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广义上解释蒙太奇的含义

作者&投稿:溥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太奇是什么?~

蒙太奇在声音语言上的表意功能


1.蒙太奇的艺术功能

蒙太奇是影视语言的语法规则,它的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影视语言连贯、顺畅,让人看得清楚、明白;二是赋予影视语言以美学的特征,使影视作品变得好看。后者属于艺术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赋予画面新的意义

镜头组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各镜头单独意义之和,即“1+1>2”。通过合理选择现实生活的片段,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这些片段组接起来,就能表达出各个片段所不能表达的意义。如下面是两个独立拍摄的画面:

镜头1,一张瞪着眼睛毫无表情的脸。

镜头2,桌子上一盘冒着热气的烤鸡。

把这两个画面组接起来,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意义:这个人很饥饿,很想吃桌子上的佳肴。

(2)赋予画面内容不同的意义

由同样镜头以不同的时序结构组成的镜头组具有不同的意义。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镜头1,一个人在笑。

镜头2,手枪直指。

镜头3,惊恐的脸。

如此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感觉是画面主人公的怯懦和惶恐。

镜头1,惊恐的脸。

镜头2,手枪直指。

镜头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出画面主人公的勇敢与无畏。

(3)创造屏幕时空

通过蒙太奇手法,可使影视时空的表现极为自由,不再受实际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表现领域。例如,花开的过程一般需要8至16个小时,一般的人无暇等待观察,但通过定时分时段进行拍摄,然后组接连续播放,就能从看到花开的全过程了,这就是屏幕时空和实际时空的概念区别。

(4)形成不同的节奏

蒙太奇是形成影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以体现剧情发展的脉律,使影片的节奏丰富多变,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组接编辑体育栏目的片头时,常常采用被称为“半截子”镜头衔接方法:即在把不同主体运动组接到一起时,将各剪接点均落在运动着的过程中,而不是保留完整的动作,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动感节奏,和体育追求的更高、更好、更快的主题相映成趣,

(5)组织、综合各种元素

通过蒙太奇可以将电影艺术的各种元素(表演、摄影、造型、声音等),也将视觉元素(人、景、物等)和听觉元素(解说、音响、音乐)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

例如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拍摄了 “新奥运新北京”艺术宣传片,在这短短的8分钟中,导演综合利用了各种造型元素和蒙太奇手法,把新北京的古老和现代,北京人对奥运的渴望和激情,表现的淋漓酣畅,赢得好评,为北京申奥成功立下了头功。

(6)概括与集中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选取并保留主要的、本质的部分,省略繁琐、多余的部分,这样就可以突出重点,强调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内容表现得主次分明、繁简得体,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在教学片中,概括与集中很有实用意义,一般情况下:突出重点时多用特写镜头;突出内容之间的联系时多用画中画的手法。

蒙太奇广义的来说是指剪接,以前的电影是没有剪接的 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另一卷,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其中婴儿车由楼梯摔下、四周人在开枪、母亲紧张失措、这些画面交互剪接

产生紧张紧凑、隐喻的效果,成为电影史上空前的发明造就的经典。如果不甚了解,可参考普多夫金的“母亲”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战舰”中的“奥德赛台阶”,不过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种导演操纵镜头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绝对的知性思维与表现意义,观众只等著被灌输,与具有诗的表现形式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暧昧性与开放性完全不同,后者如塔可夫斯基,、温德斯、费里尼。

事实上不应只说是剪辑的手法,因还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简而言之即是中国文字中的“会意” 字,可以靠著剪辑将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后排序,让你以为彼此有关联,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门,随后人进屋内,事时上屋内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何为"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个镜头出现两个人面对面的画面,紧接一个镜头是其中一个人的表情特写,观众藉由这个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动作,虽然那个人未出现于画面。蒙太奇(剪辑)是显示时空的跳接,时间是点和点的衔接,相异于镜头从A到B一条线的移动。蒙太奇所呈现的时间是导演严格摘取的一个点。此外蒙太奇强调的是一件事发展后的结果,如同一个女人在酒廊争吵,紧接一个镜头是她已死在卧室,镜头强调的是争吵后的下场,结局的考虑超过她被谋杀的过程。蒙太奇凸显事件结果所带来的惊觉,先使观众瞬间知道死的结局,再让观众看到客厅内凌乱的场面,由知倒溯缘由和场景。

