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的由来与发展

作者&投稿:徒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然数,负数,分数和小数的由来.~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如:气温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如果设这个数为X,既然,推导的结果即x2=2。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x2=12+12=2,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把它们写成 π、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对各种数的研究使数学理论达到了相当高深和丰富的程度。这时人类的历史已进入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数学成就已经登峰造极,数字的形式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 "表示"-1"的平方根,即i=,虚数就这样诞生了。"i "成了虚数的单位。后人将实数和虚数结合起来,写成 a+bi的形式(a、b均为实数),这就是复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用虚数和复数表示的量,所以虚数总让人感到虚无缥缈。随着科学的发展,虚数现在在水力学、地图学和航空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掌握和会使用虚数的科学家眼中,虚数一点也不"虚"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的数。它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 、y 、z 为实数)组成的。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九章算术》,中国数学家就已经了解负数和零的概念了。公元1世纪的《九章算术》说“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大意是“减法:遇到同符号数字应相减其数值,遇到异符号数字应相加其数值,零减正数的差是负数,零减负数的差是正数。”以上文字里的“无入”通常被数学历史家认为是零的概念。
尽管中国古人首先发现并应用了负数,但却并没有从理性方面讨论负数存在的意义和本质,这可能是文化习惯导致的。对负数精确的定义,和其根本属性的讨论,是由近代西方数学家首先完成的。
西方最早在数学上使用负数的是一本印度数学文献,Brahmagupta写于628年的 BrahmaSphuta-Sidd'hanta。它的出现是为了表示负资产或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欧洲数学家直到17世纪才接受负数的概念。

扩展资料
实数
在数学中,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前者如 {\displaystyle 0} {\displaystyle 0}、 {\displaystyle -4} {\displaystyle -4}、 {\displaystyle {\frac {81}{7}}} {\displaystyle {\frac {81}{7}}};后者如 {\displaystyle {\sqrt {2}}} {\sqrt {2}}、 {\displaystyle \pi } \pi 等。
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小数(有限或无限的),它们能把数轴“填满”。但仅仅以枚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全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根据日常经验,有理数集在数轴上似乎是“稠密”的,于是古人一直认为用有理数即能满足测量上的实际需要。
以边长为 {\displaystyle 1} 1公分的正方形为例,其对角线有多长?在规定的精度下(比如误差小于 {\displaystyle 0.001} {\displaystyle 0.001}公分),总可以用有理数来表示足够精确的测量结果(比如 {\displaystyle 1.414} {\displaystyle 1.414}公分)。
但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发现,只使用有理数无法完全精确地表示这条对角线的长度,这彻底地打击了他们的数学理念;他们原以为:任何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可以用自然数的比来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数

在数字王国中以前是没负数的。

有一天“零”正在瞪大意见思索,数字王国中没最大的却有最小的,那就是我,哎,为什么偏偏我是最小的呢?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个好注意。

第二天,零把“加”“减”“乘”“除”请到家里。零先是美言相说:“四位大哥,你们是我们这的霸王,权利极大,没有人不怕你们,肯定能帮我提高地位。但不知大哥们是否能帮我?”虽然零美言相说,但他们不愿为零出头。加减乘除异口同声:“我们可是很忙的,不要没事有事就找我们。”零心想第一套方案失败,实施第二套方案。他说:“在胡同口,我听到有人在说你们的坏话,他们说加号大哥虽然是你们之中的老大,但还不如乘号大哥厉害呢。乘号大哥虽然比加好大哥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但没有乘口决这个帮手,还不是个废物?减号大哥只会帮到忙,减少他们的数值,说你是故意的。除号阿哥也一样。”听他们几个兄弟勃然大怒说:“你这口气大哥帮你出定了。”

不一会儿,他们几个气势汹汹地来到大街说:“哪个小子说我们环话?给我站出来。”话音未落,数字们就全跑了。数字们想:他们准是又来找茬的。这时,一个数字却站了出来说:“你们敢跟我比吗?”加号听后说:“还挺勇敢的呢。那我和你比试比试。”已往他们找茬时,都在街上随便抓一个数字加起来都比原来的大。可他们现在只有零这个帮手。零跟哪个数相加还是原来的数。所以加号和那个数打成平手。因那个数体力好,战胜了加号。加号败阵后乘号跟着上,可零和哪个数相乘等于零,所以也打不过这个数,平常加号,乘号上了就OK了。可现在……除,减平时也没什么本领,想就此拔了。可零说:“你有本事就把我放在零前面和减号比。”那个数字说:“行,不过要是再胜了,你们就不再烦村民了。”那个数字想:行,你们输定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竟得出了一个数,那就是负数,负数比零还小。

