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政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明朝要采取海禁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与后来倭寇骚扰我国沿海有关吗?

作者&投稿:爰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明王朝为什么后来要实施海禁政策?~

海禁是十四世纪时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张士诚、方国珍等余党,所实行的政策,有谓“尺板不得出海”

另一个原因是,明朝初年,因为明初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许多日本人冒充朝贡使者来赚取好处。日本实际上是处于割据状态,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很多到中国来冒充朝贡使者的日本人没有日本政府的管辖,朝贡完了以后他们滞留在中国沿海抢劫。这是明初的倭寇。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颁布了海禁政策。从此之后,如果要来中国做生意,必需朝贡兼贸易,否则不予,这就是所谓的“朝贡贸易”,兼具有怀柔拉拢周围国家的用途。明朝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的影响导致正常贸易地下化,转为走私贸易。贸易港集中地由广东、福建转往已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菲律宾、印尼。而海上的维持秩序角色由于中国官方的消失而导致海盗集团猖獗。

明成祖即位后,在永乐年间,派遣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远洋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加强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体现了永乐王朝的鼎盛和开放。

明成祖之后,其子朱高炽继位,也就是明仁宗。他听从朝中一些大臣的意见,认为下西洋过于浪费,收效不大,宣布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不到一年,仁宗病,宣宗朱瞻继位,改年号宣德。宣德五年(1431年)闰十二月初六日,派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到了明宪宗年间,曾有太监向宪宗提议再次下西洋,于是皇帝下诏到兵部索要郑和出使的海图等资料。但由于刘大夏等官员认为下西洋为一大弊政,有害无益,因此将当年郑和出海地图等资料藏匿起来(一说将其销毁),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无果,再次下西洋一事于是作罢。后来倭寇横行,明朝加大了禁海的力度,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西元1567年)之后,倭寇逐渐平息,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才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的走私贸易正当化,活络的国际贸易也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对大都督府发布敕谕,其中一段话清楚说出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苟不禁戒,则人有惑利而陷于刑宪矣。尔其遣人谕之,有犯者论如律。”
从中可以看出,明朝廷从建国伊始就实施海禁的目的是防止臣民在与外国的交往中“学坏”,危及其自身的统治。

一楼说得很详细,这里只做一些补充。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非常另类的人,他一心一意要把自己的臣民圈在本乡本土,生怕他们在与外界的接触中里通外国,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从明朝建立伊始就取消了自唐代开始设置,主管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海关),严禁民间造海船、出海,甚至对渔民也如此。沿海居民的生计被断绝,逼良为盗,这也是明代“海盗”、“倭寇”猖獗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后期倭寇的首领都是中国人(名气最大的是徽州人汪直),日本武士只是替他们卖命的。而明朝官方组织的远洋航海(最典型的是“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给朝廷挣面子,毫不计较成本效益,最终掏空了国库,自然引起朝野上下一致的反对。于是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了一切造大型海船、远洋航行的举动,连郑和下西洋的原始档案都给烧了。明朝后期“海禁”政策虽有所松动,但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大量的海外贸易基本上都是由走私商人完成的。

“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卷205,《朱纨传》),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明太祖实录》卷49)。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大明律》)。明政府对参与买卖外国商品的居民也不放过,“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在这一错误政策的指引下,明政府于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本来,明太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明太祖“严交通外藩之禁”,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明太祖实录》卷159)。他们除起来进行斗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诚如顾炎武所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天下郡国利病书》,册26)。此外,滨海地区的居民还采取了另外一种斗争的手段,逃亡、潜往海外。“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张煊:《西园见闻录》卷56.《防倭》)。所以,海禁一开始就得不到切实的贯彻,反复发布的海禁令,也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些人干脆参加了民间的对外贸易活动。“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明大祖实录》卷231)。“东南诸岛夷多我逃人佐寇”(谈迁:《国榷》卷12)。昌国县“民常从倭为寇”(《明太祖实录》卷183)。
  嘉靖二年五月,日本藩侯的两个朝贡使团在宁波为入贡资格问题爆发了“争贡之役”,使很多无辜的中国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
  此后,明朝统治者认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并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

① 明朝的禁海政策:寸板不许下海,也就是限制国人出海,禁止外国人入境。
② 禁海政策的原因:由于沿海一带的商人与倭寇有瓜葛,走私商品,谋取暴利;倭寇入侵。
③ 明朝的禁海政策的制定就是因为倭寇的侵华,还与沿海商人相勾结;倭寇的侵华是因,而禁海政策的制定是果。这是不可以颠倒顺序的。

是因为当时倭寇横行


明代为何会实行"寸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呢?
明朝的海禁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基本贯穿了明朝始终。尽管明成祖时期曾经放宽海禁,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并未从根本上放弃海禁。明朝的海禁政策是一项国策,朱元璋将其作为"定制",不允许后世之君轻易修改或废除。明太祖朱元璋像(清人绘)不但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先安内再平天下"统治规律运用的体现,而且...

明朝禁海的原因
1、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2、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3、...

明清两朝为什么禁海
明清两朝禁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和安全等层面。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海禁政策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封闭自守的重要特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明朝的海禁政策1. 朱元璋的初衷明初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很快下令东南沿海“尺板不得出海”,建立了明朝两百年的海禁...

康熙在位时期为什么会推行海禁政策
说到康熙,大家应该都直到,他在清朝时期作为第四个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不过他在位的期间一直都在推行海禁政策,对于这样的一个政策,康熙为什么会推行呢?这个海禁政策对清朝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康熙皇帝,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康熙上位...

