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史”字做何解??

作者&投稿:尹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近代历史事件 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以“以史为鉴”为主题的论文~

  林则徐的治学态度


  近代爱国者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这不但是他爱国政治活动的真实写照,而且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治学态度。
  林则徐自幼即以文才敏捷闻名乡里,他不喜欢空谈性理或专注考据的学风,认为这种学风禁锢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压抑了人的创造性,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在他担任地方官后,一反传统,不但亲自研究实践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学问,较好地解决了一般人视为畏途的水利、盐政、赈灾、钱漕等问题,而且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问,扶植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率先突破了长期存在于士大夫中的“夷夏大防”观念,主张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以夷为师”。
  早在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从繁荣先进的顶点跌落下来,同西方新兴工业国家相比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国大多数官僚士大夫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然躺在祖宗的荣誉上面沾沾自喜,以为“惟我文明”,西方人只是茹毛饮血的“蛮夷”,拒绝向外国学习。乾隆皇帝对英国赠送的枪炮、机器模型等不屑研究,而是置放于圆明园中作为贡品而炫耀,便是绝好的证明。
  林则徐在接触西方事物之前,也未能免于这种昧塞无知的状态。例如,他不知道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以为在美国附近;他认为英国人以肉食为生,离不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否则无以活命;他甚至以为英国士兵腿足屈伸不便,“一仆不能复起”,中国军队与之近战足以取胜,等等。
  但是,当林则徐到达广州,目睹了中外对比的实际情况后,他的看法很快发生了转变,他认识到,要想维护独立,绝不能固步自封,而必须向先进的西方学习。因此,他顶住了“背叛祖宗”的诽谤和“认贼作父”,“以夷为师”的指责,开始认真研究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就此做了两件事:
  一是组织中国人翻译外国的书报杂志。到广州后,他聘请毕业于印度、马来亚、美国和中国教会学校的华人为译员,译出了有关西方政治、地理、军事、经济、法律的很多资料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有关评论,如《澳门月报》、《四洲志》、《万国公法》、《华事夷言》等等。直到日本明治维新前,这些书都是远东介绍西方情况最详尽最权威的资料。
  二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外国人求教。林则徐破除了中国知识分子只能以孔孟为师的陈腐说教,亲自向住在广州的外国传教士、医生和因海难而滞留的海员询问西方的情况,请他们帮助修改他所拟的致英王照会文稿,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在了解西方情况和世界大势的基础上,林则徐敢于承认落后,但又不甘于落后,而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命题。尽管他当时向西方学习的范围仍局限于枪炮机器等方面,没有放弃封建君主专制和三纲五常之体,但毕竟冲破了抱残守缺的封建网罗,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林则徐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准绳,决定学问的取舍,勇于修正错误,不拘泥于祖宗、天命和舆论的治学态度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一,方面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比如以前在哪摔跤了,现在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第二,很多古代的思想文化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在当今社会依然可以用。比如中国人强调做人的中庸原则,强调仁爱,孝等等,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里为人处世也是需要的。比如说古代的很多兵法,还有很多工艺制作,艺术成就等,都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影响。
第三,就是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社会是打哪来的,怎么来的,从而预测整个社会怎、朝哪个方向发展。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历史这就好比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记忆一样,没有记忆会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贞观十七年(643),一贯敢于犯言直谏的魏征病逝了。唐太宗听说后十分难过,并亲临吊唁。后人常把唐太宗的三鉴当做座右铭,激励自己健康成长。这三句话的翻译为:“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都把“史”字理解为历史,古代。甚至有人改为“以古为鉴”,解释为: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的原因。
以史为鉴最好的渠道就是读《资治通鉴》,推荐你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最近开的一个班: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这个班是精讲《资治通鉴》的。

历史的意思


以史为鉴“史”字做何解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都把“史”字理解为历史,古代。甚至有人改为“以古为鉴”,解释为: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的原因。以史为鉴最好的渠道就是读《资治通鉴》,推荐你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最近开的一个班: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这个班是精讲《资治通鉴》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什么意思
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历史的史查什么部首
查部首“口”。释义:1、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史学;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来;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史书;史部。相关组词 史书、秘史、史前、历史、通史、修史、史实、别史、史官、史学、正史、...

以史为鉴和以史为镜区别
1. 字面不同:以史为鉴是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是以史为“镜”。2. 含义不同:以史为鉴,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以史为镜,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总之,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和用途是明显不同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是用铜当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人当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优缺得失;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以史为鉴的意思
以史为鉴的意思: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拼音】[yǐshǐwéi jiàn ]【解释】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指出,“前事不忘,将来之鉴也”。【释义】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示例】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是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臣子魏征时说的话。原文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是用铜当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人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是: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谁说的
是李世明说的,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译文:唐太宗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子,你可以穿上大衣,用历史作镜子,了解国家兴衰的原因;以人为镜子,找出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被用作防止自己犯错误...

以史为鉴的鉴指的是什么
以史为鉴的鉴指的是盛水的铜盆。“以人为鉴,以史为鉴”的“鉴”,最早在古代指的是盛水的铜盆。鉴,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鉴有三种用途,其中一种就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所谓“以人为鉴...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鉴,“史”字做何解?? -
令君前列: 贞观十七年(643),一贯敢于犯言直谏的魏征病逝了.唐太宗听说后十分难过,并亲临吊唁.后人常把唐太宗的三鉴当做座右铭,激励自己健康成长.这三句话的翻译为:“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都把“史”字理解为历史,古代.甚至有人改为“以古为鉴”,解释为:以历史作为借鉴,可以了解国家兴亡更替的原因.以史为鉴最好的渠道就是读《资治通鉴》,推荐你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最近开的一个班: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这个班是精讲《资治通鉴》的.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鉴的意思. -
令君前列: “以史为鉴”,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应该说很多人都是这样做或愿意这样做的.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的鉴是什么意思 -
令君前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的鉴是镜子的意思.是唐太宗说的原文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意思是用铜镜可以知道自己的衣服穿得整齐不整齐,用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天下兴衰的规律,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荐,以史为用.谈谈你的想法 -
令君前列: "以史为荐"应该是"以史为鉴" 有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史,按照我们的理解,直白的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鉴,有借鉴,鉴戒的意思.也有鉴彻(明察)的意思也就是说 了解明晰过去的事情带来的得失,引以为戒,吸取经验和教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能够学会应对现在的事情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鉴的意思,为什么以史为鉴很重要,以史为鉴 -
令君前列: 以史为鉴 就是以历史做为借鉴 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通俗的将 就是地上一个坑 你看见别人摔进去了 你就要注意一点 别自己也摔进去了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鉴的鉴是什么意思
令君前列: 镜子 对照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镜是什么意思? -
令君前列: 出 处 《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解释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华县13589284769: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的意思是什么 -
令君前列: “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鉴”和“镜”同义.就是说以历史作为镜子,作为参照;以人作为镜子,作为参照,(可以看看自己行为如何)

华县13589284769: 唐太宗戒贪:古人云以史为鉴翻译 -
令君前列: 原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华县13589284769: 关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资料, -
令君前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纪念魏征的名言.通常是指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把握人生,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