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

作者&投稿:笪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赏析: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上面只谈到,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反过来,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从语义上讲,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也体现了人的能力。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更重要的一点,人是有感情的,又是社会性的,他有痛苦,有忧虑,想发愤,想创造,必然表现在形色上,吐发在言辞中,期望得到理解与同情、启发与帮助。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表现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创造能力,一句话,表现了他“生”的价值。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全部含义。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又称虞舜。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畎,田间小沟。   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做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古时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是一个鱼盐贩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任,责任,使命。是(斯),这样的。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故,所以。将,将要。于,给。   必:一定   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办法。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犯过失的意思。   困于心:内心困苦。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表征,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则,如果。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国恒亡,恒:必然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编辑本段原文翻译
  舜从田亩之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举荐,胶鬲从鱼盐贩的人中被启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并录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边被启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启用。   所以上天将要将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就一定要先使他内心苦恼,使他身体劳累,使他受饥挨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资材缺乏,受到贫困之苦,行动不顺遂,使他的所做受干扰,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这之后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梗塞,这样之后才会有所作为;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一个人的吟咏感叹之气发于声音,人们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才了解他。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有发展,享受安乐能使人萎靡死亡。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与老子、孔子、墨子,并称中国四古董。他曾游说梁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 孟子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现存七篇,二百六十一章,约8.5万字。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一般为后人所接受的解释为,原文中先列举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愤图强的励志且悲壮意识。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编辑本段文言常识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2、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   (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4)国恒亡(必然)人恒过(经常)   3、古今异义   (1)发 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交付。   (2)举 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3)所以 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征 古义:征验; 今义:出征。   (5)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6)入 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7)出 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中作“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是从田间农民中被发现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举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后被选拔并加以提升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廷中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登上了高石。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他所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里困惑,思想堵塞,然后才知道奋发;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往往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愁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啊???为什么你们都用“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那舜到底是草,还是庄家??被你挖出来了,任用?…… 舜以庄稼汉的身份被任用(从耕田的农人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隐居海滨而被举用,百里奚是从市井之间被选拔的。 所以,上天将要交托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个方法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过;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并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把吟咏叹息之气表达在声音上,然后才为人们所了解。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被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激励 / 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这是从网上找的 翻译
  舜是从田间农民中被发现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举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后被选拔并加以提升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廷中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登上了高石。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其做的事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长他原来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加以改正;内心受到困惑,思想受到堵塞,然后才奋发有为;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往往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就知道在忧患中能使人受到激励从而生存发展,在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舜是从田间农民中被发现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举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后被选拔并加以提升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廷中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登上了高石。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一定先要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让他所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人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里困惑,思想堵塞,然后才知道奋发;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往往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愁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任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田地、田间。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商朝人,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商朝贤臣,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集市,做买卖的地方。
(8)降大任:下达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降:下达。任,责任,使命。
(9)于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饿,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使……贫穷。乏:绝。此指让一个人受贫困之苦。空乏:资源缺乏,即贫困,使……不顺。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拂:违背。所为,所行。 乱:扰乱,使……错乱。
(15)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不能:没有的才能。
(18)恒:常常,往往。
(19)过:错误,此处指犯错误。
(20)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1)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表现在脸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辅佐。 则,如果。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没有与之敌对的国家或突发事件。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9)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常。
(30)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于安乐: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死:使……死亡。
[编辑本段]参考翻译
{语文版}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中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或有所作为];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这就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死亡。
{另一版本}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之苦,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起来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灭亡。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
(考试要求版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在田间被任用,傅说在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在贩卖鱼盐的商人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里被选拔。
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使他做事不顺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被困扰,思虑被堵塞,然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或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祸患,国家常常灭亡。
这样之后才明白,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发展,而在安逸享乐中则会萎靡死亡。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因此上天将要降下重要使命给这个人,必须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过;使他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以后才明白,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八年级上语文版语文书下注解,不要求全有,只要书下注解上带拼音的...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洞含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

八年级上语文版哪里要背?
古文和古诗都要背:核舟记第二三四三段、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使之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书后十首诗。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卷(语文版)
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卷(语文版),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分),【甲】文中运用的是描写,(1分)【丙】文中用的是说明。(1分)【甲】文画线语句生动形象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上的的文言文和课外古诗文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 ...

谁把语文版的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发给我 谢谢了 要文章的名字 有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孔孟论学 勉学 黄生借书说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问说 不知道你是不是我这个版本的

急需语文版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急需语文版八年级上《巴东三峡》、《周庄水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期末测试题,要侧重基础,知识点全面的只要能够及时提供满意的资料,追加100分... 急需语文版八年级上《巴东三峡》、《周庄水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期末测试题,要侧重基础,...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语文书需要背诵的古诗文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

八年级上、下册语文版语文要求背诵部分
八上:①课文:2.《周庄水韵》中“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9.《纪念白求恩》中“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到全文结束 ②文言文:21.《小石潭记—柳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24.《满井游记—袁宏道》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复习版 古诗文默写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复习版---古诗文默写 一。根据上下文默写。1。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8。衣沾不足惜,...

语文版语文书八年级上附录的名著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吗?如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很权威的~~哦,请看下面,不过只找到一个,语文版语文书还真是少见:1.《格列佛游记》、真是不好意思~参考资料:http:\/\/ww...

新兴县1702964584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解释 -
捷屈氯喹: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1)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2)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新兴县1702964584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全文
捷屈氯喹: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新兴县1702964584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内容 -
捷屈氯喹:[答案] 原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中作“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新兴县17029645841: 八上必背课文
捷屈氯喹: 2课 周庄水韵 9课 纪念白求恩 21课 小石潭记 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25课 诗词5首 26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课 曹秽论战 30课 诗词5首

新兴县17029645841: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内的古诗 -
捷屈氯喹: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008-04-07 10:5421.《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 岩.青树翠蔓...

新兴县17029645841: 麻烦大家帮我查查初二上学期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二、三段的翻译,谢谢了
捷屈氯喹: 是这段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新兴县17029645841: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吗 -
捷屈氯喹: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文言文. 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选入2017年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二章》.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译文: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新兴县17029645841: 课内品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捷屈氯喹: 4从论述的内容看,一个人在承担“大任”之前,先要经受磨练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综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个国家要保持长盛不衰所需的两个重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1.要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政的...

新兴县1702964584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中心思想文章主旨文学常识 -
捷屈氯喹: 文章哪的中心论点是:恶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取得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

新兴县17029645841: 语文8年级上册语文版的书上有哪些文言文 -
捷屈氯喹: 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柳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3、*游恒山记(徐霞客)24、*满井游记(袁宏道)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第七单元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7、 曹刿论战《左传》28、*干将莫邪(干宝)29、*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这有文言文和古诗...望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