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五从军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戴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五从军行》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十五从军行】

作者: 【汉无名氏】
年代:【 汉 】
体裁:【乐 府】
类别:【未 知】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行,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行》通过一个老兵返乡,反映了动荡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苦流离。

表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老兵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残酷的控诉和下层人民悲苦生活的怜悯。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 十五从军征
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jjj


十五从军行下一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

两汉文学的乐府诗歌
现存汉乐府民歌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广泛,尤其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和情绪之作。诸如民众的悲惨生活,战争和兵役带来的灾难,封建官僚的无耻,家长制的罪恶,爱情的坚贞,弃妇的痛苦等。《十五从军行》写一老兵,十五从军,八十才归,性命苟全了,但家园破败,亲人凋零,不胜悲苦。《上邪》的爱情誓词是:...

《十五从军行》是古诗还是乐府诗?
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句式整齐,全用五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十五从军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老兵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残酷的控诉和下层人民悲苦生活的怜悯。

改写古诗《十五从军行》
一位白花苍苍的老人从远处缓缓走来了。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满头白发在风中凌乱飘荡,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枯枝般的双手在风中无力地摆动着。老人衣衫褴褛,身上裹着一层厚厚的尘土。但在老人的眼里,没有羁旅的劳累,看到的却只有希望与憧憬。因为在今天他就要回到阔别六十年的家了。老人十五岁就被抓去当兵...

《十五从军行》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的?急用...
最后,诗歌通过老兵出门张望和老泪纵横的细节,展现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和对未来的茫然。这种悲哀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是对战争无情摧毁人性和家庭的深刻反思。总的来说,《十五从军征》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破坏,体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

十五从军行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车手法 人物描写方法 分别是什么...
学习更多写作手法的运用.《十五从军征》渲染手法的运用.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衬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渲染主要指对人物的刻画或对环境气氛的烘托、描述.改写本诗时我会要求学生着重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加进对人物终得回乡的心理刻画....

《十五从军行》读后感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一句句朗朗读书声,从我们的教室里传来。原来,我们在学《十五从军行》,读了这首诗,我深有感触。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一个年仅十五岁的...

《十五从军征》.《出塞》这两首诗个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得?分别表达...
《十五从军行》是从一个老兵乡后的悲惨情况描写战争的,它主要想表现的战答争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 《出塞》是从感叹无人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写战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

《十五从军行》赏析
都是有关战争的。。。都写了战争的残酷,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十五从军行》和《出塞》一个是汉乐府民歌,一个是唐诗。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十五从军行》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批判,对战争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控诉。揭露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出塞》则表达了诗人立志戍边卫国的决心...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这首诗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标颜制霉:[答案]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行》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标颜制霉:[答案] 通过一个老兵返乡,反映了动荡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苦流离.表现了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标颜制霉:[答案]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也同时说明...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
标颜制霉: 表现了老兵归来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老兵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残酷的控诉和下层人民悲苦生活的怜悯.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征全诗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
标颜制霉:[答案]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从军行》一诗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杨炯 -
标颜制霉:[答案]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征反应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最好少点 -
标颜制霉:[答案]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行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标颜制霉:这首乐府诗通过明白如话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以此揭露了“不义的战争给百姓家庭带来骨肉分离的罪恶”这一作品主题,表达了诗人同情百姓遭遇,反对不义之战的情感.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行》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
标颜制霉: 【十五从军行】 作者: 【汉无名氏】 年代:【 汉 】 体裁:【乐 府】 类别:【未 知】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行,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

海北藏族自治州13790682841: 十五从军全诗的中心 -
标颜制霉: 是十五从军征吧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