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原平的传统文化有什么

作者&投稿:郁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原平的过年风俗~

吃饺子,响麻炮,垒旺火,去长辈家拜年,串亲戚

垒旺火,放鞭炮,挂红灯

凤秧歌 又名过街秧歌,也有叫份秧歌的,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对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听到过几种说法: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颇似凤凰头上的红冠,故名。其二,是说凤秧歌由安徽凤阳传入。还有一种说法是:凤秧歌与其他地方的秧歌很不相同,是另外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另一份的,所以称之为“份秧歌”。 原平凤秧歌,是一种节日性的民间集体歌舞。在原平市只有北贾村一带才有,在山西省也是独一无二。它产生的时间相当久远,由于多种原因在流传过程中几经兴衰,濒临失传,建国后才重放艺术光彩。 传说一:秦始皇走马修边时,有一家老少为躲避苦役,儿子装疯卖傻扮成疯公子模样,扬襟舞扇,癫出城外,野太医和全家老少追着儿子逃出城去。后人为了纪念这种足智多谋的行动,便产生了这种艺术形式。凤秧歌中的两个领头人,恰巧是“疯公子”和“野太医”。 传说二:在北宋末年,梁山起义军为了搭救被官家捕捉的兄弟,扮成卖艺人模样,混入城内,劫了法场。后人为了纪念起义军这种英勇行为,便沿用了此种形式,产生了“凤秧歌”。 传说三:北宋末年,为了抵御辽国的入侵,从中原各地征调士卒开赴边地。当时,地处雁门关里的北贾村驻有许多安徽凤阳县籍的将士,为表达思乡之情,常在营帐外演唱家乡的“凤阳花鼓”,群众争相学习,并与当地固有的民间艺术踩圈秧歌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凤秧歌”,历千载沧桑而流传至今。 “凤秧歌”的前身可能是“凤阳花鼓”。在300年前由外地传入崞县。后与当地踩圈秧歌相结合,吸取了民歌小调丰富了演唱部分,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 原平地处山西中部偏北,滹沱河上游,汉置原平县,隋改崞县,1958年复改原平。考虑其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是内地通往塞外的一条官道,北贾村又正处官道旁边,南来北往的人很有可能将他们的民间艺术带过来,后经当地艺人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成。所以,根据民间传说和光绪年间史料记载的凤秧歌状况推测,凤秧歌可能产生于清初。 原平凤秧歌的演出队伍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妆而成。后来,不少姑娘踊跃上场演唱,有男有女,更具风采。男角都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头戴军盔,奇妙的是盔上盘绕着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 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 踩街,即在街道上穿行表演。男女排成几列队形,边扭边舞,交错向前。队伍前面由一个手击水镲者指挥,前面两个领头的分别化装成“疯公子”和“野太医”。后面的男角扬臂击鼓,头上甩圈;女角击打小锣,载歌载舞。音乐高亢悠扬,表演自然生动,队形灵活多变。 踩圈,也叫小秧歌,是继踩街后的定场表演。领唱者为一对老夫妻,其余均为女角。演唱前有段纯舞蹈表演,按“四开头”、“长流水”等锣鼓点进行。之后,便由男主角手持花扇,将绕圈舞动的女角一个个逗引出来。被点到的女角与男角跳“扭麻花”、“掏八字”等舞蹈。然后全体围圈演唱,通常是男角领唱,女角合唱,尾声时男女大合唱。歌词大都自编自演,以颂人、描景、说事为主要内容。表演时的节奏也较前加快,幅度加大,男女对舞,演唱风趣幽默,富有乡土特色。 开轱辘,也叫大秧歌,是以上秧歌演唱部分的延续,演出一个个小戏,剧目内容有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甚至有矛盾冲突,构成一出出民间小演唱,所以当地俗称“出儿秧歌”。秧歌的节目达40多个,其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如《薅苗》、《打麦》、《秋收》;有表现年节习俗的,如《过大年》、《观灯》;有刻画自然风景的,如《四敖八景》、《朝霞峪赶会》、《崞县城赶十三》;有描写爱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的,如《二女告状》、《等新郎》、《怀胎》、《亲家相骂》等,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画。 凤秧歌多于农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另外村庆、庙会、闹红火时,也常常会聚集一处,一连几天一围几个圈子进行秧歌表演。 “凤秧歌”传统节目有80余个。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如“担货郎”“住娘家”“过大年”以及歌颂现代生活的“卖余粮”等。 1955年著名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演出的原平凤秧歌《过大年》,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获得优秀奖,被专家誉为“真正反映劳动人民欢乐和美好愿望的民间艺术”。1991年9月在山西省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期间,经过重新组织,精心排练的原平秧歌阵容可观,表演更为精彩,之后,又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演出和山西省建设小康示范县区展演及朔州市广场文化节活动;2005年无宵节参加忻州市街头文艺表演,荣获一等奖,不久又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2006年四月,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一次随着忻州文化走出山西,走进"星光大道"让全国乃至世界人们欣赏到了它的魅力.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更受人们喜爱。 2008年2月原平凤秧歌扩展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秧歌”之中。 2010年5月,原平凤秧歌代表山西获得了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广场舞类的最高奖项“群星奖”。

炕围画


原平市属于哪个市 原平经济实力怎么样
崞州文庙和惠济寺则是原平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前者是元代建立的州级文庙,后者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西神头的华夏第一楸树更是岁月的见证,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传递着深远的历史沧桑感。

惠济寺山西省原平市惠济寺
惠济寺,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东北15公里的练家岗村,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胜地,创建于唐代,经过宋朝的重建,历经金、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寺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独特,包括山门、文殊殿、钟楼、伽蓝殿、大佛殿以及东西廊庑等,总面积达2135平方米。其中,文殊殿在康清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呈...

