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转为马氏体,奥氏体晶粒是否会分裂?原因?

作者&投稿:智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鉴别奥氏体晶粒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除了高锰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以奥氏体组织形式存在,对常用钢种而言的奥氏体属Ac1温度以上存在的组织,奥氏体晶粒在加热高温时生成,冷却至常温可以根据需要将高温状态奥氏体晶粒边界刻画保存下来,最常用的是淬火法:奥氏体以淬火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由于马氏体转变在奥氏体晶粒内完成,马氏体长度不穿越所在的奥氏体晶粒界线,一个马氏体领域的形状大小与转变前原奥氏体晶粒重合。经腐蚀能显现马氏体领域的形状大小,就能反映此次加热淬火马氏体的前奥氏体晶粒大小。高速钢淬火属于容易从淬火马氏体测量奥氏体晶粒的材料,衡量加热淬火质量就评直接晶粒度大小,有图为证: 众多钢种淬火组织不容易显现前奥氏体晶粒,于是就有利用先共析相优先在奥氏体晶粒界上析出特点,以析出的网状铁素体(渗碳体)为高温下奥氏体晶粒界位置作标记,这样在常温下能方便观察到前奥氏体晶粒。 评奥氏体晶粒多数是材料还未经热处理,对即将出厂的原钢材料实施测量,这个过程是在对未来加热过程的一次预演之后,检查晶粒长趋向,确定材料的本质晶粒度。在材料实施最终热处理后并不大去做这个,而是直接对淬火马氏体评级估量热处理工艺方法与质量状态更贴切些。比如JB/T 9204-2008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就以图表形式举出了淬火组织级别与晶粒度的对应关系: 为中碳钢淬火或调质,可以在淬火阶段(或淬火+低温回火)用这个标准评价产品质量:JB/T 9211-2008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调质后的组织还可以用:GB/T13320-2007 钢质模锻件 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其中调质组织1~4级合格。 作为调质后的组织有需要非得检查晶粒度的话,可以用苦味酸腐蚀,或硝酸酒精反复腐蚀抛光腐蚀可以显示晶粒边界。但绝对不可囫囵吞枣式采用重新奥氏体加热方法,每加热奥氏体状态是改变的,如果此时用再奥氏体加热方法检查对前次奥氏体转变是无效的,只对下一轮加热有用(如果还有下一次加热的话)。

除了高锰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以奥氏体组织形式存在,对常用钢种而言的奥氏体属Ac1温度以上存在的组织,奥氏体晶粒在加热高温时生成,冷却至常温可以根据需要将高温状态奥氏体晶粒边界刻画保存下来,最常用的是淬火法:奥氏体以淬火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由于马氏体转变在奥氏体晶粒内完成,马氏体长度不穿越所在的奥氏体晶粒界线,一个马氏体领域的形状大小与转变前原奥氏体晶粒重合。经腐蚀能显现马氏体领域的形状大小,就能反映此次加热淬火马氏体的前奥氏体晶粒大小。高速钢淬火属于容易从淬火马氏体测量奥氏体晶粒的材料,衡量加热淬火质量就评直接晶粒度大小,有图为证: 众多钢种淬火组织不容易显现前奥氏体晶粒,于是就有利用先共析相优先在奥氏体晶粒界上析出特点,以析出的网状铁素体(渗碳体)为高温下奥氏体晶粒界位置作标记,这样在常温下能方便观察到前奥氏体晶粒。 评奥氏体晶粒多数是材料还未经热处理,对即将出厂的原钢材料实施测量,这个过程是在对未来加热过程的一次预演之后,检查晶粒长趋向,确定材料的本质晶粒度。在材料实施最终热处理后并不大去做这个,而是直接对淬火马氏体评级估量热处理工艺方法与质量状态更贴切些。比如JB/T 9204-2008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就以图表形式举出了淬火组织级别与晶粒度的对应关系: 为中碳钢淬火或调质,可以在淬火阶段(或淬火+低温回火)用这个标准评价产品质量:JB/T 9211-2008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调质后的组织还可以用:GB/T13320-2007 钢质模锻件 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其中调质组织1~4级合格。 作为调质后的组织有需要非得检查晶粒度的话,可以用苦味酸腐蚀,或硝酸酒精反复腐蚀抛光腐蚀可以显示晶粒边界。但绝对不可囫囵吞枣式采用重新奥氏体加热方法,每加热奥氏体状态是改变的,如果此时用再奥氏体加热方法检查对前次奥氏体转变是无效的,只对下一轮加热有用(如果还有下一次加热的话)。 查看原帖>>

