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的关系(任选四个)

作者&投稿:表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月球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等,越简略越好~

月球的形成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月亮成分

45亿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体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组成月球的矿物克里普矿物(KREEP) 展现了岩浆海洋留下的化学线索。KREEP实际上是科学家称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无法进入晶体结构的物质被留下,并浮到岩浆的表面。对研究人员来说,KREEP是个方便的线索,来明了月壳的火山运动历史,并可推测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的频率和时间。
月壳由多种主要元素组成,包括:铀、钍、钾、氧、硅、镁、铁、钛、钙、铝 及氢。当受到宇宙射线轰击时,每种元素会发射特定的伽玛辐射。有些元素,例如:铀、钍和钾,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发射伽玛射线。但无论成因为何,每种元素发出的伽玛射线均不相同,每种均有独特的谱线特征,而且可用光谱仪测量。
月壳以下到1000千米处是月幔,有人把月幔的下限定在1388千米深处。月幔的部分占了月球一半以上的体积,主要由相当于地球上的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组成,物质密度一般超过每立方厘米3.5克,下层可能略低5%。从月幔以下直到1740千米深处的月球中心为月核,主要由铁,镍,硫等组成。月核的温度大致在1000摄氏度-1600摄氏度之间。
根据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建立的自动月震站的记录,月球上经常发生月震。月架月震仪曾经测得过10000次月震。此外,长期的观测还发现,月球上的一些小环形山,如著名的林内环形山,慢慢缩小消失了,留下一片白斑,而有的环形山在变大起来月球也称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度为100,列出不同月龄时的亮度值。从中可以看出,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编辑本段]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太阳,月球,地球,行成一条直线,太阳光被月球遮住,所以每当农历15日前后可能就会出现月食。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分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球的构造
据猜想,月球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冰行星,在与地球擦过时被地球吸引力,有了轨道。在探测月球时,发现月球表面有一部分是重金属,那一部分的密度比地球大(所以月球只以一面对着地球),然而行星的核是重金属组成的。刚才提到月球是冰行星,在被地球吸引时,表面开裂,水倾斜而出,导致地球的“诺亚洪水”,后来月核填补了此开裂,月球从此无核。再有,月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说明月球内部有大量空气存在。但这一理论有待深入考察。
[编辑本段]月球地形
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下来。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显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 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 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的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月球轨道的其它特征 名称 数值 (d) 定义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人类登月探索: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参看: 月球宇航员列表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牌匾上绘有地球的两面,并有三名太空人及当时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逊的签署。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
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的物理状况---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
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 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
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
我们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月球总以一个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27.32166日)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


详细问题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984.htm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三、咏月词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 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 ,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 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 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秦淮看月记》 明 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四、现代诗歌

皓 月

法 魏尔伦 ○葛雷 译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 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中 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难演的戏
在众人围成的舞台上
没有灯火 没有音乐
只有用我嘹亮的声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样呢
岁月还将继续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离


月已升至半空
原来湖水也会有潮声
原来自始至终永恒不变的
只是月圆月缺
苍白的林中
秋菊绽放
月下
你我含泪挥别

1992年10月9日

抒情诗选(4篇)
于洛生

(一) 情 缘

未来有一把锁
记忆有一把锁
她的像已收入一把同心锁;

清亮的心曲汇成河
专一的爱恋汇成河
有她的一生是光彩重生的河!

如画的情缘
是有霞光的春天
落英铺地的林间
殷红的思念堆积在眼前------

如诗的情缘
是激动的心弦
也许林中靓丽的仙子
已读懂心中熠熠的期愿!

(二)菊 花 神

穿过云彩的月光
飘洒在一园的菊花上
翩跹想往
宇宙蕴藏神秘的力量
可以令时光倒流
回溯到-------
汗青记载的一个晚上

丰美的菊花
同样的月光
焚香,祷告,有个女人
眉如鹅黛,亭亭玉立
虔诚,仰望-------
啊!人比月更明亮
貂蝉之月哦

风清云淡
馨香已远
我的想象似一尾人鱼
在星海的边缘
游弋......