举例说明

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头被砍了之后 飞了出去 镜头跟拍到头要落下时剪接接上晚餐时一大块盘子上的肥肉,给人好像头落到盘子上变一团食物的感觉,就给人弱肉强食的隐喻。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经点作《现代启示录》,男主角要去杀马龙白兰度时,杀人和杀水牛祭典的画面不断交错剪接再一起,

什么意思看了就知道。

《走出非洲》的片头,女主角回忆往事的声音配合闪现心中的丛林,(镜头不稳定)和野兽的吼声。紧接一个镜头,是一个人(后来观众知道是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头上是轮夕阳。观众印证后来剧情的发展,将发现这两个并置的镜头,是他们过去交往过程的缩影。丹尼斯适时出现,使一头渐渐逼近女主角的狮子惊走,他给她带来稳定力。但他英年即坠机而亡,结局如一轮落日,只是人死不可能再日出东山。以两个镜头的连接来说,简短的瞬间已是人一生的缩影。以单一镜头来说,夕阳下朦胧的身影正是丹尼斯真确的写照.对于女主角来说,丹尼斯是神秘难以理解的,心中所见的实际上只是一个朦胧的轮廓。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 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 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可见,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 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之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

蒙太奇的视觉心理学基础 人类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物体通过我们的视野,视网膜上留下了一连串映像,而视网膜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正常活动。 当人的眼睛盯住某个固定的物像(如墙上的某个斑点)目不转睛约五分钟左右,这一图像便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看一眼另外的东西,再回到原先那个图像上它又清楚了。这个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

布鲁塞指出,人的初生阶段即有了这种本能,如婴儿在能凝聚目光之前,便已经以眼追寻活动的物体。美国心理学家霍伯尔和瑞士科学家威塞尔(为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获奖者)的最新研究表明,人脑与眼具有探测形象运动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 促使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具有一种生理需求:它不会老是停留在一处,而是不断地转移视线,不断地变幻角度去观察世界。影视是用声画记录形象和重现运动的,而蒙太奇的运用,正确地重现了我们通常观看事物时不断追寻新目标的方式,重现了我们在现实环 境里随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接触视像的内心过程。

这种心理过程不独存在于影视艺术之中,也体现于其它艺术 领域。当你在读一本小说时,眼睛总是不间断地从一个字挪到另 一个字,从一行挪到另一行。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及读者情绪的 激动,眼睛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当小说处于平缓抒情段落时, 读者的心情显得平静安谧,运动速度也将缓慢和悠闲。这与人亲 临某个事件的情形相吻合。当一个人在观察或亲历某桩非常激动 人心和变动极快的活动时,他的反应节奏就会大大加速,他会迅速 地变换视线的方向。相反,对于一件平常的事他会十分平静以至 冷漠,他对物像的观察也就变得缓慢。这种生理现象,便产生了蒙 太奇的节奏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沉静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一种所谓"慢切"的电影手法来加以重现,即让每个镜头在被代替前在银幕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一个极度兴奋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 可以通过"快切"来加以重现,即用一系列互相接续的短镜头。影视艺术家正是利用蒙太奇实现了人类的这一心理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家的才能表现在利用蒙太奇手段,使人类的视觉心理节奏在影片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再现。在一个安静、和平的场面内,用快切的手法会造成跳动和突兀的效果,使观众不舒服。另一方面,假如场面内容是激动人心的,观众会本能地要求快切,这时如果剪接得缓慢,就会损害影片令人振奋的内容。那么,画面切换的"快慢"如何才恰当呢?只有由场面的情绪内容来决定才是恰当的,而场面情绪却蕴藏于剧本之中。因此,在完成片中出现的剪接型式,是在剧本中已作了相当明确规定的同一型式。而剧本中的这一型式,在剧作家写作过程中已逐步形成,甚至在他未动手之前,还在他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就已经用蒙太奇眼光拾取材料,对时空进行分解与组合。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蒙太奇是贯穿影视创作始终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是影视艺术的基础。

从组合技巧到思维方式 蒙太奇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严格地说,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没有对时空的分解与 重新组合。

卢米埃尔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显示和简单的游戏而已。它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制片,即把摄影机对准一个场景,直到把胶片拍完。这是一种缺乏蒙太奇构思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梅里爱开始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进行叙 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显然,他比卢米埃尔前 进了一步。但整场整场的戏都是从一个机位拍摄下来的,镜头的连接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与此同时,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也在寻找电影独特的结 构方式。1902年鲍特利用旧片库里的一些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影片素材,又用演员扮演的方法在摄影棚里补拍了抢救母亲和孩子的画面,然后把素材片和补拍片恰当地剪接起来,构成《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鲍特的这一尝试比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前进了一大步,它探索了电影获得时空自由的可能性。

