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黄焚书坑儒为那般?

作者&投稿:乐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始皇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思想保守的博士名叫淳于越,原齐国人。他当场批评周青臣是阿谀奉迎。他说:“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他批评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说如发生大臣篡权之事,无以自救。他又讥讽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当场进行了批驳,他指斥淳于越是“愚儒”,还谴责儒生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他认为这样一群儒生是一种危险势力,建议始皇坚决制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主要内容: (1)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

(2)《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

(3)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4)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5)若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在全国范围发生了焚书事件。

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起因是由于有些儒生和方士对始皇不满,说他“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等等。秦始皇认为他们“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就把他们逮捕,严加拷问。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之举,这些人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多向往西周的制度,反对现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可是秦始皇的镇压是野蛮的、残酷的,不问情节如何,一概焚烧,一概诛杀,这是一种暴行。对于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极严重的摧残
关于坑儒,史学界争议很大,因为《史记》、《汉书》、《通鉴》等正史均称“屠术士”、“坑术士”、“坑方术士”而非“坑儒”,“坑儒”之说始见于汉武帝时期,且多见于野史,严肃的正史是很少有记载的。而且据说孔子的后人在坑儒时对当时被处死的术士说:“原来你们都不是读书人”。
至于焚书之事,根据后人的考证,远没有现在人们所说的严重,汉代王充称“秦虽无道,不焚诸子”,王充是最坚决反对秦始皇的人,他的话可信度是比较高的。此外据近期考古的发现,现在流传至今的儒家经典大多成书于秦始皇时期(比如《尚书》等典籍是要避始皇讳的),再者所禁之书只是禁止百姓私自藏书,对学者所藏图书并不禁止(据载,当时秦廷专职的议郎多达万人,他们都是可以收藏图书的,按当时的教育水平,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主要的知识分子),并且从当时的法律规定来看,主要是禁止以古非今,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禁书。正因为如此,汉初虽然有很多大儒入朝为官,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提起过焚书之事,可见当时人们对焚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只是后来为了迎合汉武帝,人们才把焚书之事旧事重提的。

  是了巩固统治的需要,为了从思想文化上统一民众,不让其他各种不利于统治的思想存在,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出现了各种思想,所以形成了战乱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而这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思想相悖逆,所以就通过焚书坑儒来净化思想,达到统一思想文化的目的,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你如果是做问答题,就这么简略的答一下,详细原因另补充如下:
  焚烧诗书:这是由分封之争引起的。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当秦刚刚统一全国之后,在一次朝议上,丞相王绾请示秦始皇将其诸子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不置王不利于巩固统治。其他大臣纷纷表示赞同。但廷尉李斯表示反对分封,肯定设置郡县。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否决了分封的主张,坚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事隔八年,秦始皇一次在咸阳与众臣下宴会时,仆射周青臣对秦始皇“面谀”:“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对此不以为然,向秦始皇提出:殷、周时代王天下千余年,就是由于分封子弟和功臣,“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时丞相李斯抓住淳于越主张“师古”的言论大做文章,先说“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继将矛头对准诸生:“不师今而学谷,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他把这一切归罪于读书的缘故,因此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这一建议正中秦始皇下怀,于是下令焚书。根据李斯提出的办法,凡秦纪以外的史书,非博士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此后,若有再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官吏若知而不检举者与之同罪,令下后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四岁刑)。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焚书,似乎是偶然的,实际却有其必然性。地主阶级一掌握政权,便十分注意加强思想统治,认为人民的头脑越简单越好。所以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有“燔诗书”之举,企图以此消除不利于统治者的思想。在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秦始皇看来,“燔诗书”乃是控制人民思想的有力手段。所以李斯一提出来就得到秦始皇的批准。
  秦始皇下令焚书,当然不可能达到控制人民思想的目的,更不可能挽救秦王朝的早亡。但这次焚书使中国文化遭到的损失确是巨大的,先秦许多重要文献古籍都被付之一炬。而更重要的是,春秋末叶以来的百家争鸣、自由思考的精神,因此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
  坑杀儒生:秦始皇“坑儒”的原因,是从求长生药受骗引起的。秦始皇非常怕死。统一中国后,他就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老的办法。一些方士投其所好,就以各种办法骗他。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巡行至东方齐国故地。齐人徐福(一作徐市)等上书,说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秦始皇大喜,根据徐福的要求,派数千童男、童女随徐福入海求仙。但徐福一去数年不归。四年后,秦始皇巡行至碣石(今河北秦皇岛附近),又派燕人卢生去寻求仙人羡门、高誓。继而又令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的不死之药。
  卢生求仙、求药不得,先是向秦始皇献伪造的鬼神图书,后又让秦始皇“微行以辟恶鬼”,行止隐密不为人知,这样“不死之药殆可得也”。秦始皇果真照办,并自称“真人”。但不死之药仍不可得。按秦代法律,所献之方无效验者,就要处以死刑。卢生与另一方士侯生相谋,“于是乃亡去”。秦始皇闻讯大怒,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秦始皇迁怒于儒生。
  于是,就在焚书的次年即前212年,秦始皇便令御史把咸阳诸生抓来审问。诸生互相告密。秦始皇便亲自圈定460余人,把他们活埋在咸阳。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看过 寻情记 没?
是为了抹去 项少龙 的痕迹,哈哈 ,玩笑
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天下之书 , 以愚黔首
自然是不希望有知识的人造反,希望堵住悠悠之口;
却不知道刘项原来不读书

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13109326.html自己去看吧!