(三) 水的新生

刚刚从冰川上融化的时候
就神往自由
虽是山之子
却奔向海
因为海是--
水的不朽

一条大河快乐地奔流!
连长天都望不尽它寂寞的源头
不管明天是伫望的雨云
还是啸叫的海风
今天的浪花
都用雀跃的奔腾
炫示它的拥有

(四) 送 别

当你将远行时我有些心痛
想不到送别时是飘雨的天空
我们都将踏上渺茫的前程
也做好准备去度过风雨人生

我会给你写信的……
不会问你路上
天空响不响雷
身旁刮不刮风;
只问你旅程
手中有没有伞
天上有没有虹……

月貌:在月球的正面,高原、山脉与平原、低地,差不多各占面积的一半。月球的背面,也分布着高原、山脉和“海”。与正面不同的是,背面的高原、山脉占据的区域非常广阔,而被称作海、洋的平原、低地,所占面积则比较小
地质构造:月球地质史分期与构造特征:根据地层覆盖、侵入穿插和撞击坑的密度,将月球的地质史分期从老到新划分为:前雨海纪(保留最古老的月陆及古撞击坑残迹)、雨海纪(大型撞击形成大量月海)、风暴洋纪或月海纪(大面积玄武岩喷发形成月海玄武岩)、爱拉托逊纪或后月海纪(辐射纹消失的撞击坑)及哥白尼纪(最近形成的具有辐射纹的撞击坑)。月面构造主要由月陆与月海组成。月陆包括广阔的大陆区、由山链构成的边缘隆起带、内陆边缘盆地(类月海)和大环形构造(亚类月海);月海包括巨型月海盆地、月海盆地边缘带和小月海盆地。月陆内有多条近南北向的隆起带;巨大的环形盆地有明显的放射状断裂体系。月球上的褶皱变形主要是月海盆地内的堤形隆起所形成。
月食: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似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潮汐:潮汐
潮汐现象 是指海水在 天体 (主要是 月球 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 方向 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是 沿海地区 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月 貌
月球表面的地貌。

月 相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对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 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月 食
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潮 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塑性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美国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月球地貌分区:根据月面的地貌特征,可分为高地(月陆)、月海和火山地貌。月海和月陆覆盖月面80%的面积。月面22个月海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如风暴洋、雨海、静海、澄海、丰富海等,是39亿年前大量小天体撞击月面而形成的,月海周边的山脉为撞击溅射物堆积形成。月陆的年龄老于月海。月球是一个无大气、无水体、无生命活动、冷热剧变的死寂世界,仅有太阳辐射引起月岩的物理崩解和各类小天体撞击产生的溅射物的撒播。月表覆盖着一层粒径<1mm的松散的岩石碎屑、玻璃碎块及少量陨石物质与粉尘组成的厚度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的月壤。月壤形成年龄为200~500Ma。

(2)月球地质史分期与构造特征:根据地层覆盖、侵入穿插和撞击坑的密度,将月球的地质史分期从老到新划分为:前雨海纪(保留最古老的月陆及古撞击坑残迹)、雨海纪(大型撞击形成大量月海)、风暴洋纪或月海纪(大面积玄武岩喷发形成月海玄武岩)、爱拉托逊纪或后月海纪(辐射纹消失的撞击坑)及哥白尼纪(最近形成的具有辐射纹的撞击坑)。月面构造主要由月陆与月海组成。月陆包括广阔的大陆区、由山链构成的边缘隆起带、内陆边缘盆地(类月海)和大环形构造(亚类月海);月海包括巨型月海盆地、月海盆地边缘带和小月海盆地。月陆内有多条近南北向的隆起带;巨大的环形盆地有明显的放射状断裂体系。月球上的褶皱变形主要是月海盆地内的堤形隆起所形成。

(3)月壤与月岩:月表覆盖着一层月壤,是由长期陨石及微陨石撞击及其溅射物堆积所形成的岩石碎屑、粉未、角砾、冲击熔融玻璃及火山玻璃组成的土壤层。月球的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①高地斜长岩;②月海玄武岩;③富含KREEP的岩石,常为苏长岩,可能由富斜长石的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

