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作者&投稿:暨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到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婴幼儿期(0-3岁)、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当然,人的发展是连续的,尤其是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这些分期是相对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处于无条件接受期。婴幼儿期是指出生到3岁这一阶段。这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借所谓的无条件地从外界学习模仿的早期过程。儿童的身高体重成倍增长,学会辨认物体,认识周围的人,学习走路,用语言表达自己和进行交流。 这一时期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社会对儿童的要求包括基本生活能力,感觉运动能力发展,运用言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如辨认物体和人,学习进食,学习控制大小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称呼人,按照吩咐或执行一些简单指令。 此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是儿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活动特点,如焦虑、恐惧、羞怯、敌意和愤怒。性格的内向或外向特征也在这一阶段逐渐明显。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儿童在这一时期面临着信赖危机和自主危机。若儿童在1岁左右得到适当照顾,如来自父母温暖、关心和爱,必要的生理和感情需要的满足,则儿童形成信赖感,危机得以解决,产生希望品质,否则出现信赖危机,产生不信任和焦虑感。在2岁~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探索环境活动增多,并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时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此时若父母管制太多,对儿童的不当行为加以过分责备甚至惩罚,则使儿童产生怀疑的性格,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不信任,若父母能够理解儿童行为,以引导、鼓励和适当批评结合,则使儿童增强自信,促进自主危机的解决,形成意志坚强的品质,在将来生活中出现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此期人格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依恋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依恋行为通常指婴幼儿寻找并保持与抚养者(通常是父母)亲密关系的行为倾向和表现。依恋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对将来的社会化和人际关系发展有重大影响。由于依恋行为形成和发展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婴幼儿寻求保护,对父母的亲昵和依恋行为;另一方面是父母对婴幼儿的关心和依恋,父母的行为同时对儿童产生影响,促进婴幼儿认识世界,形成信赖与不信赖,安全与不安全感等人格特征。如被隔离抚养的婴幼儿(孤儿院的儿童)由于缺乏与人的交往,依恋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限制,其长大后可出现对人冷漠、孤独,缺乏社会交往等人格特征。 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都强调喂食对依恋行为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探讨喂食的意义,动物心理学家Harlow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实验研究。他以罗猴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婴猴由人造母猴喂食。人造母猴则分为二种:一种由金属丝所构成,称为金属母猴;另一种外形与金属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层盖了一块绒布,称之为绒布母猴,两种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如果让婴猴自由选择,无论绒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婴猴总是选择绒布母猴,花大部分时间依附在绒布母猴旁。婴猴只是在饥饿时才去金属母猴那里寻找食物。 分别由两种母猴抚养的婴猴对母猴的依恋反应也不相同,当实验者将玩具熊等陌生物体放入猴子居住的笼中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立即逃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一定安全感,稍后,它会试图接近陌生物体,出现探索行为。但在这种情境下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产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它发现有陌生物体时不是逃向母猴寻求保护,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紧张不安,或者想将陌生物体推开,或者躲在一边,局促不安。 将婴猴与母猴分开一段时间后又放回原处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欣慰和依恋。但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则无此表现。 Harlow由此认为,身体接触的舒适对依恋形成的作用比喂食作用更重要。其实,这个研究的意义还不仅于此,正如Janis等人指出,依恋行为发展至少有3个方面的意义:①满足生理方面的需要,如饥渴和寒冷时的需要;②感情表达接受、沟通,如恐惧时的依靠;③刺激心理的发展,如母亲对婴幼儿行为作出的微笑、模仿和鼓励。依恋行为中抚养者与婴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促进了人的社会化和健康人格的发展。由此可见,外界环境所给与的即是孩子所接受的,所谓种下玫瑰得芬芳,种下罂粟得恶果是也。

