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在王振擅权时,为何会退步?

作者&投稿:仪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家好,说起杨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虽然皇帝年幼,但内有太皇太后张氏,外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辅佐,明朝仍然是一片政通人和的景象。然而,随着明英宗的成长,宦官王振逐渐擅权,三位辅政大臣逐渐被冷落。王振为了大权独揽,一度劝他们退休致仕。
在明朝历史上,杨士奇、杨荣、杨溥堪称“最强内阁”。这三人都历经朱棣(永乐)、朱高炽(洪熙)、朱瞻基(宣德)、朱祁镇(正统)四朝,他们相互配合,整顿吏治、关爱民生、发展经济,让明朝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杨”中,杨士奇是江西吉安人,被称为“西杨”;杨荣是福建人,被称为“东杨”;杨溥是湖北石首人,被称为“南杨”。若论治国理政的能力,“三杨”水平相当,但若论智慧,“东杨”杨荣才是他们的头脑担当。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曾评价杨荣:
“荣为相,以才敏见知,上当大系未决者,取片言信……一时之捷臣也。”
也就是说,杨荣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智谋过人。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解缙等人都在路边跪拜朱棣,唯有杨荣想到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办法,他等朱棣经过自己身边时,突然对朱棣说:“燕王殿下,你是先进城登基呢?还是先出城拜谒太祖陵呢?”
这句话,让朱棣恍然大悟,他本就借着太祖遗诏的名义起兵“靖难”,如今攻下南京,第一步肯定要去拜谒朱元璋陵墓,哪能急着入城呢?就这样,杨荣让朱棣记住了自己。等到朱棣登基后,杨荣立即被选入文渊阁,成为朱棣首批7人内阁中的一员。
在永乐年间,杨荣贡献颇大,特别是军事方面,杨荣总能料事如神,朱棣多次御驾亲征,必带杨荣同往。朱棣召见其他内阁成员,都直呼其名,唯独召见杨荣时,称他是“杨学士”。
第二个例子: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的途中驾崩。当时外有强敌,内部诸位皇子蠢蠢欲动。太子朱高炽并不在军中,朱棣的突然驾崩,让杨士奇、金幼孜等大臣惊慌失措,最终杨荣定下一个策略,收集军中所有的锡器,将朱棣的尸体包裹其中,防止腐烂。然后一日三餐照常供应,装作朱棣还活着的样子。然后杨荣偷偷脱离大部队,星夜回京通知太子朱高炽,最终朱高炽顺利即位,让明朝皇权平稳过渡。
从以上两个例子,能看出杨荣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总能以长远的眼光,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因此,作为“三杨”之首的杨士奇曾感叹曰:
杨荣良谋百出,为人正直,而且行事果断,我们的能力远不及他。(《明史》原文:杨荣嘉谋谠议,行在果断,臣等不及。)
杨士奇或许有谦虚的成分,但在深谋远虑方面,杨士奇的确有不如杨荣的地方。例如,面对宦官王振,杨士奇和杨荣的选择就不一样。
明朝出名的宦官有很多,但王振被称为“明朝第一位专权的宦官”。算起来,刘瑾、汪直、魏忠贤这些权倾朝野的宦官都是王振的“后辈”。
王振本是一位落第秀才,熟读诗书,只可惜科举之路太过艰难,他自愿入宫成为太监。因为他为人聪慧,被明宣宗安排在太子朱祁镇身边,后来朱祁镇登基,王振便仗着朱祁镇的信任,权势日益扩大。王振放眼朝堂之上,能够制衡自己的人只有“三杨”,因此,他屡次向明英宗建议,说三杨年迈,应该早点回乡致仕。三杨对王振也是恨之入骨,无奈王振有明英宗庇护,内阁大臣们也束手无策。
《智囊全集》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振为了劝“三杨”退休,亲自来到内阁,对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等内阁成员说:
“朝廷事亏三杨先生,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其后当如何?”(《智囊全集》)
王振的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说:三位杨先生对朝廷鞠躬尽瘁,但你们年纪大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呢?
其实,王振这句话赤裸裸地威胁,他的意思是:你们三个虽然是朝廷重臣,但终有一天会老去,而我(王振)还年轻,你们不如早点退休,我可以放你们一马。
杨士奇身为内阁首辅,哪里肯对一个宦官服软,杨士奇义正言辞地对王振是说:
“我虽然年迈,但当为朝廷鞠躬尽瘁,死后而已。不累死在任上,怎敢回乡呢?”
杨士奇的意思很明显:你让我退休,我偏不退休,我要和你这宦官抗争到底!
内阁中,上有阁老,下有各个层级的官员,大家听了杨士奇的话后,都非常振奋,纷纷声援杨士奇,表示要和王振斗争到底,绝不妥协。包括杨溥等人,也是如此。但唯有一个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这个人就是杨荣。
等大家平静之后,杨荣对王振说:
“先生休如此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智囊全集》)
杨荣的意思是说:你(王振)说得对,我们已经老了,无法再为朝廷效力了,我们应该早点退休,挑选几个年轻人上位,以报答朝廷的恩德。
王振一听,还是“东杨”识趣嘛,你们这帮老家伙早点退休,让年轻人上位,对大家都好。
杨士奇等人本来打算和王振对抗到底,看到杨荣主动让步,心中非常不解。等王振走后,杨士奇、杨溥等人问杨荣:“你怎么能向王振妥协呢?”
杨荣解释道:“以王振的实力,他想要某人入阁,我们是没有办法阻止的。我看似让步,实际上以退为进,借机推荐我们阵营的年轻人先入阁,继续和王振抗争。”
杨士奇等人听完后,觉得还是杨荣深谋远虑。第二天,杨荣便上奏推荐曹鼐、苗衷、陈循、高谷四人,王振急着让“三杨”退休,立即劝明英宗同意杨荣的奏请。就这样,杨荣借王振之口,把一批正直、勇敢的年轻官员安排到了重要的位置,为身后之事做出打算,可谓老谋深算。因此,后人得知杨荣的用意后,感叹曰:杨荣真聪明!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个故事,冯梦龙在《智囊全集》这么说:
一个谏官,若想弹劾当政的大臣,首先要考虑的是有没有人能接替这个大臣的职位,接替职位的人是否比之前的人更贤明。否则,只顾一味弹劾,换另一个奸臣上位,对国家没有任何益处。同理,一个大臣若要退休,他也要看身后有没有贤明的人接班,否则,他退休后,有损国家利益,就十分不妥当。杨荣作为“三杨”的头脑担当,面对王振的威胁,他做出了最深谋远虑的选择,这就是杨荣的智慧之处。