(4)月球内部结构:根据天然月震和大型陨石撞击月表产生月震的记录,证明月球内部具有壳层状结构。正面月壳的厚度约50km,背面厚约72km;月球岩石圈的厚度至少可延伸到1000km的深度。根据月球内部电导剖面的研究表明,月球金属核的半径约360km;根据月球磁场的测定,月核半径约400~500km;月球内部最高温度不超过1300℃,没有达到物质熔融的温度。

(5)月球的地质演化:月球曾产生过多次局部熔融,月球形成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曾加热到1000℃。距今41亿年前,月球产生过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通过岩浆分离作用,形成了斜长岩月壳。距今40亿年前,月壳局部重熔,形成非月海玄武岩。根据月球捕获成因说,地-月距离的变化使月球旋转扁率变化,产生南北向压力,形成月球上的X型断裂。距今39亿年,小天体的大规模撞击月球,形成月海盆地,即雨海事件。距今39~31亿年,月球产生过第二次大规模岩浆活动,月海玄武岩喷发,月海被玄武岩充填的次序为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静海、丰富海、澄海、风暴洋。31亿年以来,月球的地质演化处于停滞状态,距今20亿年前,月球曾受过一次重大的加热事件。相继形成爱拉托逊式辐射撞击坑及哥白尼式辐射撞击坑。在各类小天体不断撞击和太阳辐射作用下,形成覆盖月面的月壤。

尽管对月球的观测与研究作过大量工作,21世纪的研究领域可归纳为:

(1)月球成因,不论分裂说、双星说或捕获说,都难以圆满解释月球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

(2)月球早期演化史,特别是距今41亿年前,月球的物质分布与分异、能量来源与分配、地质知识程与特征。

(3)月球内部结构,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温度分布、月岩剩磁成因、质量瘤成因等。

(4)月球三类主要岩石类型的成因联系。

(5)月表海、陆分布的起因。

(6)地-月形成和演化的共性与特性,月球演化对地球早期演化的对比研究等。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它永远只有一百对着我们。称为正面,背面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就会产生月食。一般出现在农历15日前后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
、大潮并非都是发生在月球经过近地点的时候;2、大潮并非仅仅跟月球相关。

潮汐是一天两次的,正对月球和背对月球的地方都会产生,但是,太阳也会令地球产生潮汐,太阳潮会跟月潮发生周期性的重叠,当两个潮波峰跟波峰重叠的时候,就是大潮。大潮会发生在农历初三以及十七左右。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月球地貌分区:根据月面的地貌特征,可分为高地(月陆)、月海和火山地貌。月海和月陆覆盖月面80%的面积。月面22个月海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如风暴洋、雨海、静海、澄海、丰富海等,是39亿年前大量小天体撞击月面而形成的,月海周边的山脉为撞击溅射物堆积形成。月陆的年龄老于月海。月球是一个无大气、无水体、无生命活动、冷热剧变的死寂世界,仅有太阳辐射引起月岩的物理崩解和各类小天体撞击产生的溅射物的撒播。月表覆盖着一层粒径<1mm的松散的岩石碎屑、玻璃碎块及少量陨石物质与粉尘组成的厚度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的月壤。月壤形成年龄为200~500Ma。

(2)月球地质史分期与构造特征:根据地层覆盖、侵入穿插和撞击坑的密度,将月球的地质史分期从老到新划分为:前雨海纪(保留最古老的月陆及古撞击坑残迹)、雨海纪(大型撞击形成大量月海)、风暴洋纪或月海纪(大面积玄武岩喷发形成月海玄武岩)、爱拉托逊纪或后月海纪(辐射纹消失的撞击坑)及哥白尼纪(最近形成的具有辐射纹的撞击坑)。月面构造主要由月陆与月海组成。月陆包括广阔的大陆区、由山链构成的边缘隆起带、内陆边缘盆地(类月海)和大环形构造(亚类月海);月海包括巨型月海盆地、月海盆地边缘带和小月海盆地。月陆内有多条近南北向的隆起带;巨大的环形盆地有明显的放射状断裂体系。月球上的褶皱变形主要是月海盆地内的堤形隆起所形成。