于是数字王国中又多了一个负数,零的阴谋也得逞了。虽然零现在不是最小的数,但他变得十分孤单,因为在整数里他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真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也有坏报。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导致了毕达哥拉斯悖论。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重视自然及社会中不变因素的研究,把几何、算术、天文、音乐称为"四艺",在其中追求宇宙的和谐规律性。他们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项重大贡献是证明了勾股定理,但由此也发现了一些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表示成整数或整数之比(不可通约)的情形,如直角边长均为1的直角三角形就是如此。这一悖论直接触犯了毕氏学派的根本信条,导致了当时认识上的"危机",从而产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负数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这段关于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与现在的法则完全一致!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C,你会想到武汉的确象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C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在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中,负数的引入,是通过算术运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而在古代数学中,负数常常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对古代巴比伦的代数研究发现,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没有提出负数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发现负数根的概念。3世纪的希腊学者丢番图的著作中,也只给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已较早形成负数和相关的运算法则。

除《九章算术》定义有关正负运算方法外,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他在算法启蒙中

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欧洲14世纪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帕斯卡认为从0减去4是纯粹的胡说。帕斯卡的朋友阿润德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来反对负数,他说(-1):1=1:(-1),那么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的比怎么能等于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比呢?直到1712年,连莱布尼兹也承认这种说法合理。英国数学家瓦里承认负数,同时认为负数小于零而大于无穷大(1655年)。他对此解释到:因为a>0时,英国著名代数学家德·摩根 在1831年仍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用以下的例子说明这一点:“父亲56岁,其子29岁。问何时父亲年龄将是儿子的二倍?”他列方程56+x=2(29+x),并解得x=-2。他称此解是荒唐的。当然,欧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自然数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不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则是普遍认同十位进制的记数符号,即1、2、3、4、5、6、7、8、9,遇到“零”就用黑点“·”表示,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67·8”。后来这个表示“零”的“·”,逐渐变成了“0”。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符号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
附: 后来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接着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公元前2500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感到震惊,紧接着人们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就把这些数称作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表示“-1”的平方根,即,虚数就这样诞生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所谓四元数,就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y、z为实数)组成的数。四元数在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直到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的表示方法表示小数,如8.23记做 , 左边的数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的数表示小数部分.
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 ,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了.这种记法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公元1427年,中亚数学家阿尔?卡西又创造了新的小数记法,他是用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的方法记小数.如3.14记做3 14.
到了16世纪,欧洲人才开始注意的小数的应用.在欧洲,当时有人这样记小数,如:3.1415记做3◎1①4②1③5④.◎可以看作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分界标志,圈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数位的顺序,这种记法很有趣,但是很麻烦.
直到公元1592年,瑞士的数学家布尔基对小数的表示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他用一个小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割开,例如:5。24……数中的小圆圈实际起到了小数点的作用.
又过了一段时间,德国的数学家克拉维斯又用小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于是,小数的写法就成了我们现在的表示方法.
但是,用小数点表示,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方法.现在,小数点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种是用小黑点“.”.
在德国、法国等国家常用“,”,写出的小数如3,42、7,51……,而英国和北欧一些国家则和我国一样,用“.”表示小数点,如1.3、4.5……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不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则是普遍认同十位进制的记数符号,即1、2、3、4、5、6、7、8、9,遇到“零”就用黑点“·”表示,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67·8”。后来这个表示“零”的“·”,逐渐变成了“0”。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符号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
附: 后来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接着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公元前2500年,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感到震惊,紧接着人们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就把这些数称作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表示“-1”的平方根,即,虚数就这样诞生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所谓四元数,就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y、z为实数)组成的数。四元数在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参考资料:http://w1w1.bokee.com/1517709.html


什么叫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数,负数
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分数 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小数:是有小数点的数叫小数 自然数包括0、1、2、3…….整数是0、1、2、3、4……….小数是有小数点的数叫小数例如:0.1、0.2……….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叫分数,例如:...

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自然数就是我们常说的正整数和0.整数包括自然数,所以自然数一定是整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是表示这样几份的数.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这样的分子份.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

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回答:整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1、2、3、4……)注:但整数不一定都是自然数,自然数只是整数中的其中一种。 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可以用小数表示。(如:0.6、0.7、0.8…...

