期管仲改革之后,农民大都“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8〕

  马克思在评析产品地租形式时,也曾给予历史的肯定。他首先指出:“产品地租的前提,是直接生产者已有较高的文明状态,从而他的劳动以及整个社会已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又说道:产品地租是“由地租的原始形式向资本主义地租的过渡形式”,“在这个地租形式上,体现剩余劳动的产品地租,根本不需要把农民家庭的全部剩余劳动吮吸殆尽,相反,和劳动地租相比,生产者已经有了较大的活动余地,去获得时间从事剩余劳动,这种劳动的产品同满足他的最必不可少的需要的劳动产品一样,归他自己所有”〔9〕。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地租形式的两点进步性:第一,剥削者不可能占有劳动者的全部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劳动者有了获取必要劳动以外剩余劳动的可能。第二,劳动者有了较大的活动余地,使他有可能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去取得剩余劳动,同时劳动者自由也有所增多。因此,产品地租相对于劳役地租,不仅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为劳动者获得剩余劳动提供了可能。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产品地租只是为农民取得剩余劳动提供了可能性,而能否实现这种可能,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地租剥削量的高低、自然环境的优劣以及产品总量的多少等等,尤其是剥削量的高低,它“所达到的程度,可以严重威胁劳动条件的再生产、生产资料本身的再生产,使生产的扩大或多或少成为不可能,并且迫使直接生产者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10〕,从而表现出产品地租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就是说:产品地租蕴含着两种可能:一方面,它可能使劳动者取得必要劳动之外的剩余劳动,从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劳动者丧失自己的部分必要劳动,遭到比劳役地租更沉重的剥削。中国古代的佃农,由于自然环境和高额地租率等因素的影响,使第二种可能成为不情愿的现实。但这并不是佃耕小农生产组织形式的过错,同时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封建社会盛行的产品地租的进步性。
  在寻找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增长缓慢的原因,或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时,应该排除小农生产组织形式的因素,只有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观点。

背景;1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
2政治,政府的支持
3,大环境的和平,战乱结束,六国一统
特点;1自给自足,决定其封闭性
2有脆弱性,依靠自然,容易被自然影响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作用:1稳定了社会,加固封建统治
2为资本主义提供经济基础,但由于统治者的压迫,到明代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清朝还是萌芽状态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中与手工工具相联系,从事小块土地经营的个体经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自耕农,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佃农,也属于小农经济。为只供个人使用的手工工具所决定,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的经济。他们的生产具有以 小农经济
  下特征:农民个人在其家属的辅助下,独立完成主要产品的全部的生产过程,一般没有外部协作,属于个体劳动的性质。由于生产限于家庭劳动力的范围,农民所耕种的土地,以全家力量所能耕种的面积为限度,经营规模狭小。由于以家庭为生活单位,农民的生产通常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所谓“男耕女织”,以满足自己衣食的基本生活需要,具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品日益卷入交换之中,他们通常也生产一部分商品,用以交换其他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他们的生产也就逐步发展为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相结合。
  特点:   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弊端:   一.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二.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套,老旧,技术难以革新   三.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历史知识问答题库大全
问答题目是同学们常见的题目了,那么同学们对 历史 知识有关的问答题目练习过多少呢?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历史知识问答题库大全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历史知识问答题库大全一 1. 《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年 2. 辛亥革命是在哪年? 1911 3. 西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 1910 4. 下列哪个国家不是...

2021考研中国史必背考题:清末新政与社会变迁
【导读】在进行考研的时候,我们需要考到的科目有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当然有的专业不考数学(文科专业)。在进行历史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中国史是必考的,其中涉及到很多的论述题,这些题目不仅需要考生进行记忆,还需要进行理解作答,难度肯定是比较大的,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考研中国史必背考题:...

历史问答题有哪些?
历史 的问答题目是可以考查同学们历史知识的学习程度的,那么同学们知道自己历史问答题目的掌握程度了吗?下面由我为你提供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大全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历史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大全一 1.请依次说出下列地名现今的名字:扎伊尔、哥尼斯堡。答案: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加里宁格勒 3. ...

历史题目
侵华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包括每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抗争史:三元里人民抗英,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起义,抗日战争...