以精神分析学派的后继者埃里克森(Erikson)划分为例,注意儿童行为模式,并将儿童行为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里必多”投放部位这三者结合起来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学习信任的阶段(1岁之前)信赖—不信赖母亲信赖,乐观;
成为自主者阶段(2岁)自律—怀疑父母自控感,适当感;
发展自主性阶段(2~5岁)主动—内疚家庭目的和方向,能发动自己的行为;
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勤奋—自卑邻里学校理智、社会和身体;
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18岁)同一性—混乱同伴群体和外群体领导榜样作为个人的完整自我形象;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30岁)亲密—孤独友谊和伴侣、竞争和合作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有工作责任感;
显示献身感的阶段(中壮年)生产—自我关注分工和分担家务关心家庭、社会和时代;
达到完善的阶段(晚年)完善—绝望人情关系对自己一生的满足感、准备走向死亡。

扩展资料: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不仅受社会影响,还深受教育方面等多方面的影响。
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永恒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3.儿童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也就是说应以经常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为依据,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作为年龄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百度百科-儿童心理发展

此阶段发育稍慢,但动作发展非常迅速,活动范围渐宽,行动有了随意性。能积极理解语言,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开始出现复杂的情感体验,如喜欢与自己亲近的人交往,有了羞怯感、同情心、嫉妒心等,望采纳

心理咨询


儿童心理发展五个阶段分享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雏形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探究。 1.5-3岁是探索期,探索是认识事物的表相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上了...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H.Erikson)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心理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需要完成的社会心理任务,而顺利完成任务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八阶段包含4个童年阶段、1个青春期阶段、3个成年阶段。 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

简述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大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逐渐获得和发展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1-3岁的儿童开始逐渐发展感知和认知能力,他们...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0-3岁的孩子心理需求能否被满足,会对孩子后天心理的发育、人格的形成造成影响。下面给大家分享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1 1、认知世界,对亲近自己的人逐步产生依赖 此现象多见于新生儿,这是孩子认知发展阶段开启的时刻,他们开始能够辨认出...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如下:3到4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是行为受情绪支配,比较爱模仿,行为带有直觉行动性,4到5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适应了幼儿的生活,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5到6岁的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好学好问好探究,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步开始形成。幼儿心理健康的...

1.5-3岁孩子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
1、1.5-3岁孩子心理发展特点 (第一个反抗期,自主感、自主性、自主行动发展的关键期)(1)出现了“我”“我的”“我们”的概念;(2)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穿衣、吃饭等;(3)开始学会使用“不”来反抗父母的控制;(4)开始有了自我意愿,学会了“自由选择”;(5)用“我”“我的”“...

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2、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开始认生。3、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语言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发展。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2 1、身体发展的特点。中班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

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
总之,0~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刺激,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0~3岁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新生儿依靠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这些感觉...

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4岁儿童,在幼儿园一般属小班。其主要心理特征有:(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3岁以后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比如,自己用勺子吃饭、控制大小便、在成人帮助下自己穿衣等。(2)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其思维活动的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

简述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对于没有进入幼儿园...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不同年龄段幼儿都有哪些心理特点 -
仲孙盼阳春: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
仲孙盼阳春: 小班幼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不稳定性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一些玩具哄一哄,马上又高兴起来. 小班幼儿的行动也常常受情绪支...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
仲孙盼阳春: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仲孙盼阳春: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1、感知觉、注意...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的年龄特征? -
仲孙盼阳春: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前幼儿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征?
仲孙盼阳春: 前幼儿期为1~3岁,或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 1.思维的发展;这时期儿童思维和出声言语相联系,思维主要特点是直觉 行动性.这时儿童的思维总是离不开具...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仲孙盼阳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岁左右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当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出现,就是直立行走.这被称之为真正脱离母体.正是因为独立行走的出现,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发现从此开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开始对于“我”出现了认识的萌芽.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仲孙盼阳春: 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幼儿 认识活动是无意识性占主导.幼儿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识性向有意识性 过渡.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
仲孙盼阳春: 1、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生活;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2、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开始认生. 3、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语言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布尔津县18617933828: 一到三岁宝宝有什么样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仲孙盼阳春: 这些,都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廖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1)随着儿童掌握词汇的数量增多,开始出现了多词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