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吕思勉先生写的《中国大历史》的读后感

作者&投稿:徒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与《中国大历史》是否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上编是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为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的著作。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记述方法不同,可读性上中国大历史好些吧。
《中国通史》上编是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为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中国大历史》是《白话本国史》的再版。是按照历史时间发展顺序写的,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制度变迁、社会风俗更易、疆域的变化和文化的演变。

 用了20天才草草看完这本历史书,其间因工作以及学习上的问题,未能连续阅读,故而思考之连续性也难保证。但一直以来感觉到自己阅读之首要问题在于广度不够,目前要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尽量广泛涉猎。至此,我用了两个半月,在看注会的书之外,共看了《经济社会的起源》、《社会契约论》、《赋税论》以及本书,所掌握者恐不及凤毛麟角,但正如看前面三本书一般,我还是从黄仁宇先生的书中获得很多东西。
  初看这本书,仅仅将其作为消遣,未必要全部看完。然于后发觉此书多有牵扯财政知识,则上升至必读之行列。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此书则重在抽取其中的财政史,其他知识则可谓意外收获了。大历史者,如作者所言,乃宏观历史,用350页文字粗粗带过我华夏五千年之文明,虽显得简陋而无所适从,但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作者别具匠心地将之与世界史联系起来,则又提供了另一番视角。
  总体上,我在阅读此书时有三大收获,现简述如下:
  第一, 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有所提升。
  一般传统历史家将中国史看做帝王之家史,以为皇帝君王者,号令天下,无所不从。然则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在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须依着道德轨迹,或者成为道德之代言人,否则便不能收到万民的支持。
  作者在书中屡次用到“中国是一只大型的潜水艇夹肉面包”,此比喻虽生硬而令人费解,却还是充满想象力的。历史发展乃上下两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要维持整个国家之稳定,上下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引子,在古代正是道德。
  作为古代经济之基础者,正是“农业之系统”,其与“商业之系统”相对。凡古代之昌盛时期,必有解决土地问题之暂时良策,并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待到每个朝代后期,由于小自耕农的衰落,农业凋敝,国家自然混乱了。
  第二, 对一些具体历史细节的纠正认识。
  在对人方面,比如,我从书中知道,慈禧是在光绪帝死后不到24小时去世的,而洪秀全则是在运动失败前服毒自杀(对这点我尚且有所怀疑);宋朝皇帝赵琐以及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都有一番雄心壮志,专于政事,却无力回天。
  在对事方面,我知道王安石的新政,使中国在当时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广度和深度不曾在那时世界里任何地方提出。元朝两次征日,未能取胜的原因,乃是“神风”帮助,看来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到了海上战斗力就减弱了。辽东半岛在“三国干涉还辽”之后的坎坷命运,之前在历史教科书中却只字未提。“文化大革命”虽说是十年离乱,却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改组机会。
  第三, 财政对于中国古时朝代的兴衰有重要影响。
  黄仁宇先生在书中对于每个朝代,都会专门分析其财税制度。若财税制度符合当时小自耕农的实际情况,则国家能够得到充足的财源;而如果该朝代未能建立合理的财税体系,则灭亡不远矣。历史界甚至公认明朝之覆灭由于财政的破产,黄老也曾提出民国时期各军阀未能成为实际之强人,他们缺乏效能的主因在财政。两税法、王安石的变法、一条鞭法等等都是各朝代为了挽救颓势对于财税制度的改革。但这些改革之所以要么未能实行,要么未能取得实际效果,正是因为他们要么脱离小自耕农的实际,要么由于改革主持者失势,其所倡导的政策,也被反对派否定。小自耕农的破产与国家之衰落往往构成因果关系。结果国家税收不能按时按量征收,君主只好提高税率,或者变换着方式增加附加税。军人不能按时获得足够军饷,则军队素质下降,遇到各种天灾人祸,国家也无足够能力应付。真是成也财政,败也财政。这甚至让我有些怀疑,是否中国古之朝代更替,无非是“财政周期”?
  如此看来,财政之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那么由此及彼,现今中国财政制度的设置,对于国家之强盛必定也是举足轻重的。然目前国家财税制度所受之诟病,已经愈加明显。学财政的人应该以完善这一整套制度为己任。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除非下层有法制上的保护,上端无限制收税的权利并非执政者之福。因为全国财政并无实际上之结构,各级人员也各就自己的方式敷衍塞责。目前我国对于下层之法律保护已算有所进展,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尚不到位。如此,要想到达作者提出的真正“数目字管理”,尚有一段距离吧。比如目前增值税的征收就常常遇到逃税偷税的现象,而要想实现如美国之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实在任重道远。
《中国大历史》这样一部号称优秀的历史学著作,我读起来却磕磕绊绊,困难重重,总没有一种顺畅淋漓的感觉,很多的观点论述也没有非常透彻的理解。不仅是我,网上也有人评论其作品“阅读起来就好像一个想要极速行走的人总要留心脚下的石头”;不仅是这本书,其他在读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一书的同学也感觉到了类似的问题。
  