不同数(自然数 、分数、小数、分数、负数)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关键...
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正数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自然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 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被目前多数教材和国外学术性教材所认同)1,2,3,4,……所表示的数(有争议)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1,有争议)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分数、小数、整数的定义是什么?
2、自然数都是整数。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两个整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a/b(b≠0)4、 小数: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

小学阶段学过的数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过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1.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或数量的数,如0,1,2,3,4...2.整数:自然数和负数 3.分数:把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品均分成日许多分 4.小数: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 5.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

什么叫自然数,分数,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真分数,假分数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5、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6、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7、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小数。

什么是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
叫做真分数。真分数的值小于1,如:1\/2,3\/5,8\/9等。假分数:和真分数相对,通常也是在正数的范围内讨论的。 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的值大于1或等于1。真因数:真因数通常是对合数来说的。不包括1和这个数本身的约数就是真因数。如 6=2*3,6的真因数是2和3。

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真...
小数:顾名思义,比喻2.5……. 有小数点的数为小数 分数:有余数的分数为小数,比喻1\/2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为奇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为偶数 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被 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合数:①两个数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只是1的那...

什么叫整数、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整数非0者称为带小数,若为0则称纯小数。由此可知,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3,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纪录这个「分量」。例如:2\/5是指一个整数被分成五等分后,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4,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兴海县15158146451: 负数的来历是什么? -
察申克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九章算术》,中国数学家就已经了解负数和零的概念了.公元1世纪的《九章算术》说“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

兴海县15158146451: 自然数概念、小数概念、分数概念、整数概念、正数概念、负数概念,各是什么? -
察申克尼:[答案] 自然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小数:不整的数以补充整数,含有小数点“.” 分数:把单位"1"或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母表示把一个物...

兴海县15158146451: 1.负数是怎样产生的?2.负数产生后,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不要长篇大论,概括一两句话! -
察申克尼:[答案] 1.负数是小于零的数(一个数减去大于自己的数所得到的就是负数) 2.负数的产生,和分数或小数没有本质关系. 分数和小数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分数其实就是除法的另一种简便写法. 举个例子: -2/5(读作负二分之五)=-0.4 如果楼主还有什么其他的...

兴海县15158146451: 百分数、正数、负数、小数、整数还有分数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
察申克尼:[答案] 正数包含正整数、 负数包含负整数、 分数包含小数、百分数

兴海县15158146451: 自然数.负数.分数.小数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
察申克尼: 数学家为了统计方便,定义出来的,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统计

兴海县15158146451: 自然数 整数 正数 分数 负数 小数是怎么产生的每个用一句话概况 -
察申克尼:[答案] 在遥远的年代,一个部落里每天都要出去打猎,一头、两头,三头……于是有了自然数.打到的猎物要分出去,开始都是你一头我一头,都是完整的猎物,所以说是整数.结果有一次分的不够了,头领说,张三,你今天的那份先欠着吧.于是...

兴海县15158146451: 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正数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什么 -
察申克尼:[答案] 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正数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自然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

兴海县15158146451: 自然数、分数、小说、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
察申克尼: 人类先是产生了“数”的朦胧概念.他们狩猎而归,猎物或有或无,于是有了“有”与“无”两个概念.连续几天“无”兽可捕,就没有肉吃了,“有”、“无”的概念便逐渐加深. 后来,群居发展为部落.部落由一些成员很少的家庭组成....

兴海县15158146451: 质数、合数、因数、倍数、负数、正数、整数、分数、小数、自然数的定义及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察申克尼:[答案] 质数: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合数:指自然数中除能被1和本数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数整除的数.因数: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此处...

兴海县15158146451: 自然数 整数 正数 分数 负数 小数是怎么产生的每个用一句话概况
察申克尼: 在遥远的年代,一个部落里每天都要出去打猎,一头、两头,三头……于是有了自然数. 打到的猎物要分出去,开始都是你一头我一头,都是完整的猎物,所以说是整数. 结果有一次分的不够了,头领说,张三,你今天的那份先欠着吧.于是有了负数,同时正数产生了. 张三不干了,于是头领只好说,李四,把你的分他一半吧,于是有了分数. 李四也不干了,头领没办法,只好说,大家各拿一小块出来凑一头给张三吧,于是有了小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