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书看的多的人进 帮帮忙吧 急用

作者&投稿:人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帮忙吧,急用~

1、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标志:①1840年6月,英军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②1842年8月,英军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
2、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开始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是中国境内第一块租界出现的标志。
4、第二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这是因为: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入到内地。
5、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六个标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③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西征和东征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⑤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军事上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标志着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7、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为《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和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的形成。因为该政策在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强不同程度地赞同,使得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2.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你自己挑吧,随便写都可以】【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谢谢】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在智育有关的章节中,他也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倡读书,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许多历史名人都积极的推崇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无不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人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这里当然也有人的精神生长,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因为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我们说人不是天生就不喜欢阅读,这主要是靠教师的引导,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引导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让读书走进学生生活,让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的一种习惯,那我们的整个教育也就有了希望。
一、 让读书走进学生生活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觉得读书应该融入到生活中,让读书象人们喝水、吃饭一样,固定为一种习惯。人们不能不去吃饭喝水、同样,经典著作,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精华思想,作为我们要继承传统,跨越时间之桥,品读经典与大师对话,我们要把这样的对话当作一种经常的必然。
好读书的人也常说:“一生当中如果有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那就可以说已经品尝到了生活中幸福的滋味,如果有好几本这样的书,那此生就真的了无遗憾了。”读书在我国历来是件美好的事,先贤们好读书,正所谓“三日不读,则觉面目可憎”,时至今日,我们的学生爱读书吗?为此,就对我校六年级156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假日课外自主活动中,在家自主读书的占4.4%,去书店或朋友家读书的占3.3%,在家看电视的高达78%。电视、网络等信息传媒,以其优美的伴音,精美的画面抓住了孩子的心,我们并不反对儿童收看电视、学习上网,但像调查中所显示的,农村的孩子在假日自主时间内已痴迷于电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远离了阅读,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们从小不去接触她、感悟她,不经过扎实的基础训练,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从何谈起?
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没有阅读,学习就无从谈起。但是,现在的孩子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整日与课本、练习册、优秀作文集打交道,课业负担沉重,很少有孩子自主开展课外阅读。即使阅读课外书,往往因缺少引导和交流,众多孩子只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以至于众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内,整日以看电视、看录像、玩游戏作为主要的休闲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孩子经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后,他顶多只是一名成绩优秀而思想肤浅,头脑简单的“三好学生”罢了。
我们的家长深知文化知识储量将决定孩子的发展,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可惜的是,可亲可敬的家长总以为孩子只要将教科书读好就行,像优秀作文选、每课一练等教学辅助用书,在农村的书店里总是十分畅销的,家长为孩子大量购买,还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题目,读他们不愿意读的书。殊不知,这样一来,给天性好学习的孩子们带来了多大的痛,又给多少稚嫩纯真的心烙设下了一道道可怕的阅读障碍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面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在帮助孩子应付考试的同时,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喜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孩子来说,是父母给他的最大的财富。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说:“我小时候喜欢读课外书,这跟我的爸爸妈妈很有关系。我爸爸的俄语非常好,日语和英语也不错,所以在中文的幼儿读物寻找不到的情况下,搞了一些俄文和日文、英文的幼儿读物给我看。爸爸讲给我听的时候,妈妈也在一旁听。等到我讲不出的时候,妈妈就能提示我。很快地,我把那些书背得滚瓜烂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读书看做是日常的必须时,当阅读走进孩子的生活时,那么,书就能净化孩子的灵魂,升华孩子的人格,阅读也会使孩子的人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二、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课外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语言素材,具有多重功能,但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课外阅读量为基础,这又得依赖于教师和家长在这方面的正确引导与有心培养。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我深有体会,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带着一种要做好教师的激情,也曾认真地阅读过几本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教育教学成为每天必面对的内容时,读书的热情也随之而消退。最近几年来,在学校环境的影响下,在校长的带动下,我开始了新的阅读里程,从学校推荐的图书开始,慢慢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读书。从《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到《谁动了我的奶酪?》再到《新教育之梦》和《爱心与教育》。我被书所带给我的视野的开阔,认识的提高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再后来,我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随着认识的提高,我又以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我开始看了《女儿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儿童文学作品,并且在网上创建了自己的网页,把每次阅读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网友们相互交流。在网上,我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读书也自然地成为我每天的必休课。因此,阅读慢慢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如果每天不读上几页,就觉得放心不下。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人一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让书成为学生每天的精神粮食,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是的,书籍承载了人类的文明智慧,记录了历史的变革,引领我们进入21世纪,在个人的成长与社会进步共同要求之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提出让每一个孩子走进书籍的海洋,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从文学典范中汲取营养,让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们展开心灵的对话。
