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

作者&投稿:邹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询问一个治水的典故,春秋战国时期的。~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
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指责他“以邻国为壑”。
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 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 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 与己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己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绝 缨 会  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的叛乱,回到郢都后,拜虞邱为令尹,主管国事。然后,大摆宴席庆功,文武大臣和妃嫔都参加。楚庄王说:“我六年没喝酒了,也未听钟鼓之声。今日叛乱已平,四境安宁,我破例设宴,名叫'太平宴',请文武官员都来参加,喝个痛快!”大厅里奏着乐,大家高高兴兴地喝着酒,一直喝到日落西山还不愿离席,庄王就命令点起蜡烛再喝。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笑,越喝越带劲。庄王喝得更痛快,叫他最喜欢的许姬出来给大臣们敬酒。这位仙女般的许姬一出来,闹哄哄的大厅里顿时鸦鹊无声,大家的眼睛直盯着好发呆。  正在这时候,忽然一阵狂风把大厅里的蜡烛全吹熄了。不知是谁趁熄了蜡烛的机会,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左手。许姬用右手把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下来,吓得那人赶快放了许姬的手。许姬拿着帽缨子摸到庄王跟前,咬着耳朵诉述此事,并请庄王点燃蜡烛查看。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拿来了火种准备点燃蜡烛。庄王赶忙站起来大声说:“等一会点燃蜡烛,今天晚上我们来个痛快,不要那么衣冠整齐,搞得那么拘束。请大家都把帽缨子摘下来,不摘下帽缨子就不痛快。”大臣们都莫明其妙地把帽缨子摘下来了,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请大臣们照样喝酒。  庄王和许姬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许姬不明庄王的意思,散席回宫以后,许姬埋怨庄王。庄王告诉她:“大家都为楚国平定了叛乱而高兴,喝酒喝够了,很多人有点醉意,看到你这个美貌女子,谁不动心?要是查出来办罪,不是弄得大家都没有趣了吗?”许姬听了,非常佩服庄王江海肚量。  后来楚国讨郑国时,健将唐狡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进兵神速。庄王召见唐狡,要奖赏他。他说:“君王已给我优厚的赏赐,我今天应该报效于您,不敢再受赏了。”庄王感到很奇怪,说:“我还不认识你,什么时候赏赐过你?”唐狡回答说:“在绝缨会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今特舍命相报。”庄王说:“当时若查明治罪,今日你能死力效劳吗?”说罢便给唐狡记了头功,并准备打下郑国后,重用他。这个消息一传出,大臣和将士们就更加佩服楚庄王了。

  关于伍子胥见援于渔父事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
  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二 ,翻译

  伍子胥过江之后,渔翁见他面有饥色,就对他说,你在这树下等我,我去给你找点食物。渔翁走后,伍子胥起了疑心,于是藏到了芦苇深处。没多久,渔翁带着食物返了回来 渔翁见树下没有了人,于是低声呼唤:‘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再三,伍子胥才从芦苇中走了出来。嘿嘿,那渔翁就说:‘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伍子胥只淡淡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嘿嘿,岂敢有嫌哉?饮食完毕,伍子胥解下百金之剑送给渔翁,说道,我这把剑已经祖传三代了,上刻七星北斗,另有龙跃于渊,价直百金,把它送给你作为答谢。”
  渔翁说:‘我听说楚王下了命令,擒获伍子胥之人,可赠粟五万石,得到楚国最高的爵位。我既然救了你,难道还贪图这百金之剑么?’渔翁推辞不收,让他快些离开,不要让楚国人捉住。”
  伍子胥于是请教渔翁高姓大名,那渔翁笑道:‘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伍子胥答应了。
  伍子胥临去时,不断的嘱咐渔翁将他吃剩的东西好生掩埋,不要泄漏了行藏。渔翁一一答应。伍子胥走了几步,忍不住回头又看了看渔翁,心里一直不踏实。于是又走了回来。伍子胥将长剑解下递给渔翁,说道:‘还是请你收下吧。’渔翁收下长剑,仰天长叹,在江面对伍子胥说道,我搭救你只因你是忠良之后,并不图什么报答,而今,你仍然疑心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于是砍碎船只,横剑自刎于江中。

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伍子胥二人行至吴江口,去路已断,河水茫茫,却无船渡,又担心后有追兵。正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际,有一个渔翁划船高歌而来,把他们二人渡过河去。伍子胥解下腰间佩剑要赠给渔翁,说:“这宝剑价值百金,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为报答您冒险渡我们过河的恩德,请收下吧。” 渔翁笑道:“我知道你是谁,楚国出万金要抓你,我同情你的遭遇,佩服你的才能才会来帮助你,又岂会贪你一把防身的宝剑。” 渔翁也不肯留下姓名,兀自去了。
没有妇人,那时候人虽然喜欢自杀,但还到不了这程度吧?有个引荐荆轲的叫田光的人,因为燕太子丹要求他保守秘密,他便自尽了,死法相似。
我怀疑你这个典故是否带戏说成分。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
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
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
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
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
“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
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
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
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
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见于《吴越春秋》。