  总结起来,三联版《中国大历史》中存在三大阅读障碍:
  
  * 对象不同
  
  前面已经提到过,《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先生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讲课的讲义,各种比较论证的依据都很好的针对美国大学生编排设置。这样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固然能使他的美国学生受益非浅,但反过来说对于普通的中国读者却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比如,书中但凡提到长度、面积、重量、货币等概念时,所使用的计量单位都是西方习惯的英尺、英亩、英镑、美元,这些单位完全不在对中国读者的生活中出现,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一头雾水,很难在脑海中对它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估量。在“第三章:土壤、风向和雨量”中,黄仁宇先生提到“此中值得注意的是所谓‘15英寸等雨线’……”(P25),我初读到此时一愣,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但仔细看完描述后发现,这就是高中文综复习是被反复强调的“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才将此处论述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
  
  另外,虽然无法准确评断当年美国大学生的文化水平,但从《中国大历史》中可以看出,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期的文科知识积累,是绝对听不懂黄先生讲课的。黄仁宇先生在书中“动辄牵涉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P2),纵论古今横贯东西,不时提及“欧洲18世纪实证主义(positivist)的法理学家”(P17)、“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式的政治现实主义”(P18)、“占有性的个人主义(possessive individualism)”(P27)等深奥概念;或者“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神像”(P39)、“波提切利的《爱神诞生》”(P87)等文化符号……与其说是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如说是又多了一重难题。
  
  * 半文半白
  
  黄仁宇先生行文中使用的很多语词,有的现在已经被别的更加白话的词语所替代,有了更好的说法来表达这一概念;有的已经几乎被淘汰出现代汉语的行列,再不出现在普通读者的阅读视线内,其中更有一些完全无法在电脑输入法中找到;这样的情况既多,又如何让读者理解黄先生的深意呢?又有很多句子结构近乎文言,我阅读时如果不用铅笔断句就几乎进行不下去。这种情况的例子举不胜举。
  
  * 翻译问题
  
  《中国大历史》原本是用英文写作的。书中英文单词高频率出现在括号里,这当然是一种使著作严谨的方法,但即便是在英语如此普及的今天,普通读者看到恐怕也会感到不愉快。另外本书也陷入了现在翻译作品不好读、读不通的“翻译腔”里,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
  
  例子:英语中 “submarine sandwich”,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那种用长条形面包做成,分量超大的三明治(区别于一般糕点店或西餐馆中供应的三角形三明治)。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一个理论——他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比喻成“潜水艇三明治”,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乃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也没有有效组织,乃成千上万的农民。对于“submarine sandwich structure”,三联版中出现的翻译用词是“潜水艇夹肉面包结构”(P297),不解释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莫名其妙的“潜水艇”,却用生硬的“夹肉面包”代替已经成为通行的泊来词、连幼儿园孩子都知道的“三明治”,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译者的用意。
  
  
  
  虽然说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以上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着实阻碍了我们的学习。不好理解的词句不断纠缠读者的思维,让我们疲于解读,连基本的句子都没有看懂,更遑论从篇章上把握黄仁宇先生的观点和思路,离从全书大局上把握他的历史观点更是千里之遥。
  