三、 让学生享受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当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整个的心灵浸染到书的海洋中的时候,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读书时慢慢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于是读书就不是一种苦和累,而是一种精神的旅行,这种感觉也象是《一杯清茶 轻轻抚慰》中那样“喝着手中滚烫的香茗,心凝神爽,妙语如珠;或是推心置腹,一吐为快。”让阅读如一杯清茶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读书不仅能感受到了乐趣,也引领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思考的只言片语写下来,看着自己笔下那些自己思索后的痕迹,看到读书已经转化为写作的两者互动的动力,也会令自己感到由衷地的高兴。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那么让我说,读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人的心情。我们可以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自己人生的坐标。
1.组建读书会,激发读的兴趣。
①建立一个集图书阅览、电子阅览和读书实践活动为一体的读书会。利用校图书馆,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进行整理、归类。同时引购一批更利于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并为读书会设计打造书柜和课桌椅及多媒体教室。从环境上激起学生读书欲望。
②实施读书会会员考级制度。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会员,分别授予等级证书。考级评定由阅读监督组统一审核。鼓励每个孩子争当“小书虫”。也让读书会成为他们阅读和交流的天堂。
③读书会的基本模式
A、倡导侧重于分享阅读的“说来听听”的阅读方式。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也可以先让几个孩子为一组在小范围共读一本书;然后,在大组交流汇报,小组内同学一人重点汇报,其他孩子补充;接着就是组际间进行交流,互动,相互提问,质疑解答;最后重新选择,分享阅读成果。
B、推广“大声读给孩子听”的班级读书会模式。由各教师读给孩子听,让孩子们用耳朵倾听经典。
2.以课文为范例,大量阅读课外书
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加之老师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学生能够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些书。
3.结合电视读名著
名著均已拍成电视上演过。看完了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自话文,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一学期能读一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有时候利用班会时间讲这类故事,激发读的兴趣,是很有成效的。特别是电视的精彩片段在学生面前重现时,他们那种心灵与经典的碰撞,相互间擦亮了情感的火花是永不磨灭的。
4.认真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文选》
与语文书配套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文选》上的内容,和课文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必要认真阅读。结合语文教学,每周开设两节课组织阅读。
5.周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诵这些经典,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抽一定时间互相检查。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失去钱财,会失去机遇,但永远不会失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永远的陪伴。让我们一起遨游书籍的海洋,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大系列史书一览表
  年代 纪传系列 典志系列 编年系列
  朝代 公元 (二十五史) (含会要、会典、史学评论、学术史) (含纲目、纪事本末、起居注、实录)
  周朝 孔子《春秋》
  左丘明《左传》
  汉朝 前91 司马迁《史记》
  侯瑾《汉皇德纪》
  92 班固《汉书》
  200 荀悦《汉纪》
  晋朝 285 陈寿《三国志》
  袁宏《后汉纪》
  《竹书纪年》(《汲冢纪年》)
  南北朝 440 [宋]范晔《后汉书》
  488 [南齐]沈约《宋书》
  514 [梁]萧子显《南齐书》
  554 [北齐]魏收《魏书》
  唐朝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636 姚思廉《梁书》《陈书》
  令狐德棻《周书》
  魏征《隋书》
  李百药《北齐书》
  648 房玄龄《晋书》
  659 李延寿《南史》《北史》
  708 刘知几《史通》
  801 杜佑《通典》
  803 苏冕《会要》
  853 崔铉《续会要》
  韩愈《顺宗实录》
  五代 945 [后晋]刘昫《旧唐书》
  宋朝 961 王溥《唐会要》
  963 王溥《五代会要》
  974 薛居正《旧五代史》
  996 钱若水《太宗实录》
  1001 宋白《续通典》
  1053 欧阳修《新五代史》
  1060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吕夏卿《唐书直笔》
  1078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
  1084 司马光《资治通鉴》
  1161 郑樵《通志》
  1172 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173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118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185 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1194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1195 [金]张暐《大金集礼》
  1202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
  1210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211 徐天麟《西汉会要》
  1216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1226 徐天麟《东汉会要》
  1229 陈均《皇朝编年举要》《皇朝编年备要》
  1236 李心传《国朝会要总类》
  1253 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年本末》
  1263 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1264 金履祥《通鉴前编》
  元朝 1279 佚名《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长编》
  1285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1307 马端临《文献通考》
  1322 《元典章》
  1331 虞集《经世大典》
  1344 脱脱《辽史》《金史》
  1345 脱脱《宋史》
  1350 陈桱《通鉴续编》
  明朝 1370 宋廉《元史》
  1473 《资治通鉴纲目(考订)》
  1476 商辂《续资治通鉴纲目》
  1502 徐溥《大明会典》
  1507 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
  1524 许诰《通鉴纲目前编》
  1529 杨一清《大明会典(续修)》
  1566 薛应旗《宋元资治通鉴》
  1567 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
  1576 申时行《大明会典(重修)》
  1587 张居正《大明会典(重修)》
  1595 南轩《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1600 黄光升《昭代典则》
  1602 王圻《续文献通考》
  1605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606 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
  1608 沈朝阳《通鉴纪事本末前编》
  《明实录》
  1638 孙范《左传分国纪事本末》
  严衍《资治通鉴补正》
  徐学聚《国朝会典》
  1644 董说《七国考》
  清朝 1651 谈迁《国榷》
  黄鹏扬《史评辩正》
  1658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1678 黄宗羲《明儒学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
  1690 《康熙会典》 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1694 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
  1707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
  1711 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1733 《雍正会典》
  1739 张廷玉《明史》
  1763 《乾隆会典》
  1765 蒋良骐《东华录》
  1767 《续文献通考》 《御批通鉴辑览》
  1775 《御批通鉴纲目三编》
  1784 《续通典》、《续通志》
  1786 《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
  1797 毕沅、冯集梧《续资治通鉴》
  1798 章学诚《文史通义》
  1818 《嘉庆会典》
  1838 《宋元学案》
  1862 夏燮《明通鉴》
  1871 陈鹤、陈克家《明纪》
  王先谦《东华录》
  1887 龙文彬《明会要》
  1893 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
  1899 《光绪会典》
  1900 杨晨《三国会要》
  1902 梁启超《新史学》
  1904 孙楷《秦会要》
  1905 张鉴《西夏纪事本末》
  徐松《宋会要辑稿》
  姚彦渠《春秋会要》
  李铭汉、李于楷《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1911 朱铭盘《晋会要》《宋齐梁陈会要》
  《清实录》
  民国 1922 柯劭忞《新元史》
  1928 赵尔巽《清史稿》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共和国 1981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历史的解析 评论名作
王夫之《宋论》《读通鉴论》
赵翼《廿二史札记》

