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简介

作者&投稿:厨人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葫芦丝的介绍~

葫芦丝,也被称为“葫芦箫”,是一种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种乐器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地区,如云南德宏、临沧地区。
葫芦丝的音色独特淳朴,外观看起来则朴实、精致。这种乐器通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在类型上,葫芦丝可以分为高、中、低音三种。而且,它还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乐器,因此受到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总的来说,葫芦丝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常用于表达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是云南地区的一大音乐特色。

简介】
葫芦丝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


【历史】

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种类】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知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构造】
葫芦箫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芦,3根竹管和平枚金属簧片组成,通体长约30厘米。在葫芦的柄端,插一竹管为吹口,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底部插进3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7个(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个八度的旋律音,称为主管。两旁的副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共鸣的和音,通常是较细的竹管发a音,最细的发e'音。


【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演奏方法】
吹奏葫芦箫时,吹口朝上,含在嘴的一侧,箫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

【名家名曲】
1、葫芦丝名家
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从小酷爱音乐,10岁就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演奏与制作。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第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

李春华: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2、葫芦丝名曲
1.月光下的凤尾竹
2.婚誓
3.多情的巴乌
4.竹林深处
5.山寨情歌
6.侗乡之夜
7.瑶族舞曲
8.月夜
9.竹楼情歌
10.放马山歌
11.美丽的金孔雀
12.军港之夜
13.梦回景颇山
14.勐养江畔
15.古歌
16金色的孔雀
17.赶摆
18.迷人的葫芦箫
19.景坡山
20.版纳之夜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农曲等民间曲调。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室,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几个音孔,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气室,葫芦口做为吹口,通体长约30厘米。常见三管,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的葫芦丝。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的竹管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几个音孔,一般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打一个洞,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

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

阿昌族的葫芦丝和傣族的相似,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 ,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 ,在两支副管紧贴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线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用三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主管用于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扩展资料

葫芦丝的音调:

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3种类型,常用有D/E/F/G/A/B/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构造上也不尽相同。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

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样能达到三个8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以前主要流传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在云南,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优美音乐。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瞩目。它以其音色优美,易学,易演奏,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被人们所吸引。

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竹管插入葫芦的一端有簧片。中间竹管为主管,两边为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上六下一)。副管无按音孔,一般只能发一下固定音,用作和声以丰富其表现力。曲调多有深情、委婉之特点。


赞美丝瓜花的诗句
8、朵朵黄花俏丽仪,细蜂恋蕊竟成痴。青藤依附寻阳泽,莫刺丝柔岂愿为。9、日照黄花俏立枝,长茎伸展觅情痴。蜂萦蝶舞幽人醉,性喜姿妍莫讶疑。10、丝瓜绿叶蔓藤长,金灿黄花点点光。袅袅婷婷风雨历,瓜悬不负煮羹香。丝瓜简介 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葫芦科植物,在东亚地区被广泛种植。为葫芦科...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

葫芦丝怎么做的
1、摘下一个长得端正的葫芦,将里面的肉挖得干干净净,然后洗净,之后晾晒。2、找三根竹子(最好是紫竹),一根粗一些两根细一些,细的最好比粗的短,因为细的是副管,粗的是主管。之后要烘干,矫直。3、根据竹管的直径在葫芦上打三个孔,大小要符合管子直径,建议开始先打细一点,之后慢慢的...

丝瓜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丝瓜皮 3.1 丝瓜皮的别名 3.2 来源 3.3 功能主治 4 《*辞典》·丝瓜皮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来源 4.4 原形态 4.5 功能主治 4.6 丝瓜皮的用法用量 4.7 附方 ...

古籍中的丝瓜藤简介
《中医大辞典》·丝瓜藤丝瓜藤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茎。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舒筋活络,化痰止咳。1.治腰痛,四肢麻木,肺热咳嗽,鼻炎。煎服:15~30g。2.治脑漏,以近根处藤烧存性,研末搐鼻;牙宣,煅存性,研末敷;汤火伤,捣汁涂...

橘子里的白丝有什么作用
橘子里的白丝简介 剥开橘子后,里面的白丝称为橘络,橘络其实是中果皮,它含有膳食纤维、钾、钙、镁等营养成分。橘络的作用 1、防止上火。吃橘子时连同橘络一起食用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吃橘子上火。2、促进消化、通便。橘络中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食用后能起到促进消化、通便的作用,对肠胃健康...

关于葫芦丝的好词
一个葫芦的嗓音 藤和花朵 在大街上开放 卖葫芦丝的艺人 从街上匆匆走过 丁冬作响的音乐 让路人的眼光纷纷落下 摔的细碎的乐曲 雨一样在脚下流淌 如城市头顶的烈日 正一步一步沉坠 卖葫芦丝的艺人 嘴上的胡须挂满岁月和疲惫 拉长小街和影子 灯光窃窃私语 小溪的歌声 以及秋夜的鸟叫 没有归宿 卖...

西湖芦怎么吃
西湖芦这样吃非常好吃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简单介绍三十字以内
最早的粽子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用叶子包成的,而是用竹筒做成的,古代人对端午节也赋予了更多的说法和内容,在祭祀屈原的时候担心投入江中的竹筒米会被江中的蛟龙盗取吃掉,于是丰富的粽子的形色,古人认为蛟龙害怕楝叶和五彩丝线,所以就用楝叶包米用绿丝缠绕扎好再投入江中。春秋时期也有关于粽子的来历...

戎芦是什么
小木夏 葫芦巴又名小木夏 别名 苦豆、香草、季豆、云香草子、香豆子、芦肥子、芦巴子、芦巴。来源 为豆科植物戎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种子。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是啥乐器? -
冀薇代宁: 葫芦丝,傣语叫 “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为葫芦箫.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是什么 -
冀薇代宁: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的简介 -
冀薇代宁: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以前主要流传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在云南,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优美音乐.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瞩目.它以其音色优美,易学,易演奏,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被人们所吸引. 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竹管插入葫芦的一端有簧片.中间竹管为主管,两边为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上六下一).副管无按音孔,一般只能发一下固定音,用作和声以丰富其表现力.曲调多有深情、委婉之特点.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简 - 介绍葫芦丝?
冀薇代宁: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流行于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在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中也较为流行. 葫芦丝的...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是什么乐器? -
冀薇代宁: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优...

古丈县17693416995: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葫芦丝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5分)传统葫芦丝各部分的名称葫芦丝是... -
冀薇代宁:[答案]参考答案: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音量较小,主管音色柔润而纤秀,深受人们喜爱. 抓住葫芦丝的特点概括,诸如构成、音色等(每点1分,句子通畅1分)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是哪一民族发明的乐器?? -
冀薇代宁: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在傣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相传: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

古丈县17693416995: 那葫芦丝是什么? -
冀薇代宁: 葫芦丝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它是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 -
冀薇代宁: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

古丈县17693416995: 葫芦丝起源什么地方?什么年代? -
冀薇代宁: 关于葫芦丝的起源没有资料记载,已无法考究,仅能借鉴的是流传民间的故事传说.传说有喜剧的、有悲剧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与爱情故事有关. (1)在德昂族广泛流传的古老爱情悲剧故事《昆撒乐和欧比木》,对葫芦丝的起源作了描述.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