马氏体转变 当过冷奥氏体被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时,便发生马氏体转变,形成马氏体(M),它是奥氏体冷却转变最重要的产物。奥氏体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当过冷至Ms以下时,其晶体结构将转变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由于转变温度较低,原奥氏体中溶解的过多碳原子没有能力进行扩散,致使所有溶解在原奥氏体中的碳原子难以析出,从而使晶格发生畸变,含碳量越高,畸变越大,内应力也越大。马氏体实质上就是碳溶于α-Fe中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碳含量。当Wc低于0.2%时,可获得呈一束束尺寸大体相同的平行条状马氏体,称为板条状马氏体,如图4-5a所示。 当钢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当马氏体中Wc大于0.6%时,得到针片状马氏体,如图4-5b所示。片状马氏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和韧性很差,脆性大。当Wc在0.2%~0.6%之间时,低温转变得到板条状马氏体与针状马氏体混合组织。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板条状马氏体量减少而针片状马氏体量增加。 与前两种转变不同的是,马氏体转变不是等温转变,而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Ms~Mf)快速连续冷却完成的转变。随温度降低,马氏体量不断增加。而实际进行马氏体转变的淬火处理时,冷却只进行到室温,这时奥氏体不能全部转变为马氏体,还有少量的奥氏体未发生转变而残余下来,称为残余奥氏体。过多的残余奥氏体会降低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因残余奥氏体为不稳定组织,在钢件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转变而导致工件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尺寸变化,从而降低工件精度。因此,生产中常对硬度要求高或精度要求高的工件,淬火后迅速将其置于接近Mf的温度下,促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成马氏体,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冷处理”。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与共析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相比,它们的C曲线分别多出一条先析铁素体析出线或先析渗碳体析出线。 通常,亚共析钢的C曲线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向右移,过共析钢的C曲线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向左移。故在碳钢中,共析钢的C曲线最靠右,其过冷奥氏体最稳定。

是发生切变吧,应该不会断裂。不过我至今想象不出切变是什么样子。

针状马氏体是可以穿晶,但晶粒度等级并不变。 我怎么觉得这句话有点问题呀 马氏体可以穿晶吗?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有哪几种类型?比较这几种转变类型的异同点。_百...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有三种类型: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相同点:在转变过程中要发生晶格的重构,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过冷奥氏体转变类型不同点:1、 珠光体转变是扩救型转变;2、贝氏体转变时只发生碳原子的扩散,铁原子不扩散,贝氏体转变是半扩散型转变。3、马氏体转变是无...

金属相变和马氏体有什么关系,何为奥氏体,马氏体,它们区别是什么?
人们最早只把钢中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相变称为马氏体相变。20世纪以来,对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累积了较多的知识,又相继发现在某些纯金属和合金中也具有马氏体相变,如:Ce、Co、Hf、Hg、La、Li、Ti、Tl、Pu、V、Zr、和Ag-Cd、Ag-Zn、Au-Cd、Au-Mn、Cu-Al、Cu-Sn、Cu-Zn、In-Tl、...

马氏体与奥氏体有什么不
马氏体则源于奥氏体的快速冷却,即淬火过程。在此过程中,碳原子来不及扩散,当达到马氏体转变温度(Ms)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转变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在特定温度下逐步进行,只有当温度下降到足够低时,才会有更多的奥氏体转化为马氏体。总结来说,马氏体和奥氏体的不同在于其结构、形成...

请问奥氏体不锈钢在冲压过程中会发生组织的转变吗?比如由奥氏体转...
经冷形变时,其中部分奥氏体会发生马氏体转变“⋯,这时候面心立方的舆氏体就变成体心立方(或密排六方)的马氏体,并与原奥氏体保持共格,以切变方式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无扩散性相交,即相变不需要原子的扩散,而是通过类似于机械孪生的切变方式产生的。新相(马氏体)和母相(奥氏体)共格...

铁素体 马氏体 奥氏体等各个氏体 是怎么转变过来的
铁素体是碳在α铁中的间隙固溶体,是一种平衡组织。是亚共析钢室温组织(铁素体+珠光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马氏体是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相变得来,最大的特点是有正方度。是一种非平衡组织 奥氏体是碳在γ铁中的间隙固溶体,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即AC1以上得来 ...

马氏体性能
只有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奥氏体才转变为马氏体。最后,温度到达马氏体转变结束温度Mf,马氏体转变结束。马氏体还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形成,这种方法通常用在硬化陶瓷上(氧化钇、氧化锆)和特殊的钢种(高强度、高延展性的钢)。因此,马氏体转变可以通过热量和压力两种方法进行。马氏体和奥氏体的不...