古代史书:二十四史
▪ 史记 ( 汉·司马迁 ) ▪ 汉书 ( 汉·班固 ) ▪ 后汉书 ( 南朝宋·范晔 )
▪ 三国志 ( 晋·陈寿 ) ▪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 ▪ 宋书 ( 南朝梁·沈约 )
▪ 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 ▪ 梁书 ( 唐·姚思廉 ) ▪ 陈书 ( 唐·姚思廉 )
▪ 魏书 ( 北齐·魏收 ) ▪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 ▪ 周书 ( 唐·令狐德棻等 )
▪ 隋书 ( 唐·魏征等 ) ▪ 南史 ( 唐·李延寿 ) ▪ 北史 ( 唐·李延寿 )
▪ 旧唐书 ( 后晋·刘昫等 ) ▪ 新唐书 ( 宋·欧阳修、宋祁 ) ▪ 旧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 新五代史 ( 宋·欧阳修 ) ▪ 宋史 ( 元·脱脱等 ) ▪ 辽史 ( 元·脱脱等 )
▪ 金史 ( 元·脱脱等 ) ▪ 元史 ( 明·宋濂等 )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如果是对历史的解析评论的话,其实二十四史就是史官自己对历史的看法,都是写在每一部分的最后,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史记》原名叫《太史公书》,虽然是司马迁对历史的忠实记录,但里面还是有他对历史的一些看法和褒贬,每一部分的最后都有一段以“太史公曰”开始的话,就是司马迁对前面所述事情自己的评价!二十四史基本都是沿袭史记的模式,所以它们都是古人对更古的古人的评价。
另外,《资治通鉴》上起远古下至五代也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正史。可能不算你要找的解析。

