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作者&投稿:说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对中国经济有何借鉴与启示~

任何军事理论都不能取代实战经验的。
必要时对外国威胁到我国经济利益,甚至经济命脉的的产业进行必要 的施压。
美国的国民是自私的,包括反倾销等。这方面中国太被动,其个人价值观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然后个体之和大于整体之和。这方面积极的方面可以借鉴。我国是先国家利益。包括对外武力的使用,后个人利益,结果是某些领导在吞噬国家利益。
对外关系上尽量保护国民利益。
为了国家利益必要时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包罗万象的,百花齐放的美国是移民国家,所以思想上是百家争鸣

一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来看,促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优势的,主要有下列一些条件和因素:一是资本主义的先发优势。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义日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版,第819页)以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要高于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看待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涉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论困惑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优势十分明显,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也必须注意到,在这一历史事实背后,有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深入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述优势产生的条件、原因,从而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为例,英国设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仅1793年一年的食盐垄断就为英国带来80万英镑的利润。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过程。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了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采取国家干预政策,避免了单纯的市场经济自发性调节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占支出比重来影响社会总需求;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对工资和物价的管理,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之间的关系,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经济计划这种综合调节形式,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激励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改变了资本主义早期所采取的残酷剥削的方式,注重研究企业管理中人的需要层次和动力结构,通过吸收工人参与一定的企业管理、支持工人入股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些调整,既缓解了国内阶级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运转。三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发展自己。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密切。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又是不尽相同的。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更为有利。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操纵国际经济组织,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规则,并力图将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固定化、合法化;它们在全力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以不等价交换关系,迅速获取最大利益;它们还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利用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全方位地进行金融扩张和金融投机,造成他国利益的损失,自己从中获利。四是科技、教育和经济的互动。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先导和加速作用,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和驱动作用。当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又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发展高科技,加紧人才的培养乃至争夺,通过科技、教育和经济的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在世界竞争的格局中占据了有利地位。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通过科技、教育和生产的现代联合,抢占现代化发展的制高点。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20%;70年代上升至70%;到了90年代已上升至70%以上,其中教育和培训的份额占20%左右。中国目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不到40%。目前中国高校录取率只有10%,而加拿大为100%,美国为80%,韩国为50%,世界平均水平为15%。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知识和人才的积累不足。二虽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就此消失,资本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反,这些优势不仅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使这些矛盾深化,进而导致资本主义更大的危机。因为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以机器大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不相适应的。具体来说,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不公的程度越来越大。在现代自动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劳动结构发生了变化,一般的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呈递减之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比重在增大,但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却加剧了。因为许多从事技术和管理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要远远高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自然地,技术劳动又比简单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美国的剩余价值率1909年为110%,1950年为237%,1970年为289%,1987年为365%。二战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但却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状况,而且这种状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张在量上又有新的发展。这在总体上表现为,雇佣工人人数在经济活动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加,以及在资本进一步集中基础上资本家人数相对减少。从分配角度来看,工人相对贫困在加剧,收入差距在扩大。美国公司经理1960年的平均收入是美国工人平均收入的40倍,1993年是149倍,1997年是326倍。在当代,占美国人口总数2‰的富豪,拥有美国公司总资产的60%以上,收入最高的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占美国家庭财富总和的90%。二是南北差距在扩大。资本在一个国家的积累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引起国内的两极分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积累则会导致全球的两极分化,后者直接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第1期载文指出,“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10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拉大”。文章还指出,“30年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是最穷20%人口收入的30倍,而今这一差距已经扩大为60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称,占全球1/5人口的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0%,占全球人口3/4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足20%。保障世界所有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教育只需要60亿美元,美国每年的化妆品消费就相当于这个数字;保障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需要130亿美元,而美国和西欧每年在饲养宠物方面的花费就相当于这个数字。南北差距拉大,是北方国家利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剥削南方国家的必然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走上独立解放的道路,世界范围内旧的殖民体系也随之崩溃,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依然在限制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这表现为,在生产领域,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未能彻底打破;在流通领域,不利于南方国家的贸易规则依然存在;在金融领域,一些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继续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等等。三是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就是要使资本价值增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企业组织和生产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不断生产更便宜的商品投入市场竞争。在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他们又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媒体来引导甚至误导人的消费。正如西方学者马尔库塞所言,当代资本主义不顾人的真实需要和生活质量,通过制造一种虚假的需求,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这种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以及恶性消费、畸形消费的产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却消耗了世界80%的原料和产品。其中美国占世界人口不到1/20,却消耗了世界1/5的能源、1/3的世界矿物质。据统计,每个美国人每天要扔掉约4磅的垃圾,每人每年要消耗120吨的自然资源,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耗的资源相当于12英亩农田和林地提供的可再生资源。资本主义这种急功近利、追逐利润的本性,将阻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优势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一是中国经济和科技的相对落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同近现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有着本质的联系。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军事力量,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它们在中国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掠夺来的资金优势,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帝国主义不仅在城市以商品竞争压倒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而且还渗透到了农村,形成了一个买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残酷地剥削广大中国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帝国主义还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企图使它们在中国的统治永久化、合法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是不可能发展的。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它比资本主义更合理、更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新中国成立51年来,尽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从总体上,我们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中国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历史的奇迹。由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的道路,通过科技、教育和经济相互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世界银行1997年9月公开发表的《2020年的中国》评价:“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四倍多。在1978年到1995年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飞速增长。”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10月28日,教育部社政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本刊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了“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会议以如何根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高校“两课”应如何结合新的实际,积极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面对新世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切实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为主要议题。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关专家学者有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俞家庆教授、北京大学钱淦荣教授、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志宏教授及张雷声教授、秦宣教授、张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章维教授、本刊编辑部任大奎编审。