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菩萨的戒律有哪些

作者&投稿:大狐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受菩萨的戒律有:十重戒、四十八轻戒。

十重戒:杀、盗、淫、妄语、售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诽谤三宝等。此十重戒为大乘戒的最重过患,若大乘菩萨犯此法,则构成波罗夷罪。

四十八轻戒:相对于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乃属轻垢罪,内容包括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条。

菩萨戒虽有此十重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其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倘若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菩萨的根本精神,切记不可犯戒。

受菩萨戒的意义:

未受菩萨戒前,往往跟着感觉走;受了菩萨后,则跟着愿力走。当受持了菩萨戒,得到了清净的戒体,戒体就会产生一种愿力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若未受菩萨戒,我们的人生则是一片迷茫,完全凭着自己的感觉在走。比如,我们在菜场里看到一只即将被宰杀的鸡,虽然我们未受菩萨戒,也会动恻隐之心,买下来放生;但受了菩萨后,我们则是在戒体愿力的驱使下,把这只鸡买来放生。



菩萨戒,佛教五戒、八戒、十戒等在家居士所受持的戒律,也称“在家戒”。
菩萨戒有五戒、八戒、十戒等。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不坐卧。
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不坐卧、不观听、不分别。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1. 在佛教戒律中,"三聚净戒"是对大乘菩萨戒律的总体分类,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2. "三聚净戒"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陈、隋时期的天台宗文献中,但其基本内容在早期的佛教经典翻译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戒律都有哪些内容?
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三聚是三类的意思,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是‘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众生’。中国主要是大乘佛教,所以这里也简单提一提菩萨戒律。以上是大小乘戒律的内容。此宗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

居士受菩萨的戒律有哪些
这种戒律的力量,使我们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从而消除迷茫,导向清晰的生活路径。未受戒前,人生可能因感性而冲动,受戒后,我们则是以戒律为导航,以愿力为指引,更理智、更有目的性地行善。因此,受持菩萨戒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心灵的提升和人生方向的明确。

佛教和道教的戒律部分相同吗?
信”。综上所述,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戒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不伤害他人、不偷盗、不邪淫等,但具体的戒律内容和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佛教和道教的戒律在某些方面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戒律,如佛教的菩萨戒和道教的自然顺应观念。儒家的戒律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佛界中,有八条戒律分别是哪八大条?
佛戒是有很多种的,最基本的在家戒律有:别解脱戒、三皈依戒、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等等,密乘还有 四皈依戒、十四根本戒……等等。您所说“八条戒律”,应该是指 八关斋戒,其戒条为:(1)不杀生戒;上至诸佛圣贤、师僧父母,下至鹃飞蠕动、微细昆虫,只有是存活生命,都不可自己杀害,...

菩萨十重戒妄语戒
使他们陷入邪见和错误的业障中。这样的行为,对于菩萨来说,是极其严重的波罗夷罪,意味着他们可能因此丧失成就正果的机会。因此,菩萨必须时刻警惕,坚守戒律,避免妄语,以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正念正行,这是通往解脱与觉悟的重要一步。只有通过真实和正直的言语,才能引导他人走向正道,实现自身的修行目标。

佛教四大根本戒律是什么?
2. 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是指声闻乘所受持的戒律,如《四分律》、《十诵律》等。菩萨戒则是指大乘佛教所受持的三聚净戒,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3. 止持戒和作持戒:止持戒是指守护戒体,停止恶业的造作;作持戒则是鼓励积极修习善业。4. 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指本质上就是罪恶...

答案:佛教戒律有哪些?
不取僧物是优婆塞戒,菩萨戒,决定毗尼,属于破贪戒,决定比尼经、大乘日藏经,优婆塞戒经,佛说善恶因果经,几乎所有的佛经,都有不取僧物这个内容,其实这不仅是戒,而是对佛教的侵害。毗尼 就是戒的一种称呼,还有波罗提木叉 毗奈耶等等不同的称呼。菩萨戒本-梵网经 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别请利养...

