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是几点钟

作者&投稿:承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未时是几点~

是13点到15点。
在古代中国,一天分为十二个小时,每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相传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现时间来命名每一次。
十二小时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也用十二地支表示,23时至1时为分时,1时至3时为丑时,3时至5时为印石时,依次重复。十二小时:
在古代,劳动人民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期,每个时期称为一小时。十二小时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小时。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一日之内的自然规律,天空的变化,以及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总结出来的,最初是在世界上创造出来的。
十二小时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又以十二地支为代表,子夜23时至1时,1时至3时为丑,3时至5时为印石,依次重复。

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再附给你一点或许对你有★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

是13点到15点。
在古代中国,一天分为十二个小时,每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相传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现时间来命名每一次。
十二小时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也用十二地支表示,23时至1时为分时,1时至3时为丑时,3时至5时为印石时,依次重复。十二小时:
在古代,劳动人民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期,每个时期称为一小时。十二小时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小时。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一日之内的自然规律,天空的变化,以及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总结出来的,最初是在世界上创造出来的。
十二小时制。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又以十二地支为代表,子夜23时至1时,1时至3时为丑,3时至5时为印石,依次重复。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未时是13:00-15:00。未时的时候因为太阳已经偏西,所以该时辰又叫做日跌或者日央,未时通常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的时刻,也是人们身体最放松,最舒适的时候。

一、十二时辰

中国古代先辈们根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将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正好就是24小时。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子时的时间是23~1点,丑时的时间是1~3点,寅时的时间是3~5点,卯时的时间是5~7点,辰时的时间是7~9点,丑时的时间是9~11点以此类推。

二、刻

时辰下面的单位是刻,即一个时辰分作八个刻度,每刻度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

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常常有“午时三刻问斩”之说,意思是在午时三刻钟,也就是差十五分钟至中午开刀问斩,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因为此时阳气最盛,阴气最弱,这等罪大恶极的罪犯,在这极重的阳气下让他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以示对十恶不赦的罪犯的严惩。 

三、更

除了时辰和刻外还有一种特有的时间单位就是更,也就是在电视剧上常常看到了打更。

打更只发生在晚上,时间从19点开始,到5点结束,每更的时间约2个小时,一昼夜一共分为五更,具体的时间为:

19点-21点为戌时一更,21点-23点为亥时二更,23点-1点为子时三更,1点-3点为丑时四更,3点-5点为寅时五更。那时的人们普遍没有什么计时的工具都是用听打更来辨别时间,所以说,在古代打更人在夜里起了报时的作用。



未时为二十四小时制的13:00至15:00。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现在我们采用的是24小时计时,可是在古代就是以12个时辰为一天。那么按照同样的计算,古代的一个时辰就相当于说现在的两个小时。

之所以会有小时这个称呼,是因为当时钟表刚刚传入中国,那个时候就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然后新时间的那个点就叫做小时。随着钟表的广泛的普及下来,所以大时这个词就消失了,大家普遍沿用了小时这个词。

古代的一天有12个时辰,那么它们分别对应我们现在的几点钟呢?

古人非常的聪明,他们当时没有现代的计时器,于是他们就采用中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那么一整天就可以分为12个时辰,即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子时对应的就是半夜的11:00~1:00,亥时对应的就是1:00~3:00,寅时对应3:00~5点距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以此类推,就可以算出时间的分布。

如果将十二个时辰,具体的对应现代的时间,如下:

【子时】又叫子夜,它对应现代晚上11点到1点,古人这个时候早就睡觉,不会像我们现代还在熬夜。

【丑时】叫做鸡鸣, 它对应现代晚上1点到3点。

【寅时】又称黎明,它对应现代晚上3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就是快要天亮的时间,如果想要看日出的话,就要在这个时间段里起床。

【卯时】又名破晓,它对应现代晚上5点到7点。破晓顾名思义就是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也就是天亮了。

【辰时】被叫做食时,它对应现代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就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其实和现在吃早餐的时间很相近,这个时间进食最为合适。古代人一般就是两餐制,所以这个点吃早饭很合适。

