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道家还是儒家文化,是哪个朝代的?

作者&投稿:蒲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弟子规》是道家还是儒家文化,是哪个朝代的?~

儒家 清朝康熙年间 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倡导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因此至今还使人受益匪浅 

儒家是以提倡仁义礼智信代表人物孔子。但我家代表人物老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斌家的实习是孙武。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是由清朝的李毓秀根据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的。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正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钟茂森教授在《圣贤教育的闪光》一文中讲到的,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代代相传。这种美好的教育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做学问道德的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处世态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以上修身、齐家、治国、维护和平的教育总纲,全部体现在《弟子规》中。《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都是超时空、超族群的,适用于各行各业、男女老少。

  从《弟子规》所蕴含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问题。《大学》上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弟子规》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规律。《弟子规》分为七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说的“首孝悌,次见闻”。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最好的诠释。

  《弟子规》还强调,道德教育同样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那就是“首孝悌”,即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开始,培养起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如果恩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而且,把孝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可见,“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秩序的根本。而当代西方国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法制相对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犯罪率激增、少年犯年龄下降等现象,无疑与夫妻关系失调、家庭崩溃、父子失教的状况有关。

儒家《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该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启蒙读物,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道教】劝人向善的书,竖立品德的书,道教入门的书
你看看《太上感应篇》试试,虽说也是古文但意思是很直白的,经书只要熟读,意思自己都能慢慢搞明白的,我刚开始有人介绍我看《清净经》我看一句都不懂,就只是一段时间看一下,慢慢的接触多了,不知不觉就能看懂了。树立品德方面,是儒家的《弟子规》说的比较详细。古圣先贤们高度浓缩的语言,被现代文...

国学典籍有哪些?
三千小童国学馆标准国学经典 第一阶段:知书达礼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弟子规》: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教孩子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 《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阶段:开智明理 《论语...

南岳明明是道教圣地为什么也供有佛像?如果道教和佛教的寺庙有什么分别...
主要看主殿供奉的是什么像 比如说武当山上主殿供奉的是真武帝君 那么就是道教的了 不过现在的寺庙一般都趋向佛道混供 主要是看市场的需求了

现代人用不用读四书五经
读了当然有好处,但是不读也没关系,现在没多少人会注意这些古典书籍,不照样活得很好?中国古代的书籍,主要是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一个人的修养。其实不止是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都一样,除了儒家学派以外,还有道家的《老子》、《庄子》,这些讲究清新自然,使人心胸...

在中国古代论述了修养问题的作品有哪些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主张:...

弟子规带有宗教色彩吗
看你如何定义宗教,有很多人说儒家也是宗教,叫儒教,个人觉得宗教和思想学说还是不同的,比如道家跟道教的区别,所以我并不觉得一本书就能成为宗教。

书海茫茫,想学国学该怎么入门呢?
二、《老子》《老子》属于道家的书籍,但是想要理解会比《论语》更加的困难,可以先去网络上搜索已经翻译成白话文的版本阅读。《老子》的思想需要自己去慢慢领悟,并不是读上一两遍就能够学会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诗经》《诗经》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短短的一句诗却包含着...

弟子规全文和意思?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新道家 Neo-Taoism 盘盘 《弟子规》来源:熙华国学堂公共微信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国学著作有哪些
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

我是刚刚接触佛学的,学佛的经典善书有哪些。比如弟子规。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是道家还是儒家文化,是哪个朝代的? -
乌单替硝: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家? -
乌单替硝: 属于儒家.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则.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 -
乌单替硝: 儒家经典, 传统文化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是属于佛家,还是儒家. -
乌单替硝: 儒家 《弟子规》是儒家的精华,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是儒家的吗?它的里面有一句:圣人训:的圣人指谁?又有什么关系呢? -
乌单替硝: 弟子规的思想理念是有参照儒家的,很多篇目和《论语》也有相似之处,圣人指的也就是孔子.

株洲县17286499735: 请问弟子规属于儒吗 -
乌单替硝: 是儒家的.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这些都是引人向善的法宝.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哪一学派 -
乌单替硝:[答案] 儒家思想,他的很多论断和对弟子的要求都能够在《论语》、《孟子》中找到,处处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积极出世思想,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想.

株洲县17286499735: 儒家思想的核心?讲的是什么?弟子规算是儒家思想吗? -
乌单替硝: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出自哪?具体内容是什么? -
乌单替硝: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

株洲县17286499735: 弟子规跟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 -
乌单替硝: 弟子规是根据《论语》中的一句来细化的 它的总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儒家很多思想可以说是宏观的 讲仁 讲中庸等等 可以说 儒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方向 大纲 原则和底线 但是很少涉及具体细致的东西 但是随着礼教的深入 更多的细节成为规矩 这样 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礼教细节而产生 讲的还是很细致的 我一开始很瞧不起这些 后来听蔡礼旭老师讲 才深深体会到“三岁孩童能熟记 八十老翁做不到”的含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