三家注史记 130卷 汉·司马迁
汉书 100卷 汉·班固
后汉书 120卷 汉·范晔、司马彪
裴注三国志 65卷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晋书 130卷 唐·房玄龄等
宋书 100卷 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 59卷 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 56卷 唐·姚思廉
陈书 36卷 唐·姚思廉
魏书 114卷 北齐·魏收
北齐书 50卷 唐·李百药
周书 50卷 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 85卷 唐·魏徵等
南史 80卷 唐·李延寿
北史 100卷 唐·李延寿
旧唐书 200卷 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 225卷 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 150卷 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 74卷 宋·欧阳修
宋史 496卷 元·脱脱等
辽史 116卷 元·脱脱等
金史 135卷 元·脱脱等
元史 210卷 明·宋濂等
明史 332卷 清·张廷玉等

左传 史记 资治通鉴 春秋

《廿二史札记》又名《二十二史札记》,清代赵翼(1727年─1814年)著,三十六卷,补遗一卷,总计条目约六百余条,内容以研究历代正史为主,其中涉及《旧唐书》及《旧五代史》,虽书言二十二史,但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诸如《武帝三大将皆由女宠》、《魏晋禅代不同》、《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唐代宦官之祸》、《宋初严惩赃吏》、《金考察官吏》、《元诸帝多由大臣拥立》、《明乡官虐民之害》等即是。


历史书籍有很多,那么这些书籍所说的内容都是真的吗?
你想即使是现在的许多古代历史名人,其中的历史事迹都有真有假。有一些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对自己所推崇的人物就会故意夸大,就比如说历史上的关羽,真正历史上的关羽虽然战斗力真的很强,但是也不是小说和电视剧里面所说的那样,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的有出神入化的本领,毕竟...

历史上爱读书的人有哪些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5、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

长期读书的人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接着,长期读书的人他们会有一种读书人气质,这从他们的说话就可以体现。他们读的书多,获得的知识就会多,心中有墨水,说出的话就会显的有内涵,有含量。这是因为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有礼节,有文化。所以,读书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谈吐和气质。其次,长期读书的人...

长期坚持读书的人,会发生哪些变化?读书真的有用吗?
长期坚持读书的人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脾气更加温和,对人对事更加包容;心态更加平和,不会轻易受他人影响;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不会自卑也不会自大。仅仅通过坚持读书就可以使自己成为内心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可见读书是很有用处的。脾气更加温和 长期读书的人可以从书里见识到广阔的世界,社会的缩影...

适合小学生看的历史书籍推荐
在孩子的成长岁月里,必然要有历史相伴。学历史,不仅提升个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响应了大语文时代的号召。每一次和历史对话,都可以让人心旷神怡,都可以让人超然物外。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思维也会更深邃。第三本:《童话山海经》有人说:童年应该只有玩,不该有那么多作业...

推荐几本适合孩子看的历史书
《上下五千年》一面世则畅销上千万册,经数代人严选品鉴,是值得不断重读的经典。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作者:陈卫平 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搭建孩子眼中的世界史观。整套书分为16册、111个小章节,每章约两三千字,语言亲切活泼,朴实清楚。8-9岁儿童即可自主阅读。书...

爱看书的男生有什么特点?
爱看书的男生一定是一个非常文静的人。能耐得住寂寞,好求上进,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看书,是非常难得的。一般的男生都在打游戏,酒吧蹦迪KTV唱歌,在所谓的享受生活,其实大部分都是混沌度日。而这个男生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内心一定是非常纯洁和善良的...

为什么看正史的越来越少,看野史的越来越多?
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野史而不是正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正史比较繁琐,野史则比较通俗易懂;第二,野史更具有戏剧化效果,更具有吸引力;第三,人们认为古代正统皇帝有更改历史的嫌疑。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看野史而不是正史。正史和野史最大的区别就是,正史是记录客观事实,有很多史实作为...