春秋时期,精通音乐的晋国大夫俞伯牙奉君命出使楚国,完成使命后乘船溯汉江返回,在汉阳遇风雨停泊岸边,便奏起随身携带的古琴,谁知一砍柴樵夫钟子期也在此避雨,竟然听出伯牙琴声中“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心声,两人畅谈一宿,情投意合非常投机。雨过天晴,伯牙必须回去复命,便相约明年今日此地相会。然而,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因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于一个月前辞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坟前抚琴哀悼知己后,将心爱的琴摔碎奠慰知音。这便是在中国传颂了两千多年的动人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故事为千古传诵,特别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子期和伯牙扼腕悲叹,又为这人间真挚的友谊感慨万千。“知音”故事及其内涵,在中国民众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不仅如此,这一故事的影响力早已走出国门,引起外国朋友的浓厚兴趣。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太空飞船上面携带有音乐唱片,在入选的27段音乐中,就有伯牙所作的中国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专家认为,这首古曲描写的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它足以代表人类早期的音乐文明。
“子期遇伯牙,千古成知音”。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美好情操的完整的历史故事。在国内是极为少见的,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千古知音”发祥地是我武汉, 是历史的恩赐,是武汉的骄傲,是这块古老大地的先贤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我们可待深度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
“子期故里”是“知音”文化不该被遗忘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鸣;水不在深,有龙则吟。”蔡甸区新农镇东五公里,有座酷似马鞍的山,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马鞍山。山虽不高,却因此山明代著名小说《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发生地而扬名天下。马鞍山北,是钟子期的故居———集贤村,山的南面,则是楚隐贤钟子期之墓。
原书写到:“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
这里地形地貌酷似凤凰展翅。贤钟子期之墓在何处?当地民间至今仍然流传一首歌谣:“家住凤凰尾,葬在凤凰头,挨着凤凰眼,穿过凤凰颈。”这是对钟子期生前故居和死后坟茔的环境,作了形象的描绘。

从这可以看出人性恶的一面,
但是在这种情势下,也很难过分责备伍子胥


一句话概括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个诸侯国指是什么?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

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被人说是一个礼乐诗书崩坏的时代?
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乐诗书崩坏的时代,其中一部分因为是复杂的周礼与井田制之间矛盾冲突。周礼是很复杂的一种等级制度,一般认为,“周礼”是周公姬旦设立制定的。周朝初年,天下一统之后,周王室开始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将诸侯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30个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

怎么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政治分裂与较弱的中央集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由于中央政权的瓦解和分裂,形成了众多独立的国家。这种分裂的政治格局为各个诸侯国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各国相互竞争、互相制衡,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一个小国为什么能活到最后?
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弱小,所以保了他一命。战国时期,是由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带领,剩余的几个小国其实并没有什么话语权,他们能做的也就是选边站,运气好选到了最后的胜者,那日子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了。春秋战国时期最长命的一个诸侯国非卫国莫属,从第一代国君周文王的嫡九子康叔开始,一直到公元前...

春秋战国时期,哪一个诸侯国,可以称为世界第一大国?
我觉得俩个时期要分开来讨论,一个是春秋时期,一个是战国时期,首先在春秋时期我觉得最强大的诸侯国非晋国莫属。首先在长期的争霸当中,晋国一直压着第二大的楚国打。可以说楚国在晋国的面前一点脾气都没有。并且晋国国家里面的一个小的家族就可以和别的一个小国家相提并论,甚至还可以去攻打别的小...

春秋战国期间的诸侯国最后一个亡于秦国之手的是哪国?
它是警告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附庸国。春秋战乱之后,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公元前475-221年。在宪法年,齐国国王未经战争而倒台,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21年,齐国国王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倒台,齐国是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死于秦的国家是齐国。在东晋春秋战国84-5年间...

春秋战国一个强国大约有多少人口?
春秋战国一个强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秦国所属时期春秋战国强国,人口数量1000万左右,主要民族有华夏族、戎族等,国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以秦国为例,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

丰满区19723066467: 春秋战国时的一典故,大概是说,某国的太子去别国,一人对太子说,到那里,会有很多人说他的不是,请太子 -
元刮小儿: 出 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

丰满区19723066467: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 -
元刮小儿: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丰满区19723066467: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要简洁一些 -
元刮小儿:[答案] 退避三舍-----晋文公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

丰满区19723066467: 谁可以告诉我一个比较短的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啊?我要背下来的~ -
元刮小儿:[答案]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

丰满区19723066467: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个历史典故 -
元刮小儿:[答案] 你好,解析如下: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上屋抽梯 退兵减灶 希望对你有帮助!给个好评吧,谢谢你了!

丰满区19723066467: 请教一个典故的出处,记得好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请哪位高人指点指点?
元刮小儿: 这个君主是宋襄公,你所说的这次战争称为“泓水之战”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宋襄公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

丰满区19723066467: 春秋战国典故我国战国时期有个俞伯牙.他善弹琴.一次他出去游泰山.
元刮小儿: 春秋时期,精通音乐的晋国大夫俞伯牙奉君命出使楚国,完成使命后乘船溯汉江返回... 然而,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因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于一个月前辞世而去.伯...

丰满区19723066467: 求春秋战国时期的4个历史典故如题
元刮小儿: 一、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 十四、丁公凿井 出自《吕氏春秋 察传》: 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

丰满区19723066467: 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 喉咙的用处要求:1.说出与此相关的故
元刮小儿: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学者、谋略家,他在赵国时,收了不少门徒,常对他的弟子说:“一个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收他做学生的.”一天,来了一个身穿破烂衣服的年...

丰满区19723066467: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典故.下列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有()①围魏救赵 ②纸上谈兵 ③退避三舍 ④破釜沉舟... -
元刮小儿:[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