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投稿:鲜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啊?~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a) 任一不小于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一不小于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把命题"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



一, 解题思路.开始是步前人的求证途径,但研究“1+2”的解法后认为它有致命的软肋:1,要想从“1+2”向前一步跨到 “1+1”是徒劳的,必须从头开始.2,简化“筛法”不能给出确切的殆(接近)素数.3,主攻方向是缩小(s,t)算至 (1,1)后再来证明5X108<N(1,1)成立。即使证明了这一自然数,也不能完全肯定“猜想”已获证。所以我放弃了这一 求证途径。而在验证中发现偶数内含(1,1)基本上是各不相同的。偶数大,内含(1,1)多,但又发现存在普遍的逆转现象。例如,100有7对(1,1),而122则只有3对(1,1)。由此设想,偶数增大,其内含(1,1)呈增多趋势而可能导致无穷。证明了此,“猜想”获证。或者偶数增大,其内含(1,1)增多至顶峰后呈下降趋势而可能导致为0,证明了此,则可否定“猜想”。我就是在这全新的思路下,迎着问题去求证“猜想”的。
二,分析数的结构,认识了自然偶数可分为个位为0和非0,3除尽和除不尽4种类型,对解题有重要作用。并阐明先决条件。
三,发现素数规律。创立了罗氏“筛法”。开始用笔算算出了5000数内的668个素数。后用计算器算出了90000数内8712个素数。现用电脑一天可算出2500000数内的166076个素数。从理论上说此“筛法”可无限地选取素数。是公式和验证的基础。并推断任何简化“筛法”不可能给出确切全素数。
四,发现基础奇数。定义:排除了3的倍数对后存在(1,1)的奇数群体。4种类型的偶数各有比例。由系数乘偶数而得。偶数内含(1,1)的多少基本上是由基础奇数所决定的。偶数内含(1,1)的逆转现象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偶数内含(1,1)的差别造成的假象。而且这一重要发现可使公式计算省略74--90%.
五,创立了公式:tM2-tM2/7×2(=P1)-P2…≈a/2(1,1)。以此公式从100起步计算得出≥100的任意偶数内含≈4(1,1)。[验证≥3(1,1)]。成为证明“猜想”不可撼动的基石。得出结论:≥100的任意偶数内含≥3(1,1)。偶数增大,其内含(1,1)随之增多是总的趋势。偶数可无穷的增大,其内含(1,1)随之增多也是无穷的。经反复验证,越大的偶数越支持结论。现已算出52987654328内含≈92092481(1,1),已比5×108<N大一百多倍了。
六,创立了对列式的验证方法。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算出偶数内全部(1,1)的方法。例如,计算出599994内含≈5569(1,1),验证为5396(1,1)(-173).1000000内含≈5205(1,1),验证为5386(1,1)(+181).由此证明以公式计算出的结果,是略大或略小的近数值。同时,也证明了结论是正确的。
以上已意味着《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古老难题已获证明。
以中科院数学与应用科学研究院要求,送审必须经二位数学教授审查后写出推荐信才受理。现寻求二位数学教授审查,报酬面议,合约公证。不符合条件的免扰。

联系人网址:mzxnlhc@126con罗海程

附:备捡材料
1, 《哥德巴赫猜想解》正文 (10页)
2,12340,12344,90000,301234,599994,1000000等的推算与验证记录 (共66页)
3,52987654328内含(1,1)的推算记录(171页)
4,2500000数内的定位素数表 (1000页)

命题A:任何>6的偶数可以拆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命题B:任何>9的奇数可以拆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事实上如果命题A成立,那么命题B必然是成立的,故通常仅提出命题A。   

这个举世闻名的猜想是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 1690-1764)在写给欧拉(Euler Léonard, 1707 -1783)的信中第一次提出的, Euler 1742年6月20日回信说他验算到100没有发现错误,但是不能给出一般性的证明。  

从本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与李特伍德(Littlewood, 1885-1977)系统地开创与发展了堆垒素数论中的一个崭新方法 圆法(由于这个方法与一位印度数学家Ramanujan有关,故亦被称为Hardy-Littlewood-Ramanujan圆法)。由于圆法内容比较复杂,故不在此介绍了。  

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另外一种方法是“筛法”,这是一种由古老方法演变而来的数学方法。在很早以前,人们知道一种得到素数的方法:在纸上由2开始顺次写下足够多个自然数,将其中2的倍数(当然不包括2,下同)都划掉,然后是3的倍数,5的倍数……如此往复,则可以得到该范围内所有的素数。筛法就是以这种方法为基础演化而来的。  

  利用Brun筛法:   

  1920 Brun 9+9   

  1924 拉德马哈尔 7+7   

  1932 爱斯斯尔曼 6+6   

  1937 Ricci 5+7 4+9 3+15 2+366   

  1938 布赫斯塔勃 5+5   

  1939 塔鲁塔柯夫斯基 4+4   

  1941 kuhn a+b<6   

  利用Selberg筛法:   

  1956 王元 3+4   

  1957 维诺格拉朵夫 3+3   

  1957 王元 2+3 a+b<5   

  1962 潘承洞 1+5   

  1962 王元 1+4 1+3   

  1962 潘承洞 1+4   

  1962 布赫斯塔勃 1+3   

  1966(1973) 陈景润 1+2   

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无数数学家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进行了许多努力,甚至是为之奋斗终生。虽然哥德巴赫猜想现在尚未被解决;但是,在这250余年来的解题过程中却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数学方法,这为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这个角度来看,哥德巴赫猜想的实际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证明一个数学命题的本身了。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希望采纳。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著名的未解问题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的一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明了,但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证明或反驳它。为了理解哥德巴赫猜想,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质数。质数是指只能...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由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猜想的内容是: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这个猜想有两个部分:1、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这被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意思?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这个猜想最早出现在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通信中。用现代的数学语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陈述为: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这个猜想与当时欧洲数论学家讨论的整数分拆问题有...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未能完全证明。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佳成果。2.报告文学。徐迟作。1978年发表。...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指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欧拉曾回信,证明了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并推测奇数的情况,但并未给出证明。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了“1+2”,即“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数论上的未解问题,也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定理。它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18世纪提出。哥德巴赫猜想指出: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被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换句话说,对于任意大于2的偶数n,可以找到两个质数p和q,使得n=p+q。例如,偶数16可以表示为7+9,其中7和9都是质数;偶数20可以...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事实上,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N+1=3+2(N-1),其中2(N-1)≥4.若欧拉的命题成立,则偶数2(N-1)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奇数2N+1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从而,对于大于5的奇数,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因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

哥德巴赫猜想什么意思
哥德巴赫猜想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拓展知识——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最后,欧拉也无法证明。因现今数学界已经...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 搜狗百科
繁英倍他:[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 ■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繁英倍他:[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什么是哥巴赫猜想 -
繁英倍他:[答案]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哥德巴赫猜想具体指的是什么? -
繁英倍他:[答案] a) 任一不小于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一不小于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把命题"任...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哥德巴赫猜想是啥的. -
繁英倍他:[答案] 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是什么? -
繁英倍他:[答案] 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哥德巴赫猜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
繁英倍他:[答案]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主要是围绕着"奇(数)加奇等于偶(数),奇加偶等于奇,偶加偶等与偶"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 -
繁英倍他: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问题之一.这个猜想最早出现在1742年普鲁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的通信中.用现代的数学语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陈述为:“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

吐鲁番地区15129753495: 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样的数学猜想? -
繁英倍他:[答案] 哥德巴赫猜想可表述为:a) 任一不小于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 任一不小于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欧拉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更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