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杨荣是什么人?他跟金幼孜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从此,朱棣对杨荣更加信任。朱棣先后五次亲征蒙古,每次都必带杨荣。杨荣是明朝“三杨”之一,此人是朱棣在位期间最信任的文臣。杨荣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格高尚,从朱棣到明英宗,历经四朝内阁,人称“四朝宰相”。金幼孜晚年曾在他的作品《北征前录》中盛赞杨荣,称如果没有杨荣的搭救,他必将死...

《杨荣》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杨荣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像取自明谢环绘《杏园集雅图》,镇江市博物馆藏。杨荣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古文点校-明太师杨文敏公荣墓志铭
杨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人,明初三杨之一。明惠宗建文时进士,为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正统间之五朝重臣,为人亲僚爱民护宗,尽忠王事,当时天下论贤论德者,杨荣第一。官至少师、工部尚书等,殁后追尊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等,谥号文敏。故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敏杨公墓志铭 正统五年二月...

杨士奇、杨荣、杨溥有怎样的经历?为何人称三杨内阁?
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

谁知道明代的 三杨?
正统中入阁,主掌机要职务,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荣同心尽职辅政,时人号为"三杨"。并以居第目士奇日"西杨"、荣曰"东杨",而溥尝自署郡望日"南郡"(即今湖北江陵地区),因号为"南杨"。杨溥为人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人朝,都沿着城墙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总...

“三杨”指的是哪三个人?
杨荣是一位良相,他很善于观察形势,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可以做出非常正确的决断,在他任职的时候,让国家的边防很安稳,没有外敌敢入侵,在国家的治理上也是得心应手,在他辅政的期间,整个朝廷也是很祥和的。杨缚是最后一个加入三杨辅政阵营的,加入之后很快就开始主持朝政,先和他们两个共同掌管了共...

明代的“三杨”具体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谓"三杨",即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宰辅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 "东杨"福建建安杨荣 杨荣(1370-1440)年,字勉仁,初名子荣,赠太师,谥文敏,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西南建安)杨氏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编修。历官成祖、仁宗、宣宗和英宗四朝。成祖时人文渊阁,迁侍讲,进右谕德...

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他们最后的结局怎样?
从权利上来讲,“三杨”中杨士奇、杨荣更有权力,杨溥相对弱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杨士奇、杨荣资格老,他们进入内阁是永乐朝,而杨溥宣宗继位之后,才进入内阁,无论是人脉,还是资历都要比杨士奇和杨荣差很多。永乐时期,杨荣的权利远远大于杨士奇,但是洪熙之后,杨士奇的权力要比杨荣大一点。不过,...

著名的“三杨”辅政指哪三人?
  永乐时为太子属官,官至洗马,曾因太子遣使迎帝太迟而人狱10年。后掌弘文阁事,升太常卿。宣宗时人内阁,任礼部尚书。英宗初任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三杨历仕四朝,特别受仁宗、宣宗信赖。“仁宣之际,政在三杨”。杨士奇在内阁43年,杨荣37年,杨溥22年。  时人以...

竹山县13497401286: “土木堡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鲍范亚宝: 1435年,9岁的明英宗即位,宠信宦官王振.但朝中有“三杨”即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在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三杨”死后,王振更加专横跋扈...

竹山县13497401286: 明朝三“杨”的主要事迹 -
鲍范亚宝: 三杨指明朝前期大臣杨溥、杨士奇、杨荣三人,因居地、郡望,时人称杨溥为「南杨」,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三人皆于建文时入翰林院,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洪熙元年(1425年)宣宗嗣位,杨溥入内阁与杨荣、杨...

竹山县13497401286: 中国明朝历史 -
鲍范亚宝: http://www.artx.cn/artx/lishi/list_9_1.html

竹山县13497401286: 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
鲍范亚宝: 明代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永乐六年(1408),明成祖北征,命辅太子监国.十二年遭汉王朱高煦谗劾,系锦衣卫狱,仍力言东...

竹山县13497401286: 明朝内阁三杨的具体政治成就都有哪些?
鲍范亚宝: 三杨,指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朱高炽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重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

竹山县13497401286: 朱棣时期的内阁三杨
鲍范亚宝: 内阁大臣杨士奇、杨溥、杨荣辅佐这就是著名的“三杨”内阁,他们都是从朱棣时代就开始崭露头角的名臣,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是朱瞻基留给儿子的最重要遗产.

竹山县13497401286: 著名的“三杨”辅政指哪三人?
鲍范亚宝: 三杨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的合称.明代内阁名臣.三人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为“仁宣之治”的主要辅弼者,并称“三杨”.杨士奇(公元1365—公元...

竹山县13497401286: 有一皇帝下有三个姓杨的名臣,是那一朝代?哪三人? -
鲍范亚宝: 你说的是不是明朝的三杨内阁: 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 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实.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