明清海禁政策的表现
明代仅仅是海禁,不是闭关锁国。海禁的目的是防备倭寇,一旦威胁解除就不再海禁。而满清海禁的目的是防备汉人和海外私通。明代海禁仅仅是限制对日贸易,对西洋贸易不限制。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上明代并没有严厉限制。而满清则是害怕西方文明的传入威胁了它的统治,所以才禁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海禁政策是...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不同
1、海禁是禁止人民海外贸易,不许下海出国;闭关锁国是外国船来华也是犯罪。2、锁国和闭关是一个意思,封闭本国所有关卡,不与外国贸易,除了少数几个朝贡贸易的国家。3、海禁政策仅仅只是对海关、港口的封锁与禁止。而闭关锁国是禁止整个国家对外交往,不让国家与外联系、进行贸易,而是自己把国门关上,...

明清两朝为何要进行海禁呢?
于是,在这一年,朱元璋一道圣旨,“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至此开始了明朝两百年的海禁政策,自此之后,明朝出现了“尺板不得出海”海禁局面。作为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实行海禁,可是在实行海禁的同时又让郑和下西洋。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朱允炆没能在皇位上...

历史: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为了防止沿海居民商贩资助郑成功;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滋扰生事”;为了抵制鸦片走私。影响:这种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它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

海禁 是什么?
指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明清两代都有过这种禁令。与普遍的认为不同,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海禁的开端是元朝,而非明代。蒙元时期海禁政策。蒙元时代,海禁是贯穿整个元朝的始终的,是廷垄断贸易与禁止商舶入海之令:朝廷对于巨贾大商,常借故夺其财利.蒲氏婿佛莲,身殁无后官府...

清朝为什么实行海禁政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2、表现: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

苍南县18031142283: 为何明朝开祖要下禁海之令?? -
衡脉先倍: 朱元璋之所以禁海是因为老朱统一天下以后他很忙,朱元璋肃贪大家都知道,在朱元璋时期大臣能混个退休就是祖坟冒青烟啊,包括胡怀庸、蓝玉案等.杀的人都上万啊,大臣杀了谁干活啊,朱元璋说:我干.所以朱元璋事必躬亲.所以禁海既可以防止外族假冒商人、传教之类的事混进间谍什么的,还可以自己省点力气.后来在朱棣时期国内不那么忙了,就想威远四海了(事实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棣不像他爹那么忙了.就开海了.后来小日本来了,就又海禁了,当时为招安大海盗汪直时,汪直提出开海禁,明朝都没同意.

苍南县18031142283: 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
衡脉先倍:[答案] 严格来说明朝没有“闭关锁国”,而是“海禁”. 一、最直接的原因,朱洪武担心沿海地区的人民勾结海外势力(元朝的海盗,不是倭寇),挑战他的统治地位. 二、倭寇(是人都知道……) 三、重农抑商思想的反映.(这个是历史早已存在的“士农...

苍南县18031142283: 明朝为何实行海禁?
衡脉先倍: 海禁与倭寇是一个互动关系的问题,由于倭寇常年骚扰东南沿海,造成明朝中央政府试图以海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现代的历史研究的证明,倭寇中真正的日本人并不占多数,很多是由于海禁而无法进行正常海外贸易和渔业的商人和渔民,因此海禁愈烈,倭寇问题反而更严重,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沿海人民的生计问题,抗倭名将戚继光后来已经隐约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向明政府作了报告,到明朝中后期,事实上的海禁是在放宽的

苍南县18031142283: 明朝海禁的原因 -
衡脉先倍: 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出身赤贫的皇帝,他想恢复一种“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简朴的农业社会.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废除...

苍南县18031142283: 明朝海禁政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明朝要采取海禁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与后来倭寇骚扰我国沿海有关吗?
衡脉先倍: 明朝海禁有其原因:1、明初人口剧减大量土地荒芜需要人口来种,2、朱元璋布衣出身有浓重的小农思想“重农轻商” 3、直接葬送南宋朝廷的蒲寿庚是海商出身导致这位皇帝厌恶海上贸易 4、海盗袭扰 禁海之后后来的皇帝萧规曹随.

苍南县18031142283: 为什么明朝会进行海禁的政策?为什么明朝会进行海禁的政策?
衡脉先倍: 2.日本国大明建国初年,倭寇肆意侵犯东南沿海一带,朱元璋派遣汤和等人进行征讨,并派人进行谴责,日本幕府将军来书语出不逊,朱元璋十分恼怒,但鉴于元朝的前车之鉴没有兴兵,但下令厉行海禁,,不予通商

苍南县18031142283: 明朝为什么会有海禁的政策?明朝为什么会有海禁的政策?
衡脉先倍: 1.经济负担 明初,沿袭唐、宋、元朝制度,继续实行政府控制经管的朝贡贸易政策.朝贡贸易导致不断赔本,以致“库藏为虚”,给明王朝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朱元璋认为明朝的根本在于农业,而农业的产值足以养活大明王朝. 2.倭寇、走私盛行 江浙一带的百姓,甚至当时居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曾经协助过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之争夺天下,使他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恐惧.对于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和倭寇的猖獗,明太祖确立了严厉禁止的政策.

苍南县18031142283: 明朝为什么实行“海禁”? -
衡脉先倍: 海禁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实行的,当时朝政日趋混乱,民不聊生,很多百姓揭竿而起,导致大规模混乱.当时的日本叫东瀛,也是这样,很多武士为了养家糊口,所以被迫参与海盗活动,很多日本商人也...

苍南县18031142283: 我国明清时期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
衡脉先倍: 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整顿沿海治安、清理走私、保障社会安定所采取的一种禁阻民间人士不经过官方许可,私自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即海禁,又称洋禁.明代海禁始于明初,终于隆庆,时张时弛,主要目的都是遏制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市舶使,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对于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滋长起来的进步的手工业生产,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