【巳时】又称隅中,它对应现代晚上9点到11点。这个时间接近中午。

【午时】叫做正午,它对应现代晚上11点到13点。在电视剧中时常出现的午时三刻,就是对应着这个时间。因为太阳处于最中间的位置,最热也是阳气最为集中的时候。一个小时有4刻,一刻大概在14.44分钟,粗略等于15分钟,午时三刻就是中午11时 43.2分。

【未时】又名日跌,它对应现代13点至15点。 日跌,也就是太阳要下山的时候了。

【申时】叫做夕食等,它对应现代15点至17点。这就是晚饭的时间。很喜欢古人以吃饭的时间来命名时辰,非常的贴切合适。

【酉时】就是傍晚,它对应现代17点至19点。在这个时间里意味着太阳落山了。

【戌时】叫做黄昏,它对应现代19点至21点。看到这里就会想起一句诗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时候就是去看夕阳最好的时候了。

【亥时】叫做,它对应现代21点至23点。这就是大家该睡觉时间了,人们都安定下来,所以9点到11点是最佳的睡觉时间,古人对时间的把控也是非常完善的。古代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继承和保留正确的就很好。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有趣的人和事儿!



未时是:13-15点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未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希望能帮到您!


怎么看钟表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几秒
钟表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当时针指向钟表上的某个数字区间时,就代表现在是几点,比如时针指向1和2之间时,代表现在是1点,指向12和1之间时,代表现在是12点,钟表上一小格就是一分钟,但分针指向钟表上多少小格时就是多少分钟,秒针与分针类似,指向那个小格时,就是多少秒。钟表(钟和表)是一...

一天是几时几点到几时几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

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
古时一个时辰是8——8.3刻钟,每一刻钟分别叫一刻。早期使用的是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到下一个日出前计满一百刻。一天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8.3刻钟。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

古时的时辰与现代时钟的对应?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

已时是什么时间几点钟?
1. "已时"实际上是指中国传统的时辰制度中的一个时段,对应现代时间的上午9点到11点。2. 在传统时辰划分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因此,"已时"是第九个时辰,涵盖了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3. 传统时辰的名称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钟的
子时为午夜23时至1时,既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23时至1时,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子时是几点到几点钟23时至01时 子时指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钟的?
十二时辰的由来: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子时夜半,又名子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00-24:59),中国的十二时辰以...

古代的几点到几点是什么时辰
在古代,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十二时辰制度,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

午夜钟响的时间是几点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其他时辰:1、子时:23点 -1点,丑时:1点-3点 2、寅时:3点-5点,卯时:5点-7点 3、辰时:7点-9点,己时:9点-...

子时是几点钟
一时有两点钟,前一点钟是夜子,后一点钟是正子。 子时是几点?午时是几点?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

阎良区15521472025: 未时是几点 -
吴左苦双: 古代时间,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对应现在时间晚上11点开始,一个时辰为两小时,所以推下来末时是下午1点到3点.

阎良区15521472025: 申未时是几点钟? -
吴左苦双: 未时是:13-15点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未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阎良区15521472025: 未时是几点到几点? -
吴左苦双: 未时(13时至15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阎良区15521472025: 晚上未时是几点 -
吴左苦双: 未时是下午1点至3点,并不是晚上.【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阎良区15521472025: 古代的几点到几点是什么时辰 -
吴左苦双: 在古代,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十二时辰制度,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

阎良区15521472025: “未时”是几点到几点? -
吴左苦双: (1)13点到15点. (2)未时为二十四小时制的13:00至15:00,在方向上指西南偏南.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

阎良区15521472025: 未时是几点 -
吴左苦双: 13:00-15:00

阎良区15521472025: 午时,未时,酉时是几点? -
吴左苦双: 中午11点到1点午时 ,1点到3点是未时,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

阎良区15521472025: 古时候的未时和戌时换成现在的时间时几点? -
吴左苦双: 性命担保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阎良区15521472025: 未时是几点钟 -
吴左苦双: 13————15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