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副司长靳诺、思想理论教育处处长徐维凡、副处长万志建等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精神的体会和感想,从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如何结合五中全会精神“拓展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新视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新体系”,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中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设想”,“加强互联网上的阵地建设,提高`两课'教学实效”,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五中全会文件中的一些新提法等角度进行了座谈和研讨,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带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就当前高校如何在“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将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的有关精神着手制订的教材、大纲和教师培训计划和整体工作方案,以及社政司宣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有关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工作设想。三是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吸收、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参与国际合作,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有两个基础性条件: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第二,与世界普遍交往关系的形成。这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成果,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实力。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广泛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并尽可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不断调整,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它还能在较长的时期内稳定发展,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我们既不能由此对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信心,认为它难以同资本主义抗衡,也不可急于求成,否定我国在现阶段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只要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夏文斌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蚌珠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回顾发达国家在发展中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切都从头走,后起的国家通过大力吸收先进国家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完成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
  当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全面展开时,美国只是一个刚刚在政治上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家。长期的殖民贸易造成了美国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在国内资本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制造业领域,由于前宗主国的限制束缚,美国十分落后,直到19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对英国的依赖程度依然相当强,主要出口自己丰富的农产品,进口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基本上还是英国的一个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于劳动力匮乏,美国对机器的输入怀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英国企业主在国内制造业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不惜打破政府的技术保密规定,向外输出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这也为美国引进技术创造了条件。在输入、仿制英国技术的基础上,美国大力推进发明创造,独立发明、设计和制造机器愈加成为主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815年诞生的机床,是美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工业发展的特殊贡献。因为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使用,美国工业革命带有自己的特点,即机械制造业较为领先,克服了对英国的依赖,机械化生产普及比较迅速。
  作为后发国家,德国的工业一开始便建立在电气基础上,集中精力投资于电气、化工、炼钢、光学等最新科技部门,并占据遥遥领先的位置。德国善于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将其转化为生产力。19世纪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是首先在英国开花,却率先在德国结果。在学习、引进的过程中,德国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的机制,大大缩短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使得德国的工业革命较老牌的英、法具有速度快、周期短、内容新、程度彻底、范围广泛等显著特征,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各国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和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的发展决不能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证明了私有制经济能够取得较高的局部效率,但是不能确保整个制度结构出现高效率,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行经济计划的要求,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次大战之后,西方逐步放弃了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走上了政府干预经济的道路,通过实行宏观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目标,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是最早对经济实施政府干预的国家之一。1932年罗斯福上台后,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在财产占有形式、生产调节方式、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向更高层次调整,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作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实验,具有深刻的长期影响。二次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达到鼎盛,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更多是采用间接调控的方式。当经济出现萧条时,政府通过扩大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方式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繁荣,而经济过度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开支、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以防止过热。美国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有目的地调整部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在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推动发展港口、铁路、公路、煤炭和钢铁等部门,在60年代,重点是加强专业化调整,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7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推动传统工业结构向新科技产业结构方面转移和发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9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遵循有限干预的原则,总体计划调节和对企业的生产性干预程度较低。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自由竞争为核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将其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推向国际自由竞争,国家通过政策法令,为竞争制定规则,保障它得以公平进行。但也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实施一定程度的干预,以保证市场的有效竞争。国家实施干预主要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但必要时,为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也会采取行政措施,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如农业、铁路、城市交通、邮政、住房建设等,受到国家保护,完全不参加或者只是部分参加竞争。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两大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发展。1950年,联邦德国的经济已经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宏观调控是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如何确定干预的程度,却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答案。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模式,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推进多元竞争,增强经济活力
  二次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混合经济”体制,国有经济不再为计划经济国家所独有,在巨无霸型企业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小企业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多元竞争使经济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
  虽然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大多集中在基础经济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因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电子、核能、宇宙航行、海洋开发等技术获得长足发展,但是建造这些巨型新兴企业需要巨额的投资,而私人资本能够承担的资本数量可能不足。此外,为了发展经济和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事大规模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研究,这类工作所需的投资回收期长,短期无利可图,并担有很大的风险,私人资本一般不愿意作为个体进行投资。再者,诸如电力、通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是整个社会和生活运转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对社会扩大再生产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一般都是投资大、收益小,而且本身具有社会性、全国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不适合私人经营。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不仅有助于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而且能保障居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但他们一向反对将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国有化仅限于极其有限的领域,强调多元化竞争,出现了生产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小企业成为经济生活中一支最具活力的力量,所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由于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化的高度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也不必要包揽所有的生产工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越是规模巨大的企业,所需要协作生产的小企业就越多。其次,消费需求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而小企业灵活性强,对市场反应迅速,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变化。再次,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反垄断措施,给小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与调节,主要依靠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有两种:其一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其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哪些共同问题
(1)基本矛盾对抗性质继续深化。(2)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克服市场弊端的同时,又以新的方式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新的矛盾与障碍。(3)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它在资本主义的应用又导致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的对立,带来了结构性失业,加速了社会分化。(4)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中...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特殊性有哪些??
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要高于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看待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涉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如何...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
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50~8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这些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美国的大力扶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等多种原因促成...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加强“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其次,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通过反对垄断,鼓励和保护自由竞争,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金融领域,在生产国际化、商品贸易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各发达国家之间必然会发生债权与债务关系,从而引发它们之间的货币兑换、比价、货币储备等问题,国际金融市场就成为各发达国家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纽带。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是贸易冲突、投资冲突和金融冲突,其中贸易冲突...