在鲍特的基础上,格里菲斯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 "蒙太奇"的人。在《道利冒险记》(1908年)中,格里菲斯创造了 "闪回"的手法;在《凄凉的别墅》(1909年)中,他首次应用平行蒙太奇,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在《雷梦娜》(1910 年)中,他创造了大远景;在《龙尔达牧师》(1911年)中,他用了极近的近景,并且发展了交替切人的技巧;在《屠杀》(1912年)中,他首次应用了移动摄影。

尽管格里菲斯有着上述一系列创造,并在《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和《党同伐异》(1916年)这两部杰作中,把他所创造的新技巧应用得非常纯熟,但却从来没有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他似乎主要是凭直觉和一种不能言传的对电影手段的热爱来从事 创作,他从未表示过他意识到这些原则的存在。他认为蒙太奇只 是生动地表现戏剧故事的最有力的助手,把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 技巧手段加以运用,从本质上说,他还没有理解蒙太奇的基本性质 和它的全部潜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分析了格里菲斯等人 的创作经验之后,根据新生苏维埃政权对电影艺术的要求,并在一 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是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格里菲斯主要集中于如何处理两个戏剧场面之间的关系,而苏联导演却更多地想到单镜头和片断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 关系所表达的含义和言外之意。

狭义蒙太奇与广义蒙太奇
蒙太奇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蒙太奇是镜头编辑的艺术,即画面组接的章法、技巧。一部影片的内容可分为一系列的镜头内容进行拍摄,然后进入后期编辑。镜头的组接就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才能使观众了解影片的内容;另一方面,电视画面是活动的,镜头的运用和不断的转换,又必须产生一定的节奏,当这种节奏和镜头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时,就会有力的感染观众,引起强烈的共鸣。
每个镜头都有自身的表现内容,几个镜头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狭义蒙太奇就是通过研究各种不同的效果,找到最合适的镜头组接方法,使之符合观众的习惯,激发起观众的联想与共鸣。
广义蒙太奇不单纯是编辑上的艺术,不只是镜头组接的章法,而是整个电视构成的形式方法的总称。常体现于分镜头脚本上,甚至应用于艺术构思之时。实际上,广义蒙太奇包括了一切镜头的调度和声音构成的全部技巧。
⒉叙事蒙太奇和对列蒙太奇
蒙太奇技巧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叫叙事蒙太奇;另一类叫对列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的联系、时间顺序,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组接方法。叙事蒙太奇也称连续蒙太奇,它的任务是保持叙述对象的时空连续性,即接在一起的几个镜头在时间上是连续进行的;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叙事蒙太奇能够清晰地表达事件的发展和运动的连贯,使观众产生流畅,明白的感觉。
例如下面一列镜头,按照一定的方法组合,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强调动作和时间的连续性:

操场上,甲,乙双方举行篮球赛甲方队员抓住篮球,快速传球。
乙方几名队员阻挡甲方队员运球,甲方队员突破防线,将球投向球蓝。
篮球入网,观众发出欢呼声。
叙事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故事片,新闻片,教学片是按照叙事蒙太奇技法来编辑画面的。
与叙事蒙太奇相比,对列蒙太奇可称表现蒙太奇,是以两个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两个镜头不同画面的联系,产生明确的含义,造成观众对故事发展的直接、间接的认识,并产生进一步的联想。例如下列几个镜头的组接:

刘胡兰站在敌人铡刀面前,临危不惧;
敌人打开铡刀,威胁刘胡兰,吆喝着;
苍松翠柏,空中乌云翻滚,传来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
大削消肿: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的意思是什么 -
大削消肿: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什么意思? -
大削消肿: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电影中的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大削消肿: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是什么? -
大削消肿: 蒙太奇 广义而言,蒙太奇是影像艺术总体的、本质的结构方法,它使得影像艺术和其它艺术从根本上产生区别.狭义来看,1,从影像制作工艺程序的角度可以对蒙太奇作出最简单的定义,即 指在最后一道工序里把两条胶片接起来. 2,...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
大削消肿: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6.htm?fr=ala0_1_1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的含义 -
大削消肿: 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出现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蒙太奇学派的简介 -
大削消肿: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 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99268218: 所谓的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大削消肿: “蒙太奇”本来是法语的音译,原意是“构成”和“装配”.影视剧作借用这个词是“剪辑”、“广组合”的意思.现在“蒙太奇”是人们常常用在影视剧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电影或电视剧是根据导演事先的构思,将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摄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