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原文

作者&投稿:藤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蜀鄙二僧》的原文、翻译~

启示可以自己写,或是自己组织语言改。翻译也可以改,不过原文却是改不了的 。。。
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上面的就是蜀鄙二僧的“原文”内容,不过点题(告诉我们道理)的内容却是故事之外的另一段:“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跟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取经),你觉着怎么样?”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买条船前去南海,一直到现在也没能达成;(你那么穷),怎么能到得了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
启示:因为文章讲的是《劝学》,所以作者想要讲的也是为学的道理---读书、为学聪明和愚钝并不是限制我们的主要因素,只要我们肯学、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钻研,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一、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二、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三、出处
《白鹤堂集》,《蜀鄙二僧》指《为学一首示子侄》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作品赏析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
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

三、作者简介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释】
①持:同“恃”凭借。
②越:到,及。明年:第二年。
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反而,却。
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⑤持:笔者怀疑可能为误写,同“恃”。
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⑧限:限制。
⑨之:到,往,去。
10至:到,达到。
11惭色:惭愧的神色。惭,惭愧。
12欲:想。
13往:去。
14.语:告诉、说。
15.于:对。
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
18.犹:还、尚且。
19.明:第二。
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顾:难道、反而。
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足够。
24.以告富者:把到达。“以”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把这件事。
25.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
编辑本段译文:  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南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听了,有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蜀)距离普陀(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偏远地方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编辑本段评析:  需要凭借的东西越多,就越多地被这些外物所限制;而不需要依靠什么外在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也便更大程度上地获得了行动的自由。
当初不知电脑为何物时,人脑的记忆力强得惊人,一旦发明了电脑,人们把信息一股脑地存在电脑里,又整天在那里担心,电脑什么时候会“卡壳”、“会生病”。
物质的极大丰富所造成的表面自由,实际上正在远离生命原初的自由自在。
人穷志不短。
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
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现实生活也是一样,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
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编辑本段出处  《蜀鄙二僧》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为学》。彭端淑 ,字乐斋,清代丹棱(今属四川) 约1699一约1779年,清代文学家,号仪一。清康熙38年(1699年)他注重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整顿吏治。乾隆二十年辞职返川,任成都锦江书院主讲、院长二十年,造就了大批如李调元、张船山等优秀人才。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著有《白鹤文堂集》、《雪夜诗坛》、《为学》(意为做学问),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释】   ①持:同“恃”凭借。   ②越:到,及。明年:第二年。   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反而,却。   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⑤持:笔者怀疑可能为误写,同“恃”。   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⑧限:限制。   ⑨之:到,往,去。   10至:到,达到。   11惭色:惭愧的神色。惭,惭愧。   12欲:想。   13往:去。   14.语:告诉、说。   15.于:对。   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   18.犹:还、尚且。   19.明:第二。   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顾:难道、反而。   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足够。   24.以告富者:把到达。“以”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把这件事。   25.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百度《为学》


蜀鄙二僧的全文翻译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清·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译文]蜀国的边远...

蜀鄙二僧原文翻译
1、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2、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

蜀之蔽,有二僧的全文和出处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

《蜀鄙二僧》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蜀鄙二僧》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做,是主观努力,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翻译
蜀之鄙有二僧的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节选如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

蜀鄙二僧原文翻译
蜀鄙二僧原文翻译 《蜀鄙二僧》是清代彭端淑创作的一篇文章,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蜀鄙...

《蜀之鄙有二僧》翻译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

蜀之鄙有二僧的文言文~~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

《蜀鄙二僧》的原文、翻译
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上面的就是蜀鄙二僧的“原文”内容,不过点题(告诉...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原文 -
宣莉肠泰: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之鄙有二僧 - 搜狗百科
宣莉肠泰:[答案] 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南下...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原文翻译 -
宣莉肠泰: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的正确译文.蜀鄙二僧. -
宣莉肠泰:[答案]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文言文阅读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
宣莉肠泰:[答案]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 ①穷和尚对富和尚说.语:告诉,对…说.②我想去南海.之:动词,往,到....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的全文翻译 -
宣莉肠泰: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清·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 [译文] 蜀国的边远地方,有二个僧人.一贫一富.穷的和尚有一天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样?”那有钱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和尚说:“我有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买一只船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买成.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且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文言文 -
宣莉肠泰: 《蜀僧》这篇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共五句话.第二自然段有两句话.学生读熟课文,明白了词、句的意思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二僧住在偏僻之处,要去南海路途遥远而且交通不便.这是两位和尚共同的条件....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的译文蜀鄙之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
宣莉肠泰: 你那段出自彭端淑的《为学》为学 [清]彭端淑 【概况】现属于试验版六年级三十七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节.【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5266131628: 蜀鄙二僧是什么?说出来就行 -
宣莉肠泰:[答案]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