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形容各个年龄层的女子

作者&投稿:昌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候怎么形容女子各个年龄层?我只知道待字闺中和双十年华急急急~

 女子年龄称谓:

孩提——指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垂髫——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

龆——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姥——年老的妇人。


汤饼:出生三天。

初度:周岁。

生小:幼年。

总角: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及笄:指女子15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黄发:指长寿老人。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女孩子幼年时被称为髫年,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也称作垂髫。

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取唐代诗人杜牧诗中之意。

4、及笄: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4、碧玉年华:十六岁是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因为“瓜”字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二八十六,所以指十六岁的女子。女子到十六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5、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称为摽梅之年,取自《诗经·摽有梅》,摽梅的原意是指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世比喻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6、桃李年华:二十岁被称做桃李年华,意思是说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7、花信年华:二十四岁被称为花信之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春天多风,刮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才会进入到夏天。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8、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9、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0、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11、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2、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3、杖朝之年:八十岁。

14、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15、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16、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其他年龄层的女子的形容方式有:

1、髫年:指7岁的小女孩。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2、金钗之年:12岁的女孩形容为“金钗之年”,因为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3、“二七”之年:形容14岁的女孩子,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4、及笄或笄年:形容15岁的女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5、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的女子,“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

6、“二九”:指18岁的女子,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7、桃李年华:形容20岁的女子,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8、花信年华:形容24岁的女子,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9、摽梅之年:形容至婚嫁年龄的女子。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10、半老徐娘:形容至30的女人,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扩展资料:

还有其他年龄别称,男女通用,所以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总角:幼年泛称。

6、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7、黄口:十岁以下。

8、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0、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1、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2、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3、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4、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5、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6、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7、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18、不惑:四十岁。

19、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21、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22、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3、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注:在年轻的时候男女之间的称谓是有着差别的,而当步入中年之后的称谓大多都是相同的。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_百度百科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年——指女孩7岁

总角——幼年泛称

黄口——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花信年华——指24岁(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杖朝之年——指80岁

耄耋之年——指80~90岁

扩展资料

《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是怎么形容年龄的?
1、襁褓——指不满周岁 2、孩提——指2~3岁 3、髫( tiáo) 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4、龆年——指男孩8岁 5、总角——幼年泛称。称童年为“总角”。6、黄口——指10岁以下的孩子 7、金钗之年——指12岁(女)8...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2、束发:指15岁。3、弱冠:指20岁。4、而立:指30岁。5、不惑:指40岁。6、知命(半百):指50岁。7、花甲(耳顺):指60岁。8、古稀:指70岁。9、耄耋:指80-90岁。10、期颐:百岁。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

日语中表示年龄时什么时候用“岁”什么时候用“代”啊,谢谢
简单说“岁”是年龄的点 几岁就是几岁,具体数字。而“代”是指年龄段 比如从20-29 都叫20代。例句:我今年29岁,还是是属于20代的啊 今年(ことし)29才で、まだ20代ですよ。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叫什么
男子形容年龄的古代称谓如下: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1岁:牙牙。2岁:孩提。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10岁:幼学、外傅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舞夕之年。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16岁:二八、破瓜、...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10岁以下:黄口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10岁:幼学、外傅之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是什么?
1、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2、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3、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4、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5、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6、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7、16岁称碧玉年华;8、20岁称桃李年华。9、24岁称花信年华;10、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古代对年龄如何称呼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1、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15、而立:指30岁。 16、不惑:指40岁。” 17...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豆蔻——13岁(形容女孩子),弱冠——20岁(形容男子),古稀——70岁。解析如下:1、而立、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2、豆蔻,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古代各种年龄男女都怎样称呼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中寿:指80岁以上。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上寿:90岁为上寿。白寿:指99岁...

古代人们用哪些词来形容人的年龄?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代如何形容各个年龄层的女子 -
仲孙秦痹祺: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

高青县19290782621: 形容女人个个年龄段的词语有哪些? -
仲孙秦痹祺:[答案] 按时间顺序,依次如下: 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及...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如豆蔻 及笄 要写明是哪个年龄段哈 -
仲孙秦痹祺:[答案] 女孩7岁-----髫年12岁(女)---金钗13岁(女)---豆蔻15岁(女)---及笄16岁(女)---破瓜、碧玉20岁(女)---桃李24岁(女)---花信至出嫁-----梅之...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 -
仲孙秦痹祺: 女孩:7岁称髫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 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哪些称呼 -
仲孙秦痹祺: 称呼 1-3岁—孩提;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6岁—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出嫁—梅之年;30岁—半老徐娘.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代的 女的 每个年龄段的别称 如豆蔻之类的 -
仲孙秦痹祺: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文中代指女子年龄的词 -
仲孙秦痹祺:[答案] (刚给你查到的,希望你能排上用场)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 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

高青县19290782621: 女性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
仲孙秦痹祺: 1、0~1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时代3、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4、10岁以下:黄口5、12岁:金钗之年6、13岁:豆蔻年华7、15岁:及笄之年8、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9、20岁:桃李年华10、24岁:花信年华11、出嫁年:梅之年12、30岁:半老徐娘扩展资料:男性各个年龄段称呼:1、0~1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时代3、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4、10岁以下:黄口5、10岁:幼学6、15岁: 志学之年,束发7、20岁:弱冠8、30岁:而立之年9、40岁:不惑之年10、50岁:知命之年、半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高青县19290782621: 女人的年龄怎么形容 -
仲孙秦痹祺: 古代有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高青县19290782621: 古代称十一、二岁的女子为什么(最好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都有呀) -
仲孙秦痹祺: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