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出处及理解?

作者&投稿:曾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出处及注解?~

出处:《荀子》之《礼论》。
注解:礼,是调养人们欲望的。有礼仪素养的人,首先就是会尊重他人,以他人为尊!社交也就是从尊重对方,把握对方,彼此互动的一种交往!

礼仪的本质是尊重。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是人们在各种具体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和言谈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

出处:《荀子》之《礼论》。

注解:礼这种东西,是调养人们欲望的。

有礼仪素养的人,首先就是会尊重他人,以他人为尊。社交也就是从尊重对方,把握对方,彼此互动的一种交往。

扩展资料

《礼论》,是荀子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系统论述“礼”的起源、内容和作用。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制定礼义调节人的欲望,避免纷争,保持安定。礼有“养”和“别”,“养”即“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和需求,“别”即“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两者相互依存。文章详细分析礼的内容,重点论述丧祭之礼,提出“隆礼”的观点,指出礼是治国的根本,是“人道之极”,“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论



“礼者,养也”出自《荀子·礼论》,意思是礼仪这个东西,是控制人的欲望的,让人的欲望与物质条件相一致。

“礼者,敬人也”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礼仪的施行,是为了对别人表示尊敬。意思没错,但是查无出处。孟子有句和这里差不多的话: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扩展资料: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荀子像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

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他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荀子·礼论》



出处:《荀子》之《礼论》。

注解:礼这种东西,是调养人们欲望的。

《礼论》,是荀子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系统论述“礼”的起源、内容和作用。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制定礼义调节人的欲望,避免纷争,保持安定。礼有“养”和“别”,“养”即“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和需求,“别”即“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两者相互依存。

文章详细分析礼的内容,重点论述丧祭之礼,提出“隆礼”的观点,指出礼是治国的根本,是“人道之极”,“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

扩展资料: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荀子



出处:《荀子》之《礼论》。

注解:礼这种东西,是调养人们欲望的。

在日常交往中,人人都要讲究礼貌,注重礼仪。礼貌礼仪无处不 在,无时不在。她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礼仪就如同一 片阳光、一束鲜花、,一串笑声,悄然地给生活带来温馨,给工作带来 成功。

扩展资料: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这里的惯用形式包括礼节和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奠基仪式,下水仪式,迎宾仪式,结婚仪式,祭孔大典,等等。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祀礼仪,它主要是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引证解释

礼节和仪式。

《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

《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

《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 《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礼者,养也”出自《荀子·礼论》,意思是礼仪这个东西,是控制人的欲望的,让人的欲望与物质条件相一致。
“礼者,敬人也”意思是礼仪的施行,是为了对别人表示尊敬。意思没错,但是查无出处。孟子有句和这里差不多的话: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出自《孟子·离娄下》。

所以,自己扯闲篇也就算了,不要把一些现代人诌出来的古体句子乱往圣人头上栽。


“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中的“道德”是什么意思?_百度...
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怎样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古人解释“礼者,理也”。“礼”就是道理,换句话说,它包括一切文化的原则,如果用比较流行比较漂亮的名词来讲,用新的观念来讲,“礼”就是哲学。这个哲学不是西方的那个哲学,这个哲学是借用的。那么,“礼”是讲什么呢?“礼”的真正精神是以道德为体。中国历代政治哲学最高的原则,是讲礼治而不用法治,礼治着重...

解释下这些古文句子什么意思 谢谢
5 原句是“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贤明的君主任用贤明的人,不愿意接受恩惠的,君主就用“礼”对待他,这对于圣人来说,被“礼待”比任何恩惠赏赐都高尚的多。蓄:蓄养,供养。划分句子停顿: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6 辞:话语,这里指志同道合的话,投机的...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孔子中关于礼仪的诗句
礼者,敬人也。 ——孔子 礼仪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 文明·礼貌·孔子·礼仪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孔子·论语·友谊·礼仪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孔子·理想·论语·法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孔子·论语·美德·礼仪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

儒家的孝道还有什么用
孟子说,“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同上)因为曾子事奉父亲,不只“养口体”,还要“养志”,尊重其父亲的意愿。 孟子还把“孝悌”与仁义礼智等德行结合起来,“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孟子·离娄上》)仁的...

什么是礼学
礼之学:一曰经礼,若仪礼之本经,为行礼之范式也。二曰曲礼,若礼记之则,仪礼之记,所以曲折委屈,难以遍言,而当自幼成习,灿若天性者也。此经典之所教,蒙童所必修,非独习礼者为然也。三曰礼变,礼记、仪礼记记之。此行礼中之意外,执礼者之行权也。古者庶子之祭器需借,是礼器有未全也;大夫之官事常摄,...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则志不慑”的译文(《礼记·曲礼上》)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出处:出自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戴圣所著的《礼记》...

田阳县17763555863: 礼者,敬人也是孔子与谁的对话 -
束邱复方: 我看过类似话:"礼者,敬而已矣!".那是出自孔子和曾子的对话.

田阳县17763555863: 怎样理解礼者敬人 -
束邱复方: 有礼仪素养的人,首先就是会尊重他人,以他人为尊! 社交也就是从尊重对方,把握对方,彼此互动的一种交往

田阳县17763555863: 礼论的译文节选;礼起于何也 -
束邱复方:[答案] 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

田阳县17763555863: 礼论的译文 -
束邱复方: 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

田阳县17763555863: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故礼者养也.急需这段的译文 -
束邱复方:[答案]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田阳县17763555863: 仁者爱人出自哪? -
束邱复方:[答案] 出自《孟子》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理念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

田阳县17763555863: 最早的孝经出自哪本书? -
束邱复方: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田阳县17763555863: 《论语》和《荀子礼论》中关于“礼”的问题 -
束邱复方: 宏观上讲他们的观念是一样的 古人的礼,目的是让社会和谐 如楼上所说现在的礼,大部分是为了追逐私利 愚见本人

田阳县1776355586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谁写的? -
束邱复方: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田阳县1776355586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 -
束邱复方: 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