山西有哪些文化习俗
1、闹花灯2、闹红火3、放烟火4、高跷5、跑旱船6、跑竹马7、小车舞8、挑椅舞9、狮子舞10、龙舞11、龙舟舞12、中黄高台13、倒悬花鼓14、铁棍与背棍15、渔翁戏海蚌16、沈老爷坐轿17、晋南血故事18、黄河灯会19、太原社火20、怀仁旺火21、平定塔火22、南庄架火23、芮城合河古会24、晋祠古庙会25、...

原平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 原平属于地级市还是县级市
惠济寺坐落于原平市东北方向的中阳乡练家岗村,距离市区大约有10千米。寺庙最初建立于唐朝,在宋朝进行了重建,后来在金、元、明、清等历朝历代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葺。惠济寺内现存的主体建筑是文殊殿,这是一座明代时期重建的建筑,其余的各建筑都是清代建筑。整个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

崞阳文庙为什么值得参观游览?
崞阳文庙,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崞阳镇,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古代文化建筑群。作为一座典型的明清时期的文庙建筑,崞阳文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场所。以下是崞阳文庙值得参观游览的原因:历史悠久:崞阳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

山西文化有哪些
(5)城市饮食文化日趋多元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城市人口来源的多元化,在山西,城市人的饮食出现了由传统的饮食习俗向多元的饮食习俗转化趋势。 (二)、传统饮食习惯 (1) 早中晚的饮食。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民间称一...

山西文化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山西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 1,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

忻州美食文化旅游景点介绍 忻州市的特色美食
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国土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素有“晋北锁钥”之称,为山西省省辖市。忻州是旅游热区,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著名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中国杂粮之都”、“双拥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

原平有哪些风景绝美的景点推荐?
天桥峡谷:位于原平市西部的天桥峡谷,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区。峡谷内溪流潺潺,两岸峭壁耸立,风景如画。此外,还有天桥古村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机会。石门山:石门山风景区以其奇特的岩石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闻名。山峰险峻,石门幽深,是登山探险和...

祁县19592831522: 原平的风俗 -
蔚杭奇米: 炕围画也叫墙围画,俗称“炕围子”,是山西民间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造型艺术,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于一体. 晋北农村家家户户都以火炕为床,为防止墙土脱落弄脏被褥,人们就以胶水调制白土沿炕边墙上涂盖“围子”.炕围画属于家庭壁画,晋北宁武、五寨一带喜用红棕色,原平、代县一带喜用青绿色.以原平炕围画为代表的晋北炕围画,画风细腻,设色艳丽,构图饱满,明朗豁达.每当新房落成,新炕盘就,主家就约请当地有名气的炕围画匠上门作画,画工完毕后,主人常用透明纸或塑料薄膜罩遮其上,更多的人家则用桐油或清漆罩刷,以使其保存年久.原平炕围画曾在北京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原平也被称作“炕围画之乡”.

祁县19592831522: 山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蔚杭奇米: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它常常在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游行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 威风锣鼓最早据说是在古代尧帝时期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祁县19592831522: 介绍山西一种民间手艺(50字) -
蔚杭奇米: 答:山西一种民间手艺 1、民间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

祁县19592831522: 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
蔚杭奇米: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共26项,涉及保护单位54家) (7项,涉及保护单位15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16 Ⅶ-1 剪纸 孝义剪纸 山西省孝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31 浮山剪纸 浮山县文化馆 32 隰县剪纸 隰县文化馆 33 ...

祁县19592831522: 有哪些民风民俗需要改进? -
蔚杭奇米: 民风民俗中的陋习1. 算命;求签;清明在坟头烧纸钱会引起火灾;清明插柳,破坏植物生长.2. 重殓厚葬,办丧事大操大办,请和尚道士做法事.3. 清明节烧纸钱. 4. 念经布道.5. 烧冥币. 6.

祁县19592831522: 山西原平县的八大碗做法 -
蔚杭奇米: 八大碗菜谱八大碗实际上主要是由猪肉制作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当时酒家讲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

祁县19592831522: 我想知道山西省原平的历史 -
蔚杭奇米: 原平,自西汉置县以来,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隋大业二年(606),原平始称崞县一直到20世纪中叶,也渡过了1350多年春秋.1949年全国解放后,仍称崞县.1958年12月7日,经山西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原平县.1959年12月,县级机关由崞县城迁至原平镇.1993年6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原平市(由忻州代管),是全省放权改革试验县(市)之一.

祁县19592831522: 了解家乡的名风民俗(尽量是山西的)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并阐述理由,好吗?
蔚杭奇米: 山西太迷信.

祁县19592831522: 描写天牙山风景区的作文 -
蔚杭奇米: 亿万年自然造化,千百年历史浸染,天牙山以其奇秀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享誉华夏.天牙山是原平人民的圣山,石鼓寺是原平人民的灵祠.精忠纯孝,崇文尙武,一脉绵延,世代秉承,抅成了独特的地域文明和价值追求.二零一一年四...

祁县19592831522: 山西的传统美食是什么 -
蔚杭奇米: 榆次豆腐脑、榆次灌肠、猫耳朵、河曲酸粥、高平烧豆腐、长治腊驴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