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始于哪一年

作者&投稿:乐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计算机网络产生于哪一年~

答:1969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计算机网络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这个新型网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同等重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4: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有迂回路由。当链路或结点被破坏时,迂回路由能使正在进行的通信自动地找到合适的路由。
  5:网络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但要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根据这些要求,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而且,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其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比如,当用户阅读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键盘输入和编辑一份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结果尚未返回时,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就被浪费了。
  分组交换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分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的。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从概念上讲,一个结点交换机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结点交换机是进行分组交换的。每个结点交换机都有两组端口,一组是与计算机相连,链路的速率较低。一组是与高速链路和网络中的其他结点交换机相连。注意,既然结点交换机是计算机,那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是没有直接连线的,它的处理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结点交换机暂存的是短分组,而不是整个长报文,短分组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即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再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那个端口转发,然后由交换机构将该分组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各结点交换机之间也要经常交换路由信息,但这是为了进行路由选择,当某段链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断时,结点交换机中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能自动找到其他路径转发分组。通讯线路资源利用率提高:当分组在某链路时,其他段的通信链路并不被通信的双方所占用,即使是这段链路,只有当分组在此链路传送时才被占用,在各分组传送之间的空闲时间,该链路仍可为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的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始于:1994年4月20日,20年了。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建设计算机网络。最初建成的是铁
路、银行、气象等十二大网络,其中最早投入使用的铁道部MIs系统,使用200台中小型机、2万台微机及4000台终端,把12个铁路局、56个分局、
70个网络节点连成了一个网络,
1986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ANET)启动,其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1987年9月14日21207,时任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的钱天白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简短的一句话标志着中国开始通过网络和世界沟通,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钱天白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用户”。
1990
年11月28日,钱天白代表中国正式在斯坦福网络信息研究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开通了使用“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
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1992年7月,我国实现了全国电子信箱系统联网,定名为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我国互联网最初应用范围仅限于科研、教育领域。在这一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网络和北京中关村的NCFC网络。

能物理研究所的网络于1988年初步建成,是国内最早的具有现代化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当年便实现了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国际计算机网的连接。1990年
5月起,开始向其他单位提供非营业性的网络服务。1991年3月,该网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实验室(SLAC)计算机网络建立了连接,随后在技术
设备上不断改进提高,采用了高速通信信道,1993年3月,与美国能源科学网实现连接。
中关村网络于1990年4月由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利用世界
银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北京中关村开始建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光缆计算机网络,其名称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中关村网络”。它包括一
个主干网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个院校网,总投资为7000万元人民币,1993年12月主干网开通。
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
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络与中关村网络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开通了网络全功能服务,开启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从网络
管理模式上看,可称为非开放性的学术网络阶段。高能物理研究所为了满足一些单位使用互联网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了用户入网的工作,使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共
享世界信息资源。1994年5月15日,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此后,该栏目开始
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宙》。也是在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
站,这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论坛。
1994年8月,邮电部与美国sprint电信公司签署协议,由sprint协助建立中国公有计算机互联网(ChiMNet),经过9个月的努力,首先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国际节点,完成了国际互联网与国内公用数据网(China DDN)的互联。

我国于1994年4月正式连入Internet,中国的网络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到1996年初,中国的Internet已形成了四大主流体系。
平常的邮件一般是通过邮局传递,收信人要等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到那封信。电子邮件和平常的邮件有很大的不同,电子邮件的写信、收信、发信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从发信到收信的时间以秒来计算,而且电子邮件几乎是免费的。同时,您在世界上只要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收到别人寄给您的邮件,而不象平常的邮件,必须回到收信的地址才能拿到信件。

  中国于1994年4月正式连入Internet。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早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于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近两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获得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全球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重点发展市场。

1986年



您好 是 1987


互联网最早的发展是始于多少世纪多少年
称为“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该组织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互联网的组织。之后,一直到1969年,美国组建第一个网络为止,“高级研究计划局”及其下属组织一直在努力建设网络,最终建立了ARPANET(阿帕网)。这是现在的Internet(因特网)的祖先。

因特网的发展史
Inter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 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2、Inter的起源和发展 Inter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只有4个结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简述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八十年代初,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呼吁实现全美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共享,以改进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欧洲和日本先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竞争。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四台计算机主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最初NSF曾试图...

网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到70年代,...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CERNET,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的建设始于1994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持并投资建设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速网络将全国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以及部分中学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以及科研合作。CERNET不仅为教育和科研...

请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作用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建设中涉及到哪些硬件?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通常由五部分组成:文件服务器、工作站(包括终端)、传输介质、网络连接硬件和外部设备。文件服务器一般要求是配备了高性能CPU系统的微机,它充当网络的核心。除了管理整个网络上的事务外,它还必须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而工作站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型终端,它从文件服务...

计算机网络研究始于哪个年代
计算机网络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

简述目前我国Internet的发展情况
CERNET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信息基础建设,缩小了与国外先进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也为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3)中国科学技术网:(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CSTNet) 中国科技信息网(简称China STINET)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全国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机构,采用...

美国互联网战略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简析
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旨在维护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确保通信的可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抵御网络攻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不仅深刻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领域,而且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美国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先驱,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建...

吴川市19173431644: 中国计算机网络始建于何时?
艾治天晴: 建于1993年.

吴川市19173431644: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 -
艾治天晴: 1.起源与美国 2.我国于1994年4月正式连入Internet,中国的网络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到1996年初,中国的Internet已形成了四大主流体系. 平常的邮件一般是通过邮局传递,收信人要等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到那封信.电子邮件...

吴川市19173431644: 中国互联网始于哪年? -
艾治天晴: 中国是94年海底电缆接入,从此中国进入全球互联网时代.2007年广泛使用望采纳!

吴川市19173431644: 计算机网络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
艾治天晴: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20年来得到迅猛发展.

吴川市19173431644: 我国计算机网络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艾治天晴:1996年1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1996年11月,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加上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

吴川市19173431644: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及关键技术 -
艾治天晴: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

吴川市1917343164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艾治天晴: 计算机网络从产生到发展,总体来说可以分成4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

吴川市1917343164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
艾治天晴: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事实上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正以高速向前迈进.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

吴川市19173431644: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
艾治天晴: Interne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RPANET.当时是为军事应用设计和研制的,目的是把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联成为网络,再通过不同的节点把各个网络互联起来,用以传送和共享军用信息.网络的这种连接方法,可以达到一个节点的网络遭到破坏后其他网络仍能照常工作的目的,从而适应军事应用的特殊需要.

吴川市19173431644: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始于80年代还是90年代?
艾治天晴: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