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主要成就

作者&投稿:雀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朝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 )~

  B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现在对元杂剧作品作统计,各家说法互异,一般认为: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的作品500种,元代无名氏作品50种;元明之际无名氏作品187种,共737种。

  产生的条件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有多种条件和因素: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杂剧形式上的各种借鉴,众多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很多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有助于杂剧的兴盛。当时戏剧演出的广泛,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社会,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演出的商业化带来的竞争性,也是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而从文学剧本方面说,主要的一个因素是涌现了一些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作家。他们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种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也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的普遍提高。
  兴盛的原因
  一、 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
  1、 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2、 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
  作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
  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
  1、艺术原因: 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 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 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追求。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
  5、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

  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
  3.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艺术形式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一、“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 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此外在剧本的开头或结尾,还有“题目正名”就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标明剧情提要,确定剧本名称。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二、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北杂剧” ,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十支曲牌。曲词就是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压同一韵脚,不可换韵。有时又有向其它宫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情况,称为借宫。 三、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四、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五、宾白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前人对元杂剧的宾白大致有两种解释: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单宇《菊坡丛话》:“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后者从训诂角度说明可能更准确些。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一般来说,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一折毛延寿定计,注明“做忖科”三是表示武打动作,高文秀《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梧桐雨》二折玉环舞蹈,“正旦做舞科”有时也表示剧中的舞台效果。《汉宫秋》“雁叫科”。
  1、朱权《太和正音谱》的分类法他把元杂剧分为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三曰披袍秉(也称君臣杂剧);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钹刀赶棒(又名脱膊杂剧);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黛(也称花旦杂剧);十二曰神头鬼面(即神佛杂剧) 墙头马上
  2、一般从体裁上分为悲剧、喜剧;从题材上分为公案戏、历史戏、爱情戏、社会戏、神话戏。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

  元杂剧的文学地位
  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最为广泛。元人胡□□在《送宋氏序》中这样来说明当时杂剧内容的广泛和题材的多样:“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在元代各类文学作品中,也只有杂剧作品取得的成就最高。元代罗宗信为《中原音韵》写的序文说到当时已出现把“大元乐府”和唐诗、宋词“共称”的说法。按照《中原音韵》体例,所谓“大元乐府”指散曲和杂剧。后世的人也不断有这种说法,其中还有专把元杂剧和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这种看法反映了元杂剧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代艺术。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生平资料缺乏。据《录鬼簿》记载,很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他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 关汉卿
  戏曲家,“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析津志》)。在元代前期杂剧界他是领袖人物,和当时的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等人都有交往。 他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窦娥冤》中,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之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单刀会》在正面展开关羽与鲁肃的冲突之前,先用两折的篇幅由乔公与司马徽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使关羽虽未上场却已有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在《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人们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在《窦娥冤》里,安排了窦娥被屈斩后天地变色的奇迹,而对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一句带过,不浪费一点多余的笔墨。 作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这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如《窦娥冤》中的说白:“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样朴素无华的说白,看不到加工的痕迹,非常符合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身份。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60多个杂剧。他的悲剧《窦娥冤》“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语)。1958年,关汉卿被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 《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人物生平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已被载入苏教版语文初二课本。有名家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品风格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
  白朴(122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澳州(今山西曲沃),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又是著名文士。白朴出生时,金王朝已经在南宋和蒙古的两面夹击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八、九年后,为蒙古所灭。白朴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中。长成后,家世沦落,郁郁不欢,不复有仕进之意,几次拒绝了官员的荐举,漂流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在他的词和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 白朴出身于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家庭,少年时又随著名诗人元好问学诗词古文,在传统的文人文学方面有相当好的素养。在元代,他是最早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身于戏剧创作的作家。他的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六种,完整留存的有《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两种。另有《东墙记》,经明人篡改,已非原貌;此外还有两种剧本残存有曲词。从内容来看,白朴的杂剧大半是写男女情事的。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其生平事迹,《录簿鬼》有简略的记载,谓其“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病卒,火葬于西湖灵芝寺,诸吊送客各有诗文。公之所作,不待备述,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先老生’,皆知其为德辉也”。