(3)月壤与月岩:月表覆盖着一层月壤,是由长期陨石及微陨石撞击及其溅射物堆积所形成的岩石碎屑、粉未、角砾、冲击熔融玻璃及火山玻璃组成的土壤层。月球的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①高地斜长岩;②月海玄武岩;③富含KREEP的岩石,常为苏长岩,可能由富斜长石的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

(4)月球内部结构:根据天然月震和大型陨石撞击月表产生月震的记录,证明月球内部具有壳层状结构。正面月壳的厚度约50km,背面厚约72km;月球岩石圈的厚度至少可延伸到1000km的深度。根据月球内部电导剖面的研究表明,月球金属核的半径约360km;根据月球磁场的测定,月核半径约400~500km;月球内部最高温度不超过1300℃,没有达到物质熔融的温度。

(5)月球的地质演化:月球曾产生过多次局部熔融,月球形成初期,月球的大部分曾加热到1000℃。距今41亿年前,月球产生过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通过岩浆分离作用,形成了斜长岩月壳。距今40亿年前,月壳局部重熔,形成非月海玄武岩。根据月球捕获成因说,地-月距离的变化使月球旋转扁率变化,产生南北向压力,形成月球上的X型断裂。距今39亿年,小天体的大规模撞击月球,形成月海盆地,即雨海事件。距今39~31亿年,月球产生过第二次大规模岩浆活动,月海玄武岩喷发,月海被玄武岩充填的次序为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静海、丰富海、澄海、风暴洋。31亿年以来,月球的地质演化处于停滞状态,距今20亿年前,月球曾受过一次重大的加热事件。相继形成爱拉托逊式辐射撞击坑及哥白尼式辐射撞击坑。在各类小天体不断撞击和太阳辐射作用下,形成覆盖月面的月壤。

尽管对月球的观测与研究作过大量工作,21世纪的研究领域可归纳为:

(1)月球成因,不论分裂说、双星说或捕获说,都难以圆满解释月球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

(2)月球早期演化史,特别是距今41亿年前,月球的物质分布与分异、能量来源与分配、地质知识程与特征。

(3)月球内部结构,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温度分布、月岩剩磁成因、质量瘤成因等。

(4)月球三类主要岩石类型的成因联系。

(5)月表海、陆分布的起因。

(6)地-月形成和演化的共性与特性,月球演化对地球早期演化的对比研究等。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它永远只有一百对着我们。称为正面,背面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就会产生月食。一般出现在农历15日前后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
、大潮并非都是发生在月球经过近地点的时候;2、大潮并非仅仅跟月球相关。

潮汐是一天两次的,正对月球和背对月球的地方都会产生,但是,太阳也会令地球产生潮汐,太阳潮会跟月潮发生周期性的重叠,当两个潮波峰跟波峰重叠的时候,就是大潮。大潮会发生在农历初三以及十七左右。

月貌:在月球的正面,高原、山脉与平原、低地,差不多各占面积的一半。月球的背面,也分布着高原、山脉和“海”。与正面不同的是,背面的高原、山脉占据的区域非常广阔,而被称作海、洋的平原、低地,所占面积则比较小
地质构造:月球地质史分期与构造特征:根据地层覆盖、侵入穿插和撞击坑的密度,将月球的地质史分期从老到新划分为:前雨海纪(保留最古老的月陆及古撞击坑残迹)、雨海纪(大型撞击形成大量月海)、风暴洋纪或月海纪(大面积玄武岩喷发形成月海玄武岩)、爱拉托逊纪或后月海纪(辐射纹消失的撞击坑)及哥白尼纪(最近形成的具有辐射纹的撞击坑)。月面构造主要由月陆与月海组成。月陆包括广阔的大陆区、由山链构成的边缘隆起带、内陆边缘盆地(类月海)和大环形构造(亚类月海);月海包括巨型月海盆地、月海盆地边缘带和小月海盆地。月陆内有多条近南北向的隆起带;巨大的环形盆地有明显的放射状断裂体系。月球上的褶皱变形主要是月海盆地内的堤形隆起所形成。
月食: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于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似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潮汐:潮汐
潮汐现象 是指海水在 天体 (主要是 月球 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 方向 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是 沿海地区 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月 貌
月球表面的地貌。

月 相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对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 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月 食
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潮 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塑性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美国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地球分为几个板块?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并成为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流。“大陆漂移说”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一种能够解答迄今为止包括古生物、古气候、地质构造、地形等广阔领域里,为数众多疑问的理论。然而,1915年出版的魏格纳的著作《大陆和海洋的起源》却没有轻而易举地被人接受,它...

