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藏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越王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越王井在广州市应元路旁,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秦代一直使用至今,是广州最古老的井,相信沿用这么长时问的水井,在世界上也不多见。相传,赵佗率秦朝大军进驻岭南,为解决将士们饮水,赵佗命人开凿了此井。
后赵佗割据岭南,成立了南越国,他一直饮用此井的水,致使其“肌体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故人们称之为“越王井”。
据屈大均《广东新语》称,越王井“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津液”。
故历代君王都想独霸此井。南汉主刘美曾占此井,称玉龙泉,“禁民不得汲”。清平南王府也霸占此井10余年之久。
在宋代时,番禺县令丁伯桂为了方便百姓汲水,在井台加了九孔石井盖,使人们可以从各孔汲水,不相抵触。
近年以来,这口使用了2000多年的古井几乎被湮没,幸广大市民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呼吁,才得以保护下来。

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十分要好的朋友。王安石受宋神宗器重,回到朝廷主持改革的时候,司马光是翰林学士。由于司马光思想保守,那时就开始与王安石谈不到一起去了。到后来,王安石被升为宰相,提出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司马光不仅一条也不同意,而且是拼命地反对。由于司马光的学识和影响以及他反对变法的强硬态度,他竟成了反对派的领袖人物,同老朋友王安石完全闹翻了。
在反对变法的种种活动中,司马光曾以老朋友的身份,给王安石写过一封信,他责备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招惹是非,搜敛钱财,还死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王安石收到司马光的信后,针对司马光的四点责难,回信一一做了驳斥。王安石写道:“我进行法制改革,是遵照皇上的号令,怎么能说是侵犯别人的职权;为国家做事理政,怎么能说是招惹是非;为朝廷、百姓理财,怎么能说是搜敛财富;批驳错误的论调,怎么能说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呢?”
王安石的回信,针锋相对,义正词严,把司马光驳得没有话说。再说,又有皇帝为王安石撑腰,司马光尽管非常生气,也奈何不了王安石。于是,司马光就向宋神宗辞职,离开京城到了洛阳,专心写他的书去了。
原来,司马光是个对历史很有研究的人。还是在小时候念书时,司马光就表现出对历史的兴趣。那时,司马光跟一个塾师学习,老师给他讲了《春秋左氏传》,司马光非常感兴趣,放学回家,就讲给家里人听,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司马光当了官之后,仍持续不断地钻研历史,研读了很多历史著作。在学习钻研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古以来的历史著作虽然卷帙浩繁,但是却没有一部上下贯穿的通史。另外,在司马光看来,各种各样的史书实在太多,皇帝看不过来,如果编一部通史,也可给皇帝读史书提供点方便。于是,他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打算自己动手来编一部通史,打破这个尚无通史的局限。
立下了这个宏大的志向,司马光便着手编撰。他参考了众多的历史著作,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他按照自己的设想,给书取名为《通志》。
《通志》编成之时,正是宋英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就把这部书献给了宋英宗,宋英宗读过之后,觉得大开眼界,认为此书对自己治国理政很有帮助。于是下令为司马光专门设立了一个书局,让司马光全权组织编写人员,准许他们借阅官府的藏书。
宋英宗的支持使司马光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立即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刘恕、刘攽和范祖禹等做助手,组成一个编写机构,把《通志》继续写下去。
到了宋神宗即位,司马光又把新编好的一部分稿子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读了司马光的稿子后,更是高兴,而且体会很深。他认为司马光的书,不仅可以帮助做皇帝的人了解历代的盛衰起落,而且这种盛衰起落,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人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所以,宋神宗就把《通志》这个书名改为《资治通鉴》。“资治”是帮助治理,“鉴”的原义是镜子,用来表示警戒和教训的意思。后来,人们又把《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
后来司马光辞职罢官,回到洛阳一心编写《资治通鉴》,前后一共花了19年,才把这部著作全部写完。《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也就是按照历史年代的发展顺序,逐年写出历史上每年发生的大事的体例。它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到959年,也即从战国始到五代止的1363年的历史。
司马光为了编写这部宏大的著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那19年里,他起早贪黑,夜以继日,不停地翻阅、查找资料,不停地伏案写作。为了使《通鉴》早日完成,司马光给自己做了一个很特别的枕头,自名为“警枕”。这个枕头是由一段容易滚动的圆木做成,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把他惊醒。
司马光已经十分勤奋辛苦了,可他却还要用这个枕头来提醒、警诫自己不要睡得太多,以免影响写作。
司马光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以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人们认为,《资治通鉴》材料丰富,剪裁有致,考证严格,而且文字精练,富于文采,是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而司马光也因此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历史上一些精典的事件,学习和理会它可能帮助我们博古通今,有人说历史上一面镜子,这本书就是通过分析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给我们以启迪,从而在现代现实生活中提供一个镜子作用.例如:书中写到韩信忍得胯下之辱,而奋发图强,终成大器.蔺相如从大局出发,不与廉颇计较,而让其折服,负荆请罪,演绎了精典(将相和)。还有李世民之父李洲是怎么曲伸韬略,终于建立大唐基业等等。总之,从这些一个个精典的事件故事中,使我们受到启发,当我们现在遇到事情,可以参照,从而使自己选择正确的做法。象毛主席和蒋介石都酷爱这本书,这本书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大略大智,大曲大伸,大进大退,大忠大孝,大善大恶等做人和谋


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创作背景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

司马光在什么情况下写《资治通鉴》
历史背景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

《资治通鉴》作者是谁?
《资治通鉴》创作背景: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通鉴》由司马光...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什么从周威列王二十三年写起?
"三家分晋”是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所以,这就是《资治通鉴》开头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写起的原因。这后面,有一定的背景和原因。从表面上看,三家分晋,是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我们称之为春秋,在此之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了战国时代。同时,《春秋左传》,他结束的...

资治通鉴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资治通鉴是什么时期的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3、写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

资治通鉴成书于唐朝中期至晚期
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周朝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通史。资治通鉴成书于唐朝中期至晚期,是唐代历史学家司马光所编撰。操作步骤 1.收集历史资料 司马光...

《资治通鉴》的作者
作者是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什么史书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

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各是谁写的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武冈市13590855985: 司马光在什么情况下写《资治通鉴》 -
祝聪穿心:[答案] 历史背景 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

武冈市13590855985: 《资治通鉴》成书于 -
祝聪穿心:[选项] A. 西汉 B. 东汉 C. 北宋 D. 南宋 请问是哪一个?

武冈市13590855985: 《资治通鉴.》有什么价值? -
祝聪穿心: 关于《资治通鉴》的一个史学价值,从史学家来讲是相当高的.有这样一个背景你们需要了解.你如果是研究历史的话,你就会知道,主要是研究宋朝以前的历史,你肯定要看《资治通鉴》.为什么呢,它记的非常之详细,记的非常之系统....

武冈市13590855985: 资治通鉴的简介 -
祝聪穿心: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

武冈市13590855985: 《资治通鉴》是什么?作者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
祝聪穿心:[答案]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武冈市13590855985: 资治通鉴记载了哪几个朝代的事? -
祝聪穿心: 战国,秦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后周!从战国三家分晋一直写到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共1362年的历史!

武冈市13590855985: 谁知道《资治通鉴》的简介??? -
祝聪穿心: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 、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武冈市13590855985: 史书《资治通鉴》是属于哪一类体例的历史 -
祝聪穿心: 《资治通鉴》是属于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