  造成阅读阻碍并不是作者的错,黄仁宇先生写作本书时间较早,他的语文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很深,原著又是英文。也有很多读者的水平远高于我,恐怕没有感觉到我在此斤斤计较的阅读障碍问题,而早就进行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但我必须大胆的代表所有文化水平有限,非历史专业而又希望学习历史的普通读者说说我们的心声:我们非常愿意阅读学者的经典著作,无奈就是读不懂,太抽象了。
  
  历史学要是成为象牙塔里少数人的学问,就失去了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的本意。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抽象深奥的学术,而是说不要让所有的历史都成为抽象深奥的学术。历史学需要《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及税收》,也需要《易中天品三国》。我个人最推崇的,则是《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样“居中”的历史书。
  
  如何才能让历史著作甚至历史教材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认为“普及版”是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请人将类似于《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等,改写成立足中国,用语浅显,语气生动的“普及版”,应该能吸引到更多原来不读历史的读者,也能让原来读不懂历史的读者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普及版”历史书应该具有传播和市场双方面的巨大价值,当然,这需要历史学研究者和出版方的共同努力。
  


吕思勉遗文集图书名:吕思勉遗文集
该图书的ISBN号码是9787561714843,装帧方面,精心设计的精装版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内容深度还是书籍品质,都体现了作者吕思勉的学术贡献和出版社的严谨态度。这部遗文集不仅记录了吕思勉先生的学术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其学术成果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

吕思勉传:从故乡童年到史学巅峰的人生轨迹
人类的祥瑞—吕思勉传 第一章 故居家世与童年<\/吕先生的故乡,与故居的记忆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先世的足迹,父母的教诲,塑造了他早期的人生。童年读书时光<\/,他在江浦开启智慧的篇章,启蒙了他的知识之路。第二章 青年时代的探索<\/应试小试,吕思勉深入研读史书,填词作诗,记录生活点滴。他钦佩...

思维导图分析这本让我脱离看历史只看故事的经典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吕思勉先生写历史也有个人的感情表露,书中有些例子我看了不禁莞尔,比如说道韩愈,吕思勉先生居然说韩愈的文章写的不怎么样,说到岳飞和秦桧更是语出惊人:秦桧不是奸臣,岳飞没打过几场胜仗。后面这个例子更是让本书在20世纪初期被国家禁了,闹了不小的风波。可见历史还是不要带...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内容提要
吕思勉先生的这部经典著作,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脉络和政治思想的发展演变。这部著作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国文化史六讲》,二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在《中国文化史六讲》中,作者详尽探讨了婚姻与家族制度,剖析了户籍制度和阶级划分的历史变迁,深入...

吕思勉论学丛稿目录
吕思勉先生的学术研究涵盖了广泛的历史与文化领域。他的论著深入探讨了蒙古种族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上民兵与募兵制度的比较。在军事策略方面,他发表了对《秦代初平南越考》的深入分析和争议。论及历史人物,他以独特视角剖析了荆轲、李斯、秦二世和魏武帝的生平与影响,以及沮渠牧犍的死亡事件。吕先生对于...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序言中有一句“……报纸所载的,奚啻亿兆京垓...
这一句话意思是:报纸所报道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占真实情况的比例极其微小,相差万里,是万亿分之一。啻 chì 〔不 啻〕的解释:a.不止,不只,如:“ 啻如此”。b.不异于,如:”啻兄弟”亿兆京垓:是概数,为亿,万亿,万万亿,万万万亿。《吕思勉中国通史》内容简介:《吕思勉中国通史(...

写唐朝历史的好书?
2.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是书是唐史大家黄永年先生最为推许的一部唐代通史。作者吕思勉先生与二陈、钱穆齐名,想必无需赘言。此部通史富有吕氏特色,以吕先生对唐代传统文献极为精熟的功底,有其”史钞”特色,将各种唐代史料缀连在一起,形成一部内容极为丰富而翔实的政治通史,涵盖唐朝绝大多数...

