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见虚词讲解总结

作者&投稿:濯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汉语虚词有哪些?~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 给予,授予。
与斗卮酒
② 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 和、同、跟。
竖子不足与谋
④ 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⑤ 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欤”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1.用作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2.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一)动词。到某地去。孟子梁惠王上:牛何之?
注意:上古汉语有“去之”的说法,但“去”字只表示离开某地,“之”字方是表示到某地去。庄辛去赵是说庄辛离开了楚国而到赵国去。
(二)指示代词。此,这。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
(三)人称代词。他、她、它(又指复数)。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四)介词。的。孟子梁惠王上:王道之始也。
详见《古代汉语》第一册P319
汗,好久以前的课本了,刚翻开都是一层灰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发消息给我或者HI也行

古代汉语的虚词 也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五大类。有的语法书将文言虚词分为语气词和关系词两大类。不管怎样分类,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古今大体相同。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些用法甚至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文言中常用的副词有:“益、少、略、略无、但、方、几、既、既而、固、盖、乃、弗、非、未、毋、勿、莫、窃、谨、敬、请、幸、辱、愚、相、见”等;常用的介词有:“以、于、为、与、及”等;常用的连词有:“而、且、则、虽、然、然则、固”等;常用的助词有:“也、矣、耳(尔)、焉、乎、欤(与)、邪(耶)、哉、夫、者、所”等。助词中除去者、所这两个特殊的助词外,其它都是语气助词,即叹词。 文言虚词的复杂性表现在它们的数量之多,使用的频率之高,且具体用法与现代汉语又大相径庭。文言虚词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们的“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和“一词多性”的特点上。现代汉语的虚词多数是一词一义,一种用法,词性一般也是固定的。古代汉语的虚词则不同,例如文言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虚词“之”,多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有时也可用作代词(相当于“他”或“他们”);有时用作动词(相当于“到”、“往…去”)。其后两种用法已变成实词了。在汉语的发展变化中,唯独虚词的变化最大,只有少数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的某些特殊语句中继续使用,其余已极少使用,或虽在使用,但意义已完全变了。例如古汉语中的“所以”和“虽然”这两个虚词,“所以”是表示“…的原因”的意思;“虽然”表示“即使这样”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们只是一般的连词,没有上述的意思。主要用作代词和助词
一 作人称代词,多用作第三人称,作宾语。可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
1 公使阳处父追之。(《左传·秦晋淆之战》)(之,代人)
2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之,代事)
3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李斯《谏逐客书》)(之,代物)
“之”有时可用来称代自身或对方
4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之”,指代“我”)
二 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此”。
5 之二虫又何如?(《庄子·逍遥游》)
6 故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 作兼语。既是前面动词的宾语,又是后面谓语的主语。
7 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司马迁《管晏列传》)
四 作助词
(一)常用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8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诗经·采薇》)
(二)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使句子词组化。
9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三)用在提前宾语与动词之间,可以不译。
10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王桀《登楼赋》)
(四)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以强调语气,无实在意义,可以不译。
11 久之,越石父请绝。(《史记·管晏列传》)
五 作动词,可以译为“去”、“往”。
12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在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及其意义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常用词——之、其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

现代汉语虚词有哪些
现代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语气词。一、虚词的具体种类及定义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特征,如“正在”、“已经”、“非常”等。它们对动词起到限定作用,表达时间、程度等概念。介词:用于连接名词或...

虚词之的意思 虚词之是什么意思
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此。2、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

现代汉语虚词有哪些,用法是什么
现代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副词、叹词和语气词等。以下是这些虚词的用法简要说明:一、介词 介词用于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动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关系。常见的介词有“在”、“以”、“从”、“为”等。例如,“我在家里学习”,&ldquo...

古代虚词有哪些
古代虚词有代词、副词、语气词、介词、连词、助词几大类,下面具体介绍这几种虚词:1、代词,古代汉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2、副词,古代汉语中的副词一般又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情态副词、否定副词、敬谦副词和指代副词七类;3、语气词,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

语文知识: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汉语虚词包括哪六类
汉语虚词的分类意见尚不统一,但普遍认为,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而虚词则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象声词。对于副词和代词的分类,学界存在较大分歧。虚词在汉语中不具备实际意义,它们不能独立成句,而是协助实词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大致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和副词六大类。1. 介词...

什么是实词,虚词,代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词。代词——指起指代作用的词,是实词。有实在意义是指词有一定的意思,在句中可以单独运用;没有实在意义是指词没有意思,在句中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单独运用。汉语词类语法表 词类表 名称 定义 语法特点 类别 举例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

汉语虚词有哪些
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一、介词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了”、“关于”、“自从”等。这些词语在句子中不单独使用,而是用来引导其他成分,如定语或状语。例如:“我在家里”(表示地点关系的介词&...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知识点:常用虚词
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有很多,这里只挑选最为常见的一些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四组,来说明它们的主要用法。 一、“以”“为”“于” (一)以 “以”一般作介词,有时作连词。“以”作介词时,一是可引出动作行为发生时所依赖、借助的事物或遵循的准则,可译为“用”“凭”“按照”等。例如: ①以子...

华容区18750438132: 古代汉语常见虚词讲解总结 -
咸乖小建: 古代汉语的虚词 也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五大类.有的语法书将文言虚词分为语气词和关系词两大类.不管怎样分类,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古今大体相同.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

华容区18750438132: 古汉语常见虚词有哪些? -
咸乖小建: 者、之、乃、而、乎. 一、者 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老~.作~.读~.胜利~.未渡~.卖柑~.符合标准~. 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

华容区18750438132: 归纳梳理 文言文虚词 -
咸乖小建: (十八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

华容区18750438132: 文言虚词整理 -
咸乖小建: 我是高二的.一共要学习18虚词. 虽然你要的是初中阶段,但其实是一样的.你要其中的五个,很早之前我都整理过的了,清晰明白.1.【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不知...

华容区18750438132: 古文中常见的虚词有那些? -
咸乖小建: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虚词(一)汉语与其他语种相比最突出的两大特征就是语序十分严格、虚词特别重要!关于高考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它是构成文言...

华容区18750438132: 古文中一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咸乖小建: 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2、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3、介词,引进范围,相当于现代汉语“在”. 4、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 5、介词,引进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在”.

华容区18750438132: 高中文言虚词怎样运用?
咸乖小建: 您好,首先欢迎您的求助.关于文言虚词,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常用的就好.我搜索到以下内容希望您能掌握,祝您学习进步!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

华容区18750438132: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所有虚词及意思,要全的!!! -
咸乖小建: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

华容区18750438132: 语文文言文的虚词意思归纳 -
咸乖小建: 之 (一)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

华容区18750438132: 常用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词义整理 -
咸乖小建: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