什么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它已不再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并存、相互斗争。(4)世界经济体系内部两种经济制度并存、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兴起时期(1945年以后)。二战后,一系列欧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探索建设道路中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解体,...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呈现无政府状态,而是出现了有序化 的特点。一是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经验,使国民经济有序而健康的发展。二是政府实施对本 国经济干预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其根源是...
第二、政治体制“失灵”。具体表现为: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第三、社会融合机制“失效”。具体表现为:社会极端思潮抬头;社会流动性退化;社会矛盾激化。2、这些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

沁源县15527385409: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
乜滕托平:[答案]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回顾发达国家在发展中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抓住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切都从头走,后起...

沁源县15527385409: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啊? -
乜滕托平:[答案] 第一阶段:站后经济的恢复与转归阶段(1945-1950年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但恢复迅速,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已经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这期间美国的援助、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心的相对统一的资本...

沁源县15527385409: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啊? -
乜滕托平: 第一阶段,战后经济的恢复与转轨时期(1945-1950年前后).二战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迅速恢复,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经济已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美国等国家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

沁源县15527385409: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喝快速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那些借鉴意义? -
乜滕托平: 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喝快速发展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和方向,而这和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是没有可比性的,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喝快速发展过程对我国发展没有借鉴意义.

沁源县15527385409: 简答题:“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乜滕托平: 恢复时期(1945年至50年代初):由于经济基础好,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黄金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滞涨阶段(7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沁源县15527385409: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发展 -
乜滕托平: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即战后初期.这一期间,除了美国较战前更为强大以外,但就总体而言,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战争的严重破坏,它们分别用了三到五年时间恢复经济,到五十年代初,即已达...

沁源县15527385409: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是什么? -
乜滕托平: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1 资本与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即资本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生产需要社会化生产.这是最主要的问...

沁源县15527385409: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快对我国的影响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快
乜滕托平: 有利也有弊,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引进外资吸取的经验 是利,抑制我们发展的事情也很多,49年——72年孤立我们这个也顶大的

沁源县15527385409: 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了什么阶段呢?
乜滕托平: 黄金时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