  郑光祖
  是元杂剧第二时期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作有杂剧十八种,今存《倩女离魂》、《绉梅香》、《王粲登楼》、《伊尹扶汤》、《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无盐破连环》《老君堂》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爱情剧,取材于唐人传奇说《离魂记》,对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一定的影响。其创作风格以文采见长,明初朱权评其作为“九天珠玉”。(《太和正谱》)


  文学常识补充
  (1)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一级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元杂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北曲各宫调的声情虽与南戏基本相同,但由于北曲比南曲多变宫、变徵两个半音,故从总的音乐风格来说,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 与南曲相比,北曲用韵较严,每套曲只押一韵,中间不换韵,而且韵脚密,几乎每句都押韵。
  (2)元杂剧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3)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4)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5)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一本杂剧一般分为四折,或加“楔子”。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一折不等于现代戏剧的一场,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为标准。也就是说,一本杂剧要唱完四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能念白。戏剧语言包括科介、宾白和曲词。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6)“套曲”是与“只曲”相对而言的,把许多“只曲”(至少三只,多的可达二十只左右)连缀起来成为“套曲”。这种连缀有两个条件:一是“只曲”的次序,什么曲牌在前、什么曲牌在后,基本固定;二是“套曲”中的“只曲”彼此属于同一“宫调”里的曲牌。用四套曲子以上的杂剧极少见的。偶尔有的题材,作者认为写一本四折不能容纳和完成主题思想,就以多本的形式解决。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用了五本二十一折。
  (7)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编辑本段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俗文学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获。从此以后,俗文学便以矫健的雄姿活跃在文坛艺苑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次,元杂剧是中国文艺史上戏曲艺术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收获。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戏曲艺术的真正成熟却是在宋元时期。元杂剧与宋元戏文相媲美,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最早的成熟形态,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并一直成为明清时期各种戏曲艺术不可逾越的典范。从此以后,戏曲艺术就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塑造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面貌。 再次,元杂剧也为中国文学史奉献出一笔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元杂剧作家以直面人生的现实精神和纯熟精湛的艺术技巧,创作出一大批旷世杰作,不仅使我国古代叙事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我国古代文学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应该说是‘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元曲里面公认的是关汉卿的双调‘大徳’,可以欣赏;
大徳


子规啼②,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③,则见双燕斗衔泥④。

俏冤家,在天涯⑤。偏那里绿杨堪系马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⑦。蛾眉淡了教谁画⑧,瘦岩岩羞带石榴花⑨。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⑩。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⑾。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⑿,淅零零细雨打芭蕉⒀ 。

雪纷华,舞梨华⒁。再不见烟村四五家⒂,密洒堪图画⒃。看疏林噪晚鸦⒄,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⒅。
①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是这个调子的曲牌。

②子规:即杜鹃。据说它的叫声有些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晁补之《满江红·寄内》:“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③鱼雁:书信的合称。《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④则见:只见。斗衔泥:争着衔泥营造巢穴。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诗意,喻相思相爱。

  ⑤天涯:指极远的地方。《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⑥“偏那”句,偏偏只有那里留得住。张耒《风流子》:“遇有系马,垂杨影下。”

  ⑦数对:屡次对着,频频地对着。

  ⑧蛾眉:指女子弯弯的长眉毛。

  ⑨瘦岩岩:瘦削的样子。石榴花:泛指红色的花。苏轼《贺新郎》:“石榴半吐红巾蹙”,则借作石榴花了。

  ⑩陈抟高卧:陈抟(tuan):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曾修道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每睡常百多天才起来。

  ⑾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⑿秋蝉、寒蛩(qiong):秋天里容易唤起人们愁思的两种昆虫,诗人们往往用它们来形容和点染离人的秋思。蝉,又名知了。寒蛩:即蟋蟀。

  ⒀ “淅零零”句:形容下着蒙蒙的细雨。细雨打芭蕉,取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的语意。

