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问:管子是那个?属于哪个流派的?

作者&投稿:鬱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什么意思~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个俗语,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背景: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描述春秋时期,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

扩展资料一、出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二、作者简介: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理论旁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普遍的注重礼节、崇尚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即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76篇﹐分为 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 7篇﹐《短语》 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轻重》 16篇。书中《韩非子》﹑ 管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著。
  《水地》提出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学术界有人认为这是管仲的思想﹐也有人认为是稷下唯物派的思想。
  《心术》上下﹑《白心》﹑《内业》中﹐提出了精气为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精气说﹐认为万物﹑人都产生于精气﹔精气是一种精细的气。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文中也讲“道”﹐认为道是“虚而无形”﹐不能被感官直接感知﹐口不能言﹐目不能见﹐耳不能听。道与精气的关系﹐讲得不明确。
  管仲学派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又是构成无限宇宙的实体﹐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把物质摆在第一位。
  《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反映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思想。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管子就是管仲,属于道家和法家的结合,是个有名的政治家

管子就是管仲,法家的开山鼻祖,知名政治家,这个是有定论的

管子即管仲,属于法家


关于吃饱穿暖的名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 两千六百多年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当时的齐国经济得到了傲视其它各路诸候的飞快发展,为齐桓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也成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千古名句赏析并翻译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

史记 带疏的句子
释义:梅花倒影不知道在哪里,发出的幽幽香气又拨动谁家。2、惟有暗香疏影句,承当不下让还梅。——宋·赵必象《李月野舍旁之李花於梅时郡斋有诗遂次其韵》释义:只有梅花当局,李花承担不下,还给梅花。3、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辛弃疾《和傅岩叟梅花二首》释义:梅花在哪里,只有...

二百字的文言文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

文言文写现代人的传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

日本和瑞士身为公认的“最干净”的国家,日常是如何保持维护环境的...
日本和瑞士身为公认的“最干净”的国家,因为日本是直接坐在地上或者是跪在地上的,所以他们对地面的卫生很注重,鞋套,专用的鞋子一应俱全,还有日本的自来水过滤处理很好,可以直接饮用。垃圾分类很严谨。单看日本超市与商场里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沐浴液、润肤露和止汗剂,就能知道日本人把个人卫生看...

关于学习名言警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关于和谐的名言有哪些
关于和的名言有: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3、家和万事兴。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5、人心齐,泰山移。6、礼之用,和为贵。7、做人以和为贵,做事以法为基。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2、不畏浮云遮望眼...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
为什么这样讲,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古往今来的思想家科学家们提出过很多类似的看法,比如《管子》里的“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五个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都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满足了生存、生活...

精彩语录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什么意思 -
弋寿瑞立:[答案] 两千六百多年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 有人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怪现象与不良风气发出了“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的感叹. 在《管子—牧民》的...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什么意思 -
弋寿瑞立:[答案]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 仓廪:即粮仓;实:充实、充足;礼节:人际交往的礼仪规矩;衣食足:丰衣足食;知荣辱:知晓.这里应当解释为看重、重视,在乎. 意思是:人们粮仓充足才会懂得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看重...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原文 -
弋寿瑞立:[答案] 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揭示了() ①文化发展... -
弋寿瑞立:[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管子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是什么意思 整段话的句子 -
弋寿瑞立:[答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这句话运用的是“互文”手法,意仓禀衣食实足则要知礼节,知荣辱.可按字面意思理解为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管仲有...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仓厚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弋寿瑞立:[答案]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全句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辨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注: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 -
弋寿瑞立:[答案] (1)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则是片面的. (2)这种看法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曰:... -
弋寿瑞立:[答案] 回答本题要正确深刻的理解《齐民要术》的内容及其思想内容.(1)奢侈浪费,人性懒惰,政策法令不当,自然灾害严重.... 贾思勰赞同《管子》的“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勤奋、积蓄,反对奢侈等,是中华民...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哪里? -
弋寿瑞立:[答案] 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 《管子—牧民》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43395702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
弋寿瑞立:[答案]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译文:只有当粮仓殷实时,(百姓才不会饥饿)才能明了礼仪节制;只有当衣物和食物丰足时,百姓才知道区分荣耀与耻辱;只有当朝廷内上行礼度时,六亲才能各得其所而感恩朝廷使之更加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