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的高下怎么区分?

作者&投稿:滑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谥号和庙号的区别!~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 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所谓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大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谥号、庙号的选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至迟到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簧王、赵孝成王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他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汉代又恢复了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宇: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美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元圣文神武皇帝”。帝后也可有尊号,后来称作徽号。如清代同治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椿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等十六个宇。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筹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号中还有一种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土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高官司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一般认为,庙号始于商代,汉代承袭了这一制度。汉代对于追尊庙号一事是极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但这一制度发展到南北朝时已不太严格了,从唐代开始,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更是无帝不”宗”了。
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自汉代开始,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但也有例外,如明代朱橡取代建文帝做了明朝皇帝,他并非开国皇帝,却庙号明成祖;清人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也非大清的开国皇帝,仍被尊为“世祖”。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唐代以后由于尊号的出现,尊号、谥号加在一起很长,不便称呼,所以又改称庙号。到了明清两代,因为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所以明清两代的皇帝习惯上常称他们的年号。称年号的皇帝生前也可以称呼,故而若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世时,称他们为“康熙帝”、“乾隆爷”,那就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如称他们为“圣祖”(康熙庙号)和“高宗”(乾隆庙号),就不对了。

在唐宋以前谥号中可以看出褒贬的,褒则称为上谥,贬则称为下谥。上谥如:“文”,表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后来用在臣子身上又有表示科举出身之意。“景”代表安家和国。下谥如:“炀”表示“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杨广的谥号就为“炀”;“厉”表示“暴慢无亲,滥杀无辜”,闹得天怒人怨的西周第十王姬胡就被谥为“厉”。除此外,还有一种表示同情的中谥,如:“哀”、“怀”表示“慈仁短折”楚怀王。汉冲帝刘炳,二岁登基,三岁送命,谥号为“冲”,取谥法"幼少在位曰冲"之意。但到了宋朝以后,谥号中基本上都是有褒无贬了,而且字数越来越长,溢美之词比比皆是。但也有例外,比如明宣德皇帝,被谥为“武宗”和元末帝被谥为“顺”便是一种变相的批评或者同情,大抵属于中谥。

谥号的授予,也要根据帝王和士大夫的地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给或随意给的。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谥法大体上还公正,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比如曹操一心想做周文王,以体现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梦寐以求想得到“文”。但后人偏偏谥之为“魏武帝”,根据谥法,“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为“武”,曹操这个谥号是在儿子坐江山的时候定下来的,即使儿子想给老子涂脂抹粉也做不到。晋时的最好谥号是文献,因为王导得到了。唐时是文贞,唐时的几个名臣基本上都是这个谥号。宋时因为避讳,改为文正。范仲淹死后,谥为文正,因为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文正成为此后士大夫的追求。在这以后,文正就成了大臣们最好的谥号,不再轻易授人,宋以后,得到文正谥号的人很少,比较有名的有宋朝的王旦、司马光、苏轼,元朝的许衡、吴澄,明朝的方孝孺,清朝的曾国藩等。


足球里7,9,10号在队里处于什么地位
一般来说,7号要么是右路中场,要么作为边锋,或者速度型前锋而存在。

经国号的升级版翔升号与枭龙战机相比高下如何?
都是半斤对八两.FC-1是几时年前图纸.就因为巴没有那么多钱买F16.(买FC-1可在数量上占优势)一时与巴合作.加入了现在的技术.他的图纸和性能都是几时年前标准.所以说他的性能可能还比台湾IDF差.因为台湾老有美国佬的技术支持而我们的只是苏联老大哥的仿制改制品.台湾好多设计理念都是最新的.这点...

足球几号位划分图
足球几号位划分图如下:一、足球队员按职责分为:守门员,后卫,中场,前锋。这要根据战术安排来定。1、守门员,负亏闭责守门,位置:球门前。2、后卫,负责防守,位置:一般为本方大禁区前10米。3、中场,多负责组织,包括组织进攻和防守,位置:中场中圈附近。4、前锋,负责进攻,进球等,位置:对方...

联通的号段,哪个最经典最值钱?
联通用wo.cn当后缀,感觉逼格明显低了一等,毕竟联通的号段都不值钱,最早的130感觉很远古,131,132一看就像是搞推销的,而且13打头很多都是2G手机,联通2G退网后,这些手机号恐怕很多都要销号了。个人一直用155,感觉这是联通最好的,后来还有用156也时间太短,171虽然是联通独享,毕竟是虚拟运营商...