我想知道佛教二百五十戒的详细内容,1-250条戒律需要一条一条地列出...
如你有需要,我可告诉你在家菩萨戒的戒律如下:壹、释题 贰、释六重戒 杀戒第一 盗戒第二 大妄语戒第三 邪淫戒第四 说四众过戒第五 酤酒戒第六 结文 叁、释二十八轻戒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第一 耽乐饮酒戒第二 不瞻病苦戒第三 见乞不与戒第四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 见四众毁戒心生...

心戒是佛教中是指什么戒律?
心戒属于菩萨戒的范畴。菩萨戒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菩萨戒为诸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是诸佛子的根本。譬如,杀盗淫妄是‘行为’戒的话,贪嗔痴慢疑见,就属于‘心戒’。再者,没有杀盗淫妄之行为,而思想中生此(杀盗淫妄)之邪念,也已经触戒了。大乘戒之通义,谓制止心念...

闽侯县15850599790: 纯智法师答:秉受菩萨戒的种类有哪些 -
爱泳典沙: 菩萨戒是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是为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是为在家菩萨戒.在家居士若发心大,遇殊胜缘分,也可以受持出家菩萨戒.

闽侯县15850599790: 在家居士菩萨戒都包含哪些内容 -
爱泳典沙: 根据《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佛门在家居士的菩萨戒戒律条有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亦称在家菩萨戒),具体内容如下: 六重戒 一、不杀生 “善男子,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口教杀, 若身自杀, 是人即失优婆塞戒...

闽侯县15850599790: 菩萨戒有几种
爱泳典沙: 汉译藏经中较受重视之菩萨戒本或菩萨戒经有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菩萨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戒本等六种.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闽侯县15850599790: 菩萨戒.什么 -
爱泳典沙: 佛教一切的戒律都是以三皈五戒为根本: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但凡是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法,才算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门的三宝弟子.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

闽侯县15850599790: 在家佛弟子可受持哪些戒 -
爱泳典沙: 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即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宝藏,令生命得到光辉,庄严,到达真正的安稳处.故经上喻戒如慈母,令不受恶业侵害.如勇将,能降伏烦恼.如守门人,守护功德法财.如器皿,堪受种种功用.如医...

闽侯县15850599790: 如何自受菩萨戒 -
爱泳典沙: 菩萨戒有好几种,现在我们最受持的是《优婆塞戒经》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 《梵网经》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戒) 《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佛子.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

闽侯县15850599790: 菩萨戒的两条根本戒是什么?为什么舍弃众生不应理 -
爱泳典沙: 菩萨戒的根本戒是五条,不是两条,如果你是菩萨戒弟子你是应该清楚的.如果你不是菩萨戒弟子,研究菩萨戒是有过失的.想明达菩萨戒,先受菩萨戒,授戒师会给你讲授菩萨戒条的. 大家学佛,修菩萨道,必须发菩提心,广度一切有情众生.“舍弃众生不应理”不是菩萨行,是恶知见,应当警惕.

闽侯县15850599790: 《菩萨优婆塞戒经》轻戒有哪些 -
爱泳典沙: 四十八轻戒01、不敬师友戒:一切受佛戒人皆应敬重师友,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见师友不起承迎礼拜,犯轻垢罪.02、饮酒戒:饮酒能生无量过失,若菩萨自饮教人饮,犯轻垢罪.03、食肉戒:一切众生肉不得食,以一切众生皆...

闽侯县15850599790: 请教一下,菩萨戒有哪些? -
爱泳典沙: 不知道问的是在家菩萨戒还是出家菩萨戒 在家菩萨戒六重三十六轻 出家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

闽侯县15850599790: 什么是菩萨戒? -
爱泳典沙: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其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项,菩萨戒本虽有多种,但基本上可以分为“梵网戒”和“瑜伽戒”这两类.由于菩萨戒关系到成佛这个根本问题,所以一直为修持者重视.不过,因为戒条简略,初学者往往不容易把握其中要领,难以明辨一些细微差别,更谈不上配合经论来学习,故而常常容易产生种种似是而非的看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