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人名就那几个,剩下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呀?
写进历史教科书有几个是活的。这些人当初活着的意义恐怕没有一个是为了写进历史教科书吧。

爱看书的男人属于什么性格?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眼神、说话的神态、举止、常用语、对待不同的人的态度,有很多细节可以让人看出一点性格特点的。但要注意的是,还要看这时的环境和他的状态,而且不要仅凭一件事就轻易下结论,人是复杂的,需要多个结论综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对整个人的评价。也不排除就是单纯的喜好而已。人的性格...

商丘市17748302736: 谁读的历史人物传记比较多??进来帮帮忙吧! -
方香斯美: 《史记 项羽本纪》读后感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

商丘市17748302736: 史书看多了,对人的性格有哪些影响? -
方香斯美: 更睿智了,读史可以明智,不只是涨知识,更能知道一些事的解决方法,如果当年康熙读史多一些三藩就不至于搞得他那么狼狈了

商丘市17748302736: 推荐几本关于历史的书籍 -
方香斯美: 那要看你看历史书的目的了.如果是单纯想猎奇、或者满足一些休闲娱乐爱好的话,以上的这些建议都不错,比较通俗吧.不过,如果你想真正的研读、长学问的话,就要看真正的史书.也不知道你的古文知识达到什么程度,或者你对历史的基础如何.如果这两点都不是很好的话,建议先看一些基础的书,比如《文心雕龙》,提升一下古文水平,此外,可以看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看完这些书,估计你的下半生也快过完了,呵呵.总之,如果你想有自己真正独立的思想,应该看原著,古文.如果你只是为了摭拾文采,就看一些上面的人介绍的书.要增长才干嘛,还是读原著比较好点.如果是读中国古代史的教材的话,公认的是翦伯赞编的《中国古代史》,比较好点.

商丘市17748302736: 求解,看历史书多的人不会谈恋爱吗 -
方香斯美: 不管研究什么,都不会影响恋爱.看历史,看地理,文学、艺术等等,这都是谈资,不是负担;但恋爱是取悦对方的,千万不要炫耀你的特长,除非对方喜欢.

商丘市17748302736: 看历史类书籍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 -
方香斯美: 其实刚开始学习历史都是这样的,因为那时你对历史的观点还在塑造期,并没有确实的想法,所以容易受影响.建议先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然后同一个时期的历史多看些不同学者的著作,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揣摩,加上日常自己的思考,逐步建立自己的想法,时间长了,你就会慢慢的将别人的观点仅当成参考,而更多自己的思维,也就不容易再受影响,并真正开始学习历史.给你推荐几个作者吧:钱穆、黄仁宇、黎东方、梅毅、程步...至于那些像《二十四史》之类的,我觉得你看自己是否需要深入研究来决定.我自己是没有通读过,只在看现在不同作者的书时,当讲到一些文史应用,才会去翻开佐证.

商丘市17748302736: 想了解古代历史,需要看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 -
方香斯美: 《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明史》《明朝那些事》这些专门性的书籍都不错

商丘市17748302736: 历史读物的读后感!!!!急!!!! -
方香斯美: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无论在...

商丘市17748302736: 我想系统的学习历史,之前看过几本历史小说,我是想问下直接看史书还是看历史小说? -
方香斯美: 看历史小说,是培养历史兴趣的阶段.已经有了历史兴趣,就可以看历史书了.历史分编年和断代,记传等几个题材.如果是中国历史,推荐先浏览蔡东藩的历史小说,比较有趣味,也不枯燥,不怕枯燥的看翦伯赞等人的中国历史.或者最近流...

商丘市17748302736: 我想看历史书籍包括世界的,中国的,哪些历史书比较好、比较经典呀? -
方香斯美: 历史书籍很多的,看你是想大概了解一下,还是想深入探究! 我最早看的是上下五千年(那时候还小),后来就去看人物传记.然后去看《细说清朝12帝》,《宋朝十八帝》. 有时候看就需要查工具书,人物方面的推荐柏杨先生的《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世界方面的,看一下世界通史好了.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商丘市17748302736: 有什么好的历史书籍介绍?越多越好,最好是我没看过的,对这方面熟悉的帮忙给我列举出来,谢谢!
方香斯美: 多了,先读24史吧,《二十四史》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