月球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
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等。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不求意见统一,只求有所收获。 二、观察月亮运行...

地球的生命起源于何方?
从广义来看,生命生生息息,没有起源,也没有终结。从狭义来看:地球生命胚种来自于陨石撞击地表的过程。根据新的综合考证和分析,地壳是大约45亿年来陨石陨落变质叠合起来形成的构造,伴随着这个过程而形成的地球最早的生命系统估计已经超过40亿年,甚至达到约45亿年!但谁可以排除,在地壳形成之间,地幔作为地球的表面岩层...

月球起源 月球地质构造 月食
月球起源:目前有大概四种说法,真相是哪一种尚不能确定。1,地球分裂说,在远古时期,地球自转速度很快,就将地球上一块物质甩了出去,(太平洋地区),就成了现在的月球。不过这一可能应该已经被排除了,因为月球的地质构造狱地球有很大差异。2,自然形成说:跟太阳系几大行星一样,是在太阳系形成初期...

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 详细...

地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地质学、地震学与地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概述、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地质力学、地震的时空分布与地质构造、活动断裂的鉴定与观测及地震地质在地震预测预防中的应用等。 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起源和年龄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第三...

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1979年,一群地质学家对大陆漂移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魏格纳的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应该有一条断裂带,为了证实猜想,他们制造了“阿尔文号”深潜器,来到了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1979年,一群地质学家对大陆漂移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魏格纳的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应该有一条断...

地壳的演变历史
一、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壳在各种内外动力作用下,经常出现组成、结构和构造以及外表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或改变在时空上的连续事件便构成地壳的演化。表示地壳演化的时间和顺序的概念称为地质年代。计算地质年代的方法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种。(一)相对年代法相对年代法主要根据岩层的沉积顺序(按地层剖面中的上新下老及...

宇宙星球如此多,星球想要产生生命的条件是什么?
周围一定有行星,行星在轨道上的距离要合适,行星的大小和质量要合适。恒星和空间不能形成生命,所以必须有行星作为载体。离恒星的距离决定了行星的表面温度和主要成分。太阳系有很多行星,但是温度不是高就是低,或者质量是大是小。最后,只有地球最合适。生命的出现受星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

月球起源说的分裂说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说之一。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

湖南省13617701739: 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 -
泣肯氨苄:[答案] 月球成因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

湖南省13617701739: 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月球与人类的关系? -
泣肯氨苄: 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近邻.虽然,在本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就登上了月球,但是关于它的谜却是有增无减,其中最大的谜是月球的起源. 通常,探讨月球的起源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年龄问题:根据一些元素...

湖南省13617701739: 关于月球的起源和地质构造 -
泣肯氨苄:[答案] 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 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

湖南省13617701739: 什么是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 -
泣肯氨苄: 地质构造 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月 貌 月球表面的地貌. 月 相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

湖南省13617701739: 关于月球的知识(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
泣肯氨苄: 月球诞生之谜 月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科学界这是一个大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三种理论. “俘虏”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原是一颗流星,当它在宇宙空间漫无边际飞行时,偶然进入地心引力范围,受到地球引力的约束,因而...

湖南省13617701739: 问下 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
泣肯氨苄: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湖南省13617701739: 关于月球的起源和地质构造 -
泣肯氨苄: 月球的起源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

湖南省13617701739: 月亮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实\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等等 -
泣肯氨苄: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

湖南省13617701739: 月球起源 月球地质构造 月食 -
泣肯氨苄: 月球起源:目前有大概四种说法,真相是哪一种尚不能确定.1,地球分裂说,在远古时期,地球自转速度很快,就将地球上一块物质甩了出去,(太平洋地区),就成了现在的月球.不过这一可能应该已经被排除了,因为月球的地质构造狱地...

湖南省13617701739: 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 -
泣肯氨苄: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