吕思勉讲秦汉帝国后记
本文辑录的《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47年,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汉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分为政治史和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前者按事件顺序编排,后者则采用分类叙述的方式,展现了秦汉时期社会的全貌。尽管编者深知可能存在不足,但我们仍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共同提升学术研究的品质...

有哪些关于秦汉史的著作值得推荐?
周天游:《秦汉史研究概要》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林剑鸣:《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英)崔瑞德、鲁惟一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吕思勉诗文丛稿编辑推荐
《吕思勉诗文丛稿》作为吕思勉先生文集系列的压轴之作,精心编纂了他的一些遗世之作。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蒿庐文稿”收录了吕先生的旧体文章,展现出他的学术底蕴;其次,“蒿庐诗稿”则汇集了诗、词及联语,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接着,“小说三种”包含了吕先生的独特创作,如《女侠客》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文化、经济、社会形态等内容.最好是用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语序写的.看了吕思勉先生写的中国通史,书里大量引用古文,觉得读着太费劲了,看一会就看... -
丁袁山香:[答案] 《中国人应知的历史常识》《全球通史》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有什么讲蜀汉历史的书,三国演义就免了.
丁袁山香: 三国志吧!资治通鉴也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三星堆文化的介绍 -
丁袁山香: 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但有人认为第一期为新石器文化, 与第二、第三、第四期内涵不同,不应列入早蜀文化的范畴.其实, 三星堆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既然是遗址的一个文化层,当然属于三星...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读中国通史,有什么好书推荐?(大学生水准的) -
丁袁山香: 《中国通史》吕思勉著 、《国史大纲》钱穆著 这两本都是抗战时期写成的,作为当时的大学教科书,吕思勉先生是史学界公认的书籍读得最多的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这部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当时以中国人写中...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关于《后汉的衰乱》与《五胡乱华》两节里面,有关于刘聪与刘曜命西晋最后一任皇帝“青衣行酒”但是时间上却写的是公元前88年,很明显的错误,五胡乱华已是316年的事情了,这是诚之先生 -
丁袁山香: 问题打完了吗??青衣行酒是指 晋怀帝 被俘受辱事.《晋书·孝怀帝纪》:“ 刘聪 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 庾珉 号哭, 聪 恶之.” 明 李贽《宋统似晋》:“ 徽 钦 虽北辕,与 怀 愍 青衣行酒,跣足执盖,实大迳庭.”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六章:“甚或青衣行酒,凄凉 五国 之城;归命锡侯,痛绝牵车之药.”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请历史系朋友推荐一本《中国通史》,最好通俗易懂一些. -
丁袁山香: 建议读民国蔡东藩先生的《中国通史》,略微带民国年间的书面语. 1.为什么要倡导读书面语而不是通俗口语化的通史,因为历史的东西,纯粹为了通俗易懂而过于口语化,味道就大变样了. 2.著于民国年间,蔡东藩先生14岁中晚清秀才,读的大量野史稗闻可谓过目不忘,离当时的历史较近较准确.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谁读过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请说说读后感? -
丁袁山香: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IEl籍读得最多的_位学者l'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吕思勉国学基础深厚,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本书渗透蓿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谭其骧称吕恩勉以史学名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关于秦汉历史 -
丁袁山香: 如果只是感兴趣或者是对历史了解较少的,最好不要直接读正史,因为咱们现在的历史课本等常见的历史书都是以年代为中心的,而正史都是纪传体,比较有名的史籍编年体比较少,即使读白话本也很难读.秦史你...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南朝四国按国力排名次?
丁袁山香: 宋>齐>梁>陈 一代不如一代 南朝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其疆土以刘宋时最广,黄河以南... 吕思勉先生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认为:“盖昔人好举成数,其户数当在五六十万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3512355392: 我想要恶补历史,推荐些书吧, -
丁袁山香: 如果是为了考试,你还是看教科书吧.但是!!如果想认清历史真面目,推荐下面几本书:1 《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可以很当之无愧的说是近二十年来旨在面向民间的最好的一本历史书,比什么易中天的《品三国》要好得多(《品三国》讲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