简单的说就是怕老百姓变聪明,有自己的主见,难以统治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再加上年龄的增长,六国贵族后裔的蠢蠢欲动屡次行刺秦始皇便选择了李斯最直接有效的统治办法,焚诗书加强统一思想和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却也成了摧毁秦帝国的重要力量,导致士族阶层失去对秦帝国的信心秦末倒倒向了起义军。焚书坑儒,“焚书”两个字在后世人...

秦始皇为何会焚书坑儒?是无奈之举,还是君王暴政?
提起秦始皇,都公认他是一个暴君。虽然他雄才大略,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也是我们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但也同样被文人们骂了两千多年,说他焚书坑儒,实施暴政,随着考古发掘的证据显示,真相似乎却并不是这样,纵观历史,暴君何其多,秦皇真有这么不堪吗?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

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孺?
战国时期本就重武轻文,恰在此时,术士卢生、侯生等惧怕秦始皇翻脸无情而相约逃遁;朝中儒生淳于越等又再次提恢复古制的建议,终于使秦始皇动了杀机。承相李斯又乘机上奏章申请焚书,于是一场惨烈的焚书坑儒运动得以实施。 李斯是新政的设计者与坚决的执行者,面对众多儒生的非议,他力排众议,定要将...

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是真是假?
二、始皇帝为什么要坑术士?我们都知道始皇帝是一个热衷于长生不老,寻仙问道的皇帝,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装神弄鬼之徒,其中我们熟知的有卢生和徐福等人,而我们现在人都知道这些术士完全就是在欺骗秦始皇,他们这么做只是想要得到荣华富贵而已。但在当时最开始的时候始皇帝并不知道,于是...

如何正确解读秦始皇“焚书坑儒”呢?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大致情况是这样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面对这一新的政治局面,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还是瓦解统一,取消中央集权,当时秦朝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派人主张分封诸侯。延尉李斯反对分封,认为...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起因,是因为当时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而从更大背景看,是秦始皇统一文化的需要。因为秦朝建立在六国的基础上,秦始皇灭六国后,为统一思想,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应该说是很必要的措施。但由于一些“经书”中多有六国遗党颂六国先王的内容,...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是因为看到了儒家对社会发展有弊端吗?_百度知 ...
但根据正统文献《史记》以及出土文物来看,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确实存在。只不过“焚书”与“坑儒”并非一起发生的,焚书在前,坑儒在后。我们来捋一下这两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来摸索一下秦始皇这两个举动的意图,分析一下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做。一、“焚书”的起因。始皇一统天下后,为避免前朝弊端,改分封...

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另有一说,这件事是由几个方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原来...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说明了什么?
首先,说明了文化统一的重要性。秦始皇,用暴力手段;汉武帝,手段较和平。其次,说明乱世用重典,治国需平和。秦始皇用法家思想结束乱世,但很快灭亡。汉武帝,用儒术治理国家,使国家太平。再次,说明了,儒生实力强大,符合老百姓心目中的治国准则。

合江县18963495101: 如何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 -
凭独接骨:[答案]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巩固其统治,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奴役进行的,是对古代文献的一次毁灭,其目的是为了禁锢劳动人民的思想,强化统治阶级的统治. 以上答案是历史书的主要意思吧,反正我现在不怎么相信了.如果你是学生还是老老实实按...

合江县18963495101: 请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
凭独接骨:[答案] 具体我记不清了,秦始皇当年确实是坑儒,但这里的儒生确实指的是方士,起因是因为徐福,好象杀掉了400来人,你可以详细查询下秦史,焚书坑儒是后世加重了秦始皇的罪孽才有的.

合江县18963495101: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始目的是什么呢?
凭独接骨: 焚书坑儒的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始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江县18963495101: 秦始皇焚书坑儒 -
凭独接骨:[答案] 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始皇很高兴.可是有一个思想保守的博士名叫淳于越,原齐国人.他当场批评周青臣是阿谀奉迎.他说:“殷、周之王...

合江县18963495101: 秦始皇为什么要采取焚书坑儒的行动 -
凭独接骨: 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合江县18963495101: 秦始皇为什么会焚书坑儒? -
凭独接骨: 秦朝不许学者们对朝廷的政治、经济等问题提出意见和批评,把很多书烧了,有谈论《诗》、《书》的人全都要处死,奉命求仙问药找不到还乱说话,秦始皇就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活埋在坑里了.

合江县18963495101: 焚书坑儒的解释和故事 -
凭独接骨:[答案]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 通常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政治上,秦始皇因此巩固了中央集权、成功实行个人独裁.原来周朝的封建制允许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

合江县18963495101: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什么时候? -
凭独接骨: 1、原因 ①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2、时间: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3、实质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

合江县18963495101: 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是怎样态度?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凭独接骨: 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坑杀,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颁布了焚书令;后又把指责他的儒生、方士活埋,历史上称之为焚书坑儒.焚书,大量的文化典籍被焚毁,严重摧残了中国古典文化;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结束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的社会面貌.焚书坑儒,严重阻碍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华文明的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