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的同进士出身是个什么意思?和进士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脂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榜进士”和“进士”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强调“两榜进士”?~

 
两榜进士说明他经过了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
两榜进士,即进士。科举时代,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进士名列两榜,故称。
科举制度各朝均有不同

  明清的科举制度:

  明清两朝科举的基本制度和考试程序大体是一致的,其中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和会试与殿试。不过,在院试之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可以看做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
  县试和府试分别由本县知县和知府主持,府试及格者称为“童生”。清朝的县试多在二月举行,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
  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持考试的长官是学政,又可以称学台、宗师。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考试。岁试的基本任务是:第一,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分别给予奖惩。童生通过岁试,就算是“进学”了,即成为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相公。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明清时期,通常在乡试之年的七月,还要在省城集中举行一次科试的补考,凡因故未能在各府参加科试的人,可乘机来补考,叫做录遗。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明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贡院内建有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乡试榜为“桂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也叫乙科。考中了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在清朝,除了按正常制举行的乡试外,每逢遇到皇帝万寿(生日)、登基等庆典时,还额外有加科乡试,叫做恩科。
  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会试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此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会试发榜时,往往正值杏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的主考官,在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又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称主考官为大总裁,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清朝新录取的贡士,在殿试之前,还须进行一次复试。复试结果,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等,这个等级对于以后授予官职有重要关系。殿试在四月份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明清两朝都只考策问一场。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明清两朝都有数人是连中三元。
  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朝考的第一名叫做朝元。最后根据贡士的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成绩得出录取等级,再根据录取等确定授予的官职。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在考中后按惯例可以立刻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不再参加朝考。凡殿试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和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也照例要到翰林院任职。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格被授予此学位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没有此学位的人有某种才能或功劳,皇帝赐给他同有这个学位出身的人一样。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明史·选举志二》:“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科举有县试乡试和会试三级,县试是科举的首试,试期多在二月。考生无年龄和出身家财限制,下至几岁的稚童,上到白发老者都可以报名,故又称“童子试”。但仕宦已入流品、曾登科仕宦者、因过罢闲的吏(无品的小官)、役(仆从)、倡优(乐舞为业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孙不准报考。女子也不能报考,流寓异乡的准试。考生须本县两名廪生结保,以证明身家清白,非冒名顶替。廪生是县试已中的生员。县试获中的生员称进学,分三个等级,一等前列的叫廪膳 (廪生),次的叫增生,再次的叫附学(附生),廪本是国家粮仓,膳是膳食,顾名思义廪膳每年可领取少量生活补助费用。廪生增生附生统称“生员”。

宋制进士分五甲,元制为三甲,明清从元制。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三甲八十名(后增到百三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正八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58305.htm
这个说的比较清楚了,你看看吧:)

直接百度呀


什么是“同进士出身”﹖
古代同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

同进士出身是什么意思?
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同进士”着实令人尴尬:好似饥肠辘辘之时,旁人端上好饭好菜,却赫然发现盘中粘着一只青头苍蝇,为肚肠计,不能不伸筷子;一伸筷子,又恶心得难受。因此,稍稍自尊自爱之徒,都会将“同进士出身”当作一种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

何谓同进士出身?
进士出身本身就是进士,而同进士出身是什么来历可以看下文的介绍:“赐同进士出身”的背景和故事: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里的“同”实...

赐同进士出身是什么意思?
1. 赐同进士出身是一种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中的学位称号,意味着考生通过了最高级别的殿试考试。2. 进士学位的获得,意味着考生有资格被授予官职。3. 有时候,一些没有进士学位的人因为特别的才能或贡献,会被皇帝赐予同进士出身的待遇,享受与进士同等的待遇和荣誉。

什么叫同进士出生?
,另一说为 “同进士及第”的头衔,中国自宋代至清代,实际上没有这个名目,且自从科举之后,只有进士及第(正七品),进士出身(从七品),同进士出身(正八品)。所谓“同进士及第”,是宋神宗赵顼的一大发明,这是他对没有科举功名而又有真才实学者的一种褒奖,其职位、待遇与“进士及第”等同。

同进士的出身
同进士出身其实也不容易,在明清两朝,取得同进士功名的士子已然通过了乡试、会试而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已经有资格在各州府学堂书院聘任了。当然,在和平时期,士子们要想做在吏部注册具有国家法律意义的官员,通过殿试取得至少同进士出身是必须的。

何为同进士出身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目的是为了给落第秀才一点心理安慰,事实上并无任何权利 ,...