马氏体的形成性能
只有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更多的奥氏体才转变为马氏体。最后,温度到达马氏体转变结束温度Mf,马氏体转变结束。马氏体还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形成,这种方法通常用在硬化陶瓷上(氧化钇、氧化锆)和特殊的钢种(高强度、高延展性的钢)。因此,马氏体转变可以通过热量和压力两种方法进行。马氏体和奥氏体的不...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区别
扩展资料 马氏体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它由奥氏体转变而来,特点是硬度高,强度高,比容大,冲击韧性低。常用碳钢的淬火,就是将材料中部分金相结构变成马氏体的过程。SUS304相当于我国0Cr18Ni9、美国304,称为奥氏体不锈钢是因为该钢种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

何为奥氏体,马氏体,它们区别是什么?
解释如下:一、奥氏体:奥氏体是钢铁在加热到一定高温后形成的组织形态。在这个状态下,钢铁的原子排列变得较为无序,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延展性。奥氏体为铁碳合金中的高温相,其组织结构和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在钢铁的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是重要的一环,为后续的组织转变提供基础。二、马氏体...

马氏体与奥氏体有什么不同?麻烦告诉我
马氏体和奥氏体都是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态。马氏体和奥氏体的不同在于,马氏体是体心正方结构,奥氏体是面心立方结构。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仅需很少的能量,因为这种转变是无扩散位移型的,仅仅是迅速和微小的原子重排。马氏体的密度低于奥氏体,所以转变后体积会膨胀。相对于转变带来的...

东坡区18679755907: 奥氏体转为马氏体,奥氏体晶粒是否会分裂?原因? -
宣承布美: 马氏体转变 当过冷奥氏体被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时,便发生马氏体转变,形成马氏体(M),它是奥氏体冷却转变最重要的产物.奥氏体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当过冷至Ms以下时,其晶体结构将转变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由于转变温度较低,...

东坡区18679755907: 奥氏体转为马氏体,奥氏体晶粒是否会分裂?原因? -
宣承布美: 奥氏体转为马氏体,奥氏体晶粒是否会分裂?原因?...

东坡区18679755907: 请教组织遗传的问题
宣承布美: 组织遗传 研究发现:非平衡组织(如马氏体、贝氏体等)的钢,如以快速或慢速加热到Ac1~Ac3之间的低温区,则奥氏体即以有取向的针形核,并定向长大,合并而恢复到原奥氏体晶粒大小.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组织遗传在碳素钢、合金...

东坡区18679755907: 马氏体的粗细,主要取决? -
宣承布美: 刚才在书上找到:奥氏体直接转变为马氏体.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先形成的马氏体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但不超过晶界,后生成的马氏体不穿越先形成的马氏体.

东坡区18679755907: 奥氏体化程度对Ms点有何影响?
宣承布美: 回复 5# 还有一个原因是加热或保温时间长时,奥氏体晶粒会长大,长大的同时,晶粒会变少,晶粒缺陷也会变少,然而在转变马氏体的时候,共格切变也就越容易些,所以过冷奥氏体在转变是也就越容易得到马氏体,从而使Ms点温度升高, 版主,麻烦你看以一下是不是对的,

东坡区18679755907: 晶体面心立方变为体心立方体积变化么 -
宣承布美: 一般不会开裂,参见钢的退火、正火热处理,由奥氏体相转变为铁素体时,就是发生如你所述的晶格转变,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开裂.但是淬火时,如果冷却不当,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转化为C过饱和的马氏体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开裂,一是因为淬火变形应力的存在,二是产生的针状马氏体或者板条状马氏体尖端处应力集中.

东坡区18679755907: 以珠光转变和马氏转变为例比较扩散型转变与非扩散型转变的异同点 -
宣承布美: 珠光体转变 转变温度范围: 高温转变(Ar1~500℃) 扩散性: 具有碳原子和铁原子的扩散 生核、长大与领先相: 生核、长大,一般以渗碳体为领先相 共格性: 无共格性 组成相: 两相组织γ-FeC→α-FeC+Fe3C 合金元素的分布: 合金元素扩...

东坡区18679755907: 请教金属相变对体积的影响?
宣承布美: 温度升高,超过Ac1线珠光体开始转变为A,珠光体的比容比奥氏体大,故而体积减小.从晶粒度上看,晶粒长大是多个晶粒的晶界互相融合消失,重新形成晶界.这样晶粒的部分空间就会被另一个或者多个晶粒填充,重新组合成一个大的晶粒.这样宏观体积也是相对缩小,就好比把两瓶水倒在一起体积在一起比两瓶的容积稍小了一些一样.比容由大到小,M>B>P>A,所以在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是缩,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是又胀,总体由珠光体到M,还是胀.仅是个人意见.不对之处,希望高人及时指出

东坡区18679755907: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什么? -
宣承布美: 1. 合金元素对加热时相转变的影响 合金元素影响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速度和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1)对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 Cr、Mo、W、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的亲合力大, 形成难溶于奥氏体的合金碳化物, 显著减慢奥氏体形成速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