一些抗战时期的历史题目
1坚定信念 那时候是大革命失败的最低潮,全国的 *** 员已经被杀的不多了!!白色恐怖边部全国,这时候还坚信只有 *** 才能救中国,不是坚定信念啊?中国 *** 包括世界各国的 *** 革命都是学苏联的老大哥的!革命就是工人第一,城市起义,城市包围农村.毛主席看出这一套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工人阶级哪个...

谁能给我出一些关于历史的题目?要有正确答案哦
1.元朝时,管辖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二..连线 1驻藏大臣 a朱元璋 2内阁 b朱棣 3雅克萨之战 c雍正 4蓝玉案 d康熙 1c 2b 3d 4a 三.18世纪,回部是指什么?清代对维吾尔族聚居的天山南路地区的统称 四.从法律上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是什么?尼...

几道历史题目
1、秦(取春秋二字一半),2、吴广,江苏为吴地,原野为广阔,3、张衡,遥望就是张望,南岳衡山。4、孔明 这个不解释 5、李时珍 唐朝皇帝李姓,李时的珍宝 6、开封 7、赤壁之战 宫墙为红色 8、节度使 电的生活中单位是度 名句 1、杜甫 2、范仲淹 3、岳飞 4、文天祥 5、顾炎武(应为天下兴亡...

中国历史常识题500附答案
1. 中国历史常识小题目 1.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2. 开创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神农氏。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4.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5.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是孔子。6.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于长平之战。7. ...

历史文学常识试题
3.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1、春秋时代,以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 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C:铁器、牛耕 答:C:铁器、牛耕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

历史题目选择
1、下列制度中,既为隋朝所创,又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的是 D、科举制 隋唐之际新兴起来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魏晋以后,封建政权利用九品中正制品第人才,录用官员,清要官职被门阀世族垄断。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政治势力逐渐扩大。北周时,“选无清浊”。隋朝建立后,九品中正制废弛,但以秀才、明经...

南宫市17395365869: 历史题目 -
伯伊天麻: 1、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②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了进步作用.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提出的 自由、法制与分权的政治原则3、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4.材料一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南宫市17395365869: 历史题目.. 快来看下吧~ -
伯伊天麻: 因为法国大革命最彻底,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从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尤其是土地措施就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群众参与最广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保留了君主,当然不彻底美国独立战争有反殖民...

南宫市17395365869: 谁有经典的历史题? 带有答案
伯伊天麻:1. 为了救爱妾而引清兵入关的明末将领为: (1) 吴一桂 (2) 吴二桂 (3) 吴三桂 (4) 吴四桂 2. 呈上题,其爱妾是: (1) 林粉圆 (2) 王汤圆 (3) 张芋圆 (4) 陈圆圆 3. 秦二世时,专擅朝政、指鹿为马的是: (1) 赵高 (2) 赵低 ...

南宫市17395365869: 历史题 急需
伯伊天麻: 第一题是正确的 元世祖为翻遍南粮北运,名人新开通了两段运河,即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从而连接了原来的运河. 第二题错 元代泉州是世界上首曲一指的大港口. 第三题错 到江南游玩的是隋炀帝,运河用途从第一题看我认为那些只写答案而没有说为什么的,刷分来的 而且历史素质值得怀疑

南宫市17395365869: 求几道历史题目 -
伯伊天麻: 1.这个说的是英国的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选择D2.(1) 美国《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战争中第二次大陆会议 (2)美国最先独立的13个州 美利坚合众国 英国(3) 一...

南宫市17395365869: 历史题,跪求啊,速度哇 -
伯伊天麻: 1 社会的赋税与徭役繁重的现象. 2. 有关系,因为正是因为秦朝的当时的社会现...

南宫市17395365869: 初一历史题 -
伯伊天麻:初一历史第一册选择题专题练习 1.下列的人类远古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南宫市17395365869: 简单的历史题 -
伯伊天麻: 1、靠近两河流域2、吃熟食易于吸收,使猿人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营养,熟食、开水使猿人少生疾病 刀耕火种,火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产量;铜的使用、铁的使用、陶器的发明都离不开火; 3、北京人还保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