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科介指什么

作者&投稿:湛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杂剧中的科也叫做介是什么~

对,北方叫科,南方叫介。介在吴语中读作“嘎”,与“科”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这不过是北方读音的误写,从字义上来讲,应写为介。

戏曲表演术语。最初,“科”、“介”本是意义相同(均指表演)但却独立存在的两个词。北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打科、见科等。而在南戏、传奇剧本中,则被写作笑介、打介、见介,其意与科相同,只是称谓有异。明人徐渭《南词叙录》中曰:“今戏文于‘科’处皆作‘介’,……非科、介有异也。”后世亦常以科介叠用。

指动作、表演。

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一般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一折毛延寿定计,注明“做忖科”三是表示武打动作,高文秀《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梧桐雨》二折玉环舞蹈,“正旦做舞科”有时也表示剧中的舞台效果。《汉宫秋》“雁叫科”。

扩展资料

兴起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元杂剧):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杂剧



 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多用于杂剧,介多用于南戏。如元杂剧《窦娥冤》中:〔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什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南戏《白兔记》中:叫老郎军士,这里是那里所在?(净众应介)这里是沙陀村。(小生)怎么来得这等快?(左右应介)就如腾云驾雾来了。(小生)一个白兔儿,在前面井边妇人身边去了(众介。小生)那妇人可见白兔儿么?戏曲表演术语.指戏曲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北杂剧多用“科”,是“科泛”、“科范”的简称,如笑科、打科、见科等.南戏、传奇多用“介”,如坐介、笑介、鸡鸣介等.科、介义同,有时叠用,如《小孙屠》中有“作听科介”、“扣门科介”等. 我国戏曲体制上的“曲”、“科”、“白”,三者本是并重的,然历来的曲
论家们独重“曲”,连“白”也被藐视,“科”更不消说起。行家如李笠翁,总
算能重视“曲”和“白”,仍把“科”不放在眼里。近年来出现一些比他们进步
的古典戏曲评论家,也不例外,所以,我想在这儿专说“科”。
过去的曲论家们中也有对“科”作过解释的,如明·徐文长在他的《南词叙
录》里说:
“科”者: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跑之类,身之所行,皆谓
之“科”。今人不知,以“诨”为“科”,非也。“介”者,今戏文于
“科”处皆作“介”,画书坊省文以“科”字作“介”字,非“科”“
介”有异也。……
这里所说“身之所行,皆谓之科”两语是说得不错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凡
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声一笑都是“科”。至“科”和“诨”本非一事,但风
俗没有那么严格地予以区分,往往“科”“诨”相连,即所谓“插科打诨”。“
科”是否只如徐氏所说那么简单呢?事实上并非如此。
凡“科”,在戏曲里都用比“曲”和“白”小些的字标出,或者把那些小体
字的“科介”加以括弧,以示和“曲”“白”有别,这在近代戏剧里的术语就叫
“舞台指示”,是指示读者、导演、演员对某一人物的言行,尤其是对人物性格
作进一层理解,所以在戏剧里应占有重要的位置;用阿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
行动”。那末,“科介”在戏剧里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有时它比“曲”和“
白”更值得重视,凡重要的“动作”和“情态”都在这些括弧里,真正的导演、
演员,读剧和论剧的人不能不“另眼相看”。
基本解释: 戏曲术语。古典戏曲剧本中对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元杂剧中多作“科”、“科�fc79�”、“科泛”,如坐作“坐科”,笑作“笑科”;南戏、传奇多作“介”,如坐作“坐介”,笑作“笑介”。近代戏曲仍有沿用的。

动作、表演。
比如:(哭科),(笑科)就是演员表演哭和笑的动作。还有打科等第。
另外比如,(悲科),(喜科)就是表演悲和喜的神态。
在传奇中用介。


南漳县17239129964: 元杂剧中科介指什么 -
说国红霉: 指动作、表演. 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一般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二是表...

南漳县17239129964: 元杂剧中科介指什么
说国红霉: 动作、表演. 比如:(哭科),(笑科)就是演员表演哭和笑的动作.还有打科等第. 另外比如,(悲科),(喜科)就是表演悲和喜的神态. 在传奇中用介.

南漳县17239129964: 元曲中科介的含义以及包括哪些内容?
说国红霉: 科介是介绍性的文字,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南漳县17239129964: 元杂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什么? -
说国红霉: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

南漳县17239129964: 元杂剧剧本 结构 -
说国红霉: 元杂剧剧本: 杂剧剧本的组成,包括唱(歌唱)、白(道白、对白)、科(动作、表情)三部分. 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

南漳县17239129964: 我国古代的戏曲角色是什么 -
说国红霉: 我国古代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 1、生行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4个支系.按其扮演...

南漳县17239129964: 什么是元曲剧 -
说国红霉: 元曲分:散曲,元杂曲.结构:一本四折一楔子.角色:末.旦.净.丑.杂.剧本构成:唱.科.白或科.白.宫调.曲牌.曲词.只有正末和正旦能唱.元杂剧四大悲剧:赵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白朴.关汉卿.马致远.

南漳县17239129964: 元曲怎样分类? -
说国红霉: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1、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

南漳县17239129964: 论元杂剧的不同流派 -
说国红霉: 当时杂剧创作上的主要流派可以分为以关汉卿、石君宝、康进之、高文秀为代表的本色派,另外还有以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代表的文采派. http://renwen.ytu.edu.cn/jingpinke/zaju.ht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