"同进士出身"是什么意思?
古时高中者分三甲.第一甲录取三人.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过,这是一般的尊称,圣旨里不会这样写的.因此,官方的说法是叫"赐进士出身".第二甲录取三十人.一般都叫"进士",甲头叫"传胪".这帮人高中的官方说法是叫"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也是录取三十人.也都叫"进士".不同的是,这帮人高中...

古代进士为何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各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进士身份,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但考取进士后,还需通过殿试的分级来确定不同的地位。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这三种名称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晋升路径与待遇。殿试,始于隋唐,由皇帝亲自主持,是科举的最高峰。北宋时淘汰率高,直到后来改革,确保所有贡士都能成为进士。...

同进士出身童生试
通过院试的童生称为生员,他们会进入府、县学宫学习。《左忠毅公逸事》中提到,左光斗在童生试中录取了史可法为生员,当时史可法只有二十岁。《促织》中提到的“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即指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秀才这一称号在汉代泛指才能优异之人,至唐代则是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而...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什么是同进士出身? -
杜睿速溶: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明史·选举志二》:“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同进士出身是什么意思? -
杜睿速溶: 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同进士”着实令人尴尬:好似饥肠辘辘之时,旁人端上好饭好菜,却赫然发现盘中粘着一只青头苍蝇,为肚肠计,不能不伸筷子;一伸筷子,又恶心得难受.因此,稍稍自尊自爱之徒,都会将“同进士出身”当作一种不能一洗了之的难言之隐.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何为同进士出身请用现代汉语简要解释切勿超过300字什么考试?哪些人?为何叫“同”?有哪些权利? -
杜睿速溶:[答案]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同进士出身和进士出身有什么区别 -
杜睿速溶: 同进士出身简单的来说就是皇帝赐予的一个等同于进士的身份,不是考试获得的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古代同进士出身有用吗? -
杜睿速溶: 1、非常有用 2、进士考试第三等,赐同进士出身.要知道,平均7~8万个读书人才出一个进士.就算是第三等级的进士,也是就牛人.举例:进士出身是“哈佛的博士”,同进士出身是“清华博士”. 3、一般来说,同进士出身,授官时候都去地方任职,一般情况下,他们能到达的最高职位是一省巡抚,几乎不能进朝廷最顶级的决策机构.但是能到省部级也已经很好了. 4、有些“同进士出身”一样是有机会逆袭的.这就要看殿试结束后“朝考”.这一场考试,将在新科进士中选拔出“翰林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进修三年,散馆后就能进入中央六部,将来有机会进入最高决策机构.其中杰出人物就是“曾国藩”,他就是同进士出身.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有人说同进士出身是进士,这个对吗 -
杜睿速溶: 1、“同进士出身”当然是进士. 2、历史上,大多数的进士,都是同进士. 科举考试中,一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人数只有3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人数只有10%~20%;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人数占80%. 3、历朝的职官志中记载官员磨勘制度中,也都是把“同进士出身”作为“进士”看待的. 4、曾经有些文人曾经用“同进士”与“如夫人”来调侃,使得后世人对“同进士”有误解.这就像是一个千万富翁面对比尔盖茨、王健林、马云,自嘲自己像个乞丐一样.难道我们也真当他是乞丐? 5、毕竟平均60万个读书人,才出一个进士.就算是三甲“同进士”,也足以骄傲,让后世子孙荣光了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古代时候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意思 -
杜睿速溶:[答案] 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殿试中进士第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又称“三鼎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后引申将各种比赛的前三名称为“三甲”.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古代进士是什么意思? -
杜睿速溶: 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古代的状元进士是什么意思 -
杜睿速溶: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的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738647201: 考中同榜进士是什么意思 -
杜睿速溶: 就是一起考中的进士 ,叫做 “同榜进士” ,也叫 “同年” ,互相称 “年兄”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