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中共有多少人连中三元?他们各有什么成就?

作者&投稿:刁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整个科举制度推行过程中有多少人连中三元?~

在科举考试中,要想金榜题名,连中三元,是不容易的。所以古人有“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句功名误煞人”的叹息。据有人统计,整个科举制度推行的1300多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名。

连中三元 - “三元”人物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一、唐代3名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史上记录其人其事甚少,然此人确系“连中三元”,吾在这里为其正名。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有资料上说唐后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连中三元”的,此属误传,白敏中虽然状元及第,但乡试时却并非第一。二、宋代六名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无较大政绩,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曾因弹劾范仲淹,被贬扬州。一生久居相位,终无建树。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所看重。一生政绩平平。王岩叟(约1043—1093年),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三、辽代一名王棠(?-1094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官拜南府宰相,后病逝于任上。在任期间,法度修明,较有政绩。很多版本上的“连中三元”者没有此人,余在此修订补上。四、金朝一名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辽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五、元代一名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在历史上无甚功勋。六、明代两名黄观(1361—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后燕王朱棣“靖难”,攻破南京,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势己去,投江自尽。黄观在好多官方版本上连状元的记载都没有,余认真查解,确系“连中三元”,特此增订。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他为人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以及所纂《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有人把明代状元杨守勤划入“连中三元”的行列里,其实他在乡试时只取得了第三名,所以不能入围,特在这里澄清。七、清代两名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同榜进士有徐乃普和陈銮等,官至江苏巡抚。著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八、连中三元的武状元历史上仅有两名王名世,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浙江永嘉英桥(今龙湾)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举会元、状元。因明崇祯四年前武举没有殿试,故会元即可称状元。王名世勉强可以算做“连中三元”。王玉壁(1617一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阳人,十三岁开始向外祖父学习武艺。臂力过人,能开强弓,作左右射,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岁,参加浙江乡试,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官至总兵,律己甚严,双锏终日不离身,治军颇有成效。1706年无疾而终,享年89岁。

据统计,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只出了17名“连中三元”的状元。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吾在这里为其扶位正名。
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有资料记载唐后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连中三元”的,此属误传,白敏中虽然状元及第,但乡试时却并非第一。
二、宋代六名
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无较大政绩,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曾因弹劾范仲淹,被贬扬州。一生久居相位,终无建树。
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所看重。一生政绩平平。
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
有人认为陈尧叟、彭汝砺两位状元郎亦曾“连中三元”,余细心考证后,毅然把二者排除。
三、辽代一名
王棠(?-1094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官拜南府宰相,后病逝于任上。在任期间,法度修明,较有政绩。宋、辽官方很少记载此案,余在此修订补上。
四、金朝一名
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辽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
五、元代一名
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在历史上无甚功勋。
六、明代两名
黄观(1361—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后燕王朱棣“靖难”,攻破南京,正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的黄观,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势己去,投江自尽。黄观在好多官方古本上连状元的记载都没有,余认真查解,确系“连中三元”,特此增订。
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他为人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以及所纂《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
有人把明代状元杨守勤划入“连中三元”的行列里,其实他在乡试时只取得了第三名,所以不能入围,特在这里澄清。
七、清代两名
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
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同榜进士有徐乃普和陈銮等,官至江苏巡抚。著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
有书上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状元郎戴衢亨为“连中三元”者,此纯属误传。
八、连中三元的武状元历史上仅有两名
王名世,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浙江永嘉英桥(今龙湾)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举会元、状元。因明崇祯四年前武举没有殿试,故会元即可称状元。王名世勉强可以算做“连中三元”。
王玉壁(1617一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阳人,十三岁开始向外祖父学习武艺。臂力过人,能开强弓,作左右射,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岁,参加浙江乡试,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官至总兵,律己甚严,双锏终日不离身,治军颇有成效。1706年无疾而终,享年89岁。
望采纳!谢谢!


一千多年前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一千多年前,由中国人发明的计算工具是算盘。一、算筹介绍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

一千多年前由中国人发明的计算工具是什么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件发明就是计算工具——算盘。算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余年前,但它真正广泛地被使用是在唐朝时期。这项古老的发明,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的特性。算盘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古人把算盘分成两个部分——上联和下联回分别装有颜色不同...