  ⒁雪纷华,舞梨花:形容雪花象梨花一样的洁白。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⒂烟村:烟雾笼罩着的村庄。

  ⒃堪图画:值得描绘。图画,这里是动词。《汉书·苏武传》:“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⒄掩映:半藏地露,或隐或现。

  ⒅“斜缆”句:斜系着一条小小的钓鱼船。缆,本是系船的索子, 里作动词用。

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

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有名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凭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

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 

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其中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

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扩展资料:

元代著名文学作品:

一、《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二、《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三、《凭阑人·江夜》

《凭阑人·江夜》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此曲首句从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为下文写情蓄势;次句写筝声打破江夜的寂静;三句转写闻筝人的神态;

末句写出听筝的反应。全曲构出一幅历历分明的江夜风情画,将写景记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虽短,艺术价值却很高。

全文: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翻译:

江水清澈澄清江月空明,江上是谁在弹拨玉筝?隔着江和着泪倾听,满江山一片长叹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扩展资料:

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 

1、艺术原因:   

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一、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

二、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

三、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

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   

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   

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上。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这三种戏曲形式都涌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对于明清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戏曲外,诗歌和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但远不足与戏曲相提并论。元杂剧较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从思想到艺术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元代南戏剧作也取得可喜成绩,对明清传奇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

两汉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什么?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式,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文学观是...

宋元明清时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宋: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

我国古代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成就
2、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如:①西汉前期:贾谊、牧乘;②全盛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③西汉后期:杨雄《甘泉赋》;④东汉:张衡《西都赋》《东都赋》等;班固《西京赋》《东京赋》等 3、唐文学成就突出的应该在诗歌上。但词、小说是也是在唐朝出现的。唐朝可以说文学是全面的发展...

魏晋时期主要文学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魏晋时期主要文学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自觉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唐末五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什么
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我国各主要朝代突出的文学成就以什么为代表?
先秦是诸子百家;秦是“焚书坑儒”;汉是“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

文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和特点?
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达到了巅峰。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些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和特点。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先秦以什么著称_百度知 ...
散文和楚辞都很有成就。由各处出土的甲骨文、殷周青铜器铭文、《周易》卦爻辞及《尚书》,可以看出我国散文由句而章、由章而篇及先记事后说理的发展过程。诗歌是周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除《商颂》等少数作品可能是周前的作品外,其余都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春秋...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元代文学代表作品是 -
朝邹水解:[答案] 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小说多经明朝人修改,具体写作年代很难判断,能够指为元人所作,只有陆显之《好儿赵正》(《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一篇...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朝邹水解: 元代戏曲是典型文化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
朝邹水解:[答案] 元杂剧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我国古代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成就 -
朝邹水解: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元代文学 - 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
朝邹水解: 元代在中国古代史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元代文学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突出标志就是自元代文学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是________,元朝的主要文学成就是________,明朝时期文学的主流是________. -
朝邹水解:[答案] 答案:词 曲 小说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历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我国历朝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我国古代历史上从秦朝到元的文学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
朝邹水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成熟诗歌形成重要标志;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编订于春秋中期,分风(民间歌谣,最精华部分),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元代文学样式具备哪些特色? -
朝邹水解: 杂剧元杂剧是在十三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分别列举唐宋元明清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 -
朝邹水解: 唐朝是俄国诗歌的繁荣鼎盛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诗歌流传最多的白居易.宋朝出现词.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还有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等.元朝出现了元杂剧.著名的的有马致远和关汉清,代表作分别有《天净沙,秋思》和《窦娥冤》.明清时期小说出现,有四大名著.清朝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俄国古代小说的鼎盛之作.

谢通门县18955235354: 元代文化有什么特点?对元代文学有何影响?求解求解?谢谢! -
朝邹水解: 元代文化 元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成就 . 文学艺术 戏曲艺术在元代有很大的发展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突出成就.13世纪50年代到14世纪初,是元杂剧鼎盛时期.著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