对关羽的评价
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而《三国演义》中又略有差别。第七十三回:“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

明公、大人、主公,在三国时期是怎样使用的?
所以费诗劝关羽接受前将军的册封时说:“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魏延出任汉中都督时说:“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等到刘备称帝时称呼就该是陛下了。诸葛亮 有一个称呼挺特别,...

大家来谈谈〈三国演义〉里的关羽
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当地民间传说,关羽为打铁的,也有说是卖豆腐的,反正是出身于下层社会。还有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

南京鼓楼医院网上专家预约挂完号以后怎么看病
如果没有接到,请保持电话通畅,医院会给您电话回复,告诉您一个六位数密码,您凭密码到医院挂号窗口挂号!一般医院会在您约的专家出诊时间的前一天给您回电话,如果没有回电话可能就是预约满了,没有号了!您也可以在白天八点到十七点拨打预约电话预约:025-831055555。祝您健康!

关羽事例
当下闻知关公将到,寻思一计:就关前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诱关公至寺,约击盏为号,欲图相害。安排已定,出关迎接关公。公见卞喜来迎,便下马相见。喜曰:“将军名震天下,谁不敬仰!今归皇叔,足见忠义!”关公诉说斩孔秀、韩福之事。卞喜曰:“将军杀之是也。某见丞相,代禀衷曲。”关公甚喜,同上马...

鲁迅与绰号(读报笔记)
1. 绰号,亦称诨名、混号、外号,是一种别名,富含文化意义。它既是民俗事象,也是俗文学创作的一部分。绰号有高下之分,情感色彩各异,从善意到恶意,从褒义到贬义,从文雅到粗俗。绰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2. 历史名人的绰号反映了他们的性格和历史风貌。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

双滦区18962461866: 谥号的高下怎么区分?
校莉维博: 在唐宋以前谥号中可以看出褒贬的,褒则称为上谥,贬则称为下谥.上谥如:“文”,表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后来用在臣子身上又有表示科举出身之意.“景”代表安家和国.下谥如:“炀”表示“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杨广...

双滦区18962461866: 古代历史中,文臣武将的谥号高低是怎样排的? -
校莉维博: 谥号,指的是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以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带有褒贬善恶的评判性质的一种名号.所谓字以表德,士大夫的字是生前所取,多以表达道德期望所向,而谥号则是...

双滦区18962461866: 古代文官谥号是怎么规定的?文正最好把?比文忠更好? -
校莉维博: 【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諡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在众多的諡号之中,【文正】居於首位,难怪明清时代的朝臣诸公要为谋取这一荣誉大动心思.例晚清重臣张之洞,自恃功冠群僚,当他得之曾国藩死后获諡【文正】大感不平,愤愤然道:「如涤生(曾国藩字涤生)者,也能諡【文正】,那我又该得諡如何?」可怜他那料得到自己身后,竟然仅得諡【文襄】,不但远比不上曾国藩的【文正】,而且比李鸿章的【文忠】还低了十多级.

双滦区18962461866: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諡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对吗 -
校莉维博: 对于臣下的谥号,《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

双滦区18962461866: 古代文武谥号等级从高到低各是什么? -
校莉维博: 文是这样的 正、忠、恭、成、端、恪、襄、顺. 武就不太清楚了 文武臣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其次为”忠献”,”忠肃”,”忠敏”

双滦区18962461866: 谥号中“忠武”与“文正”哪个更好 -
校莉维博: 这要看具体朝代了.谥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还在于它被授予的人,一个美谥,要是被授予大家公认的坏人,也会变成恶谥.忠武这个谥号一直很好,算是最好的谥号了,曾被授予诸葛亮和岳飞.文正原本是文贞,算是文官里最高的谥号,范仲淹和曾国藩都得过.总的来说,忠武二字偏重于武将,到后来重文轻武,故此文正就更好一点.曾国藩就是文正而不是忠武,清代谥号为忠武的人物就一般了.

双滦区18962461866: 谥号中的“文忠”,“文正”,“文襄”有什么区别 -
校莉维博: 1、意思不同: 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的大臣一种谥号(评定).在清代的谥号中,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 文正,认为是文人的最高评价.以前叫文贞,宋朝为避讳改成文正.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

双滦区18962461866: 文正是高于文忠的谥号么 -
校莉维博: 是的 【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

双滦区18962461866: 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
校莉维博: 【翻译】:谥号呀,是区分尊卑,彰显有德行的东西. 【出处】: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白虎通》 【谥号】: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双滦区18962461866: 中国古代得到过最高谥号的人有那些? -
校莉维博: 国古代谥号最高的是单字“文”,其次是“文正”.得到过的大臣有: 单谥“文”的是文官最高的谥号了,单谥“文”的就王安石和韩愈,历史上也只有这个两个. 从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