天马歌一千多年前的吐谷浑国
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吐谷浑。公元329年,他们以青海为中心,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据历史的长卷记载,吐谷浑王国在巅峰时期,版图辽阔,东至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南至现今的青海南部,西至新疆的若羌和且末,北边则与著名的祁连山相邻,与当...

一千多年的夏商西周的历史长卷,浓缩在几页教科书
5: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最后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6: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7: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以及其他手...

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岁月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然而,这几尊铁牛居然除了有些水垢之外,竟像刚刚打造出一般崭新。这是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是完好无损,没有生锈呢?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铁是很容易被氧化而锈迹斑斑的,而这几尊铁牛早就已经经过了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河水的冲击和泥沙的沉淀。并且在最近被发现时,它们竟然还是完好...

一千多年来西安都是首都,为什么后来输给了北京?
首先,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根据我国历史可以知道,西安从周朝到唐朝一直都是帝王定都的首选城市,拥有着一千多年的都城历史。在古时候西安被称为长安,是我国古代历史第一座被称为京城的都城。此外西安曾被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因此也有着十三朝古都的称号,同时西安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

揭秘历史,一千年前的中国有多强大
唐朝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在各个方面的造诣都很高,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繁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它是继汉武帝、唐太宗之后,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三次盛世,名气和影响力极大。唐代的“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的巅峰。一千多年前的夜晚,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人流涌动...

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 答: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我国的《永乐大典》。 它是500多年前,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类书。 《永乐大典》辑古书7、8千种,上至先秦,下至明朝,旁搜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

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岁月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完好无损?
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兴建三门峡水库蓄洪,古代渡口出现了大范围淤泥堆积的情况,铁牛也被埋在了黄河的泥沙之中,不见了踪影。后来经过文物专家向国务院申请,国家才启动了寻找镇水神兽的计划,经过长达一年的搜寻,在1989年,四只铁牛才得以重见天日。唐代为何造此神兽?我们创造的文明被称作黄河文明,...

一千多年前,人们是怎样防科举舞弊的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也常戏虐地将它称之为古代的“高考”。从隋唐起,直至清末,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余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而2015年是科举制度废除110周年。但是,唐代科举还不能说是完善成熟的。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进士及第(进士)
称明复方: 1、进士,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2、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3、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4、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5、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简介 -
称明复方:[答案]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古代科举考试科目有哪些? -
称明复方: 1.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中国传统的官吏选拔方式有哪些? -
称明复方: 古代官吏任用方式种类繁多,大体如下 汉朝察举和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察举就是各地公卿郡守以及王侯每年向中()央推荐“贤良方正”、“孝廉”和“直言极谏”之士.被选荐的“贤良”经过皇帝亲自“策试”之后,即可被任命为官.征辟是皇帝或高级官吏直接聘任士人为官的一种方法.皇帝直接聘任士人为官叫征召;大臣聘任士人为官叫辟召.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开端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唐代的科举考试着重考核儒家经典,进士考试则重点在于诗赋.平常人和现任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为官吏的可立即升迁,不是官吏的由吏部授予官职.考生通过科举考试还须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为官.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哪个朝代实行A.唐朝B.隋朝C.秦朝D.汉朝 -
称明复方: 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B) A.唐朝 B.隋朝 C.秦朝 D.汉朝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求我国古代的科举的详细制度?
称明复方: 中国的科举制度,大约滥觞于隋代,历经唐 宋、元各朝发展,乃成为国家取士用人的正途.到了明代,制度愈形缜密,并创出一套以羁糜牢笼儒生的八股制义文体,清代又...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我国古代的“制科制度”是怎样的制度? -
称明复方: 有些朝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古代科举的程序 -
称明复方: 以明清两代为例,在正式参加乡试以前,还要先参加“童子试”以便取得应试资格.童子试也分三级:县试、府试和院试.程序如下: 1、参加报名考试.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县试由知县主持,考期多半在每年的...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中国古代官制和地方官制有哪些其概况如何?(名称,职能,演变,作用?) -
称明复方:[答案]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

门头沟区19259513569: 古代科举制中连中三元是指哪三元? -
称明复方: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废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第一步,书生要参加院试,录取的被称为“秀才”. 第二步,秀才要参加乡试,录取的被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 第三步:举人要参加会试,录取的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 第四步:贡士要参加殿试,明清时要来北京赶考,其清朝雍正以后,殿试的地点在保和殿,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的被称为“进士”.其中:鼎甲三元(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一名称为“状元”.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皇帝会